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60342发布日期:2022-06-18 04:2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


背景技术:

2.因雨水等原因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毛细水压力超过地坪设计抗渗强度时,地下室地坪就会大面积渗水,出现大量积水。需要将其根治和清除,地下室地坪才能保持干燥,就要采取专项技术进行处理。
3.现有技术中的地下室的防渗漏结构一般依靠混凝土地板结构自防水及其附加防水层。
4.随着季节的变化,尤其是秋冬季,昼夜温度差异较大,温度的升降变化极易造成地板结构出现裂缝,从而会使混凝土地板刚性自防水存有渗水的隐患,进而给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不便。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防渗漏效果差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包括:
8.混凝土板;
9.防水卷材板,所述防水卷材板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板的顶部,所述防水卷材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渗漏组件,所述防渗漏组件包括圆形筒,所述圆形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暂存筒,所述暂存筒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底端与圆形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暂存筒底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支撑弹簧之间均固定连接有t形杆,所述圆形筒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t形杆相配合使用的报警轰鸣灯开关,所述暂存筒的一侧连通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泵体;
10.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的两侧固定于所述圆形筒的内部且位于暂存筒的顶部,所述过滤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梯形块,所述引流梯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收海绵板。
11.优选的,所述引流梯形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水板,所述防水板的顶部卡合有地板。
12.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顶端依次贯穿防水板和地板并延伸至地板的顶部。
13.优选的,所述连通管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顶部贯穿连通管并延伸至连通管的顶部。
14.优选的,所述密封块延伸至连通管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报警轰鸣灯。
15.优选的,所述报警轰鸣灯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防护弧形板,所述防护弧形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
16.优选的,所述地板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卡板相配合使用的卡槽。
17.优选的,所述卡板与卡槽之间通过定位螺钉进行限位。
1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通过吸收海绵板可对渗漏的水分进行吸收,通过踩踏地板,可间接通过防水板使挤压弹簧发生形变,这时,防水板就会挤压吸收海绵板,吸收海绵板中的水分通过过滤板的过滤可进入暂存筒的内部,从而可对渗漏出的水源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混凝土地板刚性自防水发生渗水,进而可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所示的剖视图;
22.图3为图2所示的防渗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图4所示的a处局部放大图。
25.图中标号:
26.1、混凝土板;2、防水卷材板;
27.3、防渗漏组件,31、圆形筒,32、暂存筒,33、支撑弹簧,34、t形杆,35、报警轰鸣灯开关,36、过滤板,37、连通管,38、泵体,39、密封块,310、报警轰鸣灯;
28.4、引流梯形块;5、吸收海绵板;6、挤压弹簧;7、防水板;8、地板;
29.9、防护组件,91、防护弧形板,92、卡板,93、卡槽,94、定位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1.第一实施例
3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防渗漏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包括:
33.混凝土板1;
34.防水卷材板2,所述防水卷材板2的底部设置于所述混凝土板1的顶部,所述防水卷材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渗漏组件3,所述防渗漏组件3包括圆形筒31,所述圆形筒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暂存筒32,所述暂存筒32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33,所述支撑弹簧33的底端与圆形筒31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暂存筒32底部的两侧且位于两个支撑弹簧33之间均固定连接有t形杆34,所述圆形筒31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t形杆34相配合使用的报警轰鸣灯开关35,所述暂存筒32的一侧连通有连通管37,所述连通管37的外表面设置有泵体38;
35.过滤板36,所述过滤板36的两侧固定于所述圆形筒31的内部且位于暂存筒32的顶
部,所述过滤板3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引流梯形块4,所述引流梯形块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收海绵板5。
3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防渗漏组件3,可对渗漏出的水进行有效处理,当渗漏出的水量不大时,可将其存储在暂存筒32的内部,当渗漏出的水量超过工作值时,可通过驱动泵体38将其排出,其整体操作步骤较为便捷,方便使用。
37.所述引流梯形块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6,所述挤压弹簧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水板7,所述防水板7的顶部卡合有地板8。
38.通过防水板7和地板8的可拆卸时连接,可方便工作人员使用。
39.所述连通管37的顶端依次贯穿防水板7和地板8并延伸至地板8的顶部。
40.所述连通管37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块39,所述密封块39的顶部贯穿连通管37并延伸至连通管37的顶部。
41.所述密封块39延伸至连通管37顶部的一端设置有报警轰鸣灯310。
42.报警轰鸣灯310与报警轰鸣灯开关35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44.使用时,将地板8与防水板7进行卡合,通过铺设防水卷材板2,可阻止来自混凝土板1之下的水分向上渗漏,通过吸收海绵板5可对渗漏的水分进行吸收,通过踩踏地板8,可间接通过防水板7使挤压弹簧6发生形变,这时,防水板7就会挤压吸收海绵板5,吸收海绵板5中的水分通过过滤板36的过滤可进入暂存筒32的内部;
45.当暂存筒32内部集聚大量水时,暂存筒32就会挤压支撑弹簧33,并使支撑弹簧33发生形变,这时,t形杆34就会触碰报警轰鸣灯开关35,使报警轰鸣灯310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听到警报时,即可将密封块39从连通管37的内部取出,再外接管道,最后,驱动泵体38,即可将暂存筒32内部的水源排放出。
4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通过吸收海绵板5可对渗漏的水分进行吸收,通过踩踏地板8,可间接通过防水板7使挤压弹簧6发生形变,这时,防水板7就会挤压吸收海绵板5,吸收海绵板5中的水分通过过滤板36的过滤可进入暂存筒32的内部,从而可对渗漏出的水源进行有效处理,避免混凝土地板刚性自防水发生渗水,进而可方便工作人员的使用。
48.第二实施例
49.请结合参阅图4-5,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50.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报警轰鸣灯310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组件9,所述防护组件9包括防护弧形板91,所述防护弧形板9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卡板92。
51.通过在报警轰鸣灯310的外部设置防护组件9,可对报警轰鸣灯310进行有效保护,从而可延长报警轰鸣灯310的使用寿命,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52.所述地板8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卡板92相配合使用的卡槽93。
53.所述卡板92与卡槽93之间通过定位螺钉94进行限位。
5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工程地下室用防渗漏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
55.使用时,可将防护弧形板91安装在报警轰鸣灯310的外部,安装时,可将卡板92对准卡槽93的内部,当卡板92与卡槽93卡合时,再通过定位螺钉94对其进行限位即可完成。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