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杆塔横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9333发布日期:2020-10-30 21:5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杆塔横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线架空输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杆塔横担。



背景技术: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用电量大幅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高压电力运输的迅速扩张,现有的电力运输采用高空架空形式,即在杆塔上安装支撑电线的固定装置,从而实现电线的架设。固定装置的安装各有不同,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横担为支撑,通过用抱箍的形式将横担固定在杆塔上,并在横担上开设相应的连接通孔,从而实现绝缘子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则用于连接输电线,但这样存在输电线架设不稳固的情形,因为将连接通孔直接开设在横担上,会导致横担的力学性能欠佳,特别是在高空大风环境下,架设有多路输电线的横担极易出现裂痕甚至断裂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杆塔横担,通过在两个半圆形抱箍上设置连接架,连接架上设置钢架组件,钢架组件之间设置多个接线板以及用于固定钢架组件的多个限位组件,解决了直接在横担上开设连接通孔,从而影响横担力能性能,导致输电线架设不稳甚至出现横担断裂影响输电线路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杆塔横担,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半圆形抱箍,所述两个半圆形抱箍可拆卸连接,且在两个半圆形抱箍的外侧均设置有连接架,每个连接架的外侧对应设置有钢架组件,所述钢架组件之间可拆卸连接有多个接线板以及用于加固钢架组件的多个限位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钢架组件包括间隔设于连接架外侧的上钢架和下钢架,所述上钢架和下钢架之间固定连接有定位块,此设计一方面是便于在上钢架之间以及下钢架之间分别设置接线板,另一方面是便于加强同一钢架组件内的上钢架和下钢架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板均匀设于两个上钢架之间以及两个下钢架之间,且各接线板相互平行设置,从而更好的确保整个横担受力更均衡,结构更牢固。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上限位杆和下限位杆,所述上限位杆设于两个上钢架之间,所述下限位杆设于两个下钢架之间,且上限位杆和下限位杆不在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的竖向截面呈“h”形状,所述半圆形抱箍、上钢架以及下钢架分别与连接架焊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板上对应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用于安装便于输电线架设的支撑装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杆塔横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横担设置成包括两个半圆形抱箍的结构,从而便于横担有效固定在杆塔上;通过在两个半圆形抱箍的外侧分别设置连接架,在每个连接架的远端设置钢架组件,从而在扩展足够架线空间的基础上保障了横担的结构稳定性;而通过在钢架组件之间安装多个接线板,方便了在同一组合式杆塔横担上分开架设多路输电线,也避免了直接将输电线架设在钢架组件上,导致钢架组件的力学性能欠佳,从而出现输电线架设不稳甚至出现钢架组件断裂影响输电线电力输送的问题;而通过在钢架组件之间设置多个限位组件,便于更好地将两个钢架组件固定,从而避免输电线的牵引力、外界风力等因素影响组合式杆塔横担的整体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组合式杆塔横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组合式杆塔横担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处所示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半圆形抱箍1、连接架2、钢架组件3、上钢架301、下钢架302、定位块303、接线板4、限位组件5、上限位杆501、下限位杆502、连接通孔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组合式杆塔横担,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半圆形抱箍1,所述两个半圆形抱箍1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杆塔上,在两个半圆形抱箍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连接架2,每个连接架2的外侧又固定连接有钢架组件3,两个钢架组件3同步对称设置,从而使两个半圆形抱箍1以及对应的连接架2受力均匀,用以避免组合式杆塔横担在杆塔上出现歪斜。

进一步地,所述钢架组件3包括间隔设置在连接架2外侧的上钢架301和下钢架302,且上钢架301和下钢架302可一个设在连接架2的上端,另一个设在连接架2的下端,也可以同时呈上下分布设在连接架2的远端所在侧,如图2所示即为此种情形,在上钢架301和下钢架302之间固定连接有防止两者出现应力倾斜的定位块303,且为了使钢架组件3更好地与对应连接架2固定连接,所述上钢架301和下钢架302分别与连接架2焊接在一起,所述定位块303亦如图2所示呈“t”形结构,其中,“t”形结构的横段两端分别与上钢架301和下钢架302焊接,“t”形结构的竖段则与连接架2的外侧焊接,而为了避免现有的横担直接在其本体上打孔,从而将绝缘子、金具、地线柱等用于架设输电线的支撑装置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在两个钢架组件3的两个上钢架301之间、以及两个下钢架30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多个接线板4,图1和图2结合所示为上下各有两个接线板4的情形,且在每个接线板4上相应开设有多个连接通孔6,从而方便前面所述支撑装置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连接在上钢架301之间的接线板4较下钢架302之间的接线板4留有适当距离,从而便于各类型支撑装置的安装,所述上钢架301紧邻连接架2的上部焊接,而下钢架302则紧邻连接架2的下部焊接,呈现上下分布的多个接线板4可根据实际需要架设多路的输电线,以便于电力从不同方向传输,同时,为了使各接线板4的受力趋于平衡,每个接线板4均平行设置,从而确保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式杆塔横担的内部结构更加稳固,输电线的架设亦更加牢靠。

而为了进一步加强两个钢架组件3之间的连接关系,在两个钢架组件3之间还均匀设置有多个限位组件5,图1所示为有两个限位组件5的情形,具体地,所述限位组件5包括间隔设置的上限位杆501和下限位杆502,所述上限位杆501设于两个上钢架301之间,所述下限位杆502设于两个下钢架302之间,为了进一步确保上钢架301之间与下钢架302之间的稳定性,所述上限位杆501与下限位杆502设在不同的平面上,即相对于同一水平面,上限位杆501的投影与下限位杆502的投影呈一定的夹角,实际中,该夹角的选择依上钢架301之间、下钢架302之间的间距以及上限位杆501和下限位杆502的截面可承受应力大小而定。

如图1和图3所示,在确保本实用新型所述组合式杆塔横担内部结构稳固的基础上,将连接架2设置成其竖向截面呈“h”形状的结构,其中,连接架2的一端与对应的半圆形抱箍1焊接,连接架2的另一端即连接架2的外侧的上部与上钢架301焊接,连接架2的外侧的下部与下钢架302焊接,而定位块303在与上钢架301和下钢架302焊接的同时,其“t”形结构的竖段则与连接架2呈“h”形状结构的中段部分焊接,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减轻组合式杆塔横担的整体重量,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在实际中更快速地安装、拆卸或更换横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