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浆改性混合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75977发布日期:2022-07-23 12:0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泥浆改性混合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土木工程施工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泥浆改性混合箱。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基坑支护工程咬合桩施工,通常采用搓管机软咬合的施工工艺,该工艺的成桩垂直度、荤素桩咬合搭配,可以起到交好的防渗效果。对于花岗岩地区而言,其风化土空隙大,天然处于湿-较湿的状态,颗粒集配不连续,通常含有量度高的极细砂砾,风化土的粒度呈“两头多,中间少”的分布特征,遇水容易崩解。搓管机在施工的过程中,孔底由于泄压作用,孔底周围的地下水向孔底渗流,加之以花岗岩风化砂石容易崩解的特型,搓管机的孔底经常发生涌砂的现象。
3.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现场预留较高的土塞,将搓管机搓入距离取土面4-5倍直径的距离。为了避免管涌,施工必须严格控制,经常测量取土面标高及套管钻进深度,以确保搓管机的搓入深度,过程操作繁琐,增加搓管机功耗,降低施工效率。同时,由于地质情况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花岗岩风化土地区使用的搓管机施工支护桩也容易出现涌砂等工程问题。
4.为了避免涌砂,现有的一种操作方式是利用废弃泥浆填充在钢套筒内,补充取土面上层的压力。在现有技术中,对护壁的泥浆通常需要通过加水除水等方法调节泥浆的比重,并在泥浆内加入不同的添加剂物料以改变泥浆的性质,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能够调整泥浆比重、混合泥浆的箱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调整泥浆比重及混合泥浆与添加剂物料的箱体装置。
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泥浆改性混合箱包括:箱体、设置在所述箱体侧壁上的流槽、固定在所述箱体上封闭所述流槽的排水板;所述排水板相互贴靠并依次固定在所述箱体上以封闭所述流槽;
7.泥浆容纳在所述箱体内并在所述箱体内沉降,所述排水板从所述箱体拆卸下使所述箱体内的液体从所述流槽流出所述箱体;
8.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深入所述箱体以搅拌所述箱体内的液体;所述搅拌轴内设置有投料腔,所述搅拌轴侧壁上设置有出料口,物料经由所述投料腔和所述出料口进入所述箱体。
9.进一步的,所述流槽的边沿、位于所述箱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排水板紧贴所述密封垫固定在所述箱体上。
10.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板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板边沿的上阶梯部和下阶梯部,所述上阶梯部设置在所述排水板靠近所述箱体的一侧,所述下阶梯部设置在所述排水板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
11.所述上阶梯部远离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条,相邻所述排水板的所述下阶梯部贴靠所述上阶梯部的所述密封条安装在所述箱体上。
12.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板两侧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并固定在所述螺栓孔中。
13.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下方呈圆锥形,所述箱体的圆锥形下方设置有排水阀,所述箱体内的泥浆通过所述排水阀流出所述箱体。
14.进一步的,所述投料腔内设置有多个倾斜片,所述倾斜片由所述投料腔内侧壁向所述搅拌轴的轴心延伸,所述倾斜片向所述出料口一侧倾斜,物料贴靠所述倾斜片流至所述出料口。
15.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呈棱柱型,所述搅拌轴上套装有多个移动环,所述移动环沿所述搅拌轴轴向移动;所述移动环上设置有叶片,所述搅拌轴带动所述移动环及所述叶片在所述箱体内旋转以搅拌物料和泥浆。
16.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的外壁向远离所述搅拌轴的轴心延伸形成多个限制环,单个所述移动环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限制环之间;所述限制环限制所述移动环在所述搅拌轴上的最大移动距离。
17.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环和所述叶片中设置有出料管,所述移动环沿所述搅拌轴移动至所述出料口,使物料沿所述出料口及所述出料管流入所述箱体内。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泥浆改性混合箱通过流槽和排水板的设计,便于操作人员在泥浆沉降后,通过拆卸排水板的方式排除泥浆中的清液,以增加泥浆的整体比重,使泥浆符合泥浆护壁工程的需要;
19.同时物料通过所述搅拌轴上多个出料口进入泥浆内,可以有效增加物料在泥浆内的散布,便于物料与泥浆的快速混合。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泥浆改性混合箱的立体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排水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轴的立体示意图;
23.图4是图3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26.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
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7.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泥浆改性混合箱包括:箱体1、设置在所述箱体1侧壁上的流槽11、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封闭所述流槽11的排水板13;所述排水板13相互贴靠并依次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以封闭所述流槽11。泥浆容纳在所述箱体1内并在所述箱体1内沉降,所述排水板13从所述箱体1拆卸下使所述箱体1内的液体从所述流槽11流出所述箱体1。
28.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护壁的泥浆通常为悬浊液,泥浆在静置之后,其悬浊物下沉,上层为清液,排除上层清液后,泥浆的整体比重上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所述箱体1中,通过流槽11和排水板13的设计,便于操作人员在泥浆沉降后,通过拆卸排水板13的方式排除泥浆中的清液,以增加泥浆的整体比重,使泥浆符合泥浆护壁工程的需要。若泥浆的比重过大,则在泥浆内加清水以减小泥浆的比重值。
29.泥浆调节至符合比重值范围后,在泥浆中填入添加剂物料以改变泥浆的物理性质,因而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深入所述箱体1以搅拌所述箱体1内的泥浆液体及添加在泥浆液体内的物料;所述搅拌轴2内设置有投料腔21,所述搅拌轴2侧壁上设置有出料口22,物料经由所述投料腔21和所述出料口22进入所述箱体1。物料通过所述搅拌轴2上多个出料口22进入泥浆内,可以有效增加物料在泥浆内的散布,便于物料与泥浆的快速混合。为了避免泥浆进入所述搅拌轴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物料通过高压气体吹入所述投料腔21进入所述箱体1内。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泥浆从所述流槽11和所述排水板13之间流出所述箱体1,所述流槽11的边沿、位于所述箱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密封垫12,所述排水板13紧贴所述密封垫12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密封垫12密封所述排水板13和所述箱体1。
31.请参考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泥浆从所述排水板13之间流出所述箱体1,所述排水板13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板13边沿的上阶梯部131和下阶梯部132,所述上阶梯部131设置在所述排水板13靠近所述箱体1的一侧,所述下阶梯部132设置在所述排水板13远离所述箱体1的一侧。所述上阶梯部131远离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条133,相邻所述排水板13的所述下阶梯部132贴靠所述上阶梯部131的所述密封条133安装在所述箱体1上。
32.具体的,所述排水板13通过如下方式安装在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排水板13两侧设置有固定孔134,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螺栓孔,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孔134并固定在所述螺栓孔中。
33.请参考图1,泥浆中通常混有泥沙,在进行泥浆护壁作业时,需要将泥沙从泥浆中排出,因而所述箱体1下方呈圆锥形,所述箱体1的圆锥形下方设置有排水阀14,所述箱体1内的泥浆通过所述排水阀14流出所述箱体1。泥沙沉降在所述箱体1下方,箱体1下方呈圆锥形便于泥沙集中沉降,打开所述排水阀14后,泥浆带动沉降的泥沙流出所述箱体1,以降低泥浆中泥沙的含量。
34.请参考图3和图4,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所述投料腔21内设置有多个倾斜片23,所述倾斜片23由所述投料腔21内侧壁向所述搅拌轴2的轴心延伸,所述倾斜片23向所述出料口22一侧倾斜,物料贴靠所述倾斜片23流至所述出料口22。所述倾斜片23为物料提供导向,便
于物料移动至出料口22进入箱体1内。
35.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搅拌轴2呈棱柱型,所述搅拌轴2上套装有多个移动环3,所述移动环3沿所述搅拌轴2轴向移动;所述移动环3上设置有叶片31,所述搅拌轴2带动所述移动环3及所述叶片31在所述箱体1内旋转以搅拌物料和泥浆。所述搅拌轴2呈棱柱型可以确保所述搅拌轴2带动所述移动环3旋转,所述移动环3在泥浆中转动时,受到泥浆液体的阻力会沿所述搅拌轴2移动,移动环3移动的过程中增加泥浆内的紊流,有利于物料与泥浆的混合。
36.所述搅拌轴2的外壁向远离所述搅拌轴2的轴心延伸形成多个限制环24,单个所述移动环3安装在相邻两个所述限制环24之间;所述限制环24限制所述移动环3在所述搅拌轴2上的最大移动距离。所述限制环24避免多个所述移动环3相互撞击,致使移动环3及叶片31损坏的问题。
37.所述移动环3和所述叶片31中设置有出料管32,所述移动环3沿所述搅拌轴2移动至所述出料口22,使物料沿所述出料口22及所述出料管32流入所述箱体1内。所述出料管32增加物料流出搅拌轴2时与搅拌轴2轴心的距离,增加物料在箱体1内的散布,以便物料与泥浆进行融合。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