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阴角或阳角处的支撑件、支撑架及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0670发布日期:2021-04-30 09:4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阴角或阳角处的支撑件、支撑架及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阴角或阳角处的支撑件、支撑架及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公共、民用建筑中,对于墙体模板的施工通常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进行模板的支设,模板支设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通常模板为薄板,进行竖向放置,这就会造成模板重心不稳,非常容易倾倒,故施工单位采用支撑装置用来对模板进行位置上的固定,支撑装置通常是设置多组支撑架、固定件、连接件组装而成。

由于是施工中,尤其是墙角的阴角或者阳角处,需要将不同的支撑装置进行连接,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往往采用额外的扣件等现场进行组装连接,这样不仅降低施工效率,还会造成连接件的丢失,从而拖延施工进度。

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阴角或阳角处的支撑件、支撑架及支撑装置,至少解决上述一种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阴角或阳角处的支撑件,包括支撑管、设置于所述支撑管一端的连接部,所述支撑管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所述支撑管开设有贯穿其侧壁的连接口,所述连接部能够与其他用于阴角或阳角处的支撑件的连接口进行插接,所述支撑件设置有多个由上侧至下侧贯穿的限位孔。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连接部与支撑管和连接口的形状相适配;当所述连接管的内径大于连接部的外径时,另一个支撑件的连接部即可插入到所述连接口内,从而实现在拐角处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口设置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支撑管的两端。

采用上述方案,不同支撑件连接时更加方便。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实心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当所述连接部为实心结构时所能提供的反向支撑力更大,可以更有效的对模板进行加固,适用于较为厚重的模板。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空心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连接部为空心结构适用于对较薄、自重较轻的模板,空心结构可以减轻支撑件本身自重。

具体地,所述限位孔包括开设在支撑管的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贯穿支撑管上下表面。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孔设置多个,优选为沿支撑管的径向设置两个,沿轴向根据支撑管实际长度的不同设置多个。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阴角或阳角处的支撑架,包括两个上述的支撑件,分别为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所述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沿纵向设置,所述上支撑件、下支撑件分别与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上支撑件下表面与下支撑件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隔h,所述间隔h的值大于所述支撑管外径。

采用上述,优选为将两个支撑件组合在一起使用,既可以增加支撑架的支撑强度又可以节省空间。所述上支撑件下表面指的是下表面即为上支撑件的最底侧,下支撑件的上表面指的是上表面即为下支撑件的最上侧,可以将上支撑件的支撑管下表面作为上支撑件的最底侧、下支撑件的支撑管的上表面作为下支撑件的最上侧;当所述间隔h大于所述支撑管外径时,其他支撑架的支撑管可以穿过所述间隔h进行加固,即无需额外制造零部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支撑件下表面和下支撑件上表面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方案,将整个支撑架在预制时制成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以制作成两个连接板的形状或者一个连接块的形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支撑件侧面和下支撑件侧面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支撑管侧面开设螺栓孔或者销钉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与之适配的螺栓孔或者销钉孔,采用螺栓或者销钉将第一连接件与支撑件侧面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穿墙固件、固定销和两组上所述的支撑架,分别为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连接部嵌入到所述第一支撑架的连接口中,所述限位孔包括所设置于第二支撑架中连接部的第二限位孔,所述固定销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进行限位,所述穿墙固件穿过间隔h与墙体模板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穿墙固件可以包括螺杆、挡片、螺母,螺杆穿过间隔h穿过模板并穿入墙体模板中,挡片外径大于间隔h。在实际施工时,当第一支撑架刚好位于阴角或者阳角处时,采用穿墙固件将第一支撑架进行初步定位,将第二支撑架的连接部插入到第一支撑架的连接口中,采用固定销穿过第二限位孔以对阴角或者阳角处的连接进行加固。

优选地,所述第二限位孔包括长边、短边,所述长边与所述支撑件的轴向夹角α为90°。

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第二限位孔的设置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当连接处为阳角时,第一支撑架受到模板向外的推力时,会向外侧移动,而当述长边与所述支撑件的轴向夹角α为90°时,固定销由于一般呈扁平状,此时固定销面积更大的一面会与第一支撑架的连接管侧面接触,阻止其倾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所述连接口的设置解决了实际使用中对阴角或者阳角的连接处需要使用额外的扣件等进行现场组装连接的技术问题,产生了使用方便、提升施工效率的技术效果。

2.所述支撑架中上支撑件下表面与下支撑件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隔h,所述间隔h的值大于所述支撑管外径解决了在墙体模板端面连接时需要额外的连接件的技术问题,产生了提升施工效率的技术效果。

3.所述长边与所述支撑件的轴向夹角α为90°解决了对固定销压强过大的技术问题,产生了使结构更加稳定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支撑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支撑件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支撑架示意图;

图4为图3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连接件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支撑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第二限位孔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支撑装置实际应用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穿墙固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通过上述附图标记说明,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1-支撑管,11-第一限位孔,12-第二限位孔,121-长边,122-短边,13-连接口,2-连接部,3-上支撑件,4-下支撑件,5-第一连接件,61-第一支撑架,62-第二支撑架,7-墙体模板,81-穿墙固件,811-螺杆,812-挡片,813-螺母,82-固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用于阴角或阳角处的支撑件,包括支撑管1、设置于所述支撑管1一端的连接部2,所述支撑管1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部2的外径,所述支撑管1开设有贯穿其侧壁的连接口13,所述连接部2能够与其他用于阴角或阳角处的支撑件的连接口13进行插接,所述支撑件设置有多个由上侧至下侧贯穿的限位孔。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连接部2与支撑管2和连接口13的形状相适配;当所述连接口13的内径大于连接部2的外径时,另一个支撑件的连接部2即可插入到所述连接口13内,从而实现在拐角处进行连接;由于所述支撑管1的内径大于所述连接部2的外径,可以使支撑件进行首尾相连。所述方案可以使得支撑件在连接时通过插接的方式即可连接稳固,从而无需使用额外的扣件等进行现场组装连接,可以防止扣件丢失的同时操作方便,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制造长度为550mm、900mm、1400mm、1900mm、2400mm几种规格的支撑件。

参考图3所示,所述连接口13设置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支撑管1的两端。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连接口13设置在两端时,其他支撑件需要与之连接时,既可以选择在一端连接、又可以选择在另一端连接,从而增加了施工的便捷性、提升了工作效率。

当然,连接口的数量和位置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所述连接部2为实心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当所述连接部2为实心结构时所能提供的反向支撑力更大,可以更有效的对模板进行加固,适用于较为厚重的模板。

所述连接部2为空心结构。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连接部2为空心结构适用于对较薄、自重较轻的模板,空心结构可以减轻支撑件本身自重。

参考图1所示,所述限位孔包括开设在支撑管1的第一限位孔11,所述第一限位孔11贯穿支撑管1上下表面。

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限位孔11设置多个,优选为沿支撑管1的径向设置两个,沿轴向根据支撑管1实际长度的不同设置多个。

参考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一种用于阴角或阳角处的支撑架,包括两个上述的支撑件,分别为上支撑件3和下支撑件4,所述上支撑件3与下支撑件4沿纵向设置,所述上支撑件3、下支撑件4分别与第一连接件5连接,所述上支撑件3下表面与下支撑件4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隔h,所述间隔h的值大于所述支撑管1外径。

采用上述方案,优选为将两个支撑件组合在一起使用,既可以增加支撑架的支撑强度又可以节省空间。所述上支撑件3下表面指的是下表面即为上支撑件3的最底侧,下支撑件4的上表面指的是上表面即为下支撑件4的最上侧,可以将上支撑件3的支撑管1下表面作为上支撑件3的最底侧、下支撑件4的支撑管1的上表面作为下支撑件4的最上侧;当所述间隔h大于所述支撑管1外径时,其他支撑架的支撑管1可以穿过所述间隔h进行加固,即无需额外制造零部件。为方便在图中表示,所述h为间隔的表示方式,不代表高度值。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以为实心、空心、管状或板状结构

参考图3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上支撑件3下表面和下支撑件4上表面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方案,将整个支撑架在预制时制成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件5可以制作成两个连接板的形状或者一个连接块的形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中部。当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时,不会遗失零部件、从而增加运输、施工效率。

参考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5与所述上支撑件3侧面和下支撑件4侧面可拆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支撑管1侧面开设螺栓孔或者销钉孔,在所述第一连接件5设置与之适配的螺栓孔或者销钉孔,采用螺栓或者销钉将第一连接件5与支撑件3侧面连接。所述可拆卸的结构,将整体拆成若干部分进行现场组装,可以方便运输。

参考图6、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一种支撑装置,包括穿墙固件81、固定销82和两组上所述的支撑架,分别为第一支撑架61、第二支撑架62,所述第二支撑架62的连接部2嵌入到所述第一支撑架61的连接口13中,所述限位孔包括所设置于第二支撑架62中连接部2的第二限位孔12,所述固定销82穿过所述第二限位孔12进行限位,所述穿墙固件81穿过间隔h与墙体模板7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图中连接方式适用于阴角或者阳角,所述穿墙固件81可以包括螺杆811、挡片812、螺母813,螺杆811穿过间隔h穿过模板并穿入墙体模板7中,挡片812外径大于间隔h。在实际施工时,当第一支撑架61刚好位于阴角或者阳角处时,采用穿墙固件81将第一支撑架61进行初步定位,将第二支撑架62的连接部2插入到第一支撑架61的连接口13中,采用固定销82穿过第二限位孔12以对阴角或者阳角处的连接进行加固。

参考图8、图7所示,所述第二限位孔12包括长边121、短边122,所述长边121与所述支撑件的轴向夹角α为90°。

采用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第二限位孔12的设置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当连接处为阳角时,第一支撑架受到模板向外的推力时,会向外侧移动,而当述长边121与所述支撑件的轴向夹角α为90°时,固定销82由于一般呈扁平状,此时固定销面积更大的一面会与第一支撑架61的连接管9侧面接触,阻止其倾倒,由于固定销82面积较大的一面与第二组支撑架62侧面接触,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使得结构更加稳定。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