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木柱脚修复用的支护装置

文档序号:31340155发布日期:2022-08-31 09:5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建筑物修复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古建筑木柱脚修复用的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有很多古建筑供人们观赏,但古建筑随着风吹日晒,古建筑的木柱容易出现损坏的现象,为了避免古建筑倒塌,一般都需要对木柱进行修复,保证木柱的质量。
3.公开号为cn114352067a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古建筑木结构柱脚修复辅助用的支护装置,涉及建筑辅助机构领域,该古建筑木结构柱脚修复辅助用的支护装置,对木柱进行维护,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方设有定位环,所述支撑台与定位环均包围在木柱背向的一侧。该古建筑木结构柱脚修复辅助用的支护装置,通过半圆顶环,竖管,竖杆,半圆底环配合,组成用于辅助木柱进行支撑的支架,避免后续修复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坍塌,提高古建筑木柱修复过程的安全性。通过对木柱腐朽、损坏部分清理去除开挖出修理槽,在修理槽内放置内垫组件代替腐朽部分进行支撑,再用遮板封住修理槽,提高木柱美观性。通过上述代替传统修复方式,减少工程量,避免过多的浪费,上述专利虽然能够对木柱进行支撑修复,但部分需要修复的位置容易被支撑部件挡住,不方便对木柱进行修复。
4.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专利中存在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能够根据修复位置对木柱进行支撑防护,方便人们对木柱任何位置进行修复的古建筑木柱脚修复用的支护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对木柱进行支撑修复,但部分需要修复的位置容易被支撑部件挡住,导致不方便对木柱进行修复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修复位置对木柱进行支撑防护,方便人们对木柱任何位置进行修复的古建筑木柱脚修复用的支护装置。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古建筑木柱脚修复用的支护装置,包括有弧形底座、弧形导轨、弧形板、升降组件和固定组件,弧形底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弧形底座相对的其中一端转动连接,两个弧形底座顶部都固接有弧形导轨,弧形导轨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高度的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上设置有两块弧形板,两块弧形板其中一端通过转动的方式连接,两块弧形板另一端相互接触,两块弧形底座之间设置有固定组件,两块弧形板之间也设置有固定组件,还包括有夹紧机构和保护机构,弧形板上设置有用于将木柱夹紧固定的夹紧机构,夹紧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对木柱进行保护的保护机构。
7.进一步的说明,升降机构包括有限位框、活动板、滑动块和l型活动块,弧形导轨上滑动式的连接有至少四个限位框,弧形导轨上均匀间隔的固接有五组限位块,限位框与弧形导轨上的限位块交错设置,限位框相向的一侧都滑动式的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背向的一侧都均匀间隔的开有至少三十个斜槽,限位框相向的一侧都均匀间隔的设有与斜槽配合
的凸起,活动板远离斜槽的一侧滑动式的连接有起限位作用的l型活动块,l型活动块与限位框相向的一侧接触,活动板远离弧形底座的端部滑动式的连接有滑动块,与其中一个弧形底座同一侧的滑动块与其中一块弧形板水平滑动连接,与另一个弧形底座同一侧的滑动块与另一块弧形板水平滑动连接。
8.进一步的说明,固定组件包括有卡架和固定块,其中一块弧形板固接有固定块,另一块弧形板上转动式的连接有卡架,卡架套在固定块上。
9.进一步的说明,夹紧机构包括有导向杆、连接块和弧形夹板,弧形板上对称的滑动式穿接有导向杆,导向杆相向的一侧固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相向的一侧固接有用于将木柱夹紧固定的弧形夹板。
10.进一步的说明,保护机构包括有限位条和保护块,弧形夹板相向的一侧面均匀间隔的固接有至少六根限位条,限位条上都滑动式的套装有用于对木柱进行保护的保护块。
11.进一步的说明,还包括有用于使弧形夹板移动的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有v型板、竖杆、一字孔板、导向轴、螺纹杆、触发架和导杆,导向杆靠近弧形夹板的一侧固接有导向轴,弧形板相向的一侧固接有v型板,v型板远离弧形底座的一侧固接有竖杆,竖杆上都转动式的套装有用于带动导向轴移动的一字孔板,一字孔板滑动式的套装于导向轴上,一字孔板远离导向杆的一侧开有腰形孔,弧形板上转动式的穿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上通过螺纹转动式的套装有用于带动腰形孔移动的触发架,触发架相向的一侧穿过对应的腰形孔,v型板与弧形板之间固接有用于对触发架进行导向的导杆,导杆贯穿触发架。
12.进一步的说明,还包括有用于使l型活动块同步移动的同步机构,同步机构包括有固定套、橡胶块、n型块、弧形条、楔形块和复位弹簧,l型活动块相向的一侧固接有固定套,固定套相向的一侧滑动式的穿接有橡胶块,橡胶块两端之间都固接有n型块,与其中一个弧形底座对应的n型块背向的一侧之间滑动式的连接有弧形条,与另一个弧形底座对应的n型块背向的一侧之间也滑动式的连接有弧形条,限位框朝向弧形条的一侧都固接有用于带动l型活动块相向移动的楔形块,限位框远离弧形底座的一侧连接有用于带动活动板移动复位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尾端与活动板一侧接触。
13.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1、将本装置移动至木柱旁边,且使夹紧机构与木柱对应,通过活动板上下移动带动弧形板上下移动,也就使得夹紧机构上下移动至木柱需要修复的位置上方时,即可推动夹紧机构将木柱夹紧,也就对木柱进行支撑防护,如此,可避免支木柱修复位置被挡住影响后续修复。
14.2、在保护机构的作用下,每当弧形夹板将木柱夹紧时,保护机构能对木柱进行保护,如此,可避免弧形夹板对木柱造成磨损。
15.3、每当需要将木柱进行支撑防护时,扭动辅助机构运作可带动导向杆移动,也就使得弧形夹板将木柱夹紧,也就对木柱进行支撑防护,如此,更方便使弧形夹板将木柱支撑防护。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弧形导轨、限位框和滑动块等零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弧形底座和弧形导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弧形板和卡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限位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辅助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保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0为本发明辅助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1为本发明同步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2为本发明同步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弧形底座,2、弧形导轨,3、限位框,4、活动板,41、滑动块,5、弧形板,6、卡架,7、固定块,8、斜槽,9、l型活动块,10、夹紧机构,101、导向杆,102、连接块,103、弧形夹板,11、保护机构,111、限位条,112、保护块,12、辅助机构,121、v型板,122、竖杆,123、一字孔板,124、腰形孔,125、导向轴,126、螺纹杆,127、触发架,128、导杆,13、同步机构,131、固定套,132、橡胶块,133、n型块,134、弧形条,135、楔形块,13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尽管可关于特定应用或行业来描述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发明的更广阔的适用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诸如:在上面、在下面、向上、向下等之类的术语是用于描述附图,而非表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诸如:第一或第二之类的任何数字标号仅为例示性的,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0.实施例1一种古建筑木柱脚修复用的支护装置,包括有弧形底座1、弧形导轨2、限位框3、活动板4、滑动块41、弧形板5、卡架6、固定块7、l型活动块9、夹紧机构10和保护机构11,请参阅图1-图9所示,前侧弧形底座1左侧相向的一侧与后侧弧形底座1左侧相向的一侧转动连接,前后两侧弧形底座1顶部都固接有弧形导轨2,前后两侧弧形导轨2上均匀间隔的固接有五组限位块,前后两侧弧形导轨2上都滑动式的连接有四个限位框3,限位框3与弧形导轨2上的限位块交错设置,八个限位框3相向的一侧都滑动式的连接有活动板4,八块活动板4背向的一侧面都均匀间隔的开有至少三十个斜槽8,八个限位框3相向的一侧都均匀间隔的设有与斜槽8配合的凸起,八块活动板4相向的一侧下部都滑动式的连接有l型活动块9,l型活动块9与限位框3相向的一侧接触,l型活动块9可实现对活动板4进行限位,八块活动板4顶端滑动式的连接有滑动块41,前侧四块滑动块41之间水平滑动式的连接有弧形板5,后侧滑动块41之间也水平滑动式的连接有弧形板5,前侧弧形板5左侧相向的一侧与后侧弧形板5左侧相向的一侧转动连接,后侧弧形板5外右侧面前侧与后侧弧形底座1外右侧面前侧都固接有固定块7,前侧弧形板5外右侧面后侧与前侧弧形底座1外右侧面后侧都转动式的连接有卡架6,上下两侧卡架6分别套在上下两侧固定块7上,前后两侧弧形板5上设置有夹紧机构10,当夹紧机构10与木柱接触时,夹紧机构10可实现将木柱夹紧固定,夹紧机构10上设置有保护机构11。
31.夹紧机构10包括有导向杆101、连接块102和弧形夹板103,请参阅图1和图7所示,前后两侧弧形板5上都左右对称滑动式的穿接有导向杆101,四根导向杆101相向的一侧固接有连接块102,四个连接块102相向的一侧都固接有弧形夹板103,当弧形夹板103相向移动与木柱接触时,弧形夹板103可实现将木柱夹紧固定。
32.保护机构11包括有限位条111和保护块112,请参阅图1、图8和图9所示,四块弧形夹板103相向的一侧都均匀间隔的固接有六根限位条111,全部限位条111上都滑动式的套装有保护块112,保护块112用于对木柱进行保护。
33.首先拉动上下两侧卡架6摆动分别与上下两侧固定块7脱离接触,上下两侧卡架6也就停止将两块弧形板5固定在一起,且还停止将两块弧形底座1固定在一起,再拉动前后两侧弧形底座1背向摆动分开,前后两侧弧形底座1背向摆动通过八个限位框3、八块活动板4和八块滑动块41带动前后两侧弧形板5背向摆动,前后两侧弧形板5背向摆动带动夹紧机构10背向摆动,再将本装置移动至需要修复的木柱的位置,且使前后两侧弧形板5位于木柱两侧,再拉动前后两侧弧形底座1相向摆动复位,前后两侧弧形底座1复位相互接触,同时,前后两侧弧形底座1相向摆动复位通过八个限位框3、八块活动板4和八块滑动块41带动前后两侧弧形板5相向摆动复位,前后两侧弧形板5相向摆动复位相互接触,同时,前后两侧弧形板5还带动夹紧机构10相向摆动复位,再拉动上下两侧卡架6摆动复位分别与上下两侧固定块7接触,上下两侧卡架6也就通过上下两侧固定块7将两块弧形板5固定在一起,而且还将两块弧形底座1固定在一起,再拉动八个限位框3在弧形导轨2上滑动,由于弧形导轨2上连接有限位块,能避免限位框3相互接触在一起影响支撑,八个限位框3滑动至需求的位置时,停止拉动八个限位框3滑动,再拉动八块l型活动块9向上移动分别与八个限位框3脱离接触,停止拉动八块l型活动块9向上移动,再拉动八块l型活动块9相向移动分别带动八块活动板4相向移动,八块活动板4相向移动带动斜槽8相向移动与限位框3脱离接触,停止拉动八块活动板4相向移动,拉动八块l型活动块9带动八块活动板4上下移动,八块活动板4上下移动通过滑动块41带动前后两侧弧形板5上下移动,前后两侧弧形板5上下移动带动夹紧机构10上下移动,夹紧机构10上下移动需要修复的位置上方时,停止拉动八块l型活动块9上下移动,推动八块l型活动块9带动八块活动板4背向移动复位,八块活动板4背向移动复位带动斜槽8背向移动复位与限位框3接触,限位框3通过斜槽8对活动板4进行限位,即可推动夹紧机构10相向移动带动保护机构11与木柱接触,夹紧机构10也就通过保护机构11将木柱夹紧,也就对木柱进行支撑防护,保护机构11则能对木柱进行保护,避免夹紧机构10造成对木柱的磨损,再用工具将夹紧机构10固定,即可开始对木柱进行修复,由于夹紧机构10将木柱夹紧,能避免修复过程中木柱出现偏移现象导致危险事故发生。当木柱修复好后,且无需支撑防护时,将工具取下不将夹紧机构10固定,拉动夹紧机构10与木柱脱离接触,再按上述操作将本装置移动至对下一根需要修复的木柱进行支撑防护。
34.当八块l型活动块9上下移动时,前后两侧弧形板5上下移动带动四根导向杆101上下移动,四根导向杆101上下移动通过四块连接块102带动四块弧形夹板103上下移动,四块弧形夹板103上下移动至木柱需要修复的位置上方时,停止拉动八块l型活动块9,前后两侧弧形板5停止带动四根导向杆101上下移动,四块弧形夹板103也就停止上下移动,再推动四根导向杆101相向移动,四根导向杆101相向移动通过四块连接块102带动四块弧形夹板103相向移动,四块弧形夹板103相向移动与木柱接触时,停止推动四根导向杆101相向移动,四
根导向杆101停止通过四块连接块102带动四块弧形夹板103相向移动,用工具将四根导向杆101固定,四块弧形夹板103也就将木柱夹紧,也就对木柱进行支撑防护,即可开始对木柱进行修复。当木桩修复完成后,且无需支撑防护时,将工具取下不将四根导向杆101固定,再拉动四根导向杆101背向移动复位,四根导向杆101背向移动复位通过四块连接块102带动四块弧形夹板103背向移动复位,四块弧形夹板103背向移动复位与木柱脱离接触。
35.当需要对木柱进行支撑修复时,先根据需求将适量的保护块112从限位条111上取下,保护块112取下与限位条111脱离接触,且还可以根据需求将适量的保护块112放回至限位条111上,当四根导向杆101相向移动,四块弧形夹板103相向移动还通过全部的限位条111带动全部的保护块112相向移动,全部的保护块112相向移动与木柱接触时,停止推动四根导向杆101相向移动,四块弧形夹板103停止通过全部限位条111带动全部保护块112相向移动,四块弧形夹板103则通过全部的保护块112对木柱进行支撑防护,保护块112能对木柱进行保护。当木柱修复完成后,且无需支撑防护时,拉动四根导向杆101背向移动复位,四块弧形夹板103也就通过全部限位条111带动全部保护块112背向移动复位,全部保护块112复位与木柱脱离接触。如此,可避免弧形夹板103对木柱造成磨损。
36.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有辅助机构12,辅助机构12包括有v型板121、竖杆122、一字孔板123、导向轴125、螺纹杆126、触发架127和导杆128,请参阅图1、图8和图10所示,四根导向杆101顶部靠近弧形夹板103的位置固接有导向轴125,前后两侧弧形板5相向的一侧中部都固接有v型板121,前后两侧v型板121顶部都固接有竖杆122,前后两侧竖杆122上部都转动式的套装有一字孔板123,前后两侧一字孔板123分别滑动式的套装于每侧两根导向轴125上,当一字孔板123摆动时,一字孔板123可实现带动导向轴125移动,前方左右两侧一字孔板123相向的一侧都开有腰形孔124,后方左右两侧一字孔板123相向的一侧也都开有腰形孔124,前后两侧弧形板5中部都转动式的穿接有螺纹杆126,前后两侧螺纹杆126上都通过螺纹转动式的套装有触发架127,前侧触发架127相向的一侧两端分别穿过前方两个腰形孔124,后侧触发架127相向的一侧两端分别穿过后方两个腰形孔124,当触发架127移动时,触发架127可实现带动腰形孔124移动,前后两侧v型板121相向的一侧面分别与前后两侧弧形板5相向的一侧面之间固接有导杆128,前后两侧导杆128分别贯穿前后两侧触发架127下部,当触发架127移动时,导杆128可实现对触发架127进行导向。
37.首先扭动前后两侧螺纹杆126反转,前后两侧螺纹杆126反转通过螺纹分别带动前后两侧触发架127相向移动,前后两侧触发架127相向移动通过腰形孔124带动四块一字孔板123相向的一侧相向摆动,四块一字孔板123相向的一侧相向摆动使得背向的一端背向摆动,四块一字孔板123背向的一端背向摆动带动四根导向轴125背向移动,四根导向轴125背向移动带动四根导向杆101背向移动,四根导向杆101背向移动通过四块连接块102带动四块弧形夹板103背向移动,四块弧形夹板103背向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停止扭动前后两侧螺纹杆126反转,当需要对木柱进行支撑防护时,扭动前后两侧螺纹杆126正转通过螺纹分别带动前后两侧触发架127背向移动,前后两侧触发架127背向移动通过腰形孔124带动四块一字孔板123相向的一侧背向摆动,四块一字孔板123相向的一侧背向摆动使得背向的一端相向摆动,四块一字孔板123背向的一端相向摆动带动四根导向轴125相向移动,四根导向轴125相向移动带动四根导向杆101相向移动,四根导向杆101相向移动通过四块连接块
102带动四块弧形夹板103相向移动,也就对木柱进行支撑防护,停止扭动前后两侧螺纹杆126正转,前后两侧螺纹杆126停止带动前后两侧触发架127背向移动,前后两侧触发架127停止通过腰形孔124带动四块一字孔板123相向的一侧背向摆动,四块一字孔板123也就停止通过四根导向轴125带动四根导向杆101相向移动,四块弧形夹板103停止相向移动。当木柱修复好后,且无需支撑防护时,按上述操作即可将木柱松开。如此,更方便使弧形夹板103将木柱支撑防护。
38.实施例3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还包括有同步机构13,同步机构13包括有固定套131、橡胶块132、n型块133、弧形条134、楔形块135和复位弹簧136,请参阅图1、图11和图12所示,八块l型活动块9相向的一侧都固接有固定套131,八个固定套131内滑动式的穿接有橡胶块132,八块橡胶块132两端之间都固接有n型块133,前侧四块n型块133背向的一侧顶部之间滑动式的连接有弧形条134,后侧四块n型块133背向的一侧顶部之间也滑动式的连接有弧形条134,八个限位框3相向的一侧面上部固接有楔形块135,当l型活动块9向上移动与楔形块135接触时,楔形块135可实现带动l型活动块9相向移动,八块限位框3顶部相向的一侧都连接有复位弹簧136,八根复位弹簧136尾端分别与八块活动板4相向的一侧面接触,复位弹簧136用于带动活动板4背向移动复位。
39.当两块弧形底座1相互接触,且两块弧形板5相互接触时,拉动前后两侧弧形条134向上移动,前后两侧弧形条134向上移动带动八个n型块133向上移动,八个n型块133向上移动带动八块橡胶块132向上移动,八块橡胶块132向上移动带动八个固定套131向上移动,八个固定套131向上移动带动八块l型活动块9向上移动,八块l型活动块9向上移动分别与八块楔形块135接触时,八块l型活动块9也就与限位框3脱离接触,此时,八块楔形块135分别带动八块l型活动块9相向移动,八块l型活动块9相向移动带动八块活动板4相向移动,八块活动板4相向移动使得八根复位弹簧136被压缩,八块l型活动块9还带动八个固定套131相向移动,八个固定套131相向移动将八块橡胶块132拉伸,即可对弧形夹板103的位置进行调节,弧形夹板103的位置调节好后,松开前后两侧弧形条134,因重力的作用,前后两侧弧形条134向下移动带动八块n型块133向下移动,八块n型块133向下移动带动八块橡胶块132向下移动,八块橡胶块132向下移动带动八个固定套131向下移动,八个固定套131向下移动带动八块l型活动块9向下移动,八块l型活动块9向下移动与八块楔形块135脱离接触,因八根复位弹簧136的作用,八根复位弹簧136伸长复位带动八块活动板4背向移动复位,八块活动板4背向移动复位带动八块l型活动块9向后移动复位。如此,能使得前后两侧四块l型活动块9同步上下移动,更方便操作。
40.最后,有必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所做出的非本质改进和调整,均属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