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44118发布日期:2021-04-20 22:3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配式墙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称为预制装配式建筑。
3.传统建筑装配式墙体在墙体的装配过程中,一般都需要采用螺丝将墙体和支架相连,工艺复杂,耗时耗力,且使用一段时间后,墙板容易发生变形,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采用间隔式安装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且相邻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通过凸条和卡槽相连,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还与立柱、底梁及顶梁通过凸条和卡槽相连,墙板通过挂板与横梁连接,无需使用螺丝固定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安装更加方便,且能够保证墙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变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包括支架及墙板组合件;
6.所述支架包括立柱、顶梁、底梁及横梁,所述立柱有若干个,所述立柱底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立柱两侧均开有滑槽,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通过若干个横梁相连,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顶端通过顶梁相连,所述顶梁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凸条,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底端通过底梁相连,所述底梁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槽;
7.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若干行墙板组合件,最上端一行的墙板组合件上端与顶梁相连,最下端一行的墙板组合件与底梁相连,所述墙板组合件由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构成,每行所述墙板组合件中第一墙板的数量比第二墙板的数量多一个、且每行墙板组合件的最两端均为第一墙板;所述第一墙板两侧设置有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墙板两侧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第二凸条相配合,所述第二凸条还与立柱两侧的滑槽相配合,所述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顶端均设置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三凸条,所述第三凸条与第三卡槽及底梁上表面的第一卡槽相配合,所述第三卡槽还与顶梁下表面的第一凸条相配合,所述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的背面均设置有挂板,所述挂板与横梁相连。
8.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顶梁下表面的第一凸条、第一墙板两侧的第二凸条及第一墙板合第二墙板下端的第三凸条的厚度完全一致,便于进行凸条的加工。
9.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立柱两侧
的滑槽、底梁上表面的第一卡槽、第二墙板两侧的第二卡槽及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顶端的第三卡槽的厚度一致,便于进行开槽或加工工艺。
10.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长度、宽度及厚度一致,便于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的制备。
11.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的背面至少设置有两个挂板,所述挂板的截面为l形结构,所述挂板与横梁相配合,用于通过挂板挂在横梁上,再通过凸条和卡槽的配合,在安装墙体时无需使用螺丝进行固定,更加方便。
12.优选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其中,所述顶梁两端分别设置于立柱的中间位置,以便于在安装长度较强的墙体时,相邻的两个强度均能固定顶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采用间隔式安装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且相邻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之间通过凸条和卡槽相连,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还与立柱、底梁及顶梁通过凸条和卡槽相连,墙板通过挂板与横梁连接,无需使用螺丝固定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安装更加方便,且能够保证墙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变形。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第一墙板及第二墙板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第二墙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立柱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顶梁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底梁结构示意图。
21.图中:立柱1、顶梁2、底梁3、横梁4、固定板5、滑槽6、第一凸条7、第一卡槽8、第一墙板9、第二墙板10、第二凸条11、第二卡槽12、第三凸条13、第三卡槽14、挂板15。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装配式墙体的安装结构,包
括支架及墙板组合件;支架包括立柱1、顶梁2、底梁3及横梁4,立柱1有若干个,立柱1底端设置有固定板5,立柱1两侧均开有滑槽6,相邻的两个立柱1之间通过若干个横梁4相连,相邻的两个立柱1之间顶端通过顶梁2相连,顶梁2两端分别设置于立柱1的中间位置,顶梁2下表面设置有第一凸条7,相邻的两个立柱1之间底端通过底梁3相连,底梁3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卡槽8;相邻的两个立柱1之间设置有若干行墙板组合件,最上端一行的墙板组合件上端与顶梁2相连,最下端一行的墙板组合件与底梁3相连,墙板组合件由第一墙板9和第二墙板10构成,每行墙板组合件中第一墙板9的数量比第二墙板10的数量多一个、且每行墙板组合件的最两端均为第一墙板9;第一墙板9两侧设置有第二凸条11,第二墙板10两侧设置有第二卡槽12,第二卡槽12与第二凸条11相配合,第二凸条11还与立柱1两侧的滑槽6相配合,第一墙板9及第二墙板10顶端均设置有第三卡槽14,第一墙板9及第二墙板10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三凸条13,第三凸条13与第三卡槽14及底梁3上表面的第一卡槽8相配合,第三卡槽14还与顶梁2下表面的第一凸条7相配合,顶梁2下表面的第一凸条7、第一墙板9两侧的第二凸条11及第一墙板9合第二墙板10下端的第三凸条13的厚度完全一致,立柱1两侧的滑槽6、底梁3上表面的第一卡槽8、第二墙板10两侧的第二卡槽12及第一墙板9和第二墙板10顶端的第三卡槽14的厚度一致,第一墙板9和第二墙板10的长度、宽度及厚度一致,第一墙板9及第二墙板10的背面均设置有挂板15,挂板15与横梁4相连,第一墙板9及第二墙板10的背面至少设置有两个挂板15,挂板15的截面为l形结构,挂板15与横梁4相配合。
25.安装方法及使用原理:首先在两个立柱1之间的下端分别固定横梁4和底梁3,横梁4之间的距离和第一墙板9及第二墙板10的挂板15的位置一一对应,接着将第一墙板9及第二墙板10左右间隔依次连接,首先将一个第一墙板9沿立柱1的滑槽6插入,并使后端的挂板15挂在横梁4上,底端的第三凸条13插入底梁3上模板的第一卡槽8内,接着将第二墙板10与前一个第一墙板9相连,使后端的挂板15挂在横梁4上,底端的第三凸条13插入底梁3上模板的第一卡槽8内,将第一墙板9的第二凸条11插入第二墙板10两侧的卡槽内,直至填充满该层,接着再在立柱1之间焊接上层的横梁4,同样的方法将上层填充满第一墙板9和第二墙板10,上层的第一墙板9和第二墙板10下端的第三凸条13插入下层的第一墙板9和第二墙板10上端的第三卡槽14内,完成上层墙板组合件的安装,最后安装顶梁2,使顶梁2下表面的第一凸条7插入上层第一墙板9和第二墙板10下端上表面的第三卡槽14内,完成安装,如果需要多个墙面,操作方法同上。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采用间隔式安装第一墙板9和第二墙板10,且相邻的第一墙板9和第二墙板10之间通过凸条和卡槽相连,第一墙板9和第二墙板10还与立柱1、底梁3及顶梁2通过凸条和卡槽相连,墙板通过挂板15与横梁4连接,无需使用螺丝固定第一墙板9和第二墙板10,安装更加方便,且能够保证墙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变形。
26.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27.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