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桩墙模具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70169发布日期:2022-08-02 20:29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桩墙模具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预制构件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桩墙模具组。


背景技术:

2.混凝土桩墙是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能广泛应用于水利建设工程、河道航道整治工程、市政排水工程、交通路基支护、城市地下基坑支护、滩涂围垦及海洋消浪工程等基坑围护工程和边坡支护工程。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随着市场应用以及技术成熟度进一步提高,预制混凝土桩墙产品越来越多。
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制作连续墙的模具及用该模具制作连续墙的方法。包括模具本体,所述的模具本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所述的模具本体上设有用于布料的布料口机构,所述的模具本体内设有能与模具本体内的连续墙固定连接从而使连续墙的两侧形成凹凸防水连接结构的防水卡口结构。
4.但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生产时,需要进行多次开合模,将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进行拆装,在吊出连续墙时,还需要先将上模组件吊出后,再吊出连续墙,吊运装置需要将上模组件吊出后,放置到空地上,再回程吊运连续墙,再放置到空地上,需要运行两个行程,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的混凝土桩墙模具组
6.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混凝土桩墙模具组,包括两个以上在横向上依次排列的混凝土桩墙模具,所述混凝土桩墙模具包括:可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的公拼接端的母模组件,可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的母拼接端的公模组件,以及定位母模组件和公模组件的底模框;其中,所述母模组件和/或公模组件设置有起吊部,所述母模组件与公模组件相对设置。
8.作为优选,所述公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形变复位功能的第一模板和至少一个具有刚性且可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模板的第二模板,第一模板至少可适配所述母拼接端在混凝土桩墙厚度方向上一侧的端部轮廓,所述第二模板适配母拼接端的其余端部轮廓且至少一端部能够进出所述母拼接端,所述第一模板的成型面至少于距所述母拼接端端面预定距离处形成在混凝土桩墙厚度方向上背离第二模板的凸起部;
9.所述母模组件包括至少两块可拆卸连接的分模板,至少一所述分模板的成型面形成有适配所述凸起部的凹陷部。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模板包括依次连续的第一造型段、第二造型段、第三造型段,
所述第二造型段大致沿混凝土桩墙的厚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造型段至少用于成型所述母拼接端在混凝土桩墙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
11.第一造型段和/或第三造型段大致沿混凝土桩墙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造型段、所述第三造型段分别设置于第二造型段的两侧,第一造型段和/或第三造型段在混凝土桩墙厚度方向上至少具有部分凸起部;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造型段和/或第二造型段和/或第三造型段至少部分为柔性结构或弹性结构。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造型段形成有至少一个朝向模腔凸起的第一拱起部,以使所成型的混凝土桩墙的母拼接端侧面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面。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模板朝向模腔的一侧形成有支撑部,所述第一模板覆盖于支撑部上;
15.优选的,所述支撑部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一模板的内轮廓形状大致适配,所述支撑部靠近模腔的一侧与第二造型段的内轮廓贴合;
16.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通过紧固件连接、卡接、粘接、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方式组合连接固定;
17.优选的,所述第二模板外侧面与底模框内侧面向外倾斜。
18.作为优选,所述母模组件包括第一分模板、第二分模板、第三分模板,所述第一分模板、第二分模板、第三分模板依次连接成断面呈c型结构,所述第一分模板的成型面和/或第三分模板的成型面形成有所述凹陷部;
19.优选的,所述第二分模板外侧面与底模框的内侧面向外倾斜。
2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分模板形成有至少一个朝向模腔凸起的第二拱起部,以使所成型的混凝土桩墙的公拼接端侧面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面。
2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分模板包括第一支撑块和第一成型块,第一成型块的成型面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公拼接端于混凝土桩墙厚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面,第一支撑块和第一成型块通过紧固件连接、卡接、粘接、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方式组合连接固定;
22.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块和/或第一成型块为中空格栅状结构;
23.和/或,所述第三分模板包括第二支撑块和第二成型块,第二成型块的成型面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公拼接端于混凝土桩墙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面,第二支撑块和第二成型块通过紧固件连接、卡接、粘接、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方式组合连接固定;
24.优选,所述第二支撑块和/或第二成型块为中空格栅状结构。
25.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桩墙模具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底模框两端的端板,所述端板的外周轮廓母线与模腔的内轮廓母线适配;
26.优选的,所述端板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与混凝土桩墙用的刚性骨架连接的连接孔,且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端板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与外部张拉设备连接的张拉连接部;
27.优选的,相邻两个混凝土桩墙模具的底模框连接为一体;
28.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桩墙模具还包括至少一个轴向设置且用于使所成型的混凝土桩墙呈空心状的芯模,所述端板上开设有供芯模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芯模分别贯穿两端的端板并抵接于端板通孔的孔壁。
29.作为优选,所述混凝土桩墙模具组还包括支承所述底模框的模架,所述模架在横
向方向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间隔定位相邻两个底模框的隔撑。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1.(1)多个混凝土桩墙模具在横向上依次排列,在实际生产时,可以在一次生产过程中,成型多根混凝土桩墙,提高生产效率。
32.(2)母模组件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的公拼接端,公模组件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的母拼接端,再通过底模框定位母模组件和公模组件,母模组件和公模组件设置起吊部,在生产结束后,可以直接将母模组件、公模组件以及混凝土桩墙一同吊出至拆模工位后,吊运装置只需要运行一个行程即可,再由拆模工位的人员对母模组件以及公模组件进行拆除,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凝土桩墙模具组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凝土桩墙模具组的主视图;
3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凝土桩墙模具的主视图;
3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凝土桩墙模具未设置端板以及芯模的主视图;
3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母模组件的主视图;
38.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公模组件的主视图;
3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凝土桩墙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混凝土桩墙的侧视图;
41.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各混凝土桩墙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43.在本文中,“上、下、内、外”等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也有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44.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桩墙模具组,包括两个以上在横向上依次排列的混凝土桩墙模具2,所述混凝土桩墙模具2包括:可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1的公拼接端11的母模组件21,可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1的母拼接端12的公模组件22,以及定位母模组件21和公模组件22的底模框23;其中,所述母模组件21和/或公模组件22设置有起吊部,所述母模组件21与公模组件22相对设置。
45.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成型的混凝土桩墙1的桩身主体结构大致呈长方体状,混凝土桩墙1的两侧在轴向方向上分别具有公拼接端11以及与该公拼接端11相适配的母拼接端12,公拼接端11也就是相对于混凝土桩墙1表面凸起的部分,母拼接端12也就是相对于混凝土桩墙1表面凹进的部分,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桩墙1连接时,其中一个混凝土桩墙1的公拼接端11能够卡入另一混凝土桩墙1的母拼接端12内,形成相互咬合连接结构,从而使相邻两个混凝土桩墙1卡接固定,确保通过该混凝土桩墙1相互连接所形成的桩
墙拼接可靠稳定。同样的,公模组件22也就是相对于混凝土桩墙模具2内壁凸起的部分,母模组件21也就是相对于混凝土桩墙模具2内壁凹进的部分。
46.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混凝土桩墙模具2在横向上依次排列,在实际生产时,可以在一次生产过程中,成型多根混凝土桩墙1,提高生产效率。
47.在上述结构中,母模组件21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1的公拼接端11,公模组件22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1的母拼接端12,再通过底模框23定位母模组件21和公模组件22,母模组件21和公模组件22设置起吊部(图中未显示),在生产结束后,将母模组件21、公模组件22以及混凝土桩墙1一同吊出,吊运装置只需要运行一个行程即可,再由拆模工位的人员对母模组件21以及公模组件22进行拆除,提高了生产效率。
48.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模框23为上方敞口的长条状u型模具,母模组件21和公模组件22分别设置在底模框23的两侧内壁。
49.进一步的说,如图4和图6所示,为了成型混凝土桩墙1的母拼接端12,在本实施例中,公模组件22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形变复位功能的第一模板221和至少一个具有刚性且可用于支承所述第一模板221的第二模板222,第一模板221至少可适配所述母拼接端12在混凝土桩墙1厚度方向上一侧的端部轮廓,所述第二模板222适配母拼接端12的其余端部轮廓且至少一端部能够进出所述母拼接端12,所述第一模板221的成型面至少于距所述母拼接端12端面预定距离处形成在混凝土桩墙1厚度方向上背离第二模板222的凸起部2214。
50.由于混凝土桩墙1的母拼接端12需要与公拼接端11相卡接,若公模组件22的成型面均为硬质面,则在混凝土凝结后,所成型的母拼接端12会与公模组件22卡接,在脱模时公模组件22无法从母拼接端12内取出,若采用抽拉的方式,将公模组件22从母拼接端12的轴向方向上抽出,混凝土与公模组件22之间的阻力极大,无法很容易的将公模组件22抽出,并且所需要的操作空间需要达到两倍的模具长度,才可实现,降低了空间利用率,所以在公模组件22的成型面为硬质面时,无法成型具有咬合卡接功能的混凝土桩墙。
51.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公模组件22的第一模板221具有形变复位功能,在成型时,公模组件22既可以成型可以与公拼接端11卡接的母拼接端12,而且在脱模时,由于公模组件22与已经成型的混凝土桩墙1侧面的母拼接端12卡止,而公模组件22的第一模板221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因此可以将公模组件22直接从混凝土桩墙1侧面的母拼接端12中朝母拼接端12的开口方向拔出,或者是可以将公模组件22在外力作用下拉扯变形,使之与母拼接端12之间的卡接失效后,再将公模组件22从母拼接端12内脱出。因此通过公模组件22的第一模板221的形变复位功能可以成型具有相互咬合卡接功能的混凝土桩墙1。
52.在上述结构中,公模组件22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1的母拼接端12,第一模板221用于成型母拼接端12的各内表面的形状。在生产前,将第一模板221安装于第二模板222上。在脱模时,先将第二模板222朝向远离混凝土桩墙1的方向移动,使第二模板222离开母拼接端12,再将第一模板221从母拼接端12内取出。而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尺寸需要更换不同尺寸规格的第一模板221进行生产,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节约成本。
53.具体的说,第一模板221包括依次连续的第一造型段2211、第二造型段2212、第三造型段2213,所述第二造型段2212大致沿混凝土桩墙1的厚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造型段2212至少用于成型所述母拼接端12在混凝土桩墙1在厚度方向上的表面;第一造型段2211和/或第三造型段2213大致沿混凝土桩墙1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造型段2211、所述第
三造型段2213分别设置于第二造型段2212的两侧,第一造型段2211和/或第三造型段2213在混凝土桩墙1厚度方向上至少具有部分凸起部2214。
54.另外,为了实现第一模板221的形变复位功能,第一造型段2211和/或第二造型段2212和/或第三造型段2213至少部分为柔性结构或弹性结构。
55.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造型段2212为柔性结构或弹性结构,也就是说,在脱模时,将第二模板222移除后,第一模板221还处于母拼接端12内,此时只需要将第一模板221的第一造型段2211向下拉扯,第一模板221就会发生形变,从而可以很容易的将第一模板221从母拼接端12内脱出。或者,也可以是第一造型段2211和第三造型段2213为柔性结构或弹性结构,此时在脱模时,将第二模板222移除后,将第一模板221朝向远离混凝土桩墙1的方向拉拔,第一造型段2211和第三造型段2213的凸起部2214受到母拼接端12提供的反作用力,发生形变,可以直接被拔出。当然,也可以是第一造型段2211、第二造型段2212以及第三造型段2213均为柔性结构或弹性结构。
5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造型段2212形成有至少一个朝向模腔24凸起的第一拱起部2212a,以使所成型的混凝土桩墙1的母拼接端12侧面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面111。母拼接端12的侧面形成凹陷面111后,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桩墙1连接后,凹陷面111与母拼接端12之间形成至少一个填充腔,在该填充腔内可以注入混凝土,不仅可以提高各混凝土桩墙1之间的连接强度,而且可以提高各混凝土桩墙1之间的防水性能。
57.更进一步的说,为了使第二模板222能够支承第一模板221,第二模板222朝向模腔24的一侧形成有支撑部2221,第一模板221覆盖于支撑部2221上,支撑部2221的外轮廓形状与所述第一模板221的内轮廓形状大致适配,所述支撑部2221靠近模腔24的一侧与第二造型段2212的内轮廓贴合。第一模板221和第二模板222之间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卡接、粘接、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方式组合连接固定。
58.另外,由于母模组件21与公模组件22均位于底模框23内,在生产结束后,底模框23没有足够的空间供公模组件22从成型的母拼接端12内脱出,因此在实际生产结束后,公模组件22需要和成型的混凝土桩墙1一同被吊出底模框23,再进行拆除公模组件22。而在混凝土桩墙1成型后,公模组件22与底模框23的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会很大。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模板222外侧面与底模框23内侧面向外倾斜,以减小脱模时第二模板222与底模框23之间的摩擦阻力。
59.更进一步的说,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成型混凝土桩墙1的公拼接端11,在本实施例中,母模组件21包括至少两块可拆卸连接的分模板,至少一所述分模板的成型面形成有适配所述凸起部2214的凹陷部214。由于公拼接端11需要与母拼接端12卡接咬合,因此公拼接端11具有凸起部分,因此分模板的成型面同样形成有凹陷部214,而在成型后公拼接端11会卡止于各分模板所围成的成型腔内,因此为了拆模,需要将各分模板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
60.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母模组件21包括第一分模板211、第二分模板212、第三分模板213,所述第一分模板211、第二分模板212、第三分模板213依次连接成断面呈c型结构,所述第一分模板211的成型面和/或第三分模板213的成型面形成有所述凹陷部214。
61.在上述结构中,第一分模板211、第二分模板212以及第三分模板213合围形成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1的公拼接端11的成型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分模板211用于成型公拼接
端11的上表面造型,第二分模板212用于成型公拼接端11的侧表面造型,第三分模板213用于成型公拼接端11的下表面造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一分模板211以及第三分模板213可以事先与第二分模板212连接,再进行布料。当然,也可以是第三分模板213与第二分模板212连接后即可进行布料,后续再进行安装第一分模板211。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紧固件连接、卡接、粘接、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方式组合连接固定。在生产结束后,先将第一分模板211拆除,此时混凝土桩墙1的公拼接端11与成型腔的卡接状态即可消除,可以吊出混凝土桩墙1。当然,第三分模板213与第二分模板212可以为一体结构。
62.同样的,由于母模组件21与公模组件22均位于底模框23内,在生产结束后,底模框23没有足够的空间供公模组件22从成型的母拼接端12内脱出。若先将第一分模板211拆除后,再将混凝土桩墙1与公模组件22一同吊出,此时混凝土桩墙1的重心会偏向公模组件22,吊运过程中容易倾倒,具有较大安全隐患,因此在实际生产结束后,母模组件21与公模组件22需要和成型的混凝土桩墙1一同被吊出底模框23,再进行拆除母模组件21和公模组件22。而在混凝土桩墙1成型后,母模组件和公模组件22与底模框23的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会很大,因此为了方便脱模,将母模组件21与公模组件22需要和成型的混凝土桩墙1一同被吊出底模框2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分模板212外侧面与底模框23内侧面向外倾斜,以便于减小第二分模板212与底模框23之间的摩擦阻力。
63.当然,如果底模框23横向宽度足够,母模组件21以及公模组件22可以在底模框内移动,在生产后,将母模组件21以及公模组件22分别朝向远离混凝土桩墙1的方向移动,可以直接将混凝土桩墙1吊出。
64.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分模板212形成有至少一个朝向模腔24凸起的第二拱起部2121,以使所成型的混凝土桩墙1的公拼接端11侧面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面111。第二拱起部2121与第一拱起部2212a一一对应,在相邻两个混凝土桩墙1连接后,母拼接端12的凹陷面111与公拼接端11的凹陷面111相配合形成更大的填充腔,在注浆后,可以更好的提供防水效果。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拱起部2212a与第二拱起部2121的外轮廓母线为圆弧形。
65.更进一步的说,第一分模板211包括第一支撑块2111和第一成型块2112,第一成型块2112的成型面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1公拼接端11于混凝土桩墙1厚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面,第一支撑块2111和第一成型块2112通过紧固件连接、卡接、粘接、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方式组合连接固定。与公模组件22的第一模板221相同的是,也可以根据实际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行更换不同尺寸规格的第一成型块2112,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节约成本。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块2111和/或第一成型块2112为中空格栅状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节约成本。
66.同样的,第三分模板213包括第二支撑块2131和第二成型块2132,第二成型块2132的成型面用于成型混凝土桩墙1公拼接端11于混凝土桩墙1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面,第二支撑块2131和第二成型块2132通过紧固件连接、卡接、粘接、磁吸连接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方式组合连接固定。可以根据实际不同的生产需求,进行更换不同尺寸规格的第二成型块2132,提高了模具的通用性,节约成本。优选,所述第二支撑块2131和/或第二成型块2132为中空格栅状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节约成本。
67.另外,如图3所示,混凝土桩墙模具2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底模框23两端的端板25,端
板25的外周轮廓母线与模腔24的内轮廓母线适配。为了使混凝土桩墙1的强度提高,使混凝土桩墙1内部产生预应力,所以需要对混凝土桩墙1用的刚性骨架进行张拉,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端板25上开设有若干用于与混凝土桩墙1用的刚性骨架连接的连接孔251,且至少其中一个所述端板25的中心部位设置有与外部张拉设备连接的张拉连接部252。其中,相邻两个混凝土桩墙模具2的底模框23连接为一体。
68.为了节约混凝土成本,本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桩墙1还可以做成空心状,因此混凝土桩墙模具2还包括至少一个轴向设置且用于使所成型的混凝土桩墙1呈空心状的芯模26。为了解决芯模26的放置的问题,端板25上开设有供芯模26轴向贯穿的通孔,芯模26分别贯穿两端的端板25并抵接于端板25通孔的孔壁。也就是说在混凝土布料前,将芯模26轴向穿过两端的端板25的通孔,通孔的孔壁用于支撑芯模26。
69.除此之外,如图2所示,混凝土桩墙模具组还包括支承所述底模框23的模架3,所述模架3在横向方向上形成有至少一个间隔定位相邻两个底模框23的隔撑31。
70.在上述结构中,在混凝土桩墙模具2内布入混凝土料后,混凝土会对母模组件21和公模组件22造成挤压力,从而给底模框23的两侧壁带来挤压力,容易导致底模框23的变形。目前在预制构件领域中,通常需要对预制构件进行蒸汽养护,简称蒸养,若直接将相邻的两个底模框23连接为一体,在混凝土桩墙进行蒸养时,蒸汽无法透过底模框23进入混凝土桩墙模具2的上方,蒸养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通过隔撑31将相邻的两个底模框23连接为一体,不仅可以支撑底模框23,避免底模框23变形,而且在蒸养时,蒸汽可以通过隔撑31之间的空间,进入到混凝土桩墙模具2的上方,提高蒸养效果。
71.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