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混凝土膨胀剂及其生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049阅读:14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态混凝土膨胀剂及其生产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及其生产技术。
混凝土膨胀剂是一种混凝土外加剂。它可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适当的膨胀则可消除或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防渗性能。工程中采用混凝土膨胀剂后可把承重结构与防水结构结合起来,取消外防水;可延长建筑物伸缩缝之间的间距至40—60米,节省投资。目前我国膨胀剂的类型有U型膨胀剂(UEA),它属于硫铝酸钙类膨胀剂;复合膨胀剂(EA),它属氧化钙—硫铝酸钙类膨胀剂;石灰膨胀剂,属氧化钙类膨胀剂;铝酸钙膨胀剂(AEA),属硫铝酸钙类膨胀剂;明矾石膨胀剂(EA—l),它也属硫铝酸钙类膨胀剂。以上这些类型的膨胀剂,一般掺量为水泥重量的10—15%,最少掺量可达7%,按外加剂的定义掺量一般为5%以下才称其为混凝土外加剂,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目前混凝土膨胀剂的掺量普遍存在掺量大的缺点,不符合外加剂定义的要求。另外,目前的膨胀剂生产是把各种原料矿石经过磨机磨细后,生产出来的一种细度较细(比表面积在于2500cm2/g)的固体粉末,使用时把计量好的膨胀剂与水泥一起在搅拌机搅拌,对这种现场搅拌人工操作的混凝土施工,这种固体粉末状态的产品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随着建筑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城市环保的需要,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禁止在现场搅拌混凝土,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统一使用集中搅拌的商品混凝土,这就给这种固体粉末状膨胀剂的使用带来了问题,因为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外加剂的储存、计量和加料都是需要液体状态的外加剂,因此,混凝土膨胀剂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中只能人工加料,这与商品混凝土的现代化程度极其不相衬,而且影响混凝土生产周期,劳动效率低,也不利于工人的身体健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混凝土膨胀剂及其生产技术,以达到减少投量,增进性能等应用效果,同时使生产程序简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a、该膨胀剂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硫酸甲铝5—15%木质素 15—20%水 65—80%;b、其生产工艺为将硫酸甲铝与木质素用水在反应罐中进行合成反应,20分钟内温度加热至60℃,恒热30分钟后自然冷却即为成品。
本发明的优点与积极效果是1.膨胀剂由固态变液态,属硫铝酸钙类膨胀剂,使商品混凝土的计量与加料方便,适应施工现代化的需要;2.掺量少,一般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5%,符合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要求;3.性能优良,该产品膨胀性能远远高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一等品指标,其它指标也高于标准中的一等品指标;4.功能多,该产品不仅有膨胀功能,还有一定的减水,缓凝功能;5.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6.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粉尘),不产生工业废料。
下面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一、将原料硫酸甲铝40克和原料木质素(纸张粘合剂)120克,分别加入520克水中,在反应罐中进行搅拌合成,20分钟内温度加热至60℃,保持恒热3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即可得到液态混凝土膨胀剂。
二、将原料硫酸甲铝120克和原料木质素(纸张粘合剂)160克分别加入640克水中,在反应罐中进行搅拌合成,20分钟内温度加热至60℃,保持恒热30分钟,然后自然冷却即可得到液态混凝土膨胀剂。
采用以上两种剂量组合生产出的膨胀剂,均可达到密度1.15g/cm3,PH=5~6的黄色液体,经辽宁省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检测,水中养护14天后限制膨胀率为0.08%,远远高于国标一等品指标0.04%,其它指标也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474—92《混凝土膨胀剂》一等品指标。
权利要求
1.液态混凝土膨胀剂及其生产技术,其特征在于a、该膨胀剂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硫酸甲铝5—15%木质素 15—20%水 65—80%;b、其生产工艺为将硫酸甲铝与木质素用水在反应罐中进行合成反应,20分钟内温度加热至60℃,恒热30分钟后自然冷却即为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及其生产技术。该膨胀剂的重量百分比组成为硫酸甲铝5-15%、木质素15-20%、水65-80%;其生产工艺为将硫酸甲铝与木质素用水在反应罐中进行合成反应,20分钟内温度加热至60℃恒热30分钟后自然冷却即为成品。以达到减少投量,增进性能等应用效果,同时使生产程序简化。
文档编号C04B40/00GK1122314SQ9511027
公开日1996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5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5日
发明者王元, 郭佩玲, 陈翠红, 王春波 申请人: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