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板厚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83636发布日期:2022-08-09 22:43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板厚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浇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板厚控制器。


背景技术:

2.建筑行业中,需要用到混凝土浇筑成混凝土楼板,通常的步骤为:第一步,木工支模;第二步,绑扎钢筋;第三步,混凝土浇筑,而第三步的混凝土浇倒直接影响到楼板的厚度,传统的浇捣过程要控制浇捣楼板的厚度,只能一边浇筑一边测量或者在浇倒之前进行打标高,由于这两种人为测量数据准确性比较差,且效率比较低,现在用板厚控制器这种固定高度的产品来固定到模板上对应厚度的楼板,混凝土浇捣倒到和板厚控制器的上表面平齐即可,传统的做法是分别用水泥垫块垫和马镫控制下排和上排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3.在实现采用水泥垫块垫和马镫控制下排和上排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时,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水泥垫块垫和马镫的高度大都为提前固定的,工人无法更改高度,而在现实施工时,上下排钢筋不一定都是固定不变的,一旦改变楼板厚度,则原先的水泥垫块垫和马镫则需要重新制作,产生较多建筑垃圾,不利于环保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板厚控制器,具备方便调节高度等优点,解决了水泥垫块垫和马镫的高度大都为提前固定的,工人无法更改高度,一旦改变楼板厚度,则原先的水泥垫块垫和马镫则需要重新制作,产生较多建筑垃圾,不利于环保节能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方便调节高度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板厚控制器,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小弧臂,所述小弧臂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小底框,所述立柱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大弧臂,所述大弧臂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大底框,所述大底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底钩,所述立柱远离所述大底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找平板,所述立柱的内部设有延伸至所述立柱外部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立柱外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杆,所述立柱的表面设有活动框,所述活动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活动钩,所述调节杆的表面设有与所述活动框固定连接的升降块,所述立柱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尺标牌。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只需要转动旋转杆,即可改变活动钩所处高度,并且由于采用螺杆带动升降块移动,并在立柱表面安装尺标牌,能够较为精准的调整高度。
7.进一步,所述小弧臂和所述大弧臂均与弧形板,所述大弧臂的弧度大于所述小弧臂的弧度,所述小底框的尺寸小于所述大底框的尺寸,所述小底框和所述大底框均为“匚”字形。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改变钢筋搭载活动钩后的重心,使得整个产品更加稳定。
9.进一步,所述立柱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升降块相适配的内腔,所述内腔为矩形腔体,所述升降块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
10.升降块位于内腔内部,且升降块的外壁与内腔的内侧壁相接触,可使得升降块在
上下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
11.进一步,所述立柱的外侧开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高度小于所述连通槽的高度。
12.连通槽远离旋转杆一侧的内壁与底钩平齐,升降块的上下移动的幅度取决于连通槽的高度。
13.进一步,所述活动框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框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升降块固定连接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连通槽内部,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立柱滑动连接。
14.通过连接块连接升降块和活动框,将升降功能所涉及的机构内置到立柱内部,从而提升升降机构的使用寿命。
15.进一步,所述调节杆为螺纹杆,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旋转杆的一端转动安装有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内腔远离所述旋转杆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
16.通过轴承让调节杆处于内腔的轴心线上,使得调节杆转动更加稳定。
17.进一步,所述底钩和所述活动钩均位于所述立柱靠近所述大弧臂的一侧。
18.底钩和活动钩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并且该垂直线位于小底框和大底框之间的中心,以此来提升整个设备受力后的稳定性。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板厚控制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该新型板厚控制器,工作人员只需转动旋转杆,即可使升降块上下移动,从而改变活动钩所处高,以此来面对不同高度状态下的上排钢筋,同时,由于采用螺杆带动升降块移动,并在立柱表面安装尺标牌,能够较为精准的调整高度,而且,将升降功能所涉及的机构设置在立柱的内部,可有效地提升升降机构的使用寿命,最后,由于底钩和活动钩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并且该垂直线位于小底框和大底框之间的中心,使本产品受力的重心处于小底框和大底框的中部,即可提升稳定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半剖图;
22.图2为本技术小底框和大底框的仰视图;
23.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
24.图中:1立柱、2小弧臂、3小底框、4大弧臂、5大底框、6底钩、7找平板、8内腔、9连通槽、10调节杆、101轴承、11旋转杆、12活动框、13活动钩、14连接块、15升降块、16尺标牌。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一种新型板厚控制器,包括立柱1,立柱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小弧臂2,小弧臂2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小底框3,立柱1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大弧臂4,大弧臂4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大底框5,大底框5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底钩6,立柱1远离大底框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找
平板7,在立柱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8,立柱1的外侧开设有与内腔8连通的连通槽9,在立柱1内部且位于内腔8的中心转动安装有延伸至立柱1外部的调节杆10,调节杆10位于立柱1外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旋转杆11,立柱1的表面滑动安装有活动框12,活动框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活动钩13,调节杆10的表面螺纹安装有与活动框12固定连接的升降块15,立柱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尺标牌16。
27.在使用时,只需要转动旋转杆11,即可改变活动钩13所处高度,并且由于采用螺杆带动升降块15移动,并在立柱1表面安装尺标牌16,能够较为精准的调整高度。
28.请参阅图1-2,小弧臂2和大弧臂4均与弧形板,并且大弧臂4的弧度大于小弧臂2的弧度,小底框3的尺寸小于大底框5的尺寸,小底框3和大底框5的横截面均为“匚”字形,底钩6和活动钩13均位于立柱1靠近大弧臂4的一侧,底钩6和活动钩13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并且该垂直线位于小底框3和大底框5之间的中心,以此来提升整个设备受力后的稳定性。
29.请参阅图3,内腔8为矩形腔体,升降块15为矩形块,而升降块15在立柱1内部可以上下滑动,并且为了让升降块15上下移动的更稳定,升降块15的外侧壁与内腔8的内侧壁相接触。
30.同时,连通槽9的高度小于连通槽9的高度,连通槽9远离旋转杆11一侧的内壁与底钩6平齐,而升降块15的上下移动的幅度取决于连通槽9的高度。
31.其次,活动框1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与升降块15固定连接的连接块14,而连接块14则位于连通槽9内部,并且连接块14的两侧分别与连通槽9两侧的内壁相接触,使得连接块14在上下移动时,更平稳。
32.而将升降功能所涉及的机构内置到立柱1内部,能够提升升降机构的使用寿命。
33.最后,调节杆10为螺纹杆,调节杆10远离旋转杆11的一端转动安装有与内腔8远离旋转杆11一侧的内壁固定连接的轴承101,轴承101让调节杆10处于内腔8的轴心线上,使得调节杆10转动更加稳定。
34.工作原理:将下排钢筋放置在底钩6上,将上排的钢筋安置在活动钩13上,如果需要不同高度的上排钢筋,工作人员只需转动旋转杆11,通过旋转杆11即带动升降块15在立柱1内上下移动,从而由升降块15带动活动框12移动,继而改变活动钩13所处高度,需要精准把控高度时,工人根据活动框12与尺标牌16的准线,就能够较为精准的调整高度,最后,由于底钩6和活动钩13处于同一垂直线上,并且该垂直线位于小底框3和大底框5之间的中心,因此,当活动钩13承载钢筋之后,本产品受力的重心就会转移到小底框3和大底框5的中部,以此来提升立柱1站立的稳定性。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