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

文档序号:26092782发布日期:2021-07-30 18:0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

本申请为2020年06月1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566456.x、发明名称为“一种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发明涉及生物安全防护技术与装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



背景技术:

通过实际应用,我国现有车载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也暴露出不足:现有移动式bsl-3实验室采用车载方舱式结构,且由2台方舱组成,其体积庞大,运输便利性差,难以长距离运输,导致其难以满足疫区现场快速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等工作的需要;同时,其核心工作间空间狭小,操作不便,作业效能低。

因此,如何改变现有技术中,移动式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空间小、运输不便的现状,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增大实验室展开后操作空间,同时提高收拢后实验室的运输便利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

方舱,所述方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设置空气处理间和中控间,所述舱体设置舱门;所述空气处理间安装有空调、送风高效过滤系统和风量分配系统以及排风系统;所述中控间设置有实验室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语音通话系统,并设置有折叠座椅;

实验帐篷,所述实验帐篷包括篷底和设置于所述篷底顶部的内篷、外篷,所述外篷套设于所述内篷的外部,所述篷底铺设于所述外篷、所述内篷的底部,且所述外篷、所述内篷均与所述篷底相连,所述内篷与所述外篷之间连接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充气式支撑柱,所述充气式支撑柱能够收缩和展开;所述篷底和所述内篷围成的腔体内设置四个操作间,分别为核心工作间、缓冲间、样品接收间和准备间,任意一所述操作间独立密闭,且工作时,所述样品接收间、所述缓冲间和所述核心工作间均处于负压状态;所述实验帐篷设置出入门,所述出入门与由所述篷底、所述内篷围成的腔体相连通,所述出入门与所述外篷、所述内篷之间设置密封元件,所述空气处理间通过通风管路与由所述内篷、所述篷底围成的腔体相连通,所述舱体还能够通过电气管路与所述实验帐篷相连;所述外篷、所述内篷、所述篷底、所述充气式支撑柱均由柔性材质制成;

装载区,所述装载区设置于所述中控间内,用于收纳所述实验帐篷。

优选地,所述充气式支撑柱为拱桥形支撑柱,所述拱桥形支撑柱的数量为多个。

优选地,所述充气式支撑柱上设置有充气接口,所述充气接口用于与气泵相连,所述充气式支撑柱上还连接有压力监测接口和安全泄压阀。

优选地,所述核心工作间、所述缓冲间、所述样品接收间、所述准备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拉链门,所述样品接收间设置传递窗,所述传递窗能够与外界环境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样品接收间设置有送风进气口和送风通道,且所述样品接收间的送风进气口通过进风管路与所述空气处理间相连通,所述送风进气口与所述样品接收间的送风通道相连通,所述样品接收间的送风通道设置扩散口,所述扩散口朝向所述缓冲间设置;所述缓冲间设置排风口,所述缓冲间的排风口通过排风管路与所述空气处理间相连通;所述核心工作间设置送风进气口、送风通道和排风口,所述核心工作间的排风口通过排风管路与所述空气处理间相连通;所述排风管路上设置过滤器和消毒接口;所述进风管路与所述实验帐篷、所述空气处理间可拆卸连接,任意所述排风管路与所述实验帐篷、所述空气处理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样品接收间与所述缓冲间设置有漏风孔。

优选地,所述核心工作间设置集中电控箱,所述集中电控箱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数据显示屏、火警传感器、声光报警装置、对讲装置和电源开关;同时,所述集中电控箱上设置有电源输入接口、ups电源输入接口、网路输入接口、数据输入接口、电源输出接口、ups电源输出接口、网路输出接口和数据输出接口。

优选地,所述核心工作间设置有电气集中密封转接板,所述电气集中密封转接板与所述内篷、所述外篷均密封固定,所述电气集中密封转接板上设置有电源密封接口、ups电源密封接口、网络密封接口、数据传输密封接口和压力监测接口,所述电气集中密封转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集中电控箱与所述方舱。

优选地,所述舱体的一角设置桅杆,所述桅杆上设置有照明和摄像机构,所述桅杆为可伸缩结构;所述舱体的四角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能够与吊环相连。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方舱和实验帐篷,其中,方舱包括舱体,舱体内设置空气处理间和中控间,舱体设置舱门;空气处理间安装有空调、送风高效过滤系统和风量分配系统以及排风系统;中控间设置有实验室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语音通话系统,并设置有折叠座椅;实验帐篷包括篷底和设置于篷底顶部的内篷、外篷,外篷设置于内篷的外部,内篷与外篷之间设置支撑机构,内篷、外篷分别与支撑机构相连,外篷、内篷均与篷底相连,外篷、内篷、篷底均由柔性材质制成,支撑机构能够收缩和展开;篷底和内篷围成的腔体内设置核心工作间、缓冲间、样品接收间和准备间,实验帐篷设置出入门,出入门与篷底、内篷围成的腔体相连通,出入门与外篷、内篷之间设置密封元件,空气处理间通过通风管路与内篷、篷底围成的腔体相连通,舱体还能够通过电气管路与实验帐篷相连。本发明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运输车将方舱运输至指定地点后,方舱落位后,将收纳于舱体内的实验帐篷取出,铺好篷底,支撑机构展开,能够支撑内篷和外篷,实验帐篷内设置核心工作间、缓冲间、样品接收间和准备间,大大扩展了操作空间,增大了作业面积,舱体内设置空气处理间和中控间,实验帐篷内部与空气处理间相连通,同时,舱体还能够通过电气管路与实验帐篷相连,保证舱体与实验帐篷的电力供应和信息传递畅通。本发明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了方舱与实验帐篷组合形式,方舱兼具装载功能,运输时实验帐篷、附件及相关仪器可收纳至中控间,具有收拢体积小、展开作业面积大的优点,提高了实验室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方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电气集中密封转接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电气集中密封转接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方舱,2为实验帐篷,201为核心工作间,202为缓冲间,203为样品接收间,204为准备间,205为密封拉链门,206为传递窗,3为舱体,301为空气处理间,302为中控间,4为电气集中密封转接板,5为进风管路,6为排风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增大实验室展开后操作空间,同时提高收拢后实验室的运输便利性。

为使本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考图1-5,其中,图1为本实施例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舱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方舱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电气集中密封转接板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电气集中密封转接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包括:

方舱1,方舱1包括舱体3,舱体3内设置空气处理间301和中控间302,舱体3设置舱门;空气处理间301安装有空调、送风高效过滤系统和风量分配系统以及排风系统;中控间302设置有实验室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语音通话系统,并设置有折叠座;

实验帐篷2,实验帐篷2包括篷底和设置于篷底顶部的内篷、外篷,外篷设置于内篷的外部,内篷与外篷之间设置支撑机构,内篷、外篷分别与支撑机构相连,外篷、内篷均与篷底相连,外篷、内篷、篷底均由柔性材质制成,支撑机构能够收缩和展开;篷底和内篷围成的腔体内设置核心工作间201、缓冲间202、样品接收间203和准备间204,实验帐篷2设置出入门,出入门与篷底、内篷围成的腔体相连通,出入门与外篷、内篷之间设置密封元件,空气处理间301通过通风管路与内篷、篷底围成的腔体相连通,舱体3还能够通过电气管路与实验帐篷2相连。

本实施例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时,运输车将方舱1运输至指定地点后,方舱1落位,将收纳于舱体3内的实验帐篷2取出,铺好篷底,支撑机构展开,能够支撑内篷和外篷,实验帐篷2内设置核心工作间201、缓冲间202、样品接收间203和准备间204,大大扩展了操作空间,增大了作业面积,舱体3内设置空气处理间301和中控间302,实验帐篷2内部与空气处理间301相连通,同时,舱体3还能够通过电气管路与实验帐篷2相连,保证舱体3与实验帐篷2的电力供应和信息传递畅通。本实施例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了方舱1和实验帐篷2组合形式,方舱1兼具装载功能,运输时实验帐篷2、附件及相关仪器可收纳至中控间302,整个系统具有收拢体积小、展开作业面积大的优点,提高了实验室的适用性。

其中,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柱,支撑柱为充气式结构,支撑柱由柔性材质制成,向支撑柱内腔充气即可将内篷和外篷撑起,操作便捷,折叠时,将支撑柱内气体排出,将与支撑柱相连的内篷、外篷折叠,再将篷底折叠,折叠后占用空间小。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支撑柱为拱桥形,支撑柱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柱等间距排布,提高支撑柱对内篷和外篷的支撑均匀性。

另外,支撑柱设置有充气接口,充气接口能够与气泵相连,可设置为多个支撑柱相连通式结构,简化支撑机构,还可以设置为多个支撑柱分别充气,提高充气效率,为了进一步保证支撑机构的安全性,支撑柱还连接有压力监测接口和安全泄压阀,能够避免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对支撑柱内气体压力影响,提高支撑柱内压力稳定性,设置安全泄压阀,当压力过高时泄压,提高支撑机构安全系数。

具体地,核心工作间201、缓冲间202、样品接收间203、准备间204的连接处均设置密封拉链门205,在保证实验帐篷2内部连通性的前提下,提高各个操作空间的独立密封性,样品接收间203设置传递窗206,传递窗206能够与外界环境相连通,便于传递样品。

更具体地,样品接收间203设置有送风进气口和送风通道,送风进气口通过进风管路5与空气处理间301相连通,送风进气口与送风通道相连通,送风通道设置扩散口,扩散口朝向缓冲间202设置,样品接收间203与缓冲间202之间的篷体上设置有漏风孔,工作时,样品接收间203、缓冲间202和核心工作间201均处于负压状态;缓冲间202设置有排风口,排风口通过排风管路6与空气处理间301相连通,核心工作间201设置送风进气口、送风通道和排风口,送风进气口通过进风管路5与空气处理间301相连通,送风进气口与送风通道相连通,排风口通过排风管路6与所述空气处理间301相连通,排风管路6上设置过滤器和消毒接口,过滤器能够对排风进行处理,另外设置消毒接口,方便与消毒气体循环装置进行连接,对排风过滤器进行消毒灭菌;进风管路5和排风管路6分别与实验帐篷2、空气处理间301可拆卸连接,方便拆装,进风管路5和排风管路6均由软管制成,便于收纳运输,节省运输空间。

进一步地,核心工作间201设置有电气集中密封转接板4,电气集中密封转接板4与内篷、外篷均进行密封固定,可实现电线、气管等穿实验帐篷2并密封。电气集中密封转接板4上设置有电源密封接口、ups电源密封接口、网络密封接口、数据传输密封接口以及压力监测接口,其两端分别连接核心工作间201的集中电控箱和方舱1。核心工作间201设置集中电控箱,可实现实验帐篷2内环境数据监测、供电集中控制、语音对讲、报警等功能。集中电控箱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数据显示屏、火警传感器、声光报警装置、对讲装置以及电源开关;同时集中电控箱上的接口包括电源输入接口、ups电源输入接口、网路输入接口、数据输入接口、电源输出接口、ups电源输出接口、网路输出接口以及数据输出接口。

还需要说明的是,舱体3的一角设置桅杆,桅杆上设置有照明和摄像机构,桅杆为可伸缩结构,方便收纳运输;舱体3的四角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能够与吊环相连,方便舱体3吊装运输。

本发明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时,运输车将方舱1运输至指定地点后,方舱1落位,将收纳于舱体3内的实验帐篷2取出,铺好篷底,支撑机构展开,能够支撑内篷和外篷,实验帐篷2内设置核心工作间201、缓冲间202、样品接收间203和准备间204,大大扩展了操作空间,增大了作业面积,舱体3内设置空气处理间301和中控间302,实验帐篷2内部与空气处理间301相连通,同时,舱体3还能够通过电气管路与实验帐篷2相连,保证舱体3与实验帐篷2的电力供应和信息传递畅通。本发明的帐篷和方舱组合式移动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方舱1和实验帐篷2结合形式,方舱1兼具装载功能,运输时实验帐篷2、附件及相关仪器可收纳至中控间302,整个系统具有收拢体积小、展开作业面积大的优点,且舱体3可安装升降装置,便于运输和卸载,提高了实验室的适用性。

本发明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