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保温防火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1916发布日期:2021-04-02 09:45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保温防火一体化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用保温防火一体化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结构是用于建筑当中起到隔断或者支撑作用的,为了达到建筑物保温的效果,建筑墙体用保温材料来有效的阻止热传导,但是保温材料往往是易燃的,将保温材料设置在外侧的结构容易造成火灾危险,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而且当建筑结构附近产生火灾后,持续一段时间后,墙体内部的温度会产生升高,内部的结构会产生膨胀形变,导致内部的结构对外壁产生挤压,容易造成外墙龟裂,影响墙体的强度和安全性。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用保温防火一体化结构,能够增加建筑结构的防火和保温性能,并增加建筑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用保温防火一体化结构,包括主体层和设置在主体层两侧的防火层,所述主体层包括两层混凝土基层和两层混凝土基层之间的连接框,混凝土基层和连接框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与混凝土基层平行设置的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和混凝土基层之间设置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与混凝土基层之间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包括纵横交错排列的若干加强杆,横向的加强杆和纵向的加强杆支架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主体层两侧设置防火层,使得整个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防火效果,能够增加安全性能,并在其中设置夹设的保温层,使得主体层中间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并通过双层混凝土基层的结构,形成中空的结构,能够阻隔两侧热量的传播,也能够增加混凝土基层两侧的隔音效果,并且在保温层的两侧通过两侧支撑层进行夹设,形成夹层结构,能够增加保温层的稳定性,并通过加强层对主体层的强度进行支撑,从而增加整体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火层为防火板,所述防火板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于混凝土基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防火板为防火饰面板,能够对主体层进行包覆,增加表面的平整程度,通过膨胀螺栓连接能够将防火层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层为防火棉层,所述支撑层为玻镁板,所述防火棉层粘接于支撑层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玻镁板具有耐高温、阻燃、吸声的效果好,能够增加建筑结构的综合性能,并将防火棉层粘接于玻镁板表面,能够增加防火棉等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层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支撑层上设置通孔,当支撑层受热并产生膨胀时,能够突出进入到通孔当中,避免受热而产生过大的膨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框为混凝土框架,所述加强层与混凝土基层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加强杆的端部位置固定连接于连接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在加强层和混凝土基层之间形成间隙,两者不直接产生挤压,使得加强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空间,避免内部产生受热膨胀而对混凝土基层产向外的挤压,而导致混凝土基层产生挤压形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层和加强层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所述弹性缓冲间包括若干具有弹性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抵压于支撑层和加强层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支撑块能够对支撑层、加强层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行缓冲,当内部的材料受热膨胀后能够通过对支撑块的挤压而进行弹性缓冲,从而增加内部的稳定性,防止内部受热膨胀而对外侧的混凝土基层和防火层产生挤压,而导致墙体产生裂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粘接于支撑层和加强层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将支撑块粘接于支撑层、加强层之间,能够增加支撑层、加强层的连接稳定性,形成一体化结构,增加内部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杆为钢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手段,钢筋具有良好的强度能够增加加强层的整体支撑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防火层,使得整个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防火效果,能够增加安全性能,并在其中设置夹设的保温层,使得主体层中间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使得建筑结构整体具有良好的防火和保温性能,并增加建筑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用保温防火一体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混凝土基层;2、保温层;3、支撑层;4、加强层;41、加强杆;5、支撑块;6、连接框;7、通孔;8、主体层;9、防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建筑用保温防火一体化结构,包括主体层8和设置在主体层8两侧的防火层9,主体层8为外部为混凝土结构,主体层8具体包括两层混凝土基层1和两层混凝土基层1之间的连接框6,连接框6也为混凝土框架,混凝土基层1和连接框6之间形成空腔,防火层9为防火板,防火板为防火饰面板,能够对主体层8进行包覆,增加表面的平整程度,通过膨胀螺栓连接能够将防火层9稳定连接。

空腔内部设置有与混凝土基层1平行设置的保温层2,保温层2具体为防火棉层,具有良好的防护保温效果,保温层2和混凝土基层1之间设置有支撑层3,支撑层3为玻镁板,玻镁板具有耐高温、阻燃、吸声的效果好,能够增加建筑结构的综合性能,并将防火棉层粘接于玻镁板表面,能够增加防火棉等的稳定性;并在支撑层3上设置有若干通孔7,当支撑层3受热并产生膨胀时,能够突出进入到通孔7当中,避免受热而产生过大的膨胀。

为了增加主体层8的强度,在支撑层3与混凝土基层1之间设置有加强层4,加强层4包括纵横交错排列的若干加强杆41,横向的加强杆41和纵向的加强杆41支架固定连接,加强杆41为钢筋,能够相互焊接固定,钢筋具有良好的强度能够增加加强层4的整体支撑强度。

在加强层4与混凝土基层1之间存在间隙,加强杆41的端部位置预埋于连接框6,在加强层4和混凝土基层1之间形成间隙,两者不直接产生挤压,使得加强层4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空间,避免内部产生受热膨胀而对混凝土基层1产向外的挤压,而导致混凝土基层1产生挤压形变。

为了避免内部结构膨胀对外部产生挤压,在支撑层3和加强层4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件,弹性缓冲间包括若干具有弹性的支撑块5,支撑块5抵压于支撑层3和加强层4之间,且支撑块5粘接于支撑层3和加强层4,能够增加支撑层3、加强层4的连接稳定性,形成一体化结构,增加内部的结构稳定性;支撑块5能够对支撑层3、加强层4之间的相对运动进行缓冲,当内部的材料受热膨胀后能够通过对支撑块5的挤压而进行弹性缓冲,从而增加内部的稳定性,防止内部受热膨胀而对外侧的混凝土基层1和防火层9产生挤压,而导致墙体产生裂痕。

通过在主体层8两侧设置防火层9,使得整个建筑结构具有一定的防火效果,能够增加安全性能,并在其中设置夹设的保温层2,使得主体层8中间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并通过双层混凝土基层1的结构,形成中空的结构,能够阻隔两侧热量的传播,也能够增加混凝土基层1两侧的隔音效果,并且在保温层2的两侧通过两侧支撑层3进行夹设,形成夹层结构,能够增加保温层2的稳定性,并通过加强层4对主体层8的强度进行支撑,从而增加整体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