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防护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3540发布日期:2022-07-05 16:15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道防护墩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道防护墩。


背景技术:

2.建筑设计中,需要将排气管等一些管道设置在建筑物的顶面,为了防止雨雪沿管道侧壁对建筑屋顶进行渗漏以及对出屋面管道进行保护,需要在出屋面管道的根部设置防护墩进行保护。
3.传统的保护方法是利用模具灌注混凝土形成护墩,但灌注混凝土护墩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依然无法解决防渗漏的问题,且筑造出来的护墩外形与模具差异较大,不太美观,同时需要等混凝土护墩成型后再次进行取模,耗费作业时间,影响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管道防护墩,以解决传统混凝土护墩容易开裂,防渗漏效果不佳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管道防护墩,包括具有内腔的护墩壳和护墩盖;护墩壳包括相对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在上端面与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对应连通的通孔,护墩壳可通过通孔套设于出屋面管道的根部;在内腔填充有位于护墩壳和出屋面管道之间的混凝土护墩;护墩盖盖设于护墩壳的上端面。
7.可选的,护墩盖包括盖设于护墩壳上端面的盖板和连接于盖板周缘的延伸板,延伸板朝向护墩壳的下端面延伸。
8.可选的,在盖板上设置有贯穿孔,护墩盖通过贯穿孔套设于出屋面管道。
9.可选的,护墩壳的形状为棱台或圆台。
10.可选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面积比例设置在1:2~1:3之间。
11.可选的,护墩壳还包括连接于上端面和下端面的侧面,侧面为内凹弧面。
12.可选的,内凹弧面上的一条弧线与上端面和下端面有两个交点,两个交点到弧线对应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60
°

13.可选的,位于上端面通孔与出屋面管道之间具有间隙,在间隙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14.可选的,在护墩壳的上端面还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灌注口。
15.可选的,管道防护墩还包括封盖,封盖盖合于灌注口。
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防护墩,包括具有内腔护墩壳和盖合在护墩壳上的护墩盖,护墩壳上下两端设置有通孔,可直接穿设在出屋面管道的根部;护墩壳为空腔结构,可在空腔内填充混凝土进行二次保护,同时为护墩壳提供填充物提升管道防护墩的硬度;使用护墩壳对混凝土护墩进行包裹,避免了传统混凝土护墩容易开裂的问题,同时护墩壳和护墩盖可进行机械量化生产,外观精密度相比于传统混凝土护墩有所提高,提升美化效果;
护墩壳在灌注完混凝土后,不必再进行拆模工作,有利于节省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道防护墩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墩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墩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墩壳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护墩盖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环形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25.图标:10-护墩壳;110-上端面;120-下端面;130-侧面;1310-内凹弧面;140-灌注口;20-护墩盖;210-盖板;220-延伸板;230-贯穿孔;30-环形密封圈;40-封盖;50-混凝土护墩;60-出屋面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结合后的实施例依然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2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0.为了防止雨雪沿管道侧壁对建筑屋顶进行渗漏,需要在出屋面管道60的根部设置防护墩进行保护。传统的保护方法是利用模具灌注混凝土形成护墩,但灌注混凝土护墩50容易出现开裂,依然无法解决防渗漏的问题。
31.本技术实施例的一方面,参照图1和图2,提供一种管道防护墩,包括具有内腔的护墩壳10和护墩盖20;护墩壳10为空腔结构,通过在护墩壳10内腔填充混凝土提升护墩壳10的牢固性,待混凝土凝固完成后,可在护墩壳10和出屋面管道60之间形成混凝土护墩50。相
对于传统的护墩,本技术中的管道防护墩除混凝土护墩50外还包括有护墩壳10和护墩盖20,可对护墩壳10内腔的混凝土护墩50提供保护,同时不影响护墩壳10和护墩壳10内腔的混凝土护墩50对出屋面管道60进行保护;护墩壳10对护墩壳10内腔的混凝土护墩50具有约束作用,相比于传统的护墩不易开裂,且护墩壳10对混凝土护墩50进行包裹,解决了混凝土护墩50的外观问题。
32.如图1所示,护墩壳10和护墩盖20套设在出屋面管道60时需要设置通孔进行连接,护墩壳10包括相对的上端面110和下端面120,在上端面110与下端面120上分别设置有对应连通的通孔,将护墩壳10安装于出屋面管道60时,先将下端面120通孔与出屋面管道60的管口外径对接,然后让出屋面管道60沿护墩壳10内腔到达护墩壳10的上端面110通孔处,再让出屋面管道60贯穿护墩壳10,护墩壳10初步固定在出屋面管道60的根部;待初步固定完成后,在护墩壳10内腔开始填充混凝土,混凝土填充的量可根据护墩壳10内腔的体积进行制定,但需要保证混凝土填充量的充足,以满足混凝土护墩50的密度要求;同时可借助其它辅助工具提升混凝土填充在护墩壳10内腔的密度,以提升混凝土护墩50的牢固性,如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使用小型的打桩机进行混凝土的夯实,或在混凝土填充前在护墩壳10内腔设置钢筋笼,将混凝土灌注在钢筋笼的周侧,实现混凝土护墩50牢固性的提升。
33.如图1所示,护墩壳10对于混凝土护墩50的保护可进一步提高,即在护墩壳10的上端面110设置护墩盖20;同理的,护墩盖20上设置有与出屋面管道60对应连通的通孔,待混凝土的灌注工作完成后或混凝土护墩50凝固成型后,将护墩盖20上的通孔与出屋面管道60的管口外径对接,然后让护墩盖20沿出屋面管道60向下滑动,直至与护墩壳10的上端面110接触,护墩盖20对遮挡的护墩壳10和护墩壳10内腔的混凝土或成型的混凝土护墩50提供保护;雨雪会先掉落在护墩盖20上,使其不易渗露到混凝土护墩50的根部,更不易渗露到建筑物的顶面,解决了传统的护墩防渗漏效果不佳的问题。
34.如图5所示,可选的,护墩盖20包括盖板210和延伸板220,盖板210盖设于护墩壳10的上端面110,对护墩壳10和护墩壳10内腔的混凝土护墩50提供保护;在盖板210上设置有贯穿孔230用于实现将护墩盖20套设于出屋面管道60。贯穿孔230位于盖板210的中心部位,常见的管道横截面为圆环,贯穿孔230需设置为大于管道外径的圆孔,圆孔的圆心设置在盖板210的中心,以使得盖板210的其它部分能够均匀分布。盖板210的尺寸大小需满足投影在护墩壳10下端面120的时,能够实现对下端面120的全部遮挡,但不能设置尺寸不宜过大,大尺寸的盖板210虽然能够为护墩壳10提供保护,但占用的面积过大,占据了建筑物顶面其他装置的放置空间,且未遮挡护墩壳10的部分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35.如遇见雨量较大的情况,雨水同样会飘落或沿盖板210的边沿流到护墩壳10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在盖板210的周缘设置延伸板220,延伸板220朝向护墩壳10的下端面120延伸。延伸板220可对护墩壳10和护墩壳10内腔的混凝土护墩50进一步防护,如出现雨水量较大的情况,雨水会顺流到盖板210边沿,然后沿盖板210周缘的延伸板220落在建筑物的顶面,顺着下水管排放,而不会在护墩壳10或者混凝土护墩50处产生积水,避免渗漏问题的产生。
36.如图5所示,延伸板220的长度可根据护墩壳10的上端面110与下端面120之间的距离进行设定,延伸板220的长度不能超过护墩壳10上端面110与下端面120之间的距离长度,如延伸板220的距离过长,安装在出屋面管道60时护墩盖20的盖板210与护墩壳10的上端面
110无法接触,防护效果有所降低,且会在两者之间产生不必要的冗余空间,如护墩盖20受外力撞击时,会向内凹陷影响护墩盖20的外观。延伸板220的长度也不易过短,延伸板220过短时,雨水同样会飘落或沿盖板210的边沿流到护墩壳10上,则延伸板220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37.如图5所示,设置的延伸板220一端固定在盖板210的周缘,另一端为自由端,当护墩盖20盖设于护墩壳10的上端面110时,延伸板220的自由端相对于建筑物顶面的高度需小于护墩壳10上端面110与建筑物顶面之间的高度,即延伸板220能够对护墩壳10的周侧形成遮挡保护,而不可将延伸板220放置在护墩壳10的上端面110。
38.可选的,护墩壳10的形状会影响护墩壳10内腔的形状,进一步限定灌注在护墩壳10内腔的混凝土的形状,如护墩壳10的外形较为复杂,会增大加工护墩壳10的制作难度,同时灌注的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护墩50会出现牢固性不足的问题,故选择的护墩壳10需要满足结构简单能够量化生产的要求。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护墩壳10的形状为棱台,选择棱台状的护墩壳10时,护墩壳10上端面110为矩形,下端面120为与上端面110相似形状的矩形,同时设定上端面110的面积小于下端面120,实现护墩壳10穿设于出屋面管道60时的稳定,进行灌注混凝土时面积较大的下端面120需要承载的压强更小。上端面110与下端面120通孔分别设置在两矩形的中心且对应连通,将护墩壳10套设在出屋面管道60时,先将下端面120矩形中心的通孔与出屋面管道60的外径处进行对接,然后管道沿护墩壳10内腔与上端面110矩形中心的通孔对接,将护墩壳10全部贯穿于出屋面管道60,护墩壳10的下端面120矩形与建筑物的顶面接触,可通过实际需要调整护墩壳10的位置,只需满足护墩壳10套设在于出屋面管道60上。
39.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护墩壳10的形状为圆台,选择圆台状的护墩壳10时,护墩壳10上端面110为圆形,下端面120也为圆形,上端面110在下端面120的投影位于下端面120的中心,上端面110的投影与下端面120为同心圆。选择圆台外形的护墩壳10是为了实现混凝土灌注于护墩壳10内腔时护墩壳10内各部分所承受的压力能够均匀分布,形成的混凝土护墩50更加牢固不易变形。上端面110与下端面120通孔分别设置在两圆形的中心,上端面110通孔与上端面110为同心圆,下端面120通孔与下端面120为同心圆,而上端面110的投影与下端面120为同心圆,即上端面110通孔在下端面120的投影与下端面120通孔为同心圆,而常见管道的孔径处处相等,则上端面110通孔在下端面120的投影与下端面120通孔重叠。
40.可选的,上端面110与下端面120之间的面积比例设置在1:2~1:3之间,设置上端面110与下端面120之间的比例时是为了在满足下端面120对护墩壳10整体承载的同时,又不宜将下端面120设置的过大,造成护墩壳10材料以及灌注在护墩壳10内腔的混凝土的浪费。当护墩壳10的形状为棱台,下端面120的面积为上端面110的2~3倍,而下端面120与上端面110为相似形状的矩形,则需要下端面120矩形的长为上端面110矩形长的根号二倍到根号三倍之间,下端面120矩形的宽为上端面110矩形宽的根号二倍到根号三倍之间,即下端面120矩形的长与上端面110矩形长的比例、下端面120矩形的宽与上端面110矩形的宽比例相同。当护墩壳10的形状为圆台,上端面110与下端面120都为圆形,则下端面120圆形的半径为上端面110圆形半径的根号二倍到根号三倍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当下端面120的面积小于上端面110面积的两倍或者大于上端面110面积的三倍时,护墩壳10同样能够实现对
出屋面管道60的保护,但使用的效果相对于范围内的护墩壳10不够理想。
41.可选的,如图2所示,护墩壳10还包括侧面130,侧面130连接在上端面110和下端面120之间;在一种实施例中,护墩壳10的形状为棱台时,侧面130为四个梯形,其中两个梯形的下底为下端面120矩形的长,上底为上端面110矩形的长;另外两个梯形的下底为下端面120矩形的宽,上底为上端面110矩形的宽;当下端面120的矩形与上端面110的矩形都为正方形时,护墩壳10的四个侧面130梯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侧面130梯形的下底为下端面120正方形的边长,侧面130梯形的上底为上端面110正方形的边长。四个侧面130之间需要通过梯形两侧的腰进行连接,使得四个侧面130连接为中部具有内腔的结构,然后与护墩壳10的上端面110和下端面120进行连接,形成护墩壳10的整体结构,制作过程较为简便,容易量化生产。棱台状的防护墩可在内腔中形成棱台状的混凝土防护墩,结构相对简单,牢固性强。
42.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护墩壳10的形状为圆台时,圆台的侧面130为环形的一部分,可以看成是两个扇形的相减,外侧扇形的弧长相对于下端面120圆形的周长,内侧扇形的弧长相对于上端面110圆形的周长,使用圆台状的护墩壳10在于圆台的侧面130为一体结构,连接处仅设置一处即可,如需进一步加强侧面130的牢固性仅需在连接处进行加固即可,牢固性相对较高。
43.如图4所示,为了实现对混凝土材料的节省,可将侧面130设置为内凹弧面1310,在上端面110面积与下端面120面积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采用内凹弧面1310作为侧面130可缩小护墩壳10内腔的面积,护墩壳10内腔的面积减小,则灌注到护墩壳10内腔的混凝土所需量变小。护墩壳10的形状为棱台时,侧面130的四个梯形内凹一定角度,但需保证四个梯形的腰之间的连接能够不受影响,侧面130与上端面110和下端面120之间的连接同样不受影响。护墩壳10的形状为圆台时,一体结构的侧面130内凹,内凹的侧面130自身机构需要不受影响,与上端面110和下端面120之间的连接同样不受影响。
44.如图4所示,内凹弧面1310的凹陷弧度对护墩壳10整体的结构分布影响较大,需要设置数值标准对内凹弧面1310的凹陷弧度进行限定;内凹弧面1310上的一条弧线与上端面110和下端面120有两个交点,两个交点都处于弧线上,而弧线属于圆的一部分,在弧线上选取两条弦做中垂线得到弧线所处的圆的圆心,弧线与上端面110和下端面120两个交点到弧线对应圆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45
°
~60
°
,即弧线所对应的圆心角在为45
°
~60
°
,如设置的圆心角太小,则无法起到节省混凝土材料的效果,如设置的角度过大,则护墩壳10内腔无法填充足量的混凝土,导致形成的混凝土护墩50稳定性不够,故需将弧线所对应的圆心角设置在45
°
~60
°
范围内使用效果较佳。
45.如图1和图6所示,护墩壳10需要穿设在出屋面管道60的根部,则需要上端面110和下端面120上的通孔的直径长度大于出屋面管道60的外径,下端面120通孔在灌注混凝土后形成封闭,而多余的部分在上端面110通孔与出屋面管道60之间形成间隙,相对于护墩壳10的其他部分,雨水在间隙处进行渗漏的概率更高,故需要在间隙处设置环形密封圈30,环形密封圈30的内径与出屋面管道60的外径长度相同,实现环形密封圈30对于出屋面管道60的紧贴,环形密封圈30的外径需大于上端面110通孔的直径,实现对上端面110通孔与出屋面管道60之间的间隙的全部遮挡。
46.如图2所示,护墩壳10放置完成后需要向护墩壳10内腔灌注混凝土,为完成灌注作
业需在护墩壳10的上端面110设置灌注口140,灌注口140与护墩壳10内腔连通;对护墩壳10进行初步定位后,再通过灌注口140向护墩壳10内腔灌注混凝土。在一种实施例中,灌注口140为上端面110的通孔,通过通孔进行混凝土的灌注,可避免在护墩壳10上端面110的再次开孔,但需要满足混凝土的灌注,通孔的直径需要远大于出屋面管道60的外径,即上端面110通孔与出屋面管道60之间的间隙需要能够完成混凝土的灌注工作。待混凝土灌注完成后,需要对灌注口140进行盖合;为防止灌注口140处发生雨水渗漏,管道防护墩还设置有封盖40对灌注口140进行盖合。如灌注口140为上端面110的通孔,则需要在封盖40上设置通孔,通孔的直径与出屋面管道60外径相同,从而实现对上端面110通孔或灌注口140的保护。
47.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管道防护墩实际安装过程中,先为出屋面管道60选择合适的护墩壳10和护墩盖20,然后将护墩壳10套设在出屋面管道60的根部,待初步固定完成后,检查封盖40是否盖合在灌注口140上,如封盖40盖合在灌注口140上则将其取下,然后通过灌注口140实现对护墩壳10内腔的混凝土灌注,灌注工作完成后,再将封盖40盖合在灌注口140上,同时使用环形密封圈30对上端面110通孔与出屋面管道6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护墩壳10完全固定在出屋面管道60的根部;再通过护墩盖20上的贯穿孔230将护墩盖20沿出屋面管道60放置在护墩壳10的上端面110上,护墩盖20与护墩壳10的上端面110相接,对护墩壳10及护墩壳10内的混凝土或混凝土成型的混凝土护墩50进行保护,安装过程完成。相比于传统的护墩,本技术的管道防护墩中护墩壳10内腔的混凝土护墩50不易产生开裂现象,同时不必等混凝土护墩50成型后再次进行取模,节省了作业时间。
4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