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5985发布日期:2020-12-04 14:14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不同类型的工程施工选用不同用途的脚手架和模板支架。目前,桥梁支撑架使用碗扣脚手架的居多,也有使用门式脚手架的。现有的脚手架在建筑工程使用时仍存在防护性能差以及容易掉落工具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对脚手架的创新来提高脚手架的使用效率,便于安全防护,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它的发展给人们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种类和数量也正在与日俱增。

目前市场上的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有这样的缺点:施工脚手架掉落物品导致防护性能不好,脚手架在移动导致指定位置时不便于进行稳定摆放和脚手架不便于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攀爬。因此要对现在的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施工脚手架掉落物品导致防护性能不好,脚手架在移动导致指定位置时不便于进行稳定摆放和脚手架不便于施工操作人员进行攀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包括支架和活动爬梯,支架的两侧活动安装有连接架,支架的底部焊接连接有固定管,其中,支架的顶端安装有支撑网架,支架侧面靠近支撑网架的下方处焊接固定有支座,支座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与防护盘的底部拐角处进行贯穿连接,支架的顶端与固定管之间焊接安装有固定爬梯,固定爬梯的两侧开设有滑槽;活动爬梯设置在固定爬梯的一侧,活动爬梯的顶端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与滑槽活动连接,活动爬梯底端的中部设置有卡座,卡座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旋钮,旋钮与固定管进行对接,支架底端的内侧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置有转换机构,转换机构伸出凹槽的一端固定有转向架,转向架的内侧安装有滚轮。

优选的,防护盘的长度和两个支架之间内侧的宽度相匹配,且防护盘和支撑网架之间呈平行分布。

优选的,滑槽呈对称平行分布在固定爬梯的外部两侧,且滑槽的宽度和连接轴的直径相匹配,并且滑槽通过连接轴和活动爬梯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卡座和旋钮之间呈垂直分布,且卡座内侧到活动爬梯之间的间隔和固定管之间的直径相匹配,并且卡座和固定管之间构成卡合连接。

优选的,转换机构包括转轴、安装架、限位槽、套管和调节螺栓,凹槽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转轴,转轴与安装架进行固定,安装架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支架靠近凹槽的一侧设置有套管,套管的内部连接有调节螺栓,安装架的截面形状为“l”字型,且安装架的宽度和凹槽内侧的宽度相匹配,并且安装架通过转轴在凹槽内构成旋转结构。

优选的,套管在支架的一侧呈倾斜分布,且套管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螺纹,并且套管的内部截面尺寸和调节螺栓的截面尺寸相匹配,而且套管和调节螺栓之间构成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有益效果(1)、该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将防护盘的拐角和支座上方的限位杆进行贯穿连接,当施工人员的工具从支撑网架的缝隙中掉落下来时,通过支撑网架底部的防护盘将掉落物品进行收集,进而方便该脚手架具有防护功能。

有益效果(2)、该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通过滚轮带动该脚手架进行移动,该脚手架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再拧松套管中的调节螺栓,逆向转动安装架,使得滚轮翻转90°角收进支架内侧,从而方便该脚手架稳定摆放在地面上。

有益效果(3)、该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当施工人员需要攀上该脚手架上时,拧松卡座一侧的旋钮脱离固定管,再拉动活动爬梯沿着固定爬梯的一侧倾斜放置在地面,从而方便活动爬梯和固定爬梯来辅助施工人员在该脚手架上进行攀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主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转换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连接架;3、固定管;4、支撑网架;5、支座;6、限位杆;7、防护盘;8、固定爬梯;9、滑槽;10、活动爬梯;11、连接轴;12、卡座;13、旋钮;14、凹槽;15、转换机构;1501、转轴;1502、安装架;1503、限位槽;1504、套管;1505、调节螺栓;16、转向架;17、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包括支架1、连接架2、固定管3、支撑网架4、支座5、限位杆6、防护盘7、固定爬梯8、滑槽9、活动爬梯10、连接轴11、卡座12、旋钮13、凹槽14、转换机构15、转向架16和滚轮17,支架1的两侧活动安装有连接架2,支架1的底部焊接连接有固定管3。

支架1的顶端安装有支撑网架4,支架1侧面靠近支撑网架4的下方处焊接固定有支座5,支座5的顶端设置有限位杆6,限位杆6与防护盘7的底部拐角处进行贯穿连接,防护盘7的长度和两个支架1之间内侧的宽度相匹配,且防护盘7和支撑网架4之间呈平行分布,设置防护盘7的长度和两个支架1之间内侧的宽度相匹配,使得防护盘7方便对支撑网架4上掉落的物品进行收集,有效防止掉落的物品导致安全隐患,支架1的顶端与固定管3之间焊接安装有固定爬梯8,固定爬梯8的两侧开设有滑槽9,滑槽9呈对称平行分布在固定爬梯8的外部两侧,且滑槽9的宽度和连接轴11的直径相匹配,并且滑槽9通过连接轴11和活动爬梯10之间构成滑动结构,利用滑槽9通过连接轴11和活动爬梯10之间构成的滑动结构,使得活动爬梯10方便在使用时可以进行展开使用,从而方便操作人员攀爬。

活动爬梯10设置在固定爬梯8的一侧,活动爬梯10的顶端设置有连接轴11,连接轴11与滑槽9活动连接,活动爬梯10底端的中部设置有卡座12,卡座12和旋钮13之间呈垂直分布,且卡座12内侧到活动爬梯10之间的间隔和固定管3之间的直径相匹配,并且卡座12和固定管3之间构成卡合连接,设置卡座12和固定管3之间构成卡合连接,可以将活动爬梯10在固定爬梯8的一侧进行稳定摆放或角度翻转,卡座12的内部贯穿连接有旋钮13,旋钮13与固定管3进行对接,支架1底端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4,凹槽14的内部设置有转换机构15,转换机构15包括转轴1501、安装架1502、限位槽1503、套管1504和调节螺栓1505,凹槽14的内部贯穿连接有转轴1501,转轴1501与安装架1502进行固定,安装架1502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503,支架1靠近凹槽14的一侧设置有套管1504,套管1504的内部连接有调节螺栓1505,安装架1502的截面形状为“l”字型,且安装架1502的宽度和凹槽14内侧的宽度相匹配,并且安装架1502通过转轴1501在凹槽14内构成旋转结构,利用安装架1502通过转轴1501在凹槽14内构成的旋转结构,可以方便安装架1502进行角度转换,从而方便对该脚手架进行移动或稳定摆放,套管1504在支架1的一侧呈倾斜分布,且套管1504的内侧表面设置有螺纹,并且套管1504的内部截面尺寸和调节螺栓1505的截面尺寸相匹配,而且套管1504和调节螺栓1505之间构成螺纹连接,设置套管1504在支架1的一侧呈倾斜分布,使得倾斜分布的套管1504方便将调节螺栓1505对不同转换角度的安装架1502进行锁紧固定,转换机构15伸出凹槽14的一端固定有转向架16,转向架16的内侧安装有滚轮17。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建筑用具有防护功能的脚手架时,首先,将两个支架1通过可旋转的连接架2进行组装固定,并且将防护盘7的拐角和支座5上方的限位杆6进行贯穿连接,再将支撑网架4摆放在支架1的顶端,当需要将该脚手架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将转换机构15中的安装架1502绕着转轴1501旋转,使得转向架16内侧的滚轮17置于地面,并且拧紧套管1504中的调节螺栓1505,使得安装架1502限制锁紧在凹槽14中,使得滚轮17带动该脚手架进行移动,当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再拧松套管1504中的调节螺栓1505,逆向转动安装架1502,使得滚轮17翻转90°收进支架1内侧,使得支架1底端稳定摆放在地面上,并且再次拧紧调节螺栓1505和限位槽1503进行螺纹对接,当施工人员需要攀上该脚手架上时,拧松卡座12一侧的旋钮13,使得旋钮13脱离固定管3,随后,再拉动活动爬梯10通过顶端的连接轴11与固定爬梯8两侧的滑槽9进行滑动,使得活动爬梯10沿着固定爬梯8的一侧倾斜放置在地面,从而通过活动爬梯10和固定爬梯8来辅助施工人员在该脚手架上进行攀爬,当施工人员在该脚手架的支撑网架4上进行操作时,当施工人员的工具从支撑网架4的缝隙中掉落下来时,通过支撑网架4底部的防护盘7将掉落物品进行收集,从而避免掉落的物品导致出现安全隐患,进而使得该脚手架具有防护功能,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