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29883发布日期:2021-03-12 11:07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墀头墙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墀头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构建之一。墀头是墙体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突出在两边山墙边檐,用以支撑前后出檐。墀头一般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部以檐收顶,为戗檐板,呈弧形,起挑檐作用。中部称炉口,是装饰的主体,形制和图案有多种式样。下部多似须弥座,叫炉腿,有的也叫兀凳腿或花墩。墀头的装饰简繁不一,简单的则全无雕饰,只叠合多层枭混线。而复杂的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类吉祥图案,而且许多院落内的墀头中的图案往往取材于同一类吉祥图案或同一组人物故事,具有明显的连贯性和统一性。与墀头对应的墙体为墀头墙,对于古建筑而言,随着使用时间的变长,墀头墙会发生风化、酥碱、松散等问题,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和使用安全性。需要设计一种适用于墀头墙修复使用的工具,避免墀头墙在修复过程中发生二次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待修复的墀头墙包括相互垂直的墀头墙正面和墀头墙侧面;修复支护结构包括:由墀头墙正面内支架和墀头墙正面外支架构成的墀头墙正面支架,以及由墀头墙侧面内支架和墀头墙侧面外支架构成的墀头墙侧面支架;所述墀头墙正面内支架对应墀头墙正面设置;所述墀头墙正面外支架平行于墀头墙正面内支架设置;所述墀头墙侧面内支架对应墀头墙侧面设置;所述墀头墙侧面外支架平行于墀头墙侧面内支架设置;墀头墙正面支架的横杆插入墀头墙侧面支架并利用扣件进行连接;墀头墙侧面支架的横杆插入墀头墙正面支架并利用扣件进行连接;还包括可调支撑,所述可调支撑固定在墀头墙正面支架和墀头墙侧面支架,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待修复的墀头墙。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进一步,所述可调支撑包括第二挡板、第二螺纹杆、第二套管和第二调节件,第二螺纹杆一端垂直连接第二挡板;第二套管固定在墀头墙正面支架和墀头墙侧面支架,第二调节件内部设置与第二螺纹杆适配的螺纹,第二调节件连接在第二套管端部;通过旋转第二调节件控制第二螺纹杆的伸出长度。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进一步,所述墀头墙正面内支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正面内支架竖杆和正面内支架横杆,所述墀头墙正面外支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正面外支架竖杆和正面外支架横杆。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进一步,所述墀头墙侧面内支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侧面内支架竖杆和侧面内支架横杆,墀头墙侧面外支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侧面外支架竖杆和侧面外支架横杆。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进一步,还包括可调柔性支撑,所述可调柔性支撑包括第一挡板、第一螺纹杆、第一套管、弹簧和第一调节件;第一螺纹杆一端垂直连接第一挡板;第一套管固定在墀头墙侧面支架;第一调节件内部设置与第一螺纹杆适配的螺纹,第一调节件安装在第一螺纹杆上;弹簧套入第一螺纹杆并设置在第一套管和第一调节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中,支架构成l字形的支架系统,整体的稳定性高,并且能够充分适应墀头墙的正面和侧面结构,对墀头墙进行支撑和固定,避免墀头墙在修复过程中发生二次损坏。通过可调支撑的设置,使支护结构能够适用于倾斜损坏程度不同的墀头墙修复,同时也能在墀头墙修复过程中根据墀头墙的状态随时进行支护结构的调节。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可调柔性支撑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可调支撑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墀头墙正面内支架,11、正面内支架竖杆,12、正面内支架横杆,2、墀头墙正面外支架,21、正面外支架竖杆,22、正面外支架横杆,3、墀头墙侧面内支架,31、侧面内支架竖杆,32、侧面内支架横杆,4、墀头墙侧面外支架,41、侧面外支架竖杆,42、侧面外支架横杆,5、墀头墙,6、可调柔性支撑,61、第一挡板,62、第一螺纹杆,63、第一套管,64、弹簧,65、第一调节件,7、可调支撑,71、第二挡板,72、第二螺纹杆,73、第二套管,74、第二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待修复的墀头墙5包括相互垂直的墀头墙正面和墀头墙侧面。图1和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其包括:

由墀头墙正面内支架1和墀头墙正面外支架2构成的墀头墙5正面支架,以及由墀头墙侧面内支架3和墀头墙侧面外支架4构成的墀头墙5侧面支架;

墀头墙正面内支架1对应墀头墙5正面设置;墀头墙正面外支架2平行于墀头墙正面内支架1设置;墀头墙侧面内支架3对应墀头墙5侧面设置;墀头墙侧面外支架4平行于墀头墙侧面内支架3设置;墀头墙5正面支架的横杆插入墀头墙5侧面支架并利用扣件进行连接;墀头墙5侧面支架的横杆插入墀头墙5正面支架并利用扣件进行连接;上述支架构成l字形的支架系统,整体的稳定性高,并且能够充分适应墀头墙的正面和侧面结构,对墀头墙进行支撑和固定,避免墀头墙在修复过程中发生二次损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墀头墙正面内支架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正面内支架竖杆11和正面内支架横杆12,墀头墙正面外支架2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正面外支架竖杆21和正面外支架横杆22。结合图1和图2所示,墀头墙侧面内支架3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侧面内支架竖杆31和侧面内支架横杆32,墀头墙侧面外支架4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侧面外支架竖杆41和侧面外支架横杆42。正面内支架横杆12插入墀头墙侧面内支架和墀头墙侧面外支架利用扣件进行连接;正面外支架横杆22插入墀头墙侧面内支架和墀头墙侧面外支架利用扣件进行连接;对应的,侧面内支架横杆32插入墀头墙正面内支架和墀头墙正面外支架利用扣件进行连接;侧面外支架横杆42插入墀头墙正面内支架和墀头墙正面外支架利用扣件进行连接。充分利用交叉设置的支架横杆进行正面支架和侧面支架的连接,使支架系统更为稳定。

图2中还示出了可调支撑7,可调支撑7固定在墀头墙5正面支架和墀头墙5侧面支架,用于支撑固定待修复的墀头墙5。在一种优选的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实施例中,可调支撑7包括第二挡板71、第二螺纹杆72、第二套管73和第二调节件74,第二螺纹杆72一端垂直连接第二挡板71;第二套管73固定在墀头墙5正面支架和墀头墙5侧面支架,第二调节件74内部设置与第二螺纹杆72适配的螺纹,第二调节件74连接在第二套管73端部;通过旋转第二调节件74控制第二螺纹杆72的伸出长度。通过可调支撑的设置,使支护结构能够适用于倾斜损坏程度不同的墀头墙修复,同时也能在墀头墙修复过程中根据墀头墙的状态随时进行支护结构的调节。

上述实施例的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中,直接利刚性结构的可调支撑与墀头墙直接接触,并对墀头墙进行支撑,由于文物自身强度较弱,可调支撑可能对墀头墙造成挤压和损坏。对上述实施例进一步改进,墀头墙修复支护结构还包括可调柔性支撑6,可调柔性支撑6包括第一挡板61、第一螺纹杆62、第一套管63、弹簧64和第一调节件65;第一螺纹杆62一端垂直连接第一挡板61;第一套管63固定在墀头墙5侧面支架;或者,第一套管63固定在墀头墙5正面支架;第一调节件65内部设置与第一螺纹杆62适配的螺纹,第一调节件65安装在第一螺纹杆62上;弹簧64套入第一螺纹杆62并设置在第一套管63和第一调节件65之间。第一套管与支架固定连接,通过选用适合长度的弹簧,以及调节第一调节件在第一螺纹杆内的适当位置,将第一螺纹杆插入第一套管后,弹簧位于第一调节件与第一套管之间,并产生推动第一调节件和第一螺纹杆的弹力,利用该柔性弹力推动第一挡板支撑墀头墙,能够避免刚性力对墀头墙造成破损,更好的保护修复过程中的文物建筑。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实用新型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