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冻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0018发布日期:2021-02-18 21:0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冻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砌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冻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蒸压加气砌块是以粉煤灰,石灰,水泥,石膏,矿渣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发气剂,调节剂,气泡稳定剂,经配料搅拌,浇注,静停,切割和高压蒸养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一种多孔混凝土制品,蒸压加气砌块的施工特性也非常优良,它不仅可以在工厂内生产出各种规格,还可以像木材一样进行锯、刨、钻、钉,又由于它的体积比较大,因此施工速度也较为快捷,可作为一般建筑的填充材料。
[0003]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881575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砌筑墙体,所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道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凹槽,且凹槽的宽度b和深度h均大于拉结筋直径的2倍。砌筑墙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普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共同砌筑而成,砌筑墙体内至少一层普通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设置一层本实用新型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并在凹槽内敷设全长贯通的拉结筋。
[0004]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保温能力较差,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使用,抗冻效果弱,会造成蒸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结构强度大大降低,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抗冻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其具有在低温环境下,抗冻效果较强,结构强度较高,使用效果较好。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抗冻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为方形框,所述放置槽内部放置有多个保温板;所述保温板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用于成型本体的原料注入到模具内部,先注入部分原料,然后将保温板竖直放置在模具内部,然后继续对模具内部进行注入原料。为了使保温板与原料之间连接较为稳定,减小出现保温板将原料分离的情况,故而在保温板上开设多个贯通孔,由于贯通孔的设置,使得原料与保温板之间连接较为稳定。具有在低温环境下,抗冻效果较强,结构强度较高,使用效果较好。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温板为竖直放置,所述保温板的底部均安装有两个尖端,所述保温板的顶部距本体的上端面间隔设置。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板可能会因自重下移,从而使得保温板的底部与本体的平齐,会使本体的整体性较差,故而在保温板的底部均插接有两个尖端,尖端远离保温板的一端为尖状。由于设置有尖端,尖端的底部与本体的底面平齐,从而使得保温板的底部
与本体的底面间隔设置。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保温板内部设置有加固组件。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使得多个保温板之间的本体之间连接较为稳定,故而设置有加固组件,目的是为了减小本体发生分裂的情况。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加固组件包括水平放置在多个所述保温板之间的第一纤维片、竖直放置在第一纤维片上的两片第二纤维片。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纤维片和第二纤维片的设置,使得本体内部之间连接较好,减小出现各部分发生分裂的情况,增加了本体的稳定性。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纤维片的底部放置有水平设置的第一网格环。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纤维片放置在第一纤维片以及第一网格环的上部,减小第一纤维片上部因放置第二纤维片而发生弯折,从而使第一纤维片与本体之间连接较为稳定。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网格环的底部安装有三个支脚。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脚的设置,使得第一网格环完全放置在本体内部,从而杀使得第一网格环稳定的放置在本体内部,减小外露的情况。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纤维片的顶部放置有第三纤维片。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纤维片与第二纤维片连成一个整体,从而进一步降低本体出现断裂的情况。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纤维片与第三纤维片的端部距相邻的保温板内侧壁间隔设置。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减小保温板与第一纤维片和第三纤维片之间气泡的产生,故而使保温板与第一纤维片和第三纤维片间隔,从而使得保温板、第一纤维片、第三纤维片与本体之间连接较为稳定。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通过保温板浇筑在本体内部,使得本体在低温环境下的抗冻效果较强,结构强度较大,使得使用效果较好;
[0025]
加固组件的设置,使多个保温板内部的原料之间连接稳定,降低本体发生分裂的概率;
[0026]
尖端的设置,使得保温板的底部距本体的底面间隔设置,从而使得保温板与本体之间连接较好。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标记:1、本体;2、保温板;21、放置槽;22、尖端;3、贯通孔;4、加固组件;41、第一纤维片;42、第二纤维片;43、第三纤维片;5、第一网格环;51、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抗冻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包括本体1、浇筑浇筑本体1内部的保温板2,保温板2设置四块,保温板2均为竖直设置且形成框状结构,本体1内部成型有用于放置保温板2的放置槽21。
[0031]
参照图1,由于保温板2放置在本体1内部,可能会出现本体1与保温板2之间产生分离的情况,故而在保温板2上开设有多个水平延伸的贯通孔3。
[003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保温板2的设置,使得本体1在低温环境下的抗冻效果较强,结构强度较大,使得使用效果较好。
[0033]
参照图1,保温板2可能会因自重下移,从而使得保温板2的底部与本体1的平齐,会使本体1的整体性较差,故而在保温板2的底部均插接有两个尖端22,尖端22远离保温板2的一端为尖状。由于设置有尖端22,尖端22的底部与本体1的底面平齐,从而使得保温板2的底部与本体1的底面间隔设置。
[0034]
参照图1,为了使本体1内部的稳定性较好,故而在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加固组件4,加固组件4包括水平放置在四个保温板2之间的第一纤维片41、竖直放置在第一纤维片41上的两片第二纤维片42。两个第二纤维片42为间隔设置。两个第二纤维片42的顶部放置有第三纤维片43。第一纤维片41和第三纤维片43的端部距保温板2为间隔设置,从而减小保温板2与第一纤维板和第三纤维板之间产生气泡,从而使得本体1的结构强度较高。
[0035]
参照图1,为了使第一纤维片41与本体1之间连接较为稳定,减小第一纤维片41上部因放置第二纤维片42而发生弯折,故而在第一纤维片41的底部放置有第一网格环5,第一网格环5的外径与第一纤维片41的外径相同。由于第二纤维片42受到第一网格环5的支撑,从而使得第一纤维片41较为平整。为了使得第一网格环5完全放置在本体1内部,故而在第一网格环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三个支脚51。
[0036]
使用时,将用于成型本体1的原料注入到模具内部,先注入部分原料,然后将保温板2竖直放置在模具内部,此时尖端22放置在模具的内底面上,然后继续对模具内部进行注入原料。再将第一网格环5水平放置在多个保温板2之间,此时支脚51放置在模具的内底面上,然后将第一纤维片41放置在第一网格环5上,将第二纤维片42放置在第一纤维片41上,继续将原料注入到模具内部。最后将第三纤维片43放置在两个第二纤维片42上,然后将原料浇筑在第三纤维片43上部即可。
[0037]
为了使保温板2与原料之间连接较为稳定,减小出现保温板2将原料分离的情况,故而在保温板2上开设多个贯通孔3,由于贯通孔3的设置,使得原料与保温板2之间连接较为稳定。
[0038]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