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墙柱脚快速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1667发布日期:2021-04-02 09:4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墙柱脚快速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墙柱脚快速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学所涉及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以及作为实用艺术的建筑艺术所包括的美学的一面和实用的一面,它们虽有明确的不同但又密切联系,并且其分量随具体情况和建筑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本科建筑类专业包括: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风景园林等专业。

由于现有的设备在进行安装固定截面板时,固定的没有很牢靠,在进行设计也过为的繁琐,需要预先填充部份混凝土,而在这样也不便于安装,还需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继续施工,较为的麻烦,在进行固定墙柱脚时,需要先固定好截面柱,在进行贯穿连接钢筋很是麻烦,需要先浇筑混凝土,才能将其固定。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墙柱脚快速连接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墙柱脚快速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具备很好的固定和便捷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墙柱脚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设备装置主体、浇筑柱体和第一预埋板,所述设备装置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浇筑柱体,所述浇筑柱体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预埋板,所述浇筑柱体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第二预埋板,所述第二预埋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螺母,所述底螺母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垫圈,所述垫圈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螺母,所述顶螺母的内部中间部位贯穿连接有固定柱,所述设备装置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填充区,所述填充区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劲肋,所述加劲肋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凹槽,所述固定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六角螺母。

优选的,所述六角螺母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双重螺母。

优选的,所述双重螺母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浇筑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凹槽。

优选的,所述设备装置主体一端的浇筑柱体,浇筑柱体内部底端的第一预埋板,浇筑柱体内部中间部位的第二预埋板,第二预埋板底端的底螺母,底螺母顶端的垫圈,垫圈顶部的顶螺母,顶螺母内部中间部位的固定柱共同组成固定装置。

优选的,所述设备装置主体顶部的填充区,填充区内壁一侧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一侧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表面一侧的加劲肋,加劲肋一侧的固定螺母,第一连接板内部中间部位的第一限位凹槽共同组成连接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建筑结构设计墙柱脚快速连接装置,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在进行建筑墙脚柱前,可先将第一预埋板放置在最低端,在将第二预埋板固定在中间部位,两个预埋板的内部均设有连接穿插孔,可在固定后,便捷于固定柱贯穿预埋板,在通过底螺母和顶螺母进行固定,垫圈固定在顶螺母的下端,起到减震的效果,该装置体现了实用性;

2.该种建筑结构设计墙柱脚快速连接装置,通过设置连接装置,需要形成十字形截面柱时,可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快速的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中间部位都具有互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连接,起到固定效果,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加劲肋设置在连接板的两侧,能有效的保证构件局部稳定传递集中力,该装置体现了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连接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设备装置主体,2、浇筑柱体,3、第一预埋板,4、第二预埋板,5、底螺母,6、垫圈,7、顶螺母,8、固定柱,9、六角螺母,10、双重螺母,11、浇筑板,12、填充区,13、第一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5、加劲肋,16、固定螺母,17、第一限位凹槽,18、第二限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设计墙柱脚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设备装置主体1、浇筑柱体2和第一预埋板3,设备装置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浇筑柱体2,浇筑柱体2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预埋板3,浇筑柱体2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第二预埋板4,第二预埋板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螺母5,底螺母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垫圈6,垫圈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螺母7,顶螺母7的内部中间部位贯穿连接有固定柱8,设备装置主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填充区12,填充区12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13,第一连接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4的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劲肋15,加劲肋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母16,第一连接板13的内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凹槽17,固定柱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六角螺母9。

优选的,六角螺母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双重螺母10,在建筑工地施工时,难免会有强烈的震动,采用单个螺母的连接,可能会导致螺母的松弛,造成事故,通过设置双重螺母10,双重螺母10固定在六角螺母9的底端,两个螺母的固定连接方式为反向连接,在震动时,就不会造成螺母的自动旋转造成松弛。

优选的,双重螺母1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浇筑板11,由于墙柱脚的作用是在整个设备内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需要在设计具有严谨,防止倒塌的危险,通过设置浇筑板11,浇筑板11具有一定的防潮性及防腐蚀性,可在长期使用时起到保护浇筑柱提动作用,使得设备装置主体更加的牢固,该装置体现了防护性。

优选的,第二连接板14的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凹槽18,在进行浇筑混凝土时,通常都采用机械进行浇筑,而机械的浇筑冲击力较大,容易导致,内部的连接板冲开,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凹槽18,第二限位凹槽18设置在连接板的两端,用来固定在连接板上,将两端的接口,分别固定在连接板的两端,在将连接板进行交叉连接,来呈现为十字形截面柱,该装置体现了便捷固定性。

优选的,设备装置主体1一端的浇筑柱体2,浇筑柱体2内部底端的第一预埋板3,浇筑柱体2内部中间部位的第二预埋板4,第二预埋板4底端的底螺母5,底螺母5顶端的垫圈6,垫圈6顶部的顶螺母7共同组成固定装置,在进行固定墙柱脚时,需要先固定好截面柱,在进行贯穿连接钢筋很是麻烦,需要先浇筑混凝土,才能将其固定,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在进行建筑墙脚柱前,可先将第一预埋板3放置在最低端,在将第二预埋板4固定在中间部位,两个预埋板的内部均设有连接穿插孔,可在固定后,便捷于固定柱8贯穿预埋板,在通过底螺母5和顶螺母7进行固定,垫圈6固定在顶螺母7的下端,起到减震的效果,在进行水泥灌溉时,可将水泥填充在浇筑柱体的内部,该装置体现了实用性。

优选的,顶螺母7内部中间部位的固定柱8,设备装置主体1顶部的填充区12,填充区12内壁一侧的第一连接板13,第一连接板13一侧的第二连接板14,第二连接板14表面一侧的加劲肋15,加劲肋15一侧的固定螺母16,第一连接板13内部中间部位的第一限位凹槽17共同组成连接装置,由于现有的设备在进行安装固定截面板时,固定的没有很牢靠,在进行设计也过为的繁琐,需要预先填充部份混凝土,而在这样也不便于安装,还需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继续施工,较为的麻烦,通过设置连接装置,需要形成十字形截面柱时,可通过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快速的连接,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14的中间部位都具有互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17连接,起到固定效果,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在通过固定螺母16进行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外壁均设置好了外壁圆孔,可方便螺母的进入,加劲肋设置在连接板的两侧,进行固定,能有效的保证构件局部稳定传递集中力,承受静力荷载,防止设备装置主体1开裂,该装置体现了便捷性。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设置双重螺母10,双重螺母10固定在六角螺母9的底端,两个螺母的固定连接方式为反向连接,在震动时,就不会造成螺母的自动旋转造成松弛;

然后,通过设置浇筑板11,浇筑板11具有一定的防潮性及防腐蚀性,可在长期使用时起到保护浇筑柱提动作用,使得设备装置主体更加的牢固,该装置体现了防护性;

接着,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凹槽18,第二限位凹槽18设置在连接板的两端,用来固定在连接板上,将两端的接口,分别固定在连接板的两端,在将连接板进行交叉连接,来呈现为十字形截面柱,该装置体现了便捷固定性;

紧接着,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在进行建筑墙脚柱前,可先将第一预埋板3放置在最低端,在将第二预埋板4固定在中间部位,两个预埋板的内部均设有连接穿插孔,可在固定后,便捷于固定柱8贯穿预埋板,在通过底螺母5和顶螺母7进行固定,垫圈6固定在顶螺母7的下端,起到减震的效果,在进行水泥灌溉时,可将水泥填充在浇筑柱体的内部,该装置体现了实用性;

最后,通过设置连接装置,需要形成十字形截面柱时,可通过第一连接板13和第二连接板14快速的连接,第一连接板13与第二连接板14的中间部位都具有互相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17连接,起到固定效果,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在通过固定螺母16进行固定连接,连接板的外壁均设置好了外壁圆孔,可方便螺母的进入,加劲肋设置在连接板的两侧,进行固定,能有效的保证构件局部稳定传递集中力,承受静力荷载,防止设备装置主体1开裂,该装置体现了便捷性,这就是该种建筑结构设计墙柱脚快速连接装置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