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考古工地临时围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0920发布日期:2021-09-25 11:49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考古工地临时围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围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考古工地临时围挡结构。


背景技术:

2.围挡是指为了将建设施工现场与外部环境隔离开来,使施工现场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所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各种砌体材料砌筑的围墙、采用各种成型板材构成的维护体等。围挡是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围挡除了为施工现场的管理及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外,同时还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然而由于普通围挡对于地基建设要求较高,而考古场地多为农田、野地,存在地面不平整且交通不便利的问题,传统围挡不能适应野外的实地环境,因此不适合作为田野考古用的围挡。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适应田野考古中复杂的地形环境、结构简单、安装便利的考古工地临时围挡结构。
4.一种考古工地临时围挡结构,包括能够首尾顺次连接的大门和多个围挡单元,所述围挡单元包括两相邻的立柱结构和安装在所述两相邻的立柱结构之间的挡板结构;所述立柱结构包括立柱底座、设置在所述立柱底座上的柱体以及竖向设置在所述柱体不同侧面的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于安装所述挡板结构;所述立柱结构还包括斜撑结构,所述斜撑结构包括与所述柱体转动连接的可伸缩的斜撑杆以及与所述斜撑杆转动连接的斜撑底座;所述立柱底座和斜撑底座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立柱底座和斜撑底座通过穿过所述连接孔的地钉与地面固定连接。
5.作为优选,所述立柱结构分为所述两个安装槽呈自由角度设置的第一立柱结构和所述两个安装槽呈固定角度设置的第二立柱结构;
6.所述第一立柱结构的柱体包括两个方形立柱,所述立柱底座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方形立柱的下方,所述两个安装槽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方形立柱的远端侧壁上;所述两个方形立柱的近端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支耳以转动连接所述两个方形立柱;所述两个方形立柱至少在与所述远端侧壁和近端侧壁不同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斜撑结构铰接的第二支耳。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立柱结构还包括连接立柱,所述连接立柱包括背向设置在侧壁上的用于分别与所述两个方形立柱转动连接的第三支耳,所述两个方形立柱通过所述连接立柱形成转动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立柱结构的柱体是方形立柱,所述两个安装槽设置在所述方形立柱的任意两个侧面上。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立柱结构分为直线连接立柱结构和非直线连接立柱结构,所述直线连接立柱结构的柱体为h型钢,所述h型钢的腹板两侧均设有纵向的限位凸棱,所述限位凸棱与所述h型钢的翼缘形成所述安装槽。
10.作为优选,所述斜撑杆包括与柱体连接的第一斜撑部以及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斜撑部内侧或外侧且能沿所述第一斜撑部轴向伸缩的第二斜撑部,所述第一斜撑部和第二斜撑部通过两者对应侧面上设置的定位孔紧固连接。
11.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结构包括挡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挡板左右两边缘处的能够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的嵌块。
12.作为优选,所述围挡单元还包括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两相邻的立柱结构的安装槽内,所述横杆位于所述挡板结构的下侧或上下两侧。
13.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结构外侧表面设有反光膜。
14.作为优选,所述大门包括转动连接的门柱和门扇,所述门柱与相邻围挡单元的立柱结构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门扇底部设有万向脚轮。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通过采用地钉与地面连接,无需建设地基,解决了普通围挡对地基要求高的问题;通过设置可伸缩的斜撑结构,适用于不平整的地面,与传统围挡相比更能适应野外实地环境适合作为考古工地的临时围挡使用;
17.2、通过连接立柱与对称的两方形立柱双铰接,可以非常灵活自由地调整围挡单元的角度,相对于传统围挡可更好地适应田野考古的复杂环境;
18.3、通过采用具有限位凸棱的h型钢来作为直线连接立柱结构,可以有效节省材料,在使用量较大时能很好地降低成本;
19.4、通过设置横杆来连接立柱并采用模块化的挡板结构来拼装成围挡单元,不仅安装更为快捷简便,方便运输,还进一步加强结构强度,使围挡单元更不易变形;
20.5、通过在挡板结构外侧设置反光膜,可以有效杜绝夜间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考古工地临时围挡结构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考古工地临时围挡结构的一种第一立柱结构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考古工地临时围挡结构的另一种第一立柱结构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考古工地临时围挡结构的第二立柱结构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考古工地临时围挡结构的直线连接立柱结构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考古工地临时围挡结构的斜撑结构的示意图;
28.其中:
29.1、立柱结构;11、立柱底座;12、柱体;121、方形立柱;122、连接立柱;123、h型钢;1231、腹板;1232、限位凸棱;1233、翼缘;13、安装槽;14、第一支耳;15、第二支耳;16、第三支耳;
30.2、挡板结构;21、挡板;22、嵌块;
31.3、斜撑结构;31、斜撑杆;311、第一斜撑管;312、第二斜撑管;313、定位孔;32、斜撑
底座;
32.4、地钉;
33.5、大门;51、门柱;52、门扇;53、万向脚轮;54、小门;55、装饰灯;
34.6、横杆;61、短横杆;62、长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7.一种考古工地临时围挡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能够首尾顺次连接的大门5和多个围挡单元,所述围挡单元包括两相邻的立柱结构1和安装在所述两相邻的立柱结构1之间的挡板结构2;所述立柱结构包括立柱底座11、设置在所述立柱底座11上的柱体12以及竖向设置在所述柱体不同侧面的两个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用于安装所述挡板结构2;所述立柱结构1还包括斜撑结构3,所述斜撑结构3包括与所述柱体12转动连接的可伸缩的斜撑杆31以及与所述斜撑杆31转动连接的斜撑底座32;所述立柱底座11和斜撑底座32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立柱底座11和斜撑底座32通过穿过所述连接孔的地钉4与地面固定连接。
38.其中,相邻围挡单元可共用一个立柱结构。所述安装槽可以是设置在所述柱体外侧的槽,也可以是制作在柱体侧面的内陷的槽,所述图1中展示的安装槽是设置在柱体外侧的情形。所述斜撑杆采用可伸缩结构,这样可以便于在田野考古环境下根据具体的土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斜撑位置,就算地面不平整也不影响斜撑结构的安装。由于考古场地通常不适合做地基,普通围挡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以本实施例中让立柱底座以及斜撑底座通过地钉固定在地面上,结构简单牢固耐用。本实施例中的临时围挡结构可采用全钢结构,结构牢固,耐腐蚀性能好,抗冲击性强。
39.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

2所示,所述立柱结构1分为所述两个安装槽13呈自由角度设置的第一立柱结构和所述两个安装槽13呈固定角度设置的第二立柱结构;
40.所述第一立柱结构的柱体12包括两个方形立柱121,所述立柱底座11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方形立柱121的下方,所述两个安装槽13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方形立柱121的远端侧壁上;所述两个方形立柱121的近端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支耳14以转动连接所述两个方形立柱121;所述两个方形立柱121至少在与所述远端侧壁和近端侧壁不同的另一侧壁上设有用于与斜撑结构3铰接的第二支耳15。
41.其中,所述两个方形立柱近端侧壁的第一支耳可设置上下两对,结构更牢固稳定。所述第一立柱结构通过两个方形立柱近端铰接远端设置安装槽的方式,可以自由选择围挡单元的安装角度,结构简单耐用。
42.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立柱结构还包括连接立柱122,所述连接立柱122包括背向设置在侧壁上的用于分别与所述两个方形立柱
121转动连接的第三支耳16,所述两个方形立柱121通过所述连接立柱122形成转动连接。
43.其中,所述两个方形立柱结构对称,便于生产制造和安装。本实施例相对于上一实施例的方案,加入了分别与所述两个方形立柱铰接的连接立柱,通过双铰接的连接的关系,可以使第一立柱结构的角度调整更为灵活方便。
44.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立柱结构的柱体12是方形立柱121,所述两个安装槽13设置在所述方形立柱121的任意两个侧面上。
45.其中,所述安装槽若设置在方形立柱的相邻两侧面上,即为直角连接,若设置在方形立柱的相对两侧面上,即为直线连接。所述图4中展示的是直角连接的情形。可以理解,所述第二立柱结构还可以采用其他多边形立柱结构,比如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综合考虑材料强度、重量以及成本,所述方形立柱可采用钢管。
46.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所述第二立柱结构分为直线连接立柱结构和非直线连接立柱结构,所述直线连接立柱结构的柱体12为h型钢123,所述h型钢123的腹板1231两侧均设有纵向的限位凸棱1232,所述限位凸棱1232与所述h型钢123的翼缘1233形成所述安装槽13。所述非直线连接立柱结构可采用如上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
47.其中,所述直线连接是指所述立柱结构两侧的挡板结构没发生方向上的改变,自然所述非直线连接就是指挡板结构发生了方向上的改变的情况,比如上一实施例中的直角连接。由于所述直线连接立柱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量会比较大,而上一实施例中的直线连接立柱结构要在方形立柱上安装两个安装槽,总的来说成本不低。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申请人在此采用更为简单的结构,直接用h型钢来作为柱体,通过腹板上的凸棱来构成安装槽,而翼缘正好可以用来设置用于与斜撑杆连接的支耳。这样一来所述直线连接立柱结构可以有效节省材料,在直线连接立柱结构使用量较大的情况下能很好地降低成本。
48.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斜撑杆31包括与所述柱体12连接的第一斜撑管311以及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斜撑管311内侧或外侧且能沿所述第一斜撑管311轴向伸缩的第二斜撑管312,所述第一斜撑管311和第二斜撑管312通过两者对应侧面上设置的定位孔313紧固连接。
49.其中,所述可伸缩的斜撑杆可通过两个套接的斜撑管来实现。所述图1、2、6中展示的是第二斜撑部套设在所述第一斜撑部内侧的情形。为了能够调整斜撑杆的长度,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两个斜撑管的对应侧面分别设置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可通过螺栓或插销等方式进行连接固定。特别地,所述第一、第二斜撑管可以是方管,这样在伸缩过程中不用担心因为发生旋转而导致定位孔错位的情况。
50.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挡板结构2包括挡板21以及设置在所述挡板21左右两边缘处的能够安装在所述安装槽13内的嵌块22。特别地,所述挡板21左右两个嵌块22可通过加固结构连接。
51.其中,所述嵌块和加固结构均可以由方管制成。所述嵌块的安装可以通过螺栓之类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可以理解,一个围挡单元中的挡板可以是一个整块或由多个小块的拼接,可根据具体需要进行选择;为了便于模块化生产,所述多个小块可以采用相同规格进行制造。多块拼接的情况,方便安装和运输。所述图1中展示的是多块拼接的情形。一般来说所述加固结构只要将左右两个嵌块连接起来就能起到加固作用,所述加固结构的形状可以有多种,比如可设置在所述挡板的上下两边与所述嵌块组成方框结构,或设置在
所述挡板的中部与所述嵌块组成h型或n型结构,或呈x型、z型结构等等。所述图1中展示的是方框结构的情形。所述挡板能起到遮挡防风的作用。
52.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围挡单元还包括横杆6,所述横杆6两端固定设置在所述两相邻的立柱结构1的安装槽13内,所述横杆6位于所述挡板结构2的下侧或上下两侧。
53.其中,所述横杆可以设一根在挡板结构下侧或两根在上下两侧,由于重力的影响,只要在挡板结构下侧固定一根横杆,就能起到稳定挡板结构位置的作用,这样一来挡板结构的安装就不需要考虑在安装槽上固定的问题,直接将挡板结构插入所述安装槽中即可,安装更为快捷方便。若横杆设置在上下两侧,则可进一步加强立柱结构之间的连接以及挡板结构的固定。所述图1中展示的是横杆设置在挡板结构上下两侧的情形。可以理解,所述横杆的长度应与同一围挡单元的挡板结构的长度相适应;为了适应田野考古的需求,所述挡板的长度可以有多种规格,相应的横杆的长度也可以有对应的多种规格,所述图1中展示的短横杆61和长横杆62就是横杆采用多种长度规格的情形。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横杆,起到固定挡板结构和连接立柱的作用。本实施例可以进一步加强结构强度,使围挡单元更不易变形。
5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结构2外侧表面还设有反光膜。
55.其中,由于野外考古夜间的能见度低,比白天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可在围挡外侧面设置反光膜,这样可以有效杜绝夜间安全隐患。
56.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大门5包括转动连接的门柱51和门扇52,所述门柱51与相邻围挡单元的立柱结构1通过铰链连接;所述门扇52底部设有万向脚轮53。特别地,所述门扇52上还开设有小门54。此外,所述门柱51顶部还可安装照明用的装饰灯55。
57.其中,所述大门采用平开门形式,所述门扇与立柱结构采用铰链连接,可增强围挡的整体强度。所述门柱和门扇可采用钢架结构,比如门柱可由角钢焊接而成,门扇可由方管焊接而成。万向脚轮便于门扇的开闭。在门扇上开设小门可方便人员进出。门柱顶部设置装饰灯可使大门处更加美观。
58.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