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冲筋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759阅读:5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冲筋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建筑施工用工具,具体是建筑冲筋条。
抹灰工程是建筑施工收尾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可以用来装饰建筑物外表,还具有保温、隔热和防火等一系列功能。在抹灰工程中,由于建筑施工中需要抹灰的面积大,而且基本全属人工操作,这样所需的工期长,施工工作量也大,往往也是造成延误工期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的抹灰工作多系采用人工操作,一般是采用准绳、标志块、导木、多标杆等最简易的手段来控制质量,抹灰厚度是用踏饼、冲筋保证,利用2米直尺来检查墙面平整度,这样在施工中很难控制抹灰的质量,使建筑物的表面质量很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量涌现的高层建筑、公用设施及高级宾馆的表面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使得建筑施工中的抹灰工程现代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显得愈来愈重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建筑冲筋条,用在抹灰工程中,不仅可以严格控制抹灰的厚度,提高抹灰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工期,从而摆脱目前简单落后的施工方法,使抹灰工程规范化,科学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为一种条形折板,在折板上开有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条形折板作为建筑用冲筋条,在建筑物上抹灰之前,先在墙壁上放置冲筋条的地方抹一层砂浆,然后将条形折板按在砂浆上,部分泥砂浆进入条形折板上的孔内,凝固后就象销子一样将冲筋条铆固在墙壁上,条形折板的高度即为抹灰面的厚度,这样,以墙面以上条形折板的高度为标准即可以在墙壁上抹灰了,不仅可以严格控制抹灰的厚度,提高抹灰的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抹灰的效率,缩短了抹灰的工期,使抹灰工程从原来的简单、落后的施工方法规范化,科学化。同时,条形折板上的孔还具有减轻重量,节省材料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条形折板的两边处于水平位置,这样,作为用在墙面上的冲筋条,两边的板通过砂浆铆在墙面上,以墙面以上折板的高度控制抹灰层的厚度,根据施工要求不同在墙面上相间设置几根冲筋条,在每两个冲筋条之间的墙面上抹灰,以墙面以上冲筋条的高度为标准,不仅控制了抹灰层的厚度,施工起来效率也很高。在折板上有筋,这样其强度好,能满足一些特殊的施工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条形折板的形状与墙角形状相适应,这样可作为护角条,通过砂浆固定在墙角上,突出墙壁的高度即为抹灰层的厚度,同时还可起保护墙角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用冲筋条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用在建筑施工抹灰工程中,不仅可以严格控制抹灰层厚度提高抹灰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施工工期,从而摆脱简单、落后的施工方法,使抹灰工程规范化、科学化,以适应建筑施工现代化的需要。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详细描述。
首先对附图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作为墙面用冲筋条的实施例;
图2表示
图1的展开示意图;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作为护角条的实施例;图4表示作为护角条的另一实施例;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条形折板(1),在折板上开有孔(2),如
图1、3、4所示。当将条形折板(1)的两边设计成水平位置,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作为置于墙面上的冲筋条使用,折板上还可以有筋(3),如
图1所示,其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即在一平板上冲有孔(2),如图2所示,然后在模具上再成型为如
图1所示的结构,调节折板的高度H,即调节角的角度,就可以调节抹灰层的厚度,以适应不同厚度的抹灰层。
本实用新型的折板的形状与墙角的形状相适应,是一种作为护角条的实施例,可以固定在各种墙角上。图3、4所示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形状的护角条,可以固定在各种墙角上。
具体使用状态如图5所示。在墙角上抹一层砂浆,将如图3所示的护角条按上去,使砂浆从护角条两边的网状孔(2)中出来,凝固后就象销子一样将护筋条固定在墙角上,在墙面上相间设置有两个如
图1所示的冲筋条,固定方式与固定护角条相同,然后以护角条和冲筋条的高度为标准,即可进行抹灰的施工。图中T表示护角条,J表示冲筋条,M表示抹灰面。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冲筋条,其特征是为一种条形折板(1),在折板上开有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冲筋条,其特征是条形折板(1)的两边处于水平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冲筋条,其特征是在折板上有筋(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冲筋条,其特征是折板(1)的形状与墙角的形状相适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建筑施工用工具,具体是建筑冲筋条,其特征是为一种条形折板,在折板上开有孔,根据折板的形状可以设计成护角条和冲筋条,分别固定在墙角上和墙面上,以墙面以上折板的高度为标准确定抹灰的厚度,不仅可以严格控制抹灰的厚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抹灰的效率,缩短了抹灰的工期,使抹灰工程从原来的简单、落后的施工方式规范化,科学化,从而适应建筑施工现代化的要求。
文档编号E04F21/02GK2245636SQ9623491
公开日1997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23日
发明者匡彦博, 刘沁 申请人:匡彦博, 刘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