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154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施工,混凝土剪力墙与板或梁与板的连接节点构造。
在建筑结构施工中,使用先张预应力空心板,对节约建筑空间减轻结构自重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用于框架结构的板梁连接,容易满足支座搭接长度,用于多层砌体结构,板墙连接节点也比较简单,但对于双面配筋的剪力墙,由于空心板最多能伸到剪力墙的纵筋表面,当水平筋保护层为20毫米时,伸入长度约为20~45毫米,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使用该节点,可使混凝土墙保持连续,传递竖向反力;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传递竖向反力并避免空心板塌落;作为水平隔板的空心板传递水平剪力。
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由混凝土剪力墙、先张预应力空心板、锚固筋组成,其特征是在先张预应力空心板端的孔洞位置开设键槽,槽内放置钢筋,墙体一侧搭板时,钢筋伸入每层混凝土剪力墙体与墙体中钢筋锚固;梁或墙体两侧搭板时,键槽内钢筋连通放置,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的搭接长度;键槽内的混凝土与剪力墙混凝土同时浇筑,使板墙或梁节点成为整体。
所述的键槽为矩形截面,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的钢筋搭接长度,一般为750毫米。
所述的键槽个数多于两个。
所述的键槽内钢筋为双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经多组试件、试验装置及加载方式的测试,证明用键槽连接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是可行的。由于采用键槽连接节点,板端孔洞位置开槽,槽内配置钢筋,钢筋伸入墙内,槽内混凝土和墙体混凝土同时浇筑,既保证了混凝土剪力墙的连续,预应力空心板有足够的锚固长度,又保证了楼盖的整体性,传递板端剪力及水平剪力;键槽的承载力是由钢筋和混凝土共同提供的,当键槽内的钢筋开始屈服时,板端位移小于或略大于0.2毫米,键槽内配置上下两根钢筋,上面的钢筋开始屈服时,下面钢筋的应力约为屈服应力的1/4,只有达到最大承载力时,键槽内的混凝土才破坏,而这时板受剪承载力已超过板的设计剪力,而且由钢筋拉住空心板,使其不塌落。所以,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适用于设防烈度不超过8度的预应力空心板与剪力墙连接,在多层及高层建筑中,预应力空心板的跨度不超过10米,板厚不超过250毫米。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做进一步描述。


图1为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节点构造示意图图2为
图1的1-1剖面图图3为键槽内双排布筋的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节点构造示意图图4为图3的1-1剖面图图5为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两侧搭板的连接节点构造示意图图6为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叠合梁的连接节点构造示意图如图可见,一种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由混凝土剪力墙、先张预应力空心板、锚固筋组成,其特征是在先张预应力空心板1板端的孔洞位置开两个键槽2,键槽宽度不小于50毫米,长为750毫米,槽内放置直径为8毫米的钢筋3,钢筋伸入每层混凝土剪力墙体4中与墙体钢筋5锚固,或根据设计要求,键槽内上下放置双排钢筋3时,为便于固定,用相同直径的钢筋点焊成梯状,钢筋3的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的搭接长度,在键槽的后部放置堵头6;槽内的混凝土与剪力墙的混凝土同时浇筑,使板墙节点成为整体。
图中7--混凝土梁。
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由混凝土剪力墙、先张预应力空心板、锚固筋组成,其特征是在先张预应力空心板端的孔洞位置开设键槽,槽内放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一侧搭板时,钢筋伸入每层混凝土剪力墙体与墙体中钢筋锚固,键槽内的混凝土与剪力墙混凝土同时浇筑,使板墙节点成为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是所述的混凝土剪力墙体或混凝土叠合梁两侧搭板时,键槽内钢筋连通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是所述的键槽为矩形截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是所述的键槽个数多于两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是所述的键槽内钢筋为双排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预应力空心板与混凝土剪力墙及梁的连接节点,由混凝土剪力墙、先张预应力空心板、锚固筋组成,其特征是:在空心板端的孔洞位置开设键槽,槽内放置钢筋,钢筋伸入每层剪力墙体与墙体中钢筋锚固,满足规范要求的搭接长度,键槽内的混凝土与剪力墙混凝土同时浇筑,使板墙或梁节点成为整体。该节点连接,可使剪力墙保持连续,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传递竖向反力并避免空心板塌落;作为水平隔板的空心板传递水平剪力,适用于多层及高层住宅建筑。
文档编号E04B1/38GK2349275SQ9724870
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8日
发明者胡庆昌, 张美励, 孙金墀, 钱家茹, 方鄂华, 刘书, 张军海, 胡卫军, 杨晓宏 申请人:中美合资北京福安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研究所, 清华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