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地板房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9300发布日期:2022-03-16 11:5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地板房防护棚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工地板房防护棚。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因主体结构与装修施工阶段通常需要安装塔式起重机作为施工材料的垂直运输设备。由于塔式起重机作业半径覆盖了生活区的活动板房,且施工现场环境复杂,时常存在高空坠物的现象,因而存在安全隐患。
3.为了加大工地办公或生活板房的安全系数,通常在板房安装完成后,额外加设防护棚,以保障管理人员办公或生活的安全。目前,传统的板房防护棚因构件较大,需要利用板房四周的地面作为防护棚的基础,并通过吊装装配的方式完成防护棚的安装。然而,现有防护棚不仅施工难度较大,且还需要占用额外的施工场地面积。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地板房防护棚,以解决现有防护棚施工难度较大且需要占用额外的施工场地面积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工地板房防护棚,用于安装至板房顶部,其包括:
8.防护板;
9.若干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防护板底部;
10.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底部,并用于与板房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护板包括:
12.第一金属层;
13.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底部;
14.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设置在所述缓冲层底部;
15.其中,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第二金属层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金属层为铝合金板材制成的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为铝合金板材制成的金属层。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缓冲层为泡沫塑料制成的缓冲层。
1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19.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金属层连接;
20.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支撑件底部,并用于与板房连接。
2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件为方型钢管。
2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紧固组件包括:
23.紧固螺栓;
24.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紧固螺栓螺纹连接;
25.两金属垫圈,所述金属垫圈设置在所述紧固螺栓上;
26.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设置在所述紧固螺栓上,并位于两所述金属垫圈之间。
2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紧固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2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金属垫圈为镀锌钢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为橡胶垫圈。
2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件以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以焊接的方式连接。
3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工地板房防护棚,用于安装至板房顶部,其包括:防护板;若干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防护板底部;紧固组件,所述紧固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底部,并用于与板房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组件与紧固组件将防护板安装在板房顶部,无需采用吊车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消除了吊装作业的安全隐患,且防护板直接在板房上安装,无需再占用额外的施工空间,从而能够减少占用施工场地面积。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工地板房防护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工地板房防护棚与板房的连接示意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3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紧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中各标记:100、防护板;101、第一金属层;102、缓冲层;103、第二金属层;200、支撑组件;201、支撑件;202、固定板;2021、第一通孔;300、紧固组件;301、紧固螺栓;302、螺母;303、金属垫圈;304、密封垫圈;400、板房。
具体实施方式
3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地板房防护棚,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9.在实施方式和申请专利范围中,除非文中对于冠词有特别限定,否则“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40.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
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无线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41.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42.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43.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地板房防护棚的较佳实施例。
44.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地板房防护棚,该工地板房防护棚可用于安装至板房400顶部,以保证板房400的安全。其中,所述工地板房防护棚包括:防护板100、支撑组件200与紧固组件300。其中,所述支撑组件200设置有若干组,并设置在所述防护板100底部,所述紧固组件300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200底部,并用于与板房400连接。
45.具体地,所述防护板100为方型结构,所述支撑组件200设置在所述防护板100的四个边角底部,以对所述防护板100进行支撑,并使得所述防护板100与板房400之间具有一定空间,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所述紧固组件300则用于连接板房400与所述支撑组件200,以使所述保护板与板房400固定在一起。其中,所述防护板100作为主要抗冲击的组件,当板房400受到高空坠物打击时,可以起到很好的吸能作用,防止板房400受损。
4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组件200与紧固组件300将防护板100安装在板房400顶部,与传统的防护棚相比,重量轻,无需采用吊车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省了吊车租赁成本,安装过程中仅需要人力即可完成,降低了施工要求,消除了吊装作业的安全隐患。另外,防护板100直接在板房400上安装,无需再占用额外的施工空间,从而能够减少占用施工场地面积,特别适用于场地较为狭窄的市中心地带的项目。
47.请参阅图2与图3,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护板100包括:第一金属层101、缓冲层102与第二金属层103。其中,所述缓冲层102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层101底部,所述第二金属层103设置在所述缓冲层102底部。其中,所述支撑组件200与所述第二金属层103连接。
48.具体地,所述第一金属层101为铝合金板材或镀锌钢板制成的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103为铝合金板材或镀锌钢板制成的金属层,例如,所述第一金属层101与所述第二金属层103均采用铝合金板材经过冲压即切割工艺加工而成。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金属层101与所述第二金属层103的长、宽、高分别可以是1200mm、1200mm、2mm。所述缓冲层102为泡沫塑料制成的缓冲层,例如,所述缓冲层102可以采用泡沫材料经裁切工艺加工而成,其中所述泡沫材料可以是pu材、ps材或pe材的任意一种。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缓冲层102可以是由pu材剪裁而成的长、宽、高分别是1200mm、1200mm、96mm的长方体结构。在安装的过程中,所述缓冲层102的上下两面分别与所述第一金属层101、所述第二金属层103粘接
在一起,以构成所述防护板100,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101与所述缓冲层102之间、所述第二金属层103与所述缓冲层102之间可以采用专用的泡沫胶粘剂(例如hy-t160)粘接在一起。可见,所述防护板100的中心部分为材质较轻的泡沫材料,而上下两层则为硬度较高的金属层,金属层可以达到防止防护层受打击而易于损坏的目的,而所述缓冲层102则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能够吸收部分冲击的能量。另外,所述防护板100的中心为泡沫材料,也可以减轻防护板100的重量,以便于施工人员搬运,降低施工难度,相较于传统的防护棚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构件较小,购买材料的成本也较低。再者,所述防护板100的安装工艺也较为简单,直接将所述第二金属层103与所述支撑组件200固定在一起即可。
49.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防护棚的运输与安装,所述防护板100的面积一般会比板房400的顶部面积小,且重量与体积均较小,因而可以采用将多个防护板100拼接在一起的方式进行安装,组成板房防护体系,以适用各种不同尺寸大小的板房。
50.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护板100的层数可以适当调整,例如,可以增加金属层或者缓冲层的数量。
51.请参阅图2与图4,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200包括:支撑件201与固定板202。其中,所述支撑件201与所述第二金属层103连接,所述固定板202设置在所述支撑件201底部,并用于与板房400连接。
52.具体地,所述支撑件201可以是方型钢管,例如,可以采用开口为30*30*1的铝合金方钢经过切段工艺加工而成,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方型钢管可以切段成100mm长。所述固定板202可以是铝合金板,例如,可以采用3mm厚的铝合金板材经过切割工艺加工而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201与所述固定板202采用焊接工艺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整体,焊接后的所述支撑件201与所述固定板202构成支脚以对所述防护板100进行支撑,其中所述支撑件201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5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201与所述第二金属层103以焊接的方式连接,以保证所述防护板100与所述支撑组件200之间的安装稳定性。
5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护板100还可以直接与板房400的顶板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不需要支撑件201来过渡,直接将所述防护板100与板房400的顶板粘接在一起,虽然这样也可以起到防护的效果,但是,此种方式对于防护板100的安装稳定性较差,且防护效果也相对弱一些。
55.请参阅图2与图5,在一个实施例的进一步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组件300包括:紧固螺栓301、螺母302、两金属垫圈303以及密封垫圈304。其中,所述螺母302与所述紧固螺栓301螺纹连接,所述金属垫圈303设置在所述紧固螺栓301上,所述密封垫圈304设置在所述紧固螺栓301上,并位于两所述金属垫圈303之间。
56.具体地,所述固定板20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021,所述紧固螺栓301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2021,以将所述固定板202与板房400的顶部连接在一起,从而将所述防护板100与板房400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螺母302位于所述固定板202与板房400的下方,其中一个金属垫圈303位于所述固定板202与所述螺母302之间,而另一个所述金属垫圈303则位于所述固定板202与所述紧固螺栓301的螺帽之间,通过在所述紧固螺栓301上设置金属垫圈303,可以加强所述固定板202与板房400的连接稳定性。另外,所述密封垫圈304位于所述固定板202与位于所述固定板202与所述紧固螺栓301的螺帽之间的所述金属垫圈303之间,可以起
到密闭、隔水的作用。
5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紧固螺栓301采用m6型号螺栓,长度可根据板房400顶部的厚度实际选用,所述螺母302则与所述紧固螺栓301适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垫圈303可以采用1mm厚度的镀锌钢垫圈,例如,内径为7mm,外径为14mm的镀锌钢垫圈,而所述密封垫圈304则可以采用厚度为3mm的橡胶垫圈,例如,硅橡胶垫圈、丁晴橡胶垫圈等。
5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工地板房防护棚,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支撑组件与固定组件将防护板安装在板房顶部,与传统的防护棚相比,重量轻,无需采用吊车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省了吊车租赁成本,安装过程中仅需要人力即可完成,降低了施工要求,消除了吊装作业的安全隐患;防护板直接在板房上安装,无需再占用额外的施工空间,从而能够减少占用施工场地面积,特别适用于场地较为狭窄的市中心地带的项目;通过将多个防护板拼接安装,组成板房防护体系,能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板房。
59.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