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厂房的可调节支撑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6914发布日期:2022-01-15 09:52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厂房的可调节支撑骨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钢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结构厂房的可调节支撑骨架。


背景技术:

2.钢结构厂房具有建造时间短、结构强度高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现有的钢结构厂房支撑骨架一般需要将原料搬运至现场,操作人员需要在现场焊接拼装完成,当需要调节钢梁的倾斜角度时,可能需要多人进行辅助安装,工作过程所占用的时间和人力较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结构厂房的可调节支撑骨架,方便操作人员对钢梁的角度进行调节,以提高现场的施工效率。
4.本技术的上述申请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一种钢结构厂房的可调节支撑骨架,包括:
6.横梁;
7.支撑柱,固定连接在横梁中部;
8.屋脊,固定连接在支撑柱远离横梁的一端;
9.钢架梁,铰接在屋脊的一侧;
10.支撑件,活动连接在钢架梁与横梁之间。
11.可选的,所述屋脊的两侧均固接有铰接件,所述钢架梁通过铰接件与屋脊铰接。
12.可选的,所述钢架梁有多个,多个钢架梁呈对称分布在屋脊两侧。
13.可选的,所述支撑件与横梁垂直分布,所述支撑件水平滑动连接在钢架梁与横梁之间。
14.可选的,所述支撑件靠近横梁的一端固接有u形滑块。
15.可选的,所述u形滑块和横梁上均开设有固定孔,位于横梁上的固定孔有多个,多个固定孔呈等间距线性分布。
16.可选的,所述支撑件靠近钢架梁的一端铰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套接在钢架梁上。
17.可选的,所述活动套和钢架梁上均开设有定位孔,位于钢架梁上的定位孔有多个,多个定位孔呈等间距线性分布。
1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9.1.钢架梁铰接在屋脊一侧,在实际安装时,操作人员能够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快速调整钢架梁的倾斜角度,以满足施工要求,减小了操作人员在现场调整钢架梁的难度和时间,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20.2.通过u形滑块、支撑件和活动套的配合设置,使得支撑件能够按照既定的运动路线进行运动,并有相应的部件进行约束,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的同时,也减小了操作人员控
制支撑件所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21.3.通过固定孔和定位孔的配合设置,操作人员可使用销轴等零件插入固定孔和定位孔以完成支撑件位置的固定,无需操作人员对支撑件进行焊接,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u形滑块的装配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固定孔的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活动套的装配示意图;
26.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定位孔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1、横梁;12、支撑柱;13、屋脊;14、钢架梁;15、支撑件;16、u形滑块;17、固定孔;18、活动套;19、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为了更加清楚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展示的技术方案,首先对现有的一种钢结构厂房支撑骨架的安装步骤进行介绍。
30.钢结构厂房的支撑骨架一般需要厂家将零部件搬运至施工现场,操作人员在现场根据预定的图纸要求组装并焊接支撑骨架,当现场的实际情况与图纸不符时,则需要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撑骨架的倾斜钢梁进行角度调整,随后进行焊接。
31.显然的,钢梁质量较大,在需要调整钢梁时,由于钢梁未进行初步的形位固定,因而自由度较大,需要多个工作人员协助才能进行,操作人员在现场所需要的完成的工作量较大,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
32.参照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钢结构厂房的可调节支撑骨架,其主要由横梁11、支撑柱12、屋脊13组成的固定框架,相对于屋脊13角度可调的钢架梁14和用于支撑钢架梁14的支撑件15所组成,横梁11与支撑柱12之间和支撑柱12与屋脊13之间均采用焊接,钢架梁14铰接在屋脊13的一侧,使得钢架梁14相对于屋脊13角度可调。
33.下面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34.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先将横梁11、支撑柱12和屋脊13焊接呈固定框架,随后操作人员将钢架梁14铰接在屋脊13上,此时操作人员即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钢架梁14的倾斜角度,由于钢架梁14的一端铰接在屋脊13上,相对于固定的屋脊13而言,钢架梁14仅具有以钢架梁14铰接端为转动中心的转动自由度,操作人员在调整钢架梁14的角度时,只需手持钢架梁14远离屋脊13的一端调整钢架梁14的倾斜角度,在钢架梁14的角度调整完毕之后,支撑件15能够对钢架梁14进行支撑。
35.显然的,在操作人员对钢架梁14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时,也可以通过滑移支撑件15来调整钢架梁14的倾斜角度,应理解,支撑件15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当操作人员握持支撑件15向靠近屋脊13一侧进行滑动时,钢架梁14的与支撑柱12之间的夹角会相应的减小,反之,当操作人员握持支撑件15向远离屋脊13一侧进行滑动时,钢架梁14的与支撑柱12之间的夹角会相应的增加。
36.对于上述两个中任意一个实施过程来说,钢架梁14的角度调节均较为简便,实施过程所占用的工人数量和操作时间都得到了减少,因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效率也相对较高。
37.继续参照图1,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屋脊13的两侧均焊接有铰接件,钢架梁14的一端与铰接件焊接,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来看,在钢架梁14未加额外的限位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可通过调整钢架梁14远离铰接件一端的位置而调整钢架梁14的倾斜角度,在实际使用中操作人员调整钢架梁14角度的工作较为简便,且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较少。
38.继续参照图1,作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钢架梁14有多个,多个钢架梁14呈对称分布在屋脊13两侧,多个钢架梁14独立设置,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来看,操作人员可改变不同位置的钢架梁14的倾斜角度,使钢架梁14的倾斜角度满足实际需要,在各个位置的钢架梁14倾斜角度固定之后,操作人员即可在相邻两个或多个钢架梁14上焊接檩条,相较于现有调节钢梁的方式,从实际工作时间来看,操作人员调整单独的钢架梁14的角度耗时相对较短,进一步来说,操作人员调整全部的钢架梁14的耗时也相对较短,因而操作人员在实施本方案时,效率较高。
39.继续参照图1,作用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件15与横梁11垂直分布,支撑件15水平滑动连接在钢架梁14与横梁11之间,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来看,支撑件15与横梁11垂直分布便于承受钢架梁14的自身重力,在此基础上,支撑件15可相对于横梁11水平滑动,操作人员可通过改变支撑件15的相对位置来调整钢架梁14的倾斜角度,而无需额外人员辅助,相对而言,实施过程耗时相对较短,工作效率相对较高。
40.参照图2,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件15靠近横梁11的一端固接有u形滑块16,u形滑块16套接在横梁11上。
41.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来看,支撑件15位于横梁11上,当支撑件15靠近横梁11的一端具有u形滑块16时,u形滑块16可套接在横梁11上,在操作人员水平滑动支撑件15时,由于u形滑块16套接在横梁11,使得支撑件15在滑动时得到了一定的限位,具体表现为操作人员在横梁11上滑动支撑件15时,支撑件15能够以既定的运动路线进行运动,便于操作人员对支撑件15进行掌控,有效的减少了操作人员控制支撑件15所耗费的精力,进而减少了操作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安装工作的效率。
42.参照图3,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u形滑块16和横梁11上均开设有固定孔17,位于横梁11上的固定孔17有多个,多个固定孔17呈等间距线性分布,u形滑块16上的固定孔17和横梁11上开设的固定孔17规格一致。
43.结合具体安装场景来看,在操作人员完成钢架梁14角度的调整之后,需要对支撑件15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操作人员仅需将u形滑块16上的固定孔17对准横梁11上的某一固定孔17,随后使用销轴或其他固定件插入即可使u形滑块16和横梁11的位置相对固定,进而使支撑件15的位置得到固定,固定过程简便且耗时较短,安装过程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44.参照图4,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支撑件15靠近钢架梁14的一端铰接有活动套18,活动套18套接在钢架梁14上,活动套18相对于支撑件15角度可调。
45.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来看,支撑件15起到支撑钢架梁14的作用,这就需要支撑件15靠近钢架梁14的一端接触钢架梁14,在支撑件15靠近钢架梁14的一端铰接活动套18后,
活动套18能够套接在钢架梁14上,操作人员在支撑件15行程范围内滑动支撑件15时,支撑件15靠近钢架梁14的一端总能为钢架梁14接触,而不会发生支撑件15与钢架梁14断触的现象。显然的,操作人员在支撑件15行程范围内滑动支撑件15时,支撑件15在活动套18的限位下总能保持自身的位置,有效的减少了操作人员控制支撑件15所耗费的精力,进而减少了操作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安装工作的效率。
46.参照图5,作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活动套18和钢架梁14上均开设有定位孔19,位于钢架梁14上的定位孔19有多个,多个定位孔19呈等间距线性分布,活动套18上的定位孔19和钢架梁14上开设的定位孔19规格一致。
47.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来看,在操作人员完成钢架梁14角度的调整之后,需要对支撑件15的位置进行固定,此时操作人员仅需将活动套18上的定位孔19对准钢架梁14上的某一定位孔19,随后使用销轴或其他固定件插入即可使活动套18和钢架梁14的位置相对固定,进而使支撑件15的位置得到固定,固定过程简便且耗时较短,安装过程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48.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