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民用建筑用的楼梯及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92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业与民用建筑用的楼梯及扶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的装修工程,具体讲是建筑物的楼梯及其扶手。
目前的工业建筑与民用住宅的楼梯与扶手的设计方案及具体工程中,楼梯一般为单跑和双跑两种类型,双跑楼梯在住宅中使用的尤为普遍,其栏杆布置自然形成梯井,具体方案是转角处有竖向钢管焊成等距并与排列高低且与梯坡坡度相应的竖立在台阶上的钢件用夹具固定,预埋、切割、焊接安装扶手,这样,一方面使得现场施工程序烦琐复杂,另一方面由于扶手在转角及台阶坡度段只是依赖于所设置的护栏柱支承着的,这种用于固定的结构又不可避免地出现扶手的不稳定现象;再者,住宅楼梯开间由3m左右逐渐缩小到目前比较盛行的2.6m和2.4m,由于梯井的存在,它必然占据一定空间,使得适度缩小开间的同时保持梯面宽度不致变小的构想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空小的稳固式楼梯扶手,旨在进一步适度缩小楼梯开间大小的同时又可保证楼梯梯段及中间平台的实际净宽相对增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用的楼梯及扶手,楼梯由预制件构成折板状,安装在楼梯上的扶手包括扶手杆及护栏柱,其特征之处是每段楼梯悬空一端有沿梯坡向外侧平伸超出楼梯开间中心线0-0的加伸板,该加伸板的下端有豁口,所开豁口处的加伸板板底侧部有埋设其中的固定件,扶手杆是由与楼层层数相一致的初升段、平升段、顶升段单元自下而上首尾相连而构成的,扶手杆沿梯坡向上伸至上层楼梯上的加伸板处且从所述的豁口中穿越而上,扶手杆与上述豁口处的固定件固定联接,扶手杆在楼梯开间中心线0-0所在的铅垂面内上下展开成与梯坡相应的锯齿状,扶栏柱分置在扶手杆与楼梯加伸板之间。
本发明适用于单跑或双跑楼梯,它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多层楼梯的传统设计格局,即改变了梯井式扶手设计的不变模式,使得进一步适度缩小楼梯开间大小的同时又可保证楼梯梯段及中间平台的实际净宽相对增加的设计宗旨得以实现,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另外,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本发明中的每扶手护栏柱单元可以成批加工,现场分片组装,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现场施工程序烦琐复杂的缺陷;其二,本发明中扶手杆依赖加伸板上的固定件来固定的,它与现有技术中扶手杆依赖护栏柱作为支承固定的方案是完全不同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层建筑的消防梯中,则可以不设护栏柱,本发明所公开的扶手杆的支承仍是特别稳固的;其三,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还体现在用料节省,占地也减少,从而使楼梯造价也明显降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2中的K向视图;
图4为图1中Ⅰ-Ⅰ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所给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图1给出本发明的侧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为多层民用住宅双跑式楼梯,它包括一层楼的初升段,二层楼开始的平升段,以及最高层的顶升段三部分,图面底部的三个台阶是为进入口处与室内的高度差,为了使踏涉这三个台阶也有扶杆可持,如图所示,初升段楼梯(1)底部即开始设置扶手杆(2),该段扶手杆(2)无需设置护栏柱(3),A点为初升段扶手杆(2)的支承点,扶手杆(2)伸出初升段梯面适当高度,折转反向沿梯坡方向伸至上段楼梯(1)的加伸板(4)的B处,且在B处被固定,如此向上沿梯坡继续伸展进入二、三及上层楼的平升段,最后是最高层的顶升段,扶手杆(2)末端固定在顶层楼的平台处或墙体上,楼梯扶手杆(2)各段在折弯处的结构根据美观与实用的原则可以略有不同,为安装方便,扶手杆(2)制成各单元分体式,它可采用钢管或其它材料制作,扶手杆(2)的支承焊接固定点很少,给现场施工带来极大方便。由图1可见,扶手杆(2)在整个梯层之间上下展开为锯齿状,扶手杆(2)在楼梯开间的中心铅垂面内展开。其各段扶手杆(2)的坡度与楼梯(1)的坡度相对应。
图2、图3示意出扶手杆(2)与加伸板(4)之间交汇处的结构,即扶手杆(2)从加伸板(4)上所开的U型豁口处穿越而过,在图2中,扶手杆(2)与预埋在加伸板(4)上的固定件(5)固定联接,固定件(5)位于图中U形豁口处的板底,两者相互焊接即可,扶手杆(2)与所述U型豁口之间有供人手扶过的空间。
现以较为理想的2.3m开间4.6m进深的双跑楼梯为例,按常规方法,(参照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的《建筑结构构造资料集》上册33页)将梯段中Φ6分布筋加长弯起至梯级面,随60mm厚混凝土预制板挑出中心线,如图2所示构成加伸板(4),用作支承埋设样杆,顺沿踏步坡度高出10mm作挡水线,同时参见图4这种结构,施工方便,在浇制楼梯时又可有效控制踏步高差。
参考图1,除顶层平台与相连梯段的护栏柱(3)分片组焊外,平升段的护栏柱(3)构成菱形或爬元宝形,进行统一组装。
上述技术方案仅以双跑楼梯作为实施例,对于单跑楼梯,其方案为普遍技术人员熟知,因此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工业与民用建筑用的楼梯及扶手,楼梯(1)由预制件构成折板状,安装在楼梯(1)上的扶手包括扶手杆(2)及护栏柱(3),其特征是每段楼梯(1)悬空一端有沿梯坡向外侧平伸超出楼梯开间中心线0-0的加伸板(4),该加伸板(4)的下端有豁口,该豁口处有预制埋设于所述的加伸板(4)内或楼梯悬空端侧的固定件(5),扶手杆(2)是由与楼层层数相一致的初升段、平升段、顶段若干单元自下而上首尾相连构成的,扶手杆(2)沿梯坡向上伸至上层楼梯上的加伸板(4)处且从所述的豁口中穿越而上,扶手杆(2)与上述豁口处的固定件(5)固定联接,扶手杆(2)在楼梯开间中心线0-0所在的铅垂面内上下展开成与梯坡相对应的锯齿状,护栏柱(3)分置在扶手杆(2)与楼梯加伸板(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及扶手,其特征是所述的每单元护栏柱(3)分布成菱形或爬元宝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梯及扶手,其特征是所述的加伸板(4)的上面与梯坡平齐,其上的豁口为U型,所述的固定件(5)位于该U形豁口的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用的楼梯及扶手。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适度缩小楼梯开间的同时又可使得梯段面及平台的实际净宽相对增加的技术课题,其技术方案主要是在楼梯悬空一端有沿梯坡向外侧平伸超出楼梯开间中心线O-O的加伸板,其上有豁口供扶手杆穿过,每单元扶手杆固定在加伸板豁口处的固定件上,扶手杆在楼梯开间中心线O-O所在的铅垂面内上下成与梯坡相对应的锯齿状,护栏柱分置在扶手杆与楼梯加伸板之间。
文档编号E04F11/00GK1087697SQ93119550
公开日1994年6月8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27日
发明者温小才 申请人:温小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