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保温结构的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67601发布日期:2022-04-22 11:1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保温结构的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筋混凝土墙体的保温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保温结构的连接件。


背景技术:

2.钢筋混凝土外墙保温体系中普遍用到由钢丝网片和保温板构成的预制保温构件,现有的现浇混凝土内置保温墙体由保护层、由保温板组成的保温层和结构层组成,保护层和结构层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保温层采用现有保温材料,施工时需保证保温层的位置,不偏入结构层,保证结构层钢筋与保温板的间距不小于1.5cm。但是现场施工建筑承重混凝土墙体时,无论从浇筑钢筋混凝土墙体开始还是从浇筑混凝土保护层开始,只要墙体部分的混凝土面高于混凝土保护层部分的混凝土面≥40cm,保温板都会变形甚至破裂。为了加强保温板强度,常用技术手段是在保温板一侧设置由纵向钢丝和横向钢丝连接而成的钢丝网片,如cn206971540u记载方案,在钢丝网片的纵向钢丝或横向钢丝上焊接斜向钢丝插入保温板,常见的固定在一条纵向钢丝或横向钢丝上的斜向钢丝的斜插方向相反或方向不同,常见插丝分布不均匀,固定在一条纵向钢丝或横向钢丝上的斜向钢丝与其所固定的纵向钢丝或横向钢丝不在一个平面上,在生产实践中这些通常采用一层钢丝网片加固,各种公开的斜插丝的方法对保温板损伤依然非常大,最终导致保温板自身强度不够,很容易造成保温板在浇注混凝土时及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和破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保温结构的连接件,提高了保温板的稳定性及结构强度。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保温结构的连接件,包括垫块、后套管、固定压板、压紧锁片以及钢筋;垫块固定在保温板的前端面上,后套管的后端设有挡板,固定压板后端设有套管部,后套管插入保温板的后端,固定压板插入垫块前端,且后套管与套管部在保温板内固定相连,以实现后套管与固定压板的固定安装,此时挡板与保温板后端面抵紧,固定压板与垫块前端面抵紧;固定压板前端具有相连的后压板及前固定板,后压板与套管部相连,前固定板上设有与套管部连通的开孔,前固定板两侧分别凸设有用于卡置钢丝网片中平行且相邻的钢丝的挡台,压紧锁片固定安装在前固定板上以夹持固定所述钢丝网片;钢筋依次穿过压紧锁片、固定压板的开孔以及后套管后穿出至钢筋混凝土墙体中。
5.进一步的,后套管的前端外壁设有倒刺,套管部内设有与倒刺配合的凸起,后套管前端插入套管部中使倒刺与凸起卡接配合,实现后套管及固定压板的固定。
6.进一步的,前固定板呈矩形板状结构,前固定板的前端面上设有位于开孔两侧的第一锁柱、第二锁柱;
7.压紧锁片呈矩形片式结构,压紧锁片两端均向后折弯以分别形成第一限位槽、第
二限位槽,且第二限位槽的长度大于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包括第一限位端,第二限位槽包括第二限位端,压紧锁片上设有供钢筋穿过的通孔以及分布于通孔不同侧的第一锁孔、第二锁孔,第一锁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解锁位孔及第一锁紧位孔,第二锁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二解锁位孔及第二锁紧位孔,第一锁孔与第一锁柱配合,第二锁孔与第二锁柱配合;
8.压紧锁片处于锁紧位时,第一锁柱由第一解锁位孔运动至第一锁紧位孔,第二锁柱由第一解锁位孔运动至第二锁紧位孔,通孔与后套管的内孔同轴,第一锁柱所在侧的挡台进入第一限位槽内,使得两端的挡台分别与对应的限位端在前后方向上挡止配合,最终实现压紧锁片的固定安装。
9.进一步的,第一解锁位孔与第一锁紧位孔的衔接处,以及第二解锁位孔与第二锁紧位孔的衔接处,均设有卡刺,卡刺用于在压紧锁片移动至锁紧位时,防止各锁柱回退至对应解锁位孔中。
10.进一步的,垫块粘接在保温板上,或者垫块与保温板一体成型。
11.进一步的,垫块呈圆台状,其一端为与保温板连接的大径端,另一端为与前固定板抵接的小径端。
12.进一步的,挡板呈圆盘状。
13.进一步的,倒刺沿前后方向依次设有多个,从而能适应不同厚度的保温板。
14.进一步的,钢筋与后套管螺纹连接,从而实现钢筋穿装后与后套管沿前后方向上的相对固定。
15.进一步的,钢筋穿装到位后,其一端用于与钢筋混凝土墙体模板抵接,另一端用于与保护层模板抵接,从而保证保温板在前后方向上的限位。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连接件不仅实现了钢丝网片能稳步固定于混凝土保护层中并与保温板间隔一定距离,还大大提高了保温板自身的结构强度,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连接件使保温板的位置非常稳定,不易被混凝土的冲击导致发生偏斜甚至损坏。
1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保温结构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后套管与固定压板在相对插合固定之前的分解图。
20.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图。
21.图4是挡板上设置加强筋时的示意图。
22.图5是固定压板固定在垫块上时的正视示意图。
23.图6是压紧锁片的正视示意图。
24.图7是压紧锁片的俯视示意图。
25.图8是第一锁孔或第二锁孔上的卡刺示意图。
26.图9是压紧锁片安装在前固定板上后处于解锁位时与第一锁柱、第二锁柱的配合图。
27.图10是压紧锁片移动至锁紧位时所述第一锁柱、第二锁柱与对应锁孔的配合图。
28.图11是压紧锁片安装在前固定板时的安装原理示意图。
29.图12压紧锁片安装在前固定板后的示意图。
30.图13是压紧锁片移动至锁紧位时的示意图。
31.图14是垫块的分布示意图。
32.图15是钢丝网片的示意图。
33.图16是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浇注完混凝土后所形成的墙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7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原理示意图。
35.图18是本实用新型对钢丝网片进行固定后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7.如图1至图17所示,一种钢筋混凝土墙体保温结构的连接件,用于对钢丝网片6进行固定并使钢筋混凝土墙体7、保温板8以及混凝土保护层9三者之间牢固结合为一体,从而提高墙体结构强度。连接件包括垫块1、后套管2、固定压板3、压紧锁片4以及钢筋5;公知的,钢筋混凝土墙体7、保温板8、混凝土保护层9是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因此为了便于描述,定义由钢筋混凝土墙体至混凝土保护层的方向为由后至前,则垫块1固定在保温板8的前端面上,本实施例中,保温板8可采用泡沫板、挤塑板、聚苯板、石墨聚苯板等,垫块1粘接在保温板上或直接和保温板一体成型。结合图14,保温板前端面上固设有多排间隔设置的垫块1,每排垫块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垫块1组成,图示的垫块分布方式为4
×
8矩形整列分布,共计设置32个垫块,但本实施例对垫块数量不作限制。
38.结合为一体的保温板8及垫块1上沿厚度方向上在出厂时就预留有供后套管2及固定压板3穿装的孔,如图2,后套管2的后端设有挡板21,挡板21呈圆盘状,后套管2的前端外壁设有倒刺22,固定压板3的后端设有供后套管插入的套管部31,套管部内设有凸起311;安装时,所述后套管2从后向前插入保温板内,固定压板3从前向后依次插入垫块及保温板内,后套管2的前端插入套管部31内,使倒刺22越过凸起311,进而使倒刺22与凸起311在前后方向上锁止配合,最终使后套管2与固定压板3均固定在保温板和垫块上,此时挡板21与保温板8后端面抵接,固定压板3与垫块1前端面抵接,由于保温板8及垫块1均具备一定弹性形变能力,则可以强装配合的方式使后套管2和固定压板3进行卡扣配合实现压紧固定。作为优选,凸起的斜面由后至前逐渐靠近套管部中心轴,因此易于实现后套管与固定压板的插合,而不易实现二者的分离,此外倒刺22沿前后方向依次设有多个,从而能适应不同厚度的保温板,只要使倒刺与凸起锁止配合后能将后套管及固定压板抵紧在保温板及垫块上即可。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后套管前端设置外螺纹,在套管部内设置相匹配的内螺纹,使后套管与固定压板以螺纹配合的形式固定压紧在保温板及垫块上。优选的,如图,挡板21后端可设加强筋211。
39.固定压板3前端具有后压板32及前固定板33,后压板32与套管部31相连,且后压板32是与垫块1前端面相抵紧的部分,而前固定板33是配合压紧锁片4对钢丝网片6进行固定的部分。具体而言,固定压板3为一体成型结构,优选用非金属防腐蚀材料注塑而成,后压板32和前固定板33中心具有与套管部连通的开孔34,前固定板33呈矩形,后压板32为腰圆形,
如图5,前固定板33的前端面上设有位于开孔34不同侧的第一锁柱331及第二锁柱332,前固定板3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挡台333,挡台333朝前端方向延伸突出于前固定板平面,两个挡台的间距与钢丝网片6中平行且相邻的两根钢丝61间距相匹配,优选挡台间距略大于平行且相邻的两根钢丝间距,此时将钢丝网片扣设在各个固定压板上时,同一固定压板上的两个挡台能够对两根钢丝起到一定的卡置/抓紧作用,便于实现钢丝网片的预定位,也利于后续的安装各个压紧锁片;其中钢丝网片结构如图15所示,其为纵横交错的钢丝焊接组成的网状结构。
40.如图6、图7,压紧锁片4呈与前固定板形状相似的矩形片式结构,可由耐腐蚀合金材料制成,压紧锁片4左右两端均向后折弯以分别形成第一限位槽41、第二限位槽42,且第二限位槽42的长度大于第一限位槽41。压紧锁片4上设有通孔43以及分布于通孔不同侧的第一锁孔44和第二锁孔45,两个锁孔的结构相同,第一锁孔44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解锁位孔441及第一锁紧位孔442,第二锁孔45包括相连通的第二解锁位孔451及第二锁紧位孔452,各解锁位孔呈矩形,各锁紧位孔呈弧形孔,第一解锁位孔与第一锁紧位孔的衔接处设有卡刺46,同理,第二解锁位孔与第二锁紧位孔的衔接处也设有卡刺46,第一、第二锁柱为结构相同的弧形柱,弧形柱的一侧(右侧)设为平面334。第一锁孔与第一锁柱配合,第二锁孔与第二锁柱配合;结合图11,安装压紧锁片时,先使第二限位槽42与固定压板右端扣合,使右端挡台进入第二限位槽42内,然后按照图示箭头方向旋转扣合压紧锁片4另一端,旋转扣合到位后形成如图12所示的状态,此时第一锁柱331位于第一解锁位孔441中,第二锁柱332位于第二解锁位孔451中,压紧锁片4处于解锁位,此时通孔43并未与后套管的内孔23完全重合。因此通孔43的开设位置并不在压紧锁片的正中心,通孔的圆心更靠近第一限位槽;结合图13,然后向右推动压紧锁片4,使第一锁柱及第二锁柱越过对应的卡刺后进入对应锁紧位孔中,此推动过程使卡刺与对应锁柱为过盈配合,其目的在于使压紧锁片4达到锁紧位后,各锁柱无法轻易回退至相应的解锁位孔中,卡刺46与平面334挡止配合起到的压紧锁片的初步限位作用。之所以第二限位槽42设计的较长,是使其端部的第二限位端421相较于第一限位槽41端部的第一限位端411更长,因此在压紧锁片达到锁紧位时,不仅能使第一限位端411在前后方向上与前固定板33挡止配合,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得第二限位端421依然能够与前固定板33在前后方向上挡止配合,从而防止压紧锁片脱离前固定板,进而实现钢丝网片6被压紧限位在前固定板与压紧锁片之间。
41.本实施例中,钢筋5采用现有的钢筋,其外壁具有螺旋纹,对应的,后套管2内壁设有与之匹配的内螺旋纹,钢筋5由前向后依次穿过通孔43、开孔34后进入后套管内,并与后套管以螺纹配合的形式旋进,最终从后套管后端穿出,进入钢筋混凝土墙体7所在空间。钢筋能对保温板进行定位,防止保温板在浇注时沿前后方向移动。钢筋5穿装到位后,后端抵接钢筋混凝土墙体模板71,前端置于混凝土保护层9内并与保护层模板91抵接。对钢筋混凝土墙体7及混凝土保护层9进行浇注过程中,连接件能有效防止保温板移动,并防止其出现偏斜情况。浇注后,钢筋混凝土墙体与混凝土保护层凝固成为墙体结构,保温板有脱出于钢筋混凝土墙体的趋势时,在钢筋的拉拽作用下,保温板在连接件的拉力作用下可维持原有位置。
42.垫块1用于使钢丝网片与保温板间隔一定距离,从而在浇注后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保护层结构,优选的,垫块呈圆台状,垫块1与保温板连接的一端直径大于垫块与固定压
板相连接的一端直径,垫块的侧面为曲面过渡,从而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使垫块1保持与保温板8更强的结合力,能有效防止垫块1在混凝土冲击力作用下脱离保温板8。
4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44.首先,将各后套管与固定压板安装在保温板及对应垫块两侧,将钢丝网片压设在所有固定压板前端面,使各挡台与钢丝网片中的相邻钢丝配合,然后安装各个压紧锁片,压紧锁片与前固定板之间形成了容纳钢丝的槽,并对钢丝网片起稳定的前后限位作用。接下来穿装钢筋,并使钢筋两端与钢筋混凝土墙体模板、保护层模板抵接,钢丝网片与保护层模块间隔应不小于1.5cm。最后浇注混凝土,形成如16至图18所示的状态。待凝固后拆除各模板,钢筋使得钢筋混凝土墙体、保温板以及混凝土保护层三者之间结合为稳定墙体结构。
45.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钢筋的前端套设一个防腐帽,防腐帽代替钢筋和保护层模板抵接,防腐帽套设后与压紧锁片前端面抵接,可降低混凝土砂浆中的水分进入钢筋与后套管配合的间隙。
4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