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已建钢管杆的通用型电缆引下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5918发布日期:2021-02-03 17:32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已建钢管杆的通用型电缆引下夹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已建钢管杆的通用型电缆引下夹具。


背景技术:

[0002]
在现代电力系统的快速建设及改造中,电力电缆得到广泛应用。钢管杆是输配电线路建设中一种常用的杆塔型式,电力电缆在钢管杆上的敷设引下是电力输配电的建设与改造中常见方式之一。在输配电线路实际工程中,受线路路径、线路廊道、周围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电缆引下点存在于已建线路的钢管杆上很常见。在不改变原有线路走向情况下,增加电缆引下,若采用常规的加设电缆支架的方式,则需收集杆塔结构图,工作强度大,且实际工程中钢管杆多为多边形,常规的弧形抱箍的贴合度并不良好。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已建钢管杆的通用型电缆引下夹具,该夹具不仅能够避免对已建钢管杆收资及电缆杆身抱箍的放样过程,且能同时满足单、双侧引下电缆的需求,还能够有效避免由增设电缆对原钢管表面镀锌层的破坏,且具有一定的防滑功能。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用于已建钢管杆的通用型电缆引下夹具,包括对称设置在钢管杆前后两侧的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以及对称设置在钢管杆左右两侧的连接件三与连接件四。
[0006]
所述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均采用c型钢,且所述c型钢的腹板上开设有若干电缆支架安装孔,c型钢的腹板相对侧的外侧壁上设有橡胶垫。
[0007]
所述连接件三和连接件四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纵向设置的中间连接板、对称设置在中间连接板前后两端外侧的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内侧壁上设有橡胶垫。
[0008]
所述连接件一的左端通过螺栓组件一与连接件三的前连接板可拆卸相连,连接件一的右端通过螺栓组件二与连接件四的前连接板可拆卸相连,连接件二的左端通过螺栓组件三与连接件三的后连接板可拆卸相连,连接件二的右端通过螺栓组件四与连接件四的后连接板可拆卸相连。
[0009]
进一步的,所述c型钢包括纵向设置的腹板、对称设置在腹板上下两端内侧的上翼板与下翼板、设置在上翼板内端下方的上侧板以及设置在下翼板内端上方的下侧板;所述上侧板与下侧板之间设有间隙。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电缆支架安装孔为腰型孔。
[0011]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组件一、螺栓组件二、螺栓组件三和螺栓组件四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螺栓、套设在螺栓的螺杆上的垫片和套设在螺栓的螺杆上且与螺杆螺纹相连的螺母;所述螺栓的头部位于c型钢的空腔内,螺杆穿过间隙伸出至c型钢的外侧。
[0012]
进一步的,所述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上均开设有螺栓连接孔。
[0013]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三和连接件四均采用钢板。
[0014]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避免对已建钢管杆收资及电缆杆身抱箍的放样过程,且能同时满足单、双侧引下电缆的需求,还能够有效避免由增设电缆对原钢管表面镀锌层的破坏,且具有一定的防滑功能。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0017]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8]
其中:
[0019]
100、连接件一,101、腹板,102、上翼板,103、下翼板,104、上侧板,105、下侧板,106、电缆支架安装孔,200、连接件二,300、连接件三,301、中间连接板,302、前连接板,303、后连接板,400、连接件四,500、螺栓组件一,600、螺栓组件二,601、螺栓,602、螺母,603、垫片,700、螺栓组件三,8、螺栓组件四,900、橡胶垫,1000、钢管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1]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用于已建钢管杆的通用型电缆引下夹具,包括对称设置在钢管杆1000前后两侧的连接件一100与连接件二200以及对称设置在钢管杆1000左右两侧的连接件三300与连接件四400。本实施例中的前后左右,是指图1-图3中的前后左右。在实际应用中,只要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相对设置,连接件三与连接件四相对设置,四个连接件围成一个封闭圈即可。
[0022]
所述连接件一100与连接件二200均采用c型钢。所述c型钢包括纵向设置的腹板101、对称设置在腹板101上下两端内侧的上翼板102与下翼板103、设置在上翼板101内端下方的上侧板104以及设置在下翼板103内端上方的下侧板105。所述上侧板104与下侧板105之间设有间隙。
[0023]
所述c型钢的腹板101上开设有若干电缆支架安装孔106,优选的,所述电缆支架安装孔106为腰型孔。所述电缆支架安装孔106,用于安装电缆支架,所述电缆支架用于引下电缆。
[0024]
c型钢的腹板101相对侧的外侧壁上设有橡胶垫900。
[0025]
所述连接件三300和连接件四400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纵向设置的中间连接板301、对称设置在中间连接板301前后两端外侧的前连接板302和后连接板303;所述中间连接板301的内侧壁上设有橡胶垫900。
[0026]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一100的左端通过螺栓组件一500与连接件三300的前连接板302可拆卸相连,连接件一100的右端通过螺栓组件二600与连接件四400的前连接板302可拆卸相连,连接件二200的左端通过螺栓组件三700与连接件三300的后连接板303可拆卸相连,连接件二200的右端通过螺栓组件四800与连接件四400的后连接板303可拆卸相连。
[0027]
具体地说,所述螺栓组件一500、螺栓组件二600、螺栓组件三700和螺栓组件四800
的结构相同,均包括螺栓601、套设在螺栓601的螺杆上的垫片603和套设在螺栓601的螺杆上且与螺杆螺纹相连的螺母602。优选的,在每个螺栓组件中,螺栓的数量为1,螺母的数量为3个,垫片的数量为3个。在间隙的内侧的螺杆上依次套设有一个垫片和螺母,该垫片和螺母,用于将螺栓的头部锁紧固定在间隙中。在前侧板及后侧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组螺母和垫片,这两组螺母和垫片,用于将螺栓与前侧板、后侧板紧固连接在一起。所述螺栓601的头部位于c型钢的空腔内,螺杆穿过间隙伸出至c型钢的外侧。所述连接件一的上侧板与下侧板之间的间隙,作为螺栓组件一和螺栓组件二的滑动通道。连接板二的上侧板与下侧板之间的间隙,作为螺栓组件三和螺栓组件四的滑动通道。螺栓的头部位于c型钢内,螺栓的螺杆从间隙穿出字c型钢的外侧,调整螺栓组件在c型钢的间隙中的位置,能够使连接件三及连接件四上的橡胶垫与钢管杆的外侧壁紧密接触。
[0028]
进一步的,所述前连接板302和后连接板303上均开设有螺栓连接孔,螺栓连接孔用于螺栓通过。
[0029]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三300和连接件四400均采用钢板。
[003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0031]
连接件一100~连接件四400分别通过螺栓组件一500~螺栓组件四800围绕钢管杆1000形成一个封闭圈。可根据钢管杆1000的杆径,通过调整螺栓组件中的连接件一100与连接件二200的腹板对侧螺母、连接件三300与连接件四400的前后连接板的里、外侧螺母,来适应钢管杆1000的装配需求。每隔1m~2m设置一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具,且采用螺栓将连接件一100与连接件二200的腹板上设置的腰形孔与工程电缆支架相连,达到单侧或双侧电缆引下的目的。
[003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钢结构形式,具有易加工、施工组装便捷、操作性强等特点,可满足10~220kv已建钢管杆的电缆引下需求。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各个螺栓组件对四个连接件围成的封闭圈的大小进行调节,实现了无需对已建钢管杆收资及电缆杆身抱箍的放样过程,就能满足单、双侧引下电缆的需求。通过对各螺栓组件在各c型钢中的位置,来对连接件三与连接件四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调整。通过选取不同型号的螺栓,来对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之间的垂直距离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型号的钢管杆的使用需求。当调整好各螺栓组件在c型钢中的位置后,将各个螺母锁紧,可以保证各连接件之间连接的稳固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各个连接件的内侧壁上设置橡胶垫,在将本实用新型与钢管杆装配好后,橡胶垫与钢管杆的外壁紧密接触,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由增设电缆对钢管杆表面镀锌层的破坏,还能够起到固定防滑的作用。
[0033]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