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侧力立柱网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97348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尺寸与结构房屋层高相匹配。
[0036]缀件结构也可以包括条形钢片6,换句话说,缀件结构可以不包括条形钢片6,条形钢片6竖直设置于两个相邻立柱8的中心线上,条形钢片6分别与第一斜筋3和第二斜筋10连接。其中,条形钢片6的尺寸与所述两个相邻立柱的尺寸相匹配,其中立柱的尺寸与结构房屋层高相匹配。
[0037]每两个相邻立柱8的端部通过横梁4连接,立柱8的端部还设有与横梁4连接的连接件I,一般的建筑结构中,包括多层抗侧力立柱网结构,设置于立柱8顶端的连接件I用于与本层的横梁4连接,设置于立柱8底端的连接件I用于与相邻下一层的横梁4连接,设置于最底层的立柱8底部通过连接件I与基础9连接,最上层的立柱8通过底部的连接件I与建筑的顶梁连接,其中,连接件I可以为任意一种结构,只要能实现本发明中的作用及效果即可。
[0038]本发明中,其立柱8的尺寸及其之间的距离、斜筋单元5的第一斜筋3与第二斜筋10之间的弯曲角度、斜筋单元5的长度、连接部2以及连接件I的尺寸、横梁4的尺寸、条形钢片6的尺寸等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0039]实施例二
[004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相似,原理相同,其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斜筋单元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斜筋单元5交错设置,且相对于两个相邻立柱8的中心线对称。
[0041]两个斜筋单元5通过条形钢片6相互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为,条形钢片6分别与两根斜筋单元5的第一斜筋3和第二斜筋10连接。条形钢片6设置于所述两根斜筋单元5之间,条形钢片6分别与其两侧的第一斜筋3和第二斜筋10焊接连接,使条形钢片6分别与其两侧的第一斜筋3和第二斜筋10连接形成接触点7,其中,第一斜筋3和第二斜筋10与条形钢片6形成至少一个接触点7。
[004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立柱8为圆型截面木材的实腹柱,本实施例用于第一层建筑,其立柱8底部通过连接件I与基础9连接固定,斜筋单元5包括两根第一斜筋3和一根第二斜筋10,每根斜筋单元5通过第一斜筋3和第二斜筋10分别与条形钢片6形成三个接触点7,第一斜筋的长度和条形钢片的尺寸均与两个相邻立柱的尺寸相匹配,其中,立柱的尺寸与结构房屋层高相匹配,本实施例中的优选方案为,第一斜筋3和第二斜筋10的长度均为1200mm,条形钢片6的厚度为4mm,宽度为100mm,长度为1930mm,第一斜筋3和第二斜筋10之间的夹角,即弯曲角度,为90°。两根斜筋单元5均匀分布在实腹柱之间,斜筋单元5美观大方,具有很好的耗能效果。
[0043]当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受到水平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力从实腹柱传到斜筋单元5,根据力的大小,斜筋单元5产生相应的结构变形,变形量的大小决定了抗侧力立柱网结构耗能能力的大小。耗能过程中,抗侧力立柱网结构产生变形,风载减小或地震作用减弱,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受力减小,斜筋单元5变形减小,最终恢复到变形前状态。实际工程中,抗侧力立柱网结构与结构框架柱协同工作,减少用钢量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加结构的整体性,达到耗能的目的。
[0044]实施例三
[0045]本实施例提供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结构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原理与实施例二完全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用于二层或者以上楼层,其立柱8底端的连接件I用于与相邻的下一层横梁4连接,当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处于最顶层时,其立柱8顶端的连接件I用于与建筑顶梁连接。
[0046]实施例四
[0047]本实施例提供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结构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原理与实施例二完全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斜筋单元5包括两根第一斜筋3和两根第二斜筋10,每根斜筋单元5通过第一斜筋3和第二斜筋10分别与条形钢片6形成四个接触点7。
[0048]实施例五
[0049]本实施例提供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结构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原理与实施例二完全相同,其区别仅在于:条形钢片6的厚度为3mm,宽度为70mm,长度为1930mm。
[0050]实施例六
[0051]本实施例提供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结构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原理与实施例二完全相同,其区别仅在于:第一斜筋3和第二斜筋10的长度为80mm,第一斜筋3和第二斜筋10之间的夹角,即弯曲角度,为60°。
[0052]实施例七
[0053]本实施例提供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原理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如图4所示,斜筋单元5为交叉状;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的数量分别为一根,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交错设置,且相对于两个相邻立柱的中心线对称;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连接部固定于对应的立柱上。
[0054]实施例八
[0055]本实施例提供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原理与实施例一完全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如图5所示,斜筋单元5为网状;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分别为弯曲钢筋,网状结构分布由多根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交错组成,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与对应的立柱相连。
[0056]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主权项】
1.一种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立柱,每两个相邻立柱之间设有缀件结构,所述缀件结构包括若干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所述第一斜筋与所述第二斜筋连接成斜筋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筋单元为折线状;所述第一斜筋与第二斜筋依次通过连接部成相同的夹角连接,所述连接部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立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筋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斜筋单元交错设置,且相对于所述两个相邻立柱的中心线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筋单元为交叉状;所述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的数量分别为一根,所述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交错设置,且相对于所述两个相邻立柱的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立柱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筋单元为网状;所述第一斜筋和所述第二斜筋分别为弯曲钢筋。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筋和所述第二斜筋关于其夹角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斜筋与所述第二斜筋之间的夹角为60-15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筋和所述第二斜筋的长度为1000-1500mm。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缀件结构也可以包括条形钢片,所述条形钢片竖直设置于所述两个相邻立柱的中心线上,所述条形钢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钢片的尺寸为厚度 3_8mm,长度 1900-2000mm,宽度 70_150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相邻立柱的端部通过横梁连接,所述立柱的端部还设有与横梁连接的连接件。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抗侧力立柱网结构,包括若干立柱,每两个相邻立柱之间设有缀件结构,所述缀件结构包括若干第一斜筋和第二斜筋,所述第一斜筋与所述第二斜筋连接成斜筋单元,其中斜筋单元可以为网状、折线状或者交叉状,其具体的结构只要符合有利于提高耗能能力并保证抗侧承载力的原则即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抗侧力立柱网结构,通过在每两个相邻立柱之间增加斜筋单元,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及抗侧承载力。所述抗侧力立柱网结构结构形式更合理,在保证具有足够的轴向承载力和抗侧刚度的同时,以减少用材量为出发点,从而达到降低经济成本的目的。
【IPC分类】E04B1/26, E04B1/98, E04B1/58
【公开号】CN104912194
【申请号】CN201510357411
【发明人】赵东拂
【申请人】北京建筑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