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物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02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建筑物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用的一种阻尼器。
现有对建筑物的防震抗震措施主要都是从建筑物内部从结构上采取技术措施尽可能解决的,一般耗资较大,而对于可籍着组装在建筑物重心骨架上的以提供双向阻尼力的功能,达到消能及减小结构动力,缓冲建筑物的震动负荷的抗震、防震装置,则至今尚不多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组装在建筑物重心骨架上的用于建筑物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于建筑物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包括外壁套筒、外连通管、活塞杆、左、右封闭室及活塞,其特征是于外壁套筒内组装一贯通式的活塞杆,活塞杆外端为组接端,贯通在外壁套筒内部的活塞杆间套固活塞,且该活塞杆呈向外延伸出状。
上述设计,使用时,藉此,就活塞杆两外端在受到外界力牵引,并对外壁套筒作相对运动,活塞的位移即可改变左、右封闭室的空间容量,充填于其内的液体即藉外连通管而流动在左、右封闭空间,达到消能,即达到使建筑物防震、抗震的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实施例再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双向作用的外管式阻尼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加装液料补充室的外管式阻尼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加装弹簧的外管式阻尼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单向作用的外管式阻尼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双向作用的内管式阻尼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单向作用的内管式阻尼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本实用新型双向作用的双套筒式阻尼器剖视结构示意图8本实用新型单向作用的双套筒式阻尼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本实用新型双向作用的不完全活塞式阻尼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加装液料补充及弹簧的外管式阻尼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单向作用的不完全活塞式阻尼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活塞半径小于套筒内缘半径的不完全活塞式阻尼器剖视示意图;
图13为
图12的侧剖视示图;
图14为
图12的活塞沿边缘留有齿轮状空隙的不完全活塞式阻尼器剖视示意图;
图15为
图14的侧剖视示意图;
图16为
图14的活塞面上钻有规则或不规则不同类型孔洞的不完全活塞式阻尼器剖视示意图;
图17-19为
图16的侧剖视示意图;图20-23本实用新型阻尼器活塞形状示意图;图24本实用新型封闭式阻尼器加装在结构层间的示意图;图25本实用新型封闭式阻尼器加装在高层楼各层加装的示意图;图26本实用新型封闭式阻尼器加装在高层楼选择加装的示意图;图27本实用新型封闭式阻尼器加装在高层楼跳层加装的示意图;图28本实用新型封闭式阻尼器加装在两高楼之间的防撞应用示意图;图29-30本实用新型封闭式阻尼器加装在两高楼之间为保留空间所作的状况示意图;图31本实用新型阻尼器外壁套筒结构形状示意图;图32-35为图31的断面形状示意图;图36本实用新型封闭式双向阻尼器采用多只活塞示意图;图37本实用新型封闭式单向阻尼器采用单只活塞示意图;图38本实用新型阻尼器直接安装在建筑物的斜撑上的示意图39本实用新型阻尼器串联使用状态图。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壁套筒1、外连通管2、活塞杆3、左、右封闭室6、4及活塞5,其特征是于外壁套筒1内组装一贯通式的活塞杆,活塞杆外端为组接端,贯通在外壁套筒内部的活塞杆间套固活塞,且该活塞杆呈向外延伸出状。其中,外壁套筒1互相与外连通管2相连,并形成外管式阻尼器。
如图2所示其中,该外壁套筒1壁外缘延伸出一液料补充室7,以对左、右封闭室6、4可随时充满液料。
如图3所示其中,该活塞杆3为向两端外延伸出状。其中,该左、右封闭室6、4内装有弹簧8以增加阻尼力。
如图4所示其中该活塞杆3为单向一端外延伸出状。其中,该左、右封闭室6、4内装有弹簧8,以增加阻尼力。
如图5所示其中,该外壁套筒1壁内缘为加厚并设隐入于外壁套筒1之中的液流的内连通管10并形成为内管式阻尼器。其中,该内连通管10突出设有一液料补充口9。
如图6所示其中该内连通管10顶端突伸出一液料补充室7,以确保左、右封闭室6、4内可经常充满液料。
如图7所示其中,于该外壁套筒1里部形成一内壁套筒12,并于内、外壁套筒12、1间形成一空隙,且在内壁套筒12留有液流孔11,并形成为双套筒式阻尼器,以利液料相互流动。
如图7、8所示其中,这种阻尼器的左、右封闭室6、4内亦装有弹簧,亦可设液料补充口9或液料补充室7。并且,其活塞杆3亦可为呈单向或双向外延伸出状。并形成为单向作用或双向作用的双套筒式阻尼器。
如图9~11所示其中,活塞杆3可采用贯通式或因安装条件关系可为单向方式,并且亦可加装液料和液料补充室7。

图12~19所示其中,按活塞5未能完全将左、右封闭室6、4隔离而称之谓不完全活塞,其阻尼器称之谓不完全活塞式阻尼器,其中,该外壁套筒1内所组设的活塞5外周边设呈具有空隙或孔筒,并形成为不完全活塞式阻尼器,使活塞杆3被牵引时,可与外壁套筒1相对运动,对左、右封闭室6、4内的液料可经空隙或孔筒相互流通。其中,活塞5外周边预留有齿轮状空隙。其中,活塞5外周边设呈半径小于外壁套筒1的内缘半径。
本实用新型为了对不完全活蹇式阻尼器的活塞5增加阻尼力,因此如图20,其中,活塞5断面设呈矩形。
如图21,其中,活塞5断面设呈双面内凹弧形。
如图22,其中,活塞5断面设呈双面内凹II形。
如图23,其中,活塞5断面设呈I字形。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根据流体导流的路线可分为外管式、内管式、双套筒式及不完全活塞式,可以按需要选择应用,下面是它们的功能、用途、应用方式等,多种类型,完全可满足应用要求。
如图24所示阻尼器利和钢键13相互交叉搭接在单层建筑上、下方位处,在受到震动力时可传达至阻尼器,以防震。其中,利用了固定锚座16、18,转轮17及接头19。
如图25所示阻尼器加装在多层高楼建筑的每一层楼。
如图26所示阻尼器加装在多层高楼建筑的选择楼层,这是对阻尼器经过安全负荷考虑设计而定的。
如图27所示阻尼器加装在多层高楼建筑时,设定隔层楼以跳层楼搭接。
如图28所示阻尼器加装在两高楼之间。
如图29、30所示阻尼器加装在两高楼之间,将建筑物设呈内凹并利用固定锚座A、B,且在建筑物上被预留间距14。
如图31~35所示其中,阻尼器的外壁套筒1其断面设呈圆形、方形、梯形或六边形。
如图36、37所示其中,阻尼器的活塞5采用双向多只或单向多只,即可视建筑物所需提供的阻尼器效应,将活塞5可作多种方式的复数组装。
如图38所示阻尼器可利用斜撑15进行安装。
如图39所示将活塞杆3平行串连多台阻尼器串起来应用。
权利要求1.用于建筑物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包括外壁套筒、外连通管、活塞杆、左、右封闭室及活塞,其特征是于外壁套筒内组装一贯通式的活塞杆,活塞杆外端为组接端,贯通在外壁套筒内部的活塞杆间套固一活塞且该活塞杆呈向外延伸出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外壁套筒互相与外连通管相连,并形成外管式阻尼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该外壁套筒壁外缘延伸出一液料补充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该活塞杆为向两端外延伸出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该左、右封闭室内装有弹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该活塞杆为单向一端外延伸出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该左、右封闭室内装有弹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该外壁套筒壁内缘为加厚并设隐入于外壁套筒之中的液流的内连通管并形成为内管式阻尼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该内连通管突出设有一液料补充口。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该内连通管顶端突伸出一液料补充室。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于该外壁套筒里部形成一内壁套筒,并于内、外壁套筒间形成一空隙,且在内壁套筒留有液流孔,并形成为双套筒式阻尼器。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该外壁套筒内所组设的活塞外周边设呈具有空隙或孔筒,并形成为不完全活塞式阻尼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活塞外周边预留有齿轮状空隙。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活塞外周边设呈半径小于外壁套筒的内缘半径。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活塞断面设呈矩形。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活塞断面设呈双面内凹弧形。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活塞断面设呈双面内凹II形。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活塞断面设呈I字形。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阻尼器的外壁套筒其断面设呈圆形、方形、梯形或六边形。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闭式液流阻尼器,其特征是其中,阻尼器的活塞采用双向多只或单向多只。
专利摘要用于建筑物防震用阻尼器,使之防震抗震。其包括:外壁套筒1、外连通管、活塞杆、左、右封闭室及活塞,其特征是:于外壁套筒内组装一贯通式的活塞杆,活塞杆外端为组接端,贯通在外壁套筒内部的活塞杆间套固活塞,且该活塞杆呈向外延伸出状。当安装在建筑物重心骨架上后,利用活塞的位移即可改变左、右封闭室的空间容量,充填于其内的液体即藉外连通管而流动在左、右封闭空间,达到消能,即达到使建筑物防震、抗震。
文档编号E04B1/98GK2379538SQ9921396
公开日2000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3日
发明者徐德修 申请人:徐德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