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2077发布日期:2022-06-21 23:13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领域,具体涉及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现在连年大旱,而下水道的雨水却白白流失,为节约用水利用雨水,需要一种收集雨水的装置收集雨水加以利用。
3.公告号为cn2025440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雨水收集池,但该收集池还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结构简单,套装在雨水下水道周边的收集效果较差,收集后的雨水杂质较多,难以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屋体、雨水储存间和雨水收集组件,雨水收集组件和雨水储存间均安装于屋体的一端,所述雨水储存间由沉淀池、临时存储腔和雨水容纳腔构成,沉淀池和雨水容纳腔分别安装于临时存储腔的两端,沉淀池与临时存储腔之间通过杂质阻隔槽进行连接,杂质阻隔槽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阻隔沉淀池水的沉淀隔墙,临时存储腔与雨水容纳腔之间通过杂质过滤槽进行连接,杂质过滤槽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阻隔存储腔池水的存储隔墙,雨伞容纳腔的一端安装有排水组件,雨伞容纳腔与排水组件之间通过排水槽进行匹配连接。
6.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雨水收集组件由若干个接水槽、若干根注水管和若干条运输管道构成,注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接水槽和运输管道进行匹配连接,通过雨水收集组件可对雨水进行收集。
7.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运输管道与沉淀池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进行匹配连接,通过连接管道可将雨水收集组件收集的雨水注入到沉淀池内。
8.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水组件由雨水通道和放水通道构成,雨水通道的一端与排水槽进行匹配连接,雨水通道与放水通道之间通过导向管进行匹配连接。
9.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雨水通道的上方安装有用于存放土壤的凹槽,凹槽与排出槽和雨水通道之间均通过吸水管道进行匹配连接,通过凹槽存放土壤可进行花草的种植。
10.上述说明中,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杂质阻隔槽和杂质过滤槽的内壁均安装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可过滤以及拦截杂质。
11.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2.通过设有的雨水收集装置可直接对落向屋顶的雨水进行收集,通过雨水储存间内的沉淀池、临时存储腔和雨水容纳腔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适用效果较好,杂质较少,容易处理,适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施例中雨水储存间的内结构示意图;
15.图中,1-屋体,2-雨水储存间,3-沉淀池,4-临时存储腔,5
‑ꢀ
雨水容纳腔,6-杂质阻隔槽,7-沉淀隔墙,8-杂质过滤槽,9-存储隔墙,10-排水槽,11-接水槽,12-注水管,13-运输管道,14-雨水通道,15-放水通道,16-导向管,17-凹槽,18-过滤网,19-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17.请参阅图1-2,其具体实施的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屋体、雨水储存间2和雨水收集组件,雨水收集组件和雨水储存间2均安装于屋体的一端,所述雨水储存间2由沉淀池3、临时存储腔4和雨水容纳腔5构成,沉淀池3和雨水容纳腔5分别安装于临时存储腔4的两端,沉淀池3与临时存储腔4之间通过杂质阻隔槽6进行连接,杂质阻隔槽6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阻隔沉淀池3水的沉淀隔墙7,临时存储腔4与雨水容纳腔5之间通过杂质过滤槽8进行连接,杂质过滤槽 8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阻隔存储腔池水的存储隔墙9,雨伞容纳腔的一端安装有排水组件,雨伞容纳腔与排水组件之间通过排水槽10进行匹配连接。
18.所述雨水收集组件由若干个接水槽11、若干根注水管12和若干条运输管道13构成,注水管12的两端分别与接水槽11和运输管道 13进行匹配连接,通过雨水收集组件可对雨水进行收集。所述运输管道13与沉淀池3之间通过连接管道19进行匹配连接,通过连接管道19可将雨水收集组件收集的雨水注入到沉淀池3内。所述排水组件由雨水通道14和放水通道15构成,雨水通道14的一端与排水槽 10进行匹配连接,雨水通道14与放水通道15之间通过导向管16进行匹配连接。所述雨水通道14的上方安装有用于存放土壤的凹槽17,凹槽17与排出槽和雨水通道14之间均通过吸水管道进行匹配连接,通过凹槽17存放土壤可进行花草的种植。所述杂质阻隔槽6和杂质过滤槽8的内壁均安装有过滤网18,通过过滤网18可过滤以及拦截杂质。
1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即为:通过设有的雨水收集装置可直接对落向屋顶的雨水进行收集,通过雨水储存间2内的沉淀池3、临时存储腔4和雨水容纳腔5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适用效果较好,杂质较少,容易处理,适用范围较广。
2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进一步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屋体、雨水储存间和雨水收集组件,雨水收集组件和雨水储存间均安装于屋体的一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储存间由沉淀池、临时存储腔和雨水容纳腔构成,沉淀池和雨水容纳腔分别安装于临时存储腔的两端,沉淀池与临时存储腔之间通过杂质阻隔槽进行连接,杂质阻隔槽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阻隔沉淀池水的沉淀隔墙,临时存储腔与雨水容纳腔之间通过杂质过滤槽进行连接,杂质过滤槽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阻隔存储腔池水的存储隔墙,雨伞容纳腔的一端安装有排水组件,雨伞容纳腔与排水组件之间通过排水槽进行匹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组件由若干个接水槽、若干根注水管和若干条运输管道构成,注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接水槽和运输管道进行匹配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管道与沉淀池之间通过连接管道进行匹配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组件由雨水通道和放水通道构成,雨水通道的一端与排水槽进行匹配连接,雨水通道与放水通道之间通过导向管进行匹配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通道的上方安装有用于存放土壤的凹槽,凹槽与排出槽和雨水通道之间均通过吸水管道进行匹配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阻隔槽和杂质过滤槽的内壁均安装有过滤网。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技术领域的建筑屋面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屋体、雨水储存间和雨水收集组件,所述雨水储存间由沉淀池、临时存储腔和雨水容纳腔构成,沉淀池与临时存储腔之间通过杂质阻隔槽进行连接,杂质阻隔槽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阻隔沉淀池水的沉淀隔墙,临时存储腔与雨水容纳腔之间通过杂质过滤槽进行连接,杂质过滤槽的一端安装有用于阻隔存储腔池水的存储隔墙,雨伞容纳腔的一端安装有排水组件,雨伞容纳腔与排水组件之间通过排水槽进行匹配连接,通过设有的雨水收集装置可直接对落向屋顶的雨水进行收集,通过雨水储存间内的沉淀池、临时存储腔和雨水容纳腔对雨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适用效果较好,杂质较少,容易处理,适用范围较广。适用范围较广。适用范围较广。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义 杨金雨 乔坤 段建华 任保欣 刘志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忠义
技术研发日:2022.02.26
技术公布日:2022/6/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