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板支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0212发布日期:2022-06-29 11:4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板支撑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模板支撑器。


背景技术:

2.当前国内建筑行业在城市道路及房屋建造等施工中,模板支撑一般采用方木支撑,人工现场制作。人工采用方木支撑的缺点是:一、浪费材料,重复利用率小。二、施工缓慢,效率低。三、施工费用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模板支撑器,旨在解决现有模板采用方木支撑浪费材料且施工效率低费用高的问题。
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模板支撑器,该模板支撑器包括:支撑杆;顶托,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第一端,用于顶压在固定支撑件上,以对所述支撑杆的端部进行限位;支撑器本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相连接,用于调节所述支撑器本体的倾斜角,以使所述支撑器本体的角度与待支撑模板相适配,以通过所述支撑器本体顶压在所述待支撑模板上,对所述待支撑模板进行支撑。
5.进一步地,上述模板支撑器,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结构,其包括:至少两个调节杆;其中,所述调节杆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调节杆之间均间隔设置;任意两个相邻所述调节杆之间均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所述调节杆的外部,并且,所述套筒的两端以能够进行伸缩调节的方式分别与两个所述调节杆相连接。
6.进一步地,上述模板支撑器,所述调节杆为螺栓杆,所述套筒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其与所述螺栓杆相适配。
7.进一步地,上述模板支撑器,所述套筒上设有把手,用于进行所述套筒与所述调节杆之间的伸缩调节。
8.进一步地,上述模板支撑器,所述支撑器本体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为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上设有凸起结构,用于增大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待支撑模板之间的摩擦力。
9.进一步地,上述模板支撑器,所述凸起结构为条纹结构或尖刺结构。
10.进一步地,上述模板支撑器,所述支撑杆的第二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器本体靠近所述支撑杆的侧壁为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上设有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并且,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通过枢轴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连接。
11.进一步地,上述模板支撑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圆环结构。
12.进一步地,上述模板支撑器,所述支撑器本体上设有拼接槽,用于进行多个所述支撑器本体之间的拼接,以增大对所述待支撑模板进行支撑的支撑面积。
13.进一步地,上述模板支撑器,所述顶托为u型结构,其开口背向所述支撑杆设置,用于顶压在固定支撑件上。
14.本发明提供的模板支撑器,通过顶托顶压固定在固定支撑件上,通过支撑杆对支撑器本体进行支撑,并可根据待支撑模板外壁的角度调节支撑器本体的倾斜角度,使得支撑器本体的角度与待支撑模板相适配,进而通过支撑器本体顶压接触在待支撑模板的外壁上,实现对待支撑模板的支撑和固定。该模板支撑器操作方法简单,施工方便,便于操作,使用便捷,且移动快捷,省时省力,达到节省人工、提高人工效率的目的,并可根据不同模板支撑的需要调节支撑装置角度来满足现场的要求,可实现模板支撑器的重复利用,节省材料避免材料的浪费,可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5.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支撑器的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支撑器的正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支撑器的工作原理图;附图说明:1-支撑杆,11-调节杆,12-套筒,13-把手,14-第一连接部,2-顶托,3-支撑器本体,31-凸起结构,32-第二连接部,33-拼接槽,4-固定支撑件,5-待支撑模板,6-枢轴。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7.参见图1至图3,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模板支撑器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模板支撑器包括:支撑杆1、顶托2和支撑器本体3;其中,顶托2设置在支撑杆1的第一端(如图1所示的左端),用于顶压在固定支撑件4上,以对支撑杆1的端部(如图1所示的左端)进行限位,进而对支撑器本体3进行支撑。具体地,支撑杆1起到支撑作用,结合左端设置的顶托2顶压固定在固定支撑件4上,以便对支撑器本体3进行支撑固定,使得支撑器本体3顶压固定在待支撑模板5上,进而实现对待支撑模板5的支撑。
18.支撑器本体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支撑杆2的第二端(如图1所示的右端)相连接,用于调节支撑器本体3的倾斜角,以使支撑器本体3的角度与待支撑模板5相适配,以通过支撑器本体3顶压在待支撑模板5上,对待支撑模板5进行支撑。具体地,支撑器本体3可以为块状结构,该支撑器本体3靠近支撑杆2的侧壁(如图3所示的左侧壁)为连接面,其与支撑杆2的右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连接,以便进行相互转动,例如可以通过枢轴相连接,以调节如图3所示的倾斜角度,使得支撑器本体3与待支撑模板5相适配,实现待支撑模板5的支撑并可确保对待支撑模板5进行支撑的稳固性;当然,连接面与支撑杆2的右端亦可通过其他方
式相连接,例如通过合页相连接,本事实例中对两者的连接方式不作任何限定,只要实现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即可。支撑器本体3远离支撑杆2的侧壁(如图3所示的右侧壁)可以为支撑面,用于顶压支撑在待支撑模板5的外壁上,以确保待支撑模板5支撑的稳固性。具体实施时,通过顶托2顶压接触在固定支撑件4上,通过支撑杆1对支撑器本体3进行支撑,并可通过支撑器本体3的转动,使得支撑面的倾斜角与待支撑模板5外壁的倾斜角相适配,进而通过支撑面顶压接触在待支撑模板5的外壁上,实现对待支撑模板5的支撑和固定。
19.继续参见图1至图3,该支撑杆1为伸缩杆结构;其中,伸缩杆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调节杆11;其中,调节杆11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任意相邻两个调节杆11之间均间隔设置;任意两个相邻调节杆11之间均设有套筒12,套筒12的两端(如图1所示的左右两端)分别套设在两个调节杆11的外部,并且,套筒12的两端以能够进行伸缩调节的方式分别与两个调节杆11相连接。具体地,调节杆11和套筒12可以同轴设置,以便形成伸缩可调的结构,进而根据待支撑模板5和固定支撑件4之间的间距进行伸缩调节。通过伸缩杆11和套筒12之间的伸缩调节,可调节伸缩杆11伸出至套筒12外部的长度,进而实现支撑杆1长度的调节,即调节顶托2与支撑器本体3之间的间距,使得顶托2的左端与支撑器本体3的右端与待支撑模板5和固定支撑件4之间的间距相适配,实现对待支撑模板5的支撑。在本实施例中,伸缩杆11和套筒12的尺寸相匹配,以实现伸缩调节以及伸缩调节后的相对紧固。
20.在本实施例中,套筒12上可设有把手13,用于进行套筒12与调节杆11之间的伸缩调节。支撑杆1调节时,可通过手持把手13,调节套筒12的位置,以便进行套筒12与调节杆11之间的伸缩调节。
21.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调节杆11为螺栓杆,套筒12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其与螺栓杆相适配。需要说明的是,螺栓杆的尺寸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通过调节杆11和套筒12调节支撑杆1的长度时,可以通过旋拧调节杆11和/或套筒12进而使得调节杆11进行伸缩调节,在旋拧套筒12时,可通过手持把手13,通过把手13的旋拧实现套筒12的旋拧。在本实施例中,螺栓杆和设有内螺纹的套筒12之间配合调节顶托2与支撑器本体3之间的间距,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控制调节杆11的伸缩量,进而易于控制顶托2与支撑器本体3之间的间距。
22.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调节杆11可以为光滑直杆,光滑直杆至少部分可滑动地套设在套筒12的内部,并且,光滑直杆和套筒12之间设有锁紧件,用于进行两者之间的锁固。具体实施时,直杆的横截面形状与套筒12的通孔截面形状相适配,可以为圆形,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直杆形状与通孔可以为适当的形状,例如正方形、菱形等。具体调节方式为:可以通过释放锁紧件,然后调节直杆插入至套筒12内的长度来调节顶托2与支撑器本体3之间的间距,调节完成后,通过锁紧件进行锁固后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调节杆11和套筒12上均可设置有多个对应设置的卡位孔,调节杆11和套筒12通过穿设于卡位孔的卡设件相连接。其中,调节杆11的滑动端(如图1所示的左侧调节杆11的右端以及右侧调节杆11的左端)和套筒12的两端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个卡位孔,套筒12和调节杆11之间通过卡设件卡设在调节杆11上不同的卡位孔和套筒12上不同的卡位孔上,以便调节该伸缩杆结构的总长度,当然套筒12之间亦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调节,亦或者,调节杆11的滑动端设置有一个卡位孔,套筒12设置多个卡位孔,通过调节杆11滑动端的卡位孔和套筒12的不同卡位孔的对齐,以便进行长度的调节。
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顶托2可以为u型结构,然而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其他实施例中,顶托2可以为适当的形状,例如块状结构或板状结构。
2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增加支撑器本体3的摩擦力,优选地,支撑面上设有凸起结构31,用于增大支撑面与待支撑模板5之间的摩擦力,凸起结构31可使支撑面上有呈现凹凸的形态,使支撑面与待支撑模板5摩擦力增加从而让支撑面与待支撑模板5增加粘性,目的是为了提高两者之间支撑的稳固性,即提高待支撑模板5支撑的稳固性,使得支撑器本体3和待支撑模板5之间不易脱落。
25.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凸起结构31为尖刺结构,同时,支撑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如图1所示的竖直方向)和宽度方向(如图2所示的竖直方向)均设有并排设置的尖刺结构,使得正视图和俯视图呈锯齿结构。
26.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凸起结构31还可以为条纹结构,例如在支撑面上增加间隔相等的条纹结构,条纹结构可为三角条纹、梯形条纹、锯齿条纹、回形条纹或圆形条纹,进而使支撑面上有呈现凹凸的形态。
27.当然,凸起结构31并不仅限于此,其他实施方式中,凸起结构31可以为适当的形状,例如圆点等结构。
28.继续参见图1至图3,为提高对待支撑模板5的支撑受力面积,优选地,支撑器本体3上设有拼接槽33,用于进行多个支撑器本体3之间的拼接,以增大对待支撑模板5进行支撑的支撑面积和受力面积,进而提高待支撑模板5的稳固性。具体实施时,支撑器本体3之间可沿竖向(如图2所示的竖直方向)进行拼接,亦可沿横向(如图1所示的竖直方向)进行拼接。
29.继续参见图1至图3,支撑杆1的第二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4,连接面上设有两个第二连接部32,两个第二连接部32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4的两侧(如图1所示的上下两侧),并且,两个第二连接部32与第一连接部14之间通过枢轴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相连接。具体地,枢轴6可以为螺栓组件,螺栓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连接部14和两个第二连接部32,并与另一侧的螺母相连接,以使第一连接部14可转动地夹设在两个第二连接部32之间,三者可转动地夹设在螺栓头部和螺母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4和/或第二连接部32可以为圆环结构,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14上设有第一连接孔,各第二连接部32上均设有与第一连接孔相适配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同轴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枢轴6相连接,进而实现第一连接部14和第二连接部32之间的转动。
30.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模板支撑器,通过顶托2顶压固定在固定支撑件4上,通过支撑杆1对支撑器本体3进行支撑,并可根据待支撑模板5外壁的角度调节支撑器本体3的倾斜角度,使得支撑器本体3的角度与待支撑模板5相适配,进而通过支撑器本体3顶压接触在待支撑模板5的外壁上,实现对待支撑模板5的支撑和固定。该模板支撑器操作方法简单,施工方便,便于操作,使用便捷,且移动快捷,省时省力,达到节省人工、提高人工效率的目的,并可根据不同模板支撑的需要调节支撑装置角度来满足现场的要求,可实现模板支撑器的重复利用,节省材料避免材料的浪费,可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使用效果。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
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2.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3.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