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砖浇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64563发布日期:2021-04-13 22:32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气砖浇注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加气混凝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加气砖浇注模具。


背景技术:

2.加气砖是通过高温蒸压设备工艺生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随着建筑领域的蓬勃发展,加气砖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加气砖具有质轻、保温、防火和隔音等优点;加气砖的生产工艺一般包括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和养护,其中就需要用到加气砖浇注模具。
3.公告号为cn208697670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加气砖高效率浇注模具,其包括模框、底模,所述底模为一矩形平板,所述底模的两长边分别设置有两个水平方向的下吊装孔,所述底模的四边中心处设置各有一个定位孔,所述模框为四个竖板组成的矩形框,所述模框的四个竖板底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导向销,两侧的竖板在所述下吊装孔的正上方设置有水平方向的上吊装孔,吊装时可以利用下吊装孔进行整体吊装,然后利用上吊装孔吊起模框,使其与底模分离,实现加气砖的脱模。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模具长期使用后,模框和底模因为碰撞或者磨损容易导致模框和底模之间的缝隙变宽,导致浇注料浆后,料浆容易经模框和底模之间的缝隙流入定位孔中,并且料浆在定位孔中结块,对导向销插入定位孔造成阻碍,进而影响模框与底模的连接,影响加气砖的浇注成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保持模框与底模的稳定连接,提高加气砖的浇注成型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加气砖浇注模具。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加气砖浇注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加气砖浇注模具,包括模框和底模,所述底模的四边中心处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模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卡接的导向销,所述底模的承载面设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各侧侧壁均抵接于所述模框的各侧内侧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板代替底模来承载料浆,将料浆最低处的位置提高,增大料浆最低处与定位孔的距离,减少料浆流入定位孔的情况,并且承载板与模框的内壁抵接,对料浆起到进一步的阻挡作用,有效阻止料浆进入底模与模框之间的缝隙,减小料浆对模框与底模连接的影响,保持模框与底模的稳定连接,提高加气砖的浇注成型效果。
9.优选的,所述模框的内侧壁开设有供所述承载板侧壁收纳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模框的底面连通,所述承载板的承载面抵接于所述容纳槽远离所述底模的顶壁。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板的承载面抵接于容纳槽的顶壁,增大承载板与模框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有效阻止料浆进入底模与模框之间的缝隙,保持模框与底模的稳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底模的承载面沿所述承载板的边缘开设有收渣槽,所述收渣槽位于
所述承载板与所述定位孔之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料浆经过承载板与模框之间后,料浆流入收渣槽内,从而利用收渣槽阻挡料浆,进一步减少料浆流入定位孔的情况,并且根据收渣槽内流入的料浆的情况,可以判断承载板与模框之间的缝隙情况,对模框与底模的维修养护提供参考,保持模框与底模的稳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底模的承载面开设有一端与所述收渣槽侧壁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底模侧壁连通的排渣槽,所述排渣槽卡接有挡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渣槽内有较多料浆残渣时,拆卸挡块,残渣可方便的经排渣槽排离底模,便于清理残渣,减少残渣堵塞收渣槽的情况。
15.优选的,所述底模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朝向所述收渣槽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排渣槽连通,所述挡块的侧面设有滑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的限位条。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条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对挡块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并且限制挡块脱离排渣槽。
17.优选的,所述挡块远离所述收渣槽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底模侧壁抵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底模侧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与底模侧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实现挡块在排渣槽的固定。
19.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槽底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限位槽槽底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条的一端抵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卸下螺栓后,弹性件的弹力作用有助于挡块快速离开排渣槽。
21.优选的,所述限位槽远离所述模框的侧壁高于所述排渣槽远离所述模框的侧壁。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残渣经过排渣槽时,减少残渣与弹性件接触的情况,减小对弹性件使用的影响。
23.优选的,所述承载板的侧壁与承载面之间设有倒角。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连接安装模框和底模。
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6.1.承载板代替底模来承载料浆,将料浆最低处的位置提高,增大料浆最低处与定位孔的距离,减少料浆流入定位孔的情况,并且承载板与模框的内壁抵接,对料浆起到进一步的阻挡作用,有效阻止料浆进入底模与模框之间的缝隙,减小料浆对模框与底模连接的影响,保持模框与底模的稳定连接,提高加气砖的浇注成型效果;
27.2.底模开设有收渣槽,收渣槽可以阻挡料浆,减少料浆流入定位孔的情况,并且根据收渣槽内流入的料浆的情况,可以判断承载板与模框之间的缝隙情况,对模框与底模的维修养护提供参考,另外收渣槽连通有排渣槽,排渣槽可拆卸式安装有挡块,便于对收渣槽内的残渣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30.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1.图4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32.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限位槽和挡块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模框;11、容纳槽;12、上吊装孔;13、下吊装孔;14、定位孔;15、导向销;2、底模;21、承载板;22、倒角;23、收渣槽;24、排渣槽;3、挡块;31、固定板;32、沉头孔;33、螺栓;34、限位槽;35;限位条;36、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加气砖浇注模具。如图1所示,一种加气砖浇注模具包括模框1和底模2,底模2为矩形平板,模框1包括四个相垂直固定的竖板,使模框1呈长方形框体结构,模框1的底部设置于底模2的承载面
36.模框1相对的两侧外侧壁开设有上吊装孔12,底模2相对的两侧外壁开设有下吊装孔13,吊装机构可卡入下吊装孔13从而对模具整体进行吊装,而在加气砖脱模时,吊装机构可卡入上吊装孔12,将模框1吊起,从而将模框1和底模2分离,实现脱模。
37.如图2所示,底模2的承载面靠近四个侧壁中部的位置均开设有定位孔14,模框1的底面四侧均固定有导向销15,导向销15插入且卡接于定位孔14,此时模框1的底面抵接于底模2的承载面,从而实现模框1与底模2的连接。
38.如图2和图3所示,模框1的内侧壁开设有容纳槽11,容纳槽11靠近模框1的底部,且容纳槽11围绕模框1的内边缘设置,容纳槽11与模框1的底面连通;底模2的承载面固定有承载板21,承载板21为矩形平板,且承载板21的四侧侧壁与底模2的四侧侧壁之间均留有相同的水平距离,承载板21位于四个定位孔14之间,在模框1与底模2连接后,承载板21的四侧侧壁均收纳于容纳槽11,此时承载板21的承载面抵接于容纳槽11远离底模2的顶壁,承载板21的侧壁抵接于容纳槽11的槽底,从而在承载板21与模框1之间形成供料浆浇注的空间。
39.具体的,承载板21的侧壁与承载面之间设有倒角22,从而便于连接模框1和底模2。
40.在浇注料浆时,承载板21用于承载料浆,因为承载板21的承载面高于底模2的承载面,所以料浆最低处与定位孔14的距离增大,使料浆不易流入定位孔14,同时,承载板21与容纳槽11的内壁抵接,延长了料浆到达底模2的路径,对料浆的流动起到阻挡作用,减少料浆进入底模2与模框1之间的缝隙以及料浆进入定位孔14的情况,减小料浆对模框1与底模2连接的影响,保持模框1与底模2的稳定连接,提高加气砖的浇注成型效果。
41.如图2所示,底模2的承载面开设有收渣槽23,收渣槽23沿承载板21的边缘开设,使收渣槽23呈长方框形结构,收渣槽23的一侧侧壁与承载板21的侧壁平齐,模框1的底面覆盖收渣槽23的槽口;收渣槽23位于承载板21与定位孔14之间,从而利用收渣槽23将承载板21与定位孔14隔开,在料浆经过模框1与承载板21间的缝隙并到达底模2后,进一步阻止料浆进入定位孔14,另外收渣槽23可以起到暂存料浆的作用,料浆进入收渣槽23后变成料浆残渣,在模具使用过后,工作人员可根据收渣槽23内的料浆残渣的情况,判断承载板21与模框1之间的缝隙情况,为模具的维修养护提供参考,进一步保持模框1与底模2的稳定连接。
42.如图2和图4所示,底模2的承载面开设有排渣槽24,排渣槽24设置有四个且分别位于收渣槽23的四角,排渣槽24的一端与底模2侧壁连通,且排渣槽24位于底模2与下吊装孔
13相邻的侧壁上,排渣槽24的另一端与收渣槽23的侧壁连通,且排渣槽24的槽底与收渣槽23的槽底平齐,在收渣槽23内堆积有较多残渣后,工作人员可用水冲洗收渣槽23,带着残渣的废水经安装槽排离底模2,从而方便的清理残渣,减少残渣堵塞收渣槽23的情况。
43.如图4所示,排渣槽24内设有挡块3,挡块3的侧面与排渣槽24的侧壁抵接,使挡块3卡接于排渣槽24内,挡块3的一端端面与排渣槽24位于收渣槽23的槽口平齐、另一端面与排渣槽24位于底模2侧壁的槽口平齐,且挡块3远离排渣槽24槽底的顶面与底模2的承载面平齐,在模具的使用过程中,挡块3可以阻止残渣离开收渣槽23,减小残渣排出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44.挡块3远离收渣槽23的一端端面固定有固定板31,当挡块3卡接于排渣槽24后,固定板31与底模2的侧壁抵接,固定板31远离底模2的侧面开设有沉头孔32,沉头孔32穿设有螺栓33,螺栓33穿设且螺纹连接于底模2,从而将固定板31固定于底模2,实现挡块3在排渣槽24的安装固定。
45.如图4和图5所示,底模2的侧壁垂直开设有限位槽34,限位槽34对应每个排渣槽24均设有两个,两个限位槽34分别靠近排渣槽24相对的两侧壁,限位槽34朝向收渣槽23的方向延伸,且限位槽34与排渣槽24连通,挡块3相对的两侧面均固定有限位条35,限位条35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挡块3的长度方向,限位条35的长度小于挡块3的长度,在挡块3卡接于排渣槽24时,限位条35滑动连接于相应的限位槽34,从而对挡块3的安装起到导向作用,提高安装挡块3的便捷性,同时限制挡块3朝远离排渣槽24槽底的方向移动。
46.限位槽34的槽底固定有弹性件36,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6具体为弹簧,弹性件36远离限位槽34槽底的一端与限位条35的一端抵接,在固定板31通过螺栓33与底模2侧壁固定后,弹性件36被压缩,积蓄弹性势能,而在需要清理残渣、并卸下螺栓33后,弹性件36的弹力作用推动挡块3在排渣槽24内滑动,有助于挡块3快速离开排渣槽24,提高清理效率。
47.限位槽34远离模框1的侧壁的水平高度高于排渣槽24远离模框1的侧壁的水平高度,因此当残渣经过排渣槽24时,减少残渣与弹性件36接触的情况,减小对弹性件36使用的影响,延长弹性件36的使用寿命。
48.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加气砖浇注模具的实施原理为:
49.将限位条35对准限位槽34,滑动挡块3,直至固定板31抵接于底模2侧壁,穿设螺栓33使固定板31固定,完成挡块3在排渣槽24的安装;将模框1吊装到底模2上,将料浆浇注到承载板21与模框1围成的空间内,承载板21与模框1的抵接可有效减少料浆流到底模2的情况,另外根据收渣槽23内的残渣情况,帮助判断承载板21与模框1之间的缝隙情况。
50.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