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16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墙体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E40C类中的建筑材料,其涉及一种墙体块及其制造模具的结构。
多年来,在建筑上人们一直以砖作主要建筑材料,但是砖的保温、隔音性较差,而且由砖建造的建筑物抗震性差,可拆迁性也不好。在公告号为GG87216520的中国专利申请“榫锁式空心砌块”中公开了一种立方体空心砌块,砌块的一个端面两端有突出的三角形榫,砌块的另一端面中部有三角形榫槽。该砌弥补了砖块的缺陷,通过改进砌块间的联合方式,还提高了砌体的整体性。这种砌块的主要不足是由于是三角形榫与榫槽,抹灰后易 上下砌块位置偏差,块体纵向有缝隙,不能直接砌直角和丁字角墙,砌块上没有把手,对大形砌块更显施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上、下层体块对位准确;整体稳定性能强;隔音、保温性好;便于施工的墙体块及其制造模具的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把由横截面为“日”字形的管体和管体两端面上的凹凸件构成的墙体块的凸件作成矩形体块,该矩形体块的宽面下部接于管体一端口内宽边的内壁,且使宽面的上部突出于该端口,管体的另一端口作为凹件,管体的每条棱上有一抹灰槽。
制造上述墙体块的模具有一块长方形底板,底板上有“日”字形凸台,在凸台内的垂直于底板窄边的中心线上,距窄边长为底板长边的1/4处,各有一个垂直于底板的尖顶定位柱;一个矩形管状的模具框,该框的口与底板上的凸台外边同形;两个空体模具芯盒,芯盒中部的横截面为矩形,芯盒的底面为小于中部横截面的矩形且底面中部有一个略大于定位柱横截面的定位孔,在芯盒的顶还有一提梁。使用时,将框放于底板上面,芯盒沿底板上的定位柱放于框内,在框与芯盒之间加入泥浆等材料,再取出芯盒、框、底板等,就可得到墙体块的坯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了矩形凹凸件,使墙体中的砌块排列整齐,并可砌直角墙和丁字墙;墙体块中的凸件还可作为把手,便于施工提放;在墙体块管体上加了抹灰槽,使得由砌块建成的砌体、隔音、保温和抗震性进一步提高,并且拆后的墙体块还可再使用。
本实用新型附图的图面说明如


图1为墙体块主视图的剖视图;图2为墙体块俯视图;图3为墙体块侧视图的剖视图;图4为墙体块模具主视图的剖视图;图5为墙体块模具俯视图;图6为墙体块模具侧视图的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体1上的抹灰槽2的横截面为“L”形或为弧形,墙体块管体口上的凹凸件3为偏长方形,且直接与管体浇注为一体。
用于制造实施例所述的墙体块的模具,其底板4、框5和芯盒6可用金属材料、木材或硬塑制造。在框的角有横截面为“”形或弧形的凸角7。
模具的框可沿横截面的对角线一分为二,分成两个“
”形,两部分之间通过一个角上的合页结构8连接。这样可以方便地脱去泥坯上的模具。
权利要求1.一种墙体块,由横截面为“日”字形的管体和管体两端面上的凹凸件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凸件为矩形体块,矩形体块的宽面的下部固接于管体一端口内宽边的内壁,且宽面的上部突出于该端口;管体的每条棱上有一抹灰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块,其特征在于管体上的抹灰槽的横截面为“L”形或为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的墙体块。墙体块为“日”字形空心管体,管体的一个端面内宽边的内壁各接有一块一半突出于管体端面的矩形块,该矩形块与墙体块的另一端面上的端口构成凸凹连接机构,在墙体块的每条棱上还有一条抹灰槽,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隔音、保温;抗震性强;施工中便于提放;拆后仍可使用。
文档编号E04B2/28GK2111318SQ9122501
公开日1992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21日
发明者张利国 申请人:张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