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55377发布日期:2021-04-13 20:5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不停涌现,结构形式由框架结构发展为框架核心筒结构以及筒中筒等结构,而一般核心筒以及筒中筒结构深度大,钢筋绑扎层数多且绑扎高度大,通常情况下,采用钢筋焊接成钢筋支架用于钢筋绑扎过程的支撑。然而,现有的钢筋支架存在牢固性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其包括若干呈阵列排布的支撑柱,每列支撑柱中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梁,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梁相连接且形成v字型结构,每行支撑柱中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梁,相邻两个第二连接梁相连接且形成v字型结构。
6.所述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其中,若干第一连接梁中沿若干支撑柱的形成的阵列的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梁的倾斜方向相反。
7.所述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其中,若干第二连接梁中沿若干支撑柱形成的阵列的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梁的倾斜方向相反。
8.所述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其中,每列支撑柱沿支撑柱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底座和面筋,并且每列中的支撑柱均分别与该列对应的底座和面筋相连接。
9.所述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其中,所述底座沿若干支撑柱形成的阵列的行方向的宽度大于支撑杆沿若干支撑柱形成的阵列的行方向的宽度。
10.所述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其中,其包括若干钢筋网,若干钢筋网间隔布置且各支撑柱均与各钢筋网相连接。
11.所述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其中,每列中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的距离与每行中相邻两个支撑柱支架之间的距离相等。
12.所述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其中,所述每列中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的距离为2-2.5米。
13.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若干呈阵列排布的支撑柱,每列支撑柱中相邻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梁,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梁相连接且形成v字型结构,每行支撑柱中相邻两个支
撑柱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梁,相邻两个第二连接梁相连接且形成v字型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每相邻的支撑柱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梁或者第二连接梁,并且位于同一列的各第一连接梁依次首尾相连而形成连接结构,位于同一行的各第二连接梁依次首尾相连而形成连接结构,这样可以提高支撑装置的牢固性,从而提高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中设置有第一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中设置有第二连接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7.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18.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0.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2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核心筒区域的型钢支撑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钢筋支撑装置包括若干支撑柱1,所述若干支撑柱1呈阵列布置以形成支撑柱1阵列。在所述支撑柱1阵列中,每列支撑柱1中相邻两个支撑柱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梁2,相邻两个第一连接梁2相连接且形成v字型结构。在所述支撑柱1阵列中,每行支撑柱1中相邻两个支撑柱1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梁3,相邻两个第二连接梁3相连接且形成v字型结构。本实施例通过在每相邻的支撑柱1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梁2或者第二连接梁3,并且位于同一列的各第一连接梁2依次首尾相连而形成连接结构,位于同一行的各第二连接梁3依次首尾相连而形成连接结构,这样可以提高支撑装置的牢固性,从而提高支撑装置的稳定性。此外,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柱1可以采用竖向布置的10#槽钢,所述第一连接梁2和第二连接梁3均可以采用5#槽钢。
22.进一步,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每列中相邻两个支撑柱1之间的距离与每行中相邻两个支撑柱1支架之间的距离相等。例如,苏搜每列中相邻两个支撑柱1之间的距离为2-2.5米等。此外,在实际应用中,支撑柱1阵列包括的行数、列数、每行包括的支撑柱1的数量以及每列包括的支撑柱1的数据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例如,当核心筒为正方形时,支撑柱1阵列的行数与支撑柱1阵列的列数相等,并且支撑柱1阵列每行包括的支撑柱1的数量以支撑柱1阵列中的每列包括的支撑柱1的数量也相等。
23.进一步,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梁2,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梁2之间的支撑柱1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梁2相连接。两个第一连接梁2与位于两个第一连接梁2之间的支撑柱1的连接点为v字型结构的顶点,该v字型结构的顶点位于该支撑柱1的底部或者顶部;当v字型结构的顶点位于该支撑柱1的顶部时,两个第一连接梁2中每个第一连接梁2位于该支撑柱1连接的一端,连接于其对应的另一支撑柱1的底部;当v字型结构的顶点位于该支撑柱1的底部时,两个第一连接梁2中每个第一连接梁2位于该支撑柱1连接的一端,连接于其对应的另一支撑柱1的顶部。由此,相邻两个v字型结构的顶点中一个顶点位于支撑柱1的顶部上,另一个顶点位于支撑柱1的底部,以使得相邻两个v字型结构行程z字型结构,以提高支撑柱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4.进一步,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若干第一连接梁2中沿支撑柱1阵列的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梁2的倾斜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柱1阵列中每列上的形成的连接结构沿支撑柱1阵列的行方向间隔布置,并且相邻两个连接结构中位于同一行的v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这样可以通过将支撑柱1阵列中相邻两列的第一连接梁2形成的连接结构设置为相反方向,可以对两个方向的力进行抵消,以提高钢筋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25.进一步,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梁3,位于两个第二连接梁3之间的支撑柱1分别与两个第二连接梁3相连接。两个第二连接梁3与位于两个第二连接梁3之间的支撑柱1的连接点为v字型结构的顶点,该v字型结构的顶点位于该支撑柱1的底部或者顶部;当v字型结构的顶点位于该支撑柱1的顶部时,两个第二连接梁3中每个第二连接梁3位于该支撑柱1连接的一端,连接于其对应的另一支撑柱1的底部;当v字型结构的顶点位于该支撑柱1的底部时,两个第二连接梁3中每个第二连接梁3位于该支撑柱1连接的一端,连接于其对应的另一支撑柱1的顶部。由此,相邻两个v字型结构的顶点中一个顶点位于支撑柱1的顶部上,另一个顶点位于支撑柱1的底部,以使得相邻两个v字型结构行程z字型结构,以提高支撑柱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6.进一步,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若干第二连接梁3中沿支撑柱1阵列的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连接梁3的倾斜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柱1阵列中每行上的形成的连接结构沿支撑柱1阵列的列方向间隔布置,并且相邻两个连接结构中位于同一列的v型结构的开口方向相反。这样可以通过将支撑柱1阵列中相邻两行的第二连接梁3形成的连接结构设置为相反方向,可以对两个方向的力进行抵消,以提高钢筋支撑装置的稳定性。
27.进一步,钢筋支撑装置包括若干底座6和面筋4组,每组底座6和面筋4组与支撑柱1阵列中一列支撑柱1相对应,若干底座6和面筋4组沿支撑住阵列的行方向布置,并且若干底座6和面筋4组的数量与支撑住阵列的列数相等,以使得每列支撑柱1均对应一组底座6和面筋4组。每组底座6和面筋4组均包括沿支撑柱1延伸方向间隔布置的底座6和面筋4,并且每组底座6和面筋4组对应的支撑柱1列中的每个支撑柱1均分别与该支撑柱1列对应的底座6
和面筋4相连接,并且该底座6和面板分别位于支撑柱1列中各支撑柱1的延伸方向的两侧。这样可以在顶部和底部对若干支撑柱1进行固定,可以提高每列支撑柱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28.进一步,所述底座6可以包括若干底座部,每个底座部首尾连接以形成底座6,并且相邻两个底座部之间的连接处不与支撑柱1相连接。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底座部可以采用10#槽钢,底座部的长度大于沿底座部延伸方向的两个支撑柱1之间的距离。同理,所述面筋4可以包括若干面筋4部,每个面筋4部首尾连接以形成面筋4,并且相邻两个面筋4部之间的连接处不与支撑柱1相连接。在一个可能实现方式中,面筋4部可以采用10#槽钢,面筋4部的长度大于沿底座部延伸方向的两个支撑柱1之间的距离。此外,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支撑柱1的稳定性,所述底座6沿若干支撑柱1形成的阵列的行方向的宽度大于支撑杆沿若干支撑柱1形成的阵列的行方向的宽度。
29.进一步,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中,所述若干钢筋网5,若干钢筋网5间隔布置且各支撑柱1均与各钢筋网5相连接,若干钢筋网5中相邻两个钢筋网5之间的距离相等。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式中,若干钢筋网5延伸支撑柱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其中,靠近支撑柱1底部的钢筋网5与支撑柱1底座6相连接;靠近支撑柱1顶部的钢筋网5与支撑柱1顶部相连接。此外,在实际应用中,钢筋网5包括若干钢筋梁,若干钢筋梁呈阵列排布以形成钢筋梁阵列,并且所述钢筋梁阵列的行数与支撑柱1阵列的行数相同,所述钢筋梁阵列的列数与支撑柱1阵列的列数相同,并且支撑柱1阵列中的每列支撑柱1中相邻两个支撑柱1之间设置有钢筋梁,支撑柱1阵列中的每行支撑柱1中相邻两个支撑柱1之间设置有钢筋梁。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