一种预制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1951发布日期:2020-10-09 18:4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非承重外墙多为: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或加气混凝土轻型条板及其他水泥基轻质墙板。空心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均具有实现外墙轻质的优点,但砌筑方式与装配式建筑不符;加气混凝土轻型条板及其他水泥基轻质墙板具备满足装配式建筑要求的优点,但这类板材由于强度较低,与结构连接节点处可靠性相对差。另外,上述材料由于轻质强度相对低,采用干法外装修时,与外墙连接稳定性差;采用湿法外装修时,装修材料与墙体材料热工性能差异较大,易出现分层问题。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预制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来应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或减轻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能够大幅度提高建筑外墙工厂预制化率,减少工序,缩短工期,且整体质量轻,便于安装。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包括板肋网络和薄板;所述板肋网络包括纵横交叉设置的横设板肋和竖设板肋,所述横设板肋和所述竖设板肋固定连接;

所述板肋网络的一面与所述薄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板肋网络的内空处设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内表面与所述薄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保温板的侧面与所述板肋网络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横设板肋和所述竖设板肋的连接方式具体为:所述横设板肋和所述竖设板肋为一体结构。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板肋网络和所述薄板均为钢筋混凝土材质。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薄板与所述板肋网格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外墙板内设有若干用于安装所述外墙板的预埋件。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预埋件包括螺栓连接筒和预埋杆,所述螺栓连接筒为两端开口、内设螺纹的筒状,且一端与所述外墙板内表面连接,用于外部连接螺栓插入连接,另一端与预埋杆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外墙板还包括装饰面板,所述装饰面板铺设于所述薄板的外表面,所述装饰面板与所述薄板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装饰面板为一体结构。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装饰面板为固定在所述薄板表面的若干分结构。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外墙板的上端通过预埋件和工型梁与上层楼板连接,下端通过预埋件和l型连接件与下层楼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本申请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可大幅度提高建筑外墙工厂预制化率,质量优异,施工工序少,节省现场用工,缩短工期,降低施工误差的人为因素,提高施工安装质量,满足防火要求。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预制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预制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预制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的安装正视剖面图。

其中,图中:

1-板肋;2-薄板;3-螺栓连接筒;4-装饰层;5-预埋件;6-楼板;7-工型梁;8-l型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预制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预制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的截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合工厂预制、性能优异、质量较轻的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包括钢筋混凝土板肋1和钢筋混凝土薄板2。板肋包括横设板肋和竖设板肋,横设板肋和竖设板肋纵横交叉设置形成板肋网络结构,横设板肋和竖设板肋的交叉点固定连接,板肋具有预设的高度和宽度,板肋内设有与板肋走向一致的钢筋条且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横设板肋和竖设板肋可以是一体浇筑成型。板肋网络的一面设有薄板,薄板内设有纵横交叉的钢筋条,且由混凝土浇筑而成。薄板与板肋网络紧贴且固定连接,优选薄板和板肋一体成型。

板肋网络的内空部设有保温板,保温板的厚度与板肋的厚度相同或略大。保温板的一面与薄板的内表面紧贴固定连接,保温板与薄板以及保温板与板肋之间固定连接方式为混凝土浇筑后自然凝固连接。保温板的厚度比板肋的厚度大时,保温板的结构可以为一个整片的平面板,平面板上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板肋槽,板肋槽的槽底距离保温板的底面(即远离薄板的一面)的距离为0.2~2cm,板肋槽的内表面与对应横设板肋或竖设板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本申请非承重外墙板的板肋网络加薄板再加保温板的结构,使得非承重外墙板不仅具备钢筋混凝土的优异性能,还具备整体质量轻且兼具保温功能的特点,参与外墙保温;且非承重外墙板整体在工厂预制,在施工时,免去了一层层组装以及保温板现场填充的过程,预制化率高,且减少施工时间,还规避了施工不合格的风险。

薄板2的外表面设有与薄板面积匹配的装饰层4(及装饰面板)。装饰层4与薄板2外表面固定连接,装饰层4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若干固定在薄板表面的分结构。装饰面板(即装饰层4)是用一定的设备在工厂里预制的。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装饰面板的一种做法是在墙板混凝土终凝前将水泥基(如彩色水泥)装饰面做上,可实现面层与墙体分子级可靠连接和耐久性良好的装饰面;另一种做法是在墙板混凝土养护完成后以工业化方法制作真石漆等适合工业化方法制作的装饰面。装饰面板的制作方法可实现现场湿作业变为工厂预制;现场施工效率低、人为因素多质量不易控制变为工业化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工业化高效生产还可实现产品低成本。

板肋上根据安装需要设有若干螺栓连接筒3,螺栓连接筒3优选设于横设板肋与竖设板肋的交叉处,用于与固定外墙板的非承重墙体上的预埋件连接,安装外墙板。

板肋、薄板、保温板以及装饰层均采用a级防火板材,以满足建筑物的防火要求。

板肋上设有预埋件5,预埋件包括螺栓连接筒3和预埋杆,螺栓连接筒3为两端开口的筒状,其内部设有螺纹,其一端与外墙板外壁连接,另一端与预埋杆的端部螺纹连接,即预埋杆一端插入螺栓连接筒3内与之螺纹连接。外墙板安装时,用外部螺栓从外部插入螺栓连接筒3内与之螺纹连接,起到将外墙板安装在固定面上的作用。预埋件5整体预埋在外墙板内部,没有外部暴露部分。

如图3所示,两层楼板6之间设有非承重墙,非承重墙包括内墙板和外墙板,上层楼板6的下表面与工型梁7的上端连接,工型梁7的下端分别于内墙板的上表面以及外墙板的预埋件5连接;工型梁7余预埋件5连接时通过直角钢件连接,直角钢件的一边与工型梁7的下表面连接,另一边与通过贯穿直角钢件的螺栓与预埋件上的螺栓连接筒3连接;工型梁的长度为30~60cm;下层楼板6的上表面设有l型连接件8,l型连接件8的下端面与楼板6固定连接,l型连接件8的竖直面通过螺栓与设于外墙板下部的预埋件5螺纹连接,连接方式与工型梁和预埋件连接的方式相似。

为了减小非承重墙的整体厚度,保证建筑物的使用空间,通常内墙板和外墙板之间不设有空隙,若因特殊情况内外墙板之间留有空隙,则可在空隙中填充保温材料,以增强非承重墙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在工厂预制生产成为成品构件,到现场以装配方式组装在建筑物非承重墙体上形成整体的非承重外墙,可大幅提高建筑外墙工厂预制化率,质量优异,施工工序少,节省现场用工,缩短工期,降低施工误差的人为因素,提高施工安装质量,满足防火要求。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预制装配式非承重外墙板,进行了详细介绍。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所提及的“包含”、“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