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高空施工吊篮防墙体碰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9016发布日期:2020-11-13 12:4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建高空施工吊篮防墙体碰撞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篮防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房建高空施工吊篮防墙体碰撞结构。



背景技术:

吊篮用于建筑外墙的高空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在升降过程中突遇大风或建筑外表面的障碍物时,而具有防撞功能的吊篮可以减小与建筑撞击时的风险,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现有专利(公告号:cn209428078u)公开了一种房建高空施工吊篮防墙体碰撞结构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不方便设备防撞减震时的保护,降低减震效果;2、不方便发生撞击意外后与建筑外表面之间的脱离,容易使得设备倾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不方便设备防撞减震时的保护,降低减震效果,而提出的一种房建高空施工吊篮防墙体碰撞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房建高空施工吊篮防墙体碰撞结构,包括吊篮本体,所述吊篮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条形槽和两个第二条形槽,且第一条形槽内穿插连接有第一减震杆,且第一减震杆的端部与第一条形槽的边侧通过第一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二条形槽内穿插安装有限位杆,且限位杆与第二条形槽边侧通过第二弹簧相连接,所述限位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震杆,且第二减震杆和第一减震杆的端部均活动安装有滚轮,所述吊篮本体下端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一减震环和第二减震环,且第一减震环活动安装在第二减震环的下方,且第一减震环和第二减震环内均开设有轨道槽,且两个轨道槽均与限位杆之间均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开设有槽孔,且槽孔与第二减震杆之间贯穿连接,所述固定杆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条,且固定条内开设有第三条形槽,且第三条形槽内贯穿连接有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关于吊篮本体的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一条形槽与第一减震杆之间构成贯穿的相对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杆与第二减震杆之间平行设置,且第二减震杆与固定杆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减震环和第二减震环的最大半径。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与第三条形槽之间构成卡合的滑动连接结构,且限位杆与第一减震环和第二减震环内的轨道槽之间均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减震杆与限位杆之间垂直设置,且第二减震杆与槽孔之间设置为贯穿的相对伸缩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环和第二减震环关于固定杆的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一减震环和第二减震环与固定杆之间均相对旋转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分别与第一条形槽和第二条形槽之间的相对伸缩,起到了减震的作用,并通过第一减震环和第二减震环与障碍物的接触,起到了减震保护作用,加强减震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减震杆的移动,带动限位杆在第一减震环和第二减震环上的轨道槽内移动,并通过第一减震环和第二减震环的旋转,方便吊篮本体脱离与障碍物的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第一减震环和第二减震环的连接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剖视图。

图中:1、吊篮本体;2、第一条形槽;3、第二条形槽;4、第一减震杆;5、第一弹簧;6、限位杆;7、第二弹簧;8、第二减震杆;9、滚轮;10、固定杆;11、第一减震环;12、第二减震环;13、槽孔;14、固定条;15、第三条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房建高空施工吊篮防墙体碰撞结构,包括吊篮本体1,吊篮本体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开设有两个第一条形槽2和两个第二条形槽3,且第一条形槽2内穿插连接有第一减震杆4,且第一减震杆4的端部与第一条形槽2的边侧通过第一弹簧5相连接,第一条形槽2和第二条形槽3关于吊篮本体1的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一条形槽2与第一减震杆4之间构成贯穿的相对伸缩结构,使得设备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第二条形槽3内穿插安装有限位杆6,且限位杆6与第二条形槽3边侧通过第二弹簧7相连接,限位杆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减震杆8,且第二减震杆8和第一减震杆4的端部均活动安装有滚轮9,吊篮本体1下端面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10,且固定杆10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且第一减震环11活动安装在第二减震环12的下方,且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内均开设有轨道槽,且两个轨道槽均与限位杆6之间均活动连接,第一减震杆4与第二减震杆8之间平行设置,且第二减震杆8与固定杆10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的最大半径,方便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对第二减震杆8后期的减震保护,限位杆6与第三条形槽15之间构成卡合的滑动连接结构,且限位杆6与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内的轨道槽之间均贴合连接,通过限位杆6在第三条形槽15内的移动,带动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旋转,通过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的旋转方便吊篮本体1脱离与障碍物的连接,固定杆10的下端开设有槽孔13,且槽孔13与第二减震杆8之间贯穿连接,第二减震杆8与限位杆6之间垂直设置,且第二减震杆8与槽孔13之间设置为贯穿的相对伸缩结构,增加第二减震杆8移动的稳定性,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关于固定杆10的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与固定杆10之间均相对旋转连接,通过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的外壁避免设备受到障碍物的限位,固定杆10的边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条14,且固定条14内开设有第三条形槽15,且第三条形槽15内贯穿连接有限位杆6。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减震杆4和第二减震杆8分别与第一条形槽2和第二条形槽3之间的相对伸缩,起到了减震的作用,并通过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与障碍物的接触,起到了减震保护作用,加强减震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减震杆8的移动,带动限位杆6在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上的轨道槽内移动,并通过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的旋转,方便吊篮本体1脱离与障碍物的限位。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在吊篮本体1撞击到建筑外表面时,通过第一减震杆4在第一条形槽2内的滑动,并通过第一弹簧5的伸缩使得吊篮本体1的上端具有减震效果,同时第二减震杆8带动限位杆6在第二条形槽3内滑动,并通过第二弹簧7的伸缩使得吊篮本体1的下端具有减震效果,第一减震杆4和第二减震杆8端部的滚轮9减小了设备与建筑之间的摩擦力,第二减震杆8的移动使得限位杆6在第三条形槽15内滑动,同时限位杆6与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内的轨道槽贴合连接,轨道槽的形状根据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的半径从内向外逐渐在增大设置,使得限位杆6带动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旋转,当第二减震杆8的移动幅度较大时,建筑外表面与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的外壁之间贴合连接,通过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的反向旋转,避免设备受到障碍物的限制,同时对第二减震杆8进行减震保护,加强设备的减震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