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一些公共建筑例如办公楼、食堂、活动中心等建筑多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技术进行建造。为满足建筑功能和美观需要,这些建筑平面设计多为异形,造成梁柱连接出现预制和现浇组合连接的情况。现行国家相关标准中对于装配式框架结构涉及内容较少,且只有普通连接节点描述,对于预制和现浇组合节点无具体构造记载。因此,为了解决异形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制现浇组合的节点连接问题,并填补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应该提供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本发明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结构多样,能够提高异形装配式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满足异形装配式框架的装配要求,在保证异形装配式框架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异形装配式框架的建造效率,能够缩短施工工期,施工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制结构区、预制现浇连接区和现浇结构区的划定:
所述预制结构区包括多个用于装配构建预制结构区的预制梁柱节点,所述现浇结构区包括多个用于现浇成型现浇结构区的现浇梁柱节点,所述预制现浇连接区位于相邻的所述预制结构区与所述现浇结构区之间,所述预制现浇连接区包括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和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
步骤二、预制结构区的施工:
在预制结构区施工多个预制梁柱节点,所述预制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柱和设置在所述预制柱顶端的预制构件;
步骤三、预制现浇连接区和现浇结构区的施工:
在预制现浇连接区施工多个预制现浇组合节点,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类型包括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和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所述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所述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和所述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均包括柱体、设置在所述柱体顶端的预制梁和现浇梁,所述柱体、所述预制梁和所述现浇梁通过现浇连接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现浇连接层与所述现浇梁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柱体和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柱体均为预制柱,所述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预制梁和现浇梁呈正交布设,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预制梁和现浇梁呈非正交布设,所述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柱体和所述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柱体均为现浇柱,所述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预制梁和现浇梁呈正交布设,所述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预制梁和现浇梁呈非正交布设;在现浇结构区施工多个现浇梁柱节点,所述现浇梁柱节点包括现浇柱和设置在所述现浇柱顶端的现浇构件;具体施工过程包括:
步骤301、确定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类型;
当预制现浇组合节点为所述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或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时,执行步骤302;
当预制现浇组合节点为所述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和所述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时,执行步骤303;
步骤302、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或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施工,具体施工过程为:
步骤3021、将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或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所需的预制梁和现浇梁的钢筋笼依次吊装至已安装的预制柱的顶端;
步骤3022、在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或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预制柱、预制梁和现浇梁的钢筋笼的连接位置绑扎箍筋,之后,执行步骤304和步骤305;
步骤303、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或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施工,具体施工过程为:
步骤3031、浇筑成型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或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现浇柱;
步骤3032、将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或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所需的预制梁和现浇梁的钢筋笼依次吊装至已浇筑成型的现浇柱的顶端;
步骤3033、在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或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现浇柱、预制梁和现浇梁的钢筋笼的连接位置绑扎箍筋,之后,执行步骤304和步骤305;
步骤304、现浇结构区的现浇柱的施工:在现浇结构区施工多个现浇梁柱节点的现浇柱;
步骤305、现浇结构区的现浇构件、预制现浇连接区的现浇梁和现浇连接层的施工:
在现浇结构区施工多个现浇梁柱节点的现浇构件,同时,在预制现浇连接区施工多个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现浇梁和现浇连接层。
上述的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的顶端预埋有多个竖向预埋钢筋,所述现浇柱的钢筋笼的顶端伸出多个竖向连接钢筋,多个所述竖向预埋钢筋或多个竖向连接钢筋通过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呈间距布设的第一方形箍筋连接。
上述的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梁的两个端面的底部预埋有多个成排布设的水平预埋钢筋,所述现浇梁的钢筋笼的两个端面的底部伸出多个成排布设的水平连接钢筋,多个所述水平预埋钢筋形成的水平面与多个所述水平连接钢筋形成的水平面相平行。
上述的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方形箍筋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多个所述竖向预埋钢筋的箍筋加强层,所述箍筋加强层包括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的第二方形箍筋和腰型箍筋。
上述的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预制梁的数量和所述现浇梁的数量之和等于四个,所述预制梁和所述现浇梁呈十字型布设。
上述的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预制梁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现浇梁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预制梁与一个所述现浇梁呈t字型布设。
上述的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现浇梁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预制梁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现浇梁与一个所述预制梁呈t字型布设。
上述的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预制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梁相邻布设,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梁之间的水平夹角等于90°,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现浇梁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所述现浇梁之间的水平夹角为第一夹角α,且α满足15°≤α<90°。
上述的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预制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梁相邻布设,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梁之间的水平夹角等于90°,所述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现浇梁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现浇梁之间的水平夹角为第二夹角β,且β满足15°≤β<180°。
上述的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05中,预制现浇连接区的现浇梁和现浇连接层、现浇结构区的现浇构件的施工过程为:先进行预制现浇连接区的现浇梁和现浇连接层的模板施工,再进行现浇结构区的现浇构件的模板施工,最后,浇筑混凝土,一体成型预制现浇连接区的现浇梁和现浇连接层,以及现浇结构区的现浇构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异形装配式框架包括两个呈角度布设的预制结构区、位于两个预制结构区之间的现浇结构区,预制结构区与现浇结构区之间形成预制现浇连接区,利用多个预制梁柱节点装配构建预制结构区,利用多个现浇梁柱节点现浇成型现浇结构区,预制梁柱节点包括预制柱和设置在预制柱顶端的预制构件,现浇梁柱节点包括现浇柱和设置在现浇柱顶端的现浇构件,当预制结构区与现浇结构区连接时,即会在预制结构区和现浇结构区之间形成一个预制现浇连接区,通过在预制现浇连接区内布设多个预制现浇组合节点,且预制现浇组合节点可以为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或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结构多样,通过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共同形成的预制现浇组合节点,能够实现构建异形装配式框架的目的,同时,能够提高异形装配式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在保证异形装配式框架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异形装配式框架的建造效率,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同时,节能环保,能够提升工程质量和品质,丰富了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预制现浇组合节点,能够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2、本发明的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和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均包括柱体、预制梁和现浇梁,柱体既可以为预制柱,也可以是现浇柱,由于现浇柱的结构与预制柱的结构不同,且现浇柱的施工方法与预制柱的施工方法也不同,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柱体和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柱体均为预制柱,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柱体和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柱体均为现浇柱,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和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作为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典型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指导异形装配式框架工程的施工。
3、本发明的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预制梁和现浇梁呈正交布设时,能够在预制现浇连接区内形成t字型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直角形预制现浇组合节点和十字型预制现浇组合节点,预制梁和现浇梁呈非正交布设时,能够形成预制现浇连接区的异形连接结构,能够满足异形装配式框架的装配要求,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美观性。
4、本发明施工方法简单易行,能够节省工期,能够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便于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结构多样,能够提高异形装配式框架结构的稳定性,能够满足异形装配式框架的装配要求,在保证异形装配式框架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异形装配式框架的建造效率,能够缩短施工工期,施工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2为本发明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预制柱、预制梁、现浇梁和现浇连接层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预制柱;1-1—竖向预埋钢筋;2—现浇柱;
2-1—竖向连接钢筋;3—预制梁;3-1—水平预埋钢筋;
4—现浇梁;4-1—水平连接钢筋;5—第一方形箍筋;
6—第二方形箍筋;7—腰型箍筋;8—现浇连接层;
9—预制梁柱节点;10—现浇梁柱节点;
11—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
13—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异形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体系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预制结构区、预制现浇连接区和现浇结构区的划定:
所述预制结构区包括多个用于装配构建预制结构区的预制梁柱节点9,所述现浇结构区包括多个用于现浇成型现浇结构区的现浇梁柱节点10,所述预制现浇连接区位于相邻的所述预制结构区与所述现浇结构区之间,所述预制现浇连接区包括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和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异形装配式框架包括两个呈角度布设的预制结构区、位于两个所述预制结构区之间的现浇结构区,预制结构区与现浇结构区之间形成预制现浇连接区,利用多个预制梁柱节点9装配构建预制结构区,利用多个现浇梁柱节点10现浇成型现浇结构区,预制梁柱节点9包括预制柱1和设置在预制柱1顶端的预制构件,现浇梁柱节点10包括现浇柱2和设置在现浇柱2顶端的现浇构件,当预制结构区与现浇结构区连接时,即会在预制结构区和现浇结构区之间形成一个预制现浇连接区,通过在预制现浇连接区内布设多个预制现浇组合节点,且预制现浇组合节点可以为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或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结构多样,通过预制构件和现浇构件共同形成的预制现浇组合节点,能够实现构建异形装配式框架的目的,同时,能够提高异形装配式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在保证异形装配式框架结构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提高异形装配式框架的建造效率,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同时,节能环保,能够提升工程质量和品质,丰富了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预制现浇组合节点,能够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异形装配式框架的结构进行内力分析计算,根据内力分析计算的结果,结合异形装配式框架的平面布局情况,应力小且平面布局规整的框架结构采用预制构件装配,划定为预制结构区,而应力大且平面布局不规整的框架结构采用现浇施工,划定为现浇结构区,通过对异形装配式框架进行拆分设计,不仅有利于保证结构设计安全,而且有利于实现预制结构区的标准化设计,能够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步骤二、预制结构区的施工:
在预制结构区施工多个预制梁柱节点9,所述预制梁柱节点9包括预制柱1和设置在所述预制柱1顶端的预制构件;
本实施例中,在施工预制现浇连接区和现浇结构区之前,需要先进行预制结构区的施工,便于后续施工预制现浇连接区,预制梁柱节点9的预制柱1和预制构件均在预制厂加工,将预制柱1和预制构件转运至施工现场进行装配,便于施工。
步骤三、预制现浇连接区和现浇结构区的施工:
在预制现浇连接区施工多个预制现浇组合节点,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类型包括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和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所述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所述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和所述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均包括柱体、设置在所述柱体顶端的预制梁3和现浇梁4,所述柱体、所述预制梁3和所述现浇梁4通过现浇连接层8连接为一体,所述现浇连接层8与所述现浇梁4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的柱体和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的柱体均为预制柱1,所述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的预制梁3和现浇梁4呈正交布设,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的预制梁3和现浇梁4呈非正交布设,所述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的柱体和所述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的柱体均为现浇柱2,所述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的预制梁3和现浇梁4呈正交布设,所述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的预制梁3和现浇梁4呈非正交布设;在现浇结构区施工多个现浇梁柱节点10,所述现浇梁柱节点10包括现浇柱2和设置在所述现浇柱2顶端的现浇构件;具体施工过程包括:
步骤301、确定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类型;
当预制现浇组合节点为所述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或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时,执行步骤302;
当预制现浇组合节点为所述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和所述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时,执行步骤303;
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和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均包括柱体、预制梁3和现浇梁4,柱体既可以为预制柱1,也可以是现浇柱2,由于现浇柱2的结构与预制柱1的结构不同,且现浇柱2的施工方法与预制柱1的施工方法也不同,所述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的柱体和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的柱体均为预制柱1,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的柱体和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的柱体均为现浇柱2,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和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作为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典型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指导异形装配式框架工程的施工。
实际施工时,当柱体为预制柱1时,在预制厂完成预制柱1的预制,在施工现场只需要进行预制柱1的安装,在预制柱1安装完成后,进行预制梁3和现浇梁4的钢筋笼的吊装,之后,在预制柱1、预制梁3和现浇梁4的连接位置进行箍筋的安装,然后,就可以进行现浇梁4和现浇连接层8的模板施工,最后,现浇混凝土,一体成型现浇连接层8与所述现浇梁4;当柱体为现浇柱2时,首先需要先在施工现场进行现浇柱2的模板施工和现浇柱2的浇筑成型,之后,在现浇柱2的顶端设置预制梁3和现浇梁4,现浇柱2能够适用于结构复杂的异形装配式框架,构建形式灵活多样,施工方法简单易行,能够节省工期,能够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本实施例中,当预制梁3和现浇梁4呈正交布设时,能够在预制现浇连接区内形成t字型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直角形预制现浇组合节点和十字型预制现浇组合节点,当预制梁3和现浇梁4呈非正交布设时,能够形成预制现浇连接区的异形连接结构,能够满足异形装配式框架的装配要求,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美观性。
步骤302、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或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施工,具体施工过程为:
步骤3021、将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或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所需的预制梁3和现浇梁4的钢筋笼依次吊装至已安装的预制柱1的顶端;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3021中不仅进行了预制梁3的吊装,而且进行了现浇梁4的钢筋笼的吊装,便于后续步骤3022中利用箍筋对预制柱1、预制梁3和现浇梁4的钢筋笼的连接位置进行绑扎,与现有技术中的先进行现浇梁4的模板施工,再进行现浇梁4的钢筋笼的吊装的施工顺序相比较,不需要反复调整预制柱1、预制梁3和现浇梁4的钢筋笼的连接位置处的钢筋结构,大大节约了施工工期,使用效果好。
步骤3022、在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或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的预制柱1、预制梁3和现浇梁4的钢筋笼的连接位置绑扎箍筋,之后,执行步骤304和步骤305;
步骤303、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或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的施工,具体施工过程为:
步骤3031、浇筑成型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或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的现浇柱2;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的柱体和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的柱体均为现浇柱2,因此,需要先进行现浇柱2的施工,再进行后续步骤3032中预制梁3和现浇梁4的钢筋笼的吊装。
步骤3032、将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或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所需的预制梁3和现浇梁4的钢筋笼依次吊装至已浇筑成型的现浇柱2的顶端;
本实施例中,在步骤3032中不仅进行了预制梁3的吊装,而且进行了现浇梁4的钢筋笼的吊装,便于后续步骤3033中利用箍筋对现浇柱2、预制梁3和现浇梁4的钢筋笼的连接位置进行绑扎,不需要反复调整现浇柱2、预制梁3和现浇梁4的钢筋笼的连接位置处的钢筋结构。
步骤3033、在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或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的现浇柱2、预制梁3和现浇梁4的钢筋笼的连接位置绑扎箍筋,之后,执行步骤304和步骤305;
步骤304、现浇结构区的现浇柱的施工:在现浇结构区施工多个现浇梁柱节点10的现浇柱2;
步骤305、现浇结构区的现浇构件、预制现浇连接区的现浇梁和现浇连接层的施工:
在现浇结构区施工多个现浇梁柱节点10的现浇构件,同时,在预制现浇连接区施工多个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现浇梁4和现浇连接层8。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柱1的顶端预埋有多个竖向预埋钢筋1-1,所述现浇柱2的钢筋笼的顶端伸出多个竖向连接钢筋2-1,多个所述竖向预埋钢筋1-1或多个竖向连接钢筋2-1通过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呈间距布设的第一方形箍筋5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3的两个端面的底部预埋有多个成排布设的水平预埋钢筋3-1,所述现浇梁4的钢筋笼的两个端面的底部伸出多个成排布设的水平连接钢筋4-1,多个所述水平预埋钢筋3-1形成的水平面与多个所述水平连接钢筋4-1形成的水平面相平行。
本实施例中,竖向预埋钢筋1-1、第一方形箍筋5、水平预埋钢筋3-1和水平连接钢筋4-1共同在预制柱1的顶端形成位于现浇连接层8内的钢筋结构,竖向连接钢筋2-1、第一方形箍筋5、水平预埋钢筋3-1和水平连接钢筋4-1共同在现浇柱2的顶端形成位于现浇连接层8内的钢筋结构,为了避免钢筋结构内出现钢筋碰撞的问题,多个所述水平预埋钢筋3-1形成的水平面与多个所述水平连接钢筋4-1形成的水平面相平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方形箍筋5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多个所述竖向预埋钢筋1-1的箍筋加强层,所述箍筋加强层包括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的第二方形箍筋6和腰型箍筋7。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箍筋加强层,多个箍筋加强层能够增强钢筋结构的稳定性,箍筋加强层包括第二方形箍筋6和腰型箍筋7,第二方形箍筋6和腰型箍筋7均位于第一方形箍筋5的内部,主要用于增强钢筋结构中心部位的稳定性,能够提高钢筋结构中心部位与现浇连接层8的锚固力。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1的预制梁3的数量和所述现浇梁4的数量之和等于四个,所述预制梁3和所述现浇梁4呈十字型布设。
实际施工时,当所述预制梁3的数量和所述现浇梁4的数量之和等于四个,且所述预制梁3和所述现浇梁4呈十字型布设时,能够形成十字型梁柱预制现浇组合节点,又由于根据装配式框架的结构,可以改变十字型梁柱预制现浇组合节点中预制梁3的数量或现浇梁4的数量,也可以改变预制梁3和现浇梁4的具体布设方式,能够满足不同结构的装配式框架的装配要求,十字型梁柱预制现浇组合节点具有承载力强、结构稳定的优点,因此,十字型梁柱预制现浇组合节点广泛应用于装配式框架装配施工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的预制梁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现浇梁4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预制梁3与一个所述现浇梁4呈t字型布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3的现浇梁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预制梁3的数量为一个,两个所述现浇梁4与一个所述预制梁3呈t字型布设。
当两个现浇梁4与一个预制梁3呈t字型布设或者两个预制梁3与一个现浇梁4呈t字型布设时,均能够形成t字型梁柱预制现浇组合节点,t字型梁柱预制现浇组合节点能够广泛应用于装配式框架结构中,且t字型梁柱预制现浇组合节点的构建形式灵活多样,丰富了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预制现浇组合节点,有助于推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的预制梁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梁3相邻布设,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梁3之间的水平夹角等于90°,所述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的现浇梁4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所述现浇梁4之间的水平夹角为第一夹角α,且α满足15°≤α<90°。
本实施例中,当α<15°时,即相邻两个所述现浇梁4之间的水平夹角为第一夹角α过小,导致相邻两个现浇梁4与预制柱1的顶端连接的可靠性差,且现场施工难度大;由于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的预制梁3的数量为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梁3之间的水平夹角等于90°,第二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2的现浇梁4的数量为三个,即三个现浇梁4需要布设在水平角度为270°的空间内,因此,α不会满足α≥90°。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的预制梁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梁3相邻布设,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梁3之间的水平夹角等于90°,所述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的现浇梁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现浇梁4之间的水平夹角为第二夹角β,且β满足15°≤β<180°。
本实施例中,当β<15°时,即相邻两个所述现浇梁4之间的水平夹角为第二夹角β过小,导致相邻两个现浇梁4与现浇柱2的顶端连接的可靠性差,且现场施工难度大;由于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的预制梁3的数量为两个,且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梁3之间的水平夹角等于90°,第四预制现浇梁柱组合节点14的现浇梁4的数量为两个,即两个现浇梁4需要布设在水平角度为180°的空间内,因此,β不会满足β≥180°。
本实施例中,步骤305中,预制现浇连接区的现浇梁4和现浇连接层8、现浇结构区的现浇构件的施工过程为:先进行预制现浇连接区的现浇梁4和现浇连接层8的模板施工,再进行现浇结构区的现浇构件的模板施工,最后,浇筑混凝土,一体成型预制现浇连接区的现浇梁4和现浇连接层8,以及现浇结构区的现浇构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