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架连墙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18606发布日期:2022-09-06 18:23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架连墙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架连墙件。


背景技术:

2.外架连墙件是在安装外架(脚手架)时,用于将外架固定于墙体上的配件,以起到加强外架稳固性的作用。在建筑施工中,传统的方式是采用在结构梁或剪力墙中直接预埋钢管或预埋钢筋锚环作为脚手架连墙件,该部分预埋在混凝土中的连墙件在拆除时不能拔除,因此只能永久的预埋在混凝土中,而且在拆除连墙件时需要用电焊机割除,不仅施工不方便,而且连墙件也无法重新利用,浪费材料。
3.公开号为cn106836783a,其公开了一种脚手架连墙件,包括可固定安装于墙体的套筒、可与脚手架固定连接的角铁、以及可旋接于套筒内、用于将角铁固定连接于套筒的螺栓;套筒上设有用于与墙体钢筋相连接的第一连杆;角铁上设有用于与脚手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杆和供螺栓穿过的通孔。该连墙件虽然安装、拆卸较为方便,但其强度相对较弱,只通过角铁和第二连接杆来承受外力,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方便安装、且连接强度高的外架连墙件。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架连墙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6.外套管,其为中空结构,并设置于墙体的预留孔内,且两端伸出墙体,外套管位于墙体内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端头,第一端头抵紧于墙体内侧,外套管位于墙体外侧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7.角钢,其分为竖直的侧板以及横向的支撑板,侧板上开设有供外套管穿过的穿孔;
8.连接套管,其为中空结构,设置于角钢上,且其中轴线与穿孔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连接套管靠近角钢的一端的内腔为第一连接腔,外套管穿过侧板后伸入至第一连接腔内,并与第一连接腔的内壁螺纹连接;
9.其中,还包括内连接杆,嵌设于外套管内,且两端均伸出外套管,连接套管的内腔还具有与第一连接腔相连通的第二连接腔,第二连接腔的内径小于第一连接腔的内径,内连接杆穿过外套管后,伸入至第二连接腔内,并与第二连接腔的内壁螺纹连接。
10.在本技术方案中,为提高外架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为此对传统的连墙架进行了改进,并增设有内连接杆,具体的,在安装时,先将外套管穿过墙体的预留孔,然后将角钢上的穿孔正对向墙体的预留孔,并使得外套管嵌入到连接套管的第一连接腔内,随后通过工具转动外套管上的第一端头,使得外套管的端部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腔内,并使得第一端头抵紧于墙体的内侧,紧接着将内连接杆嵌入到外套管内,随后再旋转内连接杆,使得内连接杆与连接套管的第二连接腔螺纹连接,随后即可将连接套管与外架相连接了,非常方便,通过提高连接套管与墙体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的提高外架的稳固性,使得连接的外架
不易松动。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第一连接腔内设置有弹簧,在外套管连接于第一连接腔内后,弹簧被挤压,并对外套管有个反向的作用力。
1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弹簧,通过弹簧的反作用力,能够使得外套管与连接套管之间不易松动。
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内连接杆靠近第一端头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端头,第二端头抵紧于第一端头上。
14.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连接杆上设置第二端头,不仅能够起到对外套管限位的作用,而且在设置第二端头后,还方便通过扳手驱动内连接杆转动。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之间还设置有橡胶缓冲垫。
16.在本技术方案中,将橡胶缓冲垫套设在内连接杆上,在转动第二端头后,使得橡胶缓冲垫被挤压在第二端头和第一端头之间,以起到对第二端头缓冲的作用,而且也避免因第二端头与第一端头接触过紧,导致在拆卸时难以拆卸。
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外套管和第一连接腔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向与内连接杆和第二连接腔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向相反。
18.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外套管与内连接杆的作用下,可防止连接套管转动,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套管与外套管、内连接杆的连接强度。
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连接套管的端部焊接于支撑板上。
20.在本技术方案中,将连接套管焊接在支撑板上,通过支撑板来起到支撑的作用,以提高连接套管与角钢之间的连接强度。
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角钢还包括加强筋,加强筋倾斜设置,其一端设置于侧板上,另一端设置于支撑板上。
22.具体的,加强筋有两个,并分别位于连接套管的两侧。
23.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强筋,以提高侧板与支撑板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连接套管与角钢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角钢与连接套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中附图标记为:a、墙体;100、外套管;110、第一端头;200、角钢;210、侧板;211、穿孔;220、支撑板;230、加强筋;300、连接套管;310、第一连接腔;320、第二连接腔;330、弹簧;400、内连接杆;410、第二端头;500、橡胶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33.实施例1:
3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架连墙件,其中,包括:
35.外套管100,其为中空结构,并设置于墙体a的预留孔内,且两端伸出墙体a,外套管100位于墙体a内侧的设置有第一端头110,第一端头110抵紧于墙体a内侧,外套管100位于墙体a外侧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
36.角钢200,其分为竖直的侧板210以及横向的支撑板220,侧板210上开设有供外套管100穿过的穿孔211;
37.连接套管300,其为中空结构,设置于角钢200上,且其中轴线与穿孔211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连接套管300靠近角钢200的一端的内腔为第一连接腔310,外套管100穿过侧板210后伸入至第一连接腔310内,并与第一连接腔310的内壁螺纹连接;
38.其中,还包括内连接杆400,嵌设于外套管100内,且两端均伸出外套管100,连接套
管300的内腔还具有与第一连接腔310相连通的第二连接腔320,第二连接腔320的内径小于第一连接腔310的内径,内连接杆400穿过外套管100后,伸入至第二连接腔320内,并与第二连接腔320的内壁螺纹连接。
39.在本技术方案中,为提高外架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为此对传统的连墙架进行了改进,并增设有内连接杆400,具体的,在安装时,先将外套管100穿过墙体的预留孔,然后将角钢200上的穿孔211正对向墙体的预留孔,并使得外套管100嵌入到连接套管300的第一连接腔310内,随后通过工具转动外套管100上的第一端头110,使得外套管100的端部螺纹连接在第一连接腔310内,并使得第一端头110抵紧于墙体的内侧,紧接着将内连接杆400嵌入到外套管100内,随后再旋转内连接杆400,使得内连接杆400与连接套管300的第二连接腔320螺纹连接,随后即可将连接套管300与外架相连接了,非常方便,通过提高连接套管300与墙体的连接强度,从而有效的提高外架的稳固性,使得连接的外架不易松动。
40.在本实施例中,优化的,外套管100和第一连接腔310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向与内连接杆400和第二连接腔320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向相反。
41.在本技术方案中,在外套管100与内连接杆400的作用下,可防止连接套管300转动,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套管300与外套管100、内连接杆400的连接强度。
42.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连接套管300的端部焊接于支撑板220上。
43.在本技术方案中,将连接套管300焊接在支撑板220上,通过支撑板220来起到支撑的作用,以提高连接套管300与角钢200之间的连接强度。
44.实施例2:
4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架连墙件,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46.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腔310内设置有弹簧330,在外套管100连接于第一连接腔310内后,弹簧330被挤压,并对外套管100有个反向的作用力。
47.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弹簧330,通过弹簧330的反作用力,能够使得外套管100与连接套管300之间不易松动。
48.实施例3:
4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架连墙件,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5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连接杆400靠近第一端头110的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端头410,第二端头410抵紧于第一端头110上。
51.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连接杆400上设置第二端头410,不仅能够起到对外套管100限位的作用,而且在设置第二端头410后,还方便通过扳手驱动内连接杆400转动。
52.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优化的,第一端头110和第二端头410之间还设置有橡胶缓冲垫500。
53.在本技术方案中,将橡胶缓冲垫500套设在内连接杆400上,在转动第二端头410后,使得橡胶缓冲垫500被挤压在第二端头410和第一端头110之间,以起到对第二端头410缓冲的作用,而且也避免因第二端头410与第一端头110接触过紧,导致在拆卸时难以拆卸。
54.实施例4:
5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架连墙件,除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外,还具有以
下技术特征。
56.如图2和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角钢200还包括加强筋230,加强筋230倾斜设置,其一端设置于侧板210上,另一端设置于支撑板220上。
57.具体的,加强筋230有两个,并分别位于连接套管300的两侧。
58.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加强筋230,以提高侧板210与支撑板220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提高连接套管300与角钢200之间的连接强度。
5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是可以相互组合的,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