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1274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地板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设及适合作为室内或室外用的地板材、特别是适合作为活动地板(所谓的 0A地板)用的地板材的地板面板。
【背景技术】
[0002] W往的混凝上制的地板面板通过在矩形状的模框内较薄地打设混凝上而成形为 板状,在混凝±打设时,在其模框内预先配置金属板网或钢筋等加强件,通过与硬化的混凝 ±-体化,提高面板的刚性。
[0003] 上述金属板网W遍及地板面板的平面大致整体的方式配置,此外,上述钢筋例如 沿着地板面板的外周或W十字穿过地板面板的中屯、而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此外,作为地板面板的其他形态,还已知有将钢制的顶板与底板对置配置并将它 们的外周缘连接W成为中空构造、在其中空部分中填充轻量混凝±并使其硬化的装有轻量 混凝±的钢制地板面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5] 上述哪种地板面板都被作为室内用的地板材使用,所W被要求较薄,另一方面,有 通过混凝±单体刚性不足的问题。所W,实施在混凝±中埋设金属制加强件或将轻量混凝 ±整体用钢制板覆盖等的加强。
[0006] 专利文献1;特开2008-821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 ;特开平7 - 2593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 ;特开2011 - 383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但是,在上述前者的地板面板中,由于必须将金属板网或钢筋等许多金属制加强 件埋设到混凝±中,所W难W实现地板面板的轻量化,除此W外,必须在模框内的决定的位 置处设置金属制加强件,所W制造工序变复杂。
[0008] 此外,在后者的地板面板中,从防止轻量混凝±材的注入时的漏出的必要性出发, 必须将钢制板组装为液密中空构造,所W有制造成本变高、制造工序也变复杂的课题。
[0009] 本发明是考虑W上那样的混凝±制的地板面板的课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 能够在确保地板面板中所需的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并且能够不经过复杂的工序而简便 地制造的地板面板。
[0010] 此外,在本发明中,目的是将地板面板的侧面及角部等地板面板的周围面保护而 防止其输送中及保管中或施工中或使用中的地板面板的损坏。
[0011] 进而,在本发明中,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地板面板。
[0012]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地板面板,包括;发泡水泥板,上述发泡水泥板至少包含发 泡水泥层;和顶板及底板,上述顶板及底板分别接合在上述发泡水泥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上;上述地板面板的特征在于,上述发泡水泥层在多孔质的水泥硬化体相中W分散状态包 含纤维,上述发泡水泥层厚度为12~30mm,比重为0. 8~1. 5。
[0013] 也可W是,上述顶板及底板的至少一方的边缘部将上述发泡水泥板的周围面的至 少一部分覆盖。
[0014]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也可W是,上述顶板及底板的边缘部相互对置并都将上述 发泡水泥板的周围面覆盖。
[0015] 上述顶板及底板的对置的边缘部的间隔可W为1~15mm。
[0016]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也可W是,上述顶板具有与上述发泡水泥板的上表面相同 的面积或比其大的面积,上述底板的边缘部将上述发泡水泥板的周围面的至少一部分覆 盖,在上述顶板的上表面上还包括具有比上述顶板大的面积的石板或带有石板的面板。
[0017] 上述顶板及底板的至少一方可W是厚度为0. 25~1. 0mm的金属板。
[0018]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也可W是,上述顶板及底板的至少一方分别通过粘接剂相 对于上述发泡水泥板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粘接。
[0019] 也可W是,上述粘接剂包括从群中选择的至少1种树脂,上述群由氯化聚締姪树 月旨、聚氨醋类树脂、环氧类树脂、丙締类树脂、己締类树脂、醋酸己締类树脂、聚醋类树脂、己 締一醋酸己締共聚物树脂、丙締醋酸己締共聚物树脂、聚酷胺类树脂及离聚物树脂构成。
[0020] 此外,上述粘接剂例如W150~500g/m2、优选的是W200~500g/m2使用。
[0021] 在本发明的一形态中,也可W是,上述发泡水泥板还包括纤维强化树脂层,上述纤 维强化树脂层在上述发泡水泥层的至少单面上形成。
[0022] 根据本发明的地板面板,能够在确保地板面板所需要的强度的同时实现轻量化, 并且能够不经过复杂的工序而简便地制造。
[0023] 此外,根据本发明,能够将地板面板的侧面及角部等地板面板的周围面保护而防 止其输送中及保管中或施工中或使用中的地板面板的损坏。
[0024] 进而,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外观设计性良好的地板面板。
【附图说明】
[00巧]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地板面板的概略图,图1(a)是立体图,图1(b) 是剖视图。
[0026]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地板面板的概略剖视图。
[0027] 图3是表示图1或图2的实施方式的地板面板的改变例1的概略俯视图。
[0028] 图4是表示图1或图2的实施方式的地板面板的改变例2的概略俯视图,图4(a) 表示将盖拆下的状态,图4 (b)表示设置有盖的状态。
[0029]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地板面板的概略图,图5(a)是立体图,图5(b) 是剖视图。
[0030]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地板面板的概略剖视图。
[0031] 图7是表示图5或图6的实施方式的地板面板的改变例A的概略俯视图。
[0032] 图8是表示图5或图6的实施方式的地板面板的改变例A的概略立体图。
[0033] 图9是表示图5或图6的实施方式的地板面板的改变例B的概略俯视图。
[0034] 图10是表示图5或图6的实施方式的地板面板的改变例B的概略立体图。
[0035]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地板面板的概略剖视图。
[0036]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地板面板的概略剖视图。
[0037] 图13是表示能够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或6的地板面板中使用的支承脚的一实 施方式的概略立体图。
[0038]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或6的地板面板(为了说明的方便而表示两片) 上配置的图13所示的支承脚的概略侧视图。
[0039] 图15是表示能够在本发明的地板面板的改变例中使用的支承脚的一实施方式的 概略立体图。
[0040] 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地板面板的改变例A或B(为了说明的方便而表示两片) 上配置的图15所示的支承脚的概略侧视图。
[0041]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地板面板的改变例A或B(4片)的下侧配置的图15所示 的支承脚的概略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W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举出一些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地板面板详细说明。
[0043](实施方式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地板面板10具有发泡水泥板1和分别接合在该发泡水泥板 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的顶板5a及底板化。该地板面板10可W使顶板5a位于地板面板 的表侧(地面侧)、底板化位于背侧而使用。
[0044] 在本实施方式中,发泡水泥板1由发泡水泥层3构成,在发泡水泥层3的上表面及 下表面上分别接合着顶板5a及底板5b。但是,发泡水泥板1只要是至少具有发泡水泥层就 可W,也可W具有其他构成部件(例如参照实施方式2)。
[0045] 发泡水泥层3由至少包含水泥硬化体及纤维且在内部具有许多气泡(或孔)的材料 构成。更详细地讲,在发泡水泥层3中,在许多气泡分散而形成多孔质的水泥硬化体相中分 散有纤维。发泡水泥层3中的气泡有利于发泡水泥层3进而是地板面板10的轻量化,此外 还能够使其绝热性提高。发泡水泥层3中的纤维作为加强纤维发挥功能下,在本说明书 中也称作"加强纤维"),有利于发泡水泥层3进而是地板面板10的轻量化,并且能够使发泡 水泥层3进而是地板面板10的强度提高。
[0046] 制作发泡水泥层3,W使其满足厚度12~30mm、比重0. 8~1. 5、例如纤维量是1~ 15kg/m3、优选的是1~lOkg/m3。本发明者的专口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将具备满足该些条 件的发泡水泥层3的发泡水泥板1配置到顶板5a与底板化之间使用,能够将强度和重量 的平衡最优化,得到具有充分的强度并且轻量的地板面板10。
[0047] 发泡水泥层3的厚度为12~30mm。如果发泡水泥层3的厚度不到12mm,则发泡 水泥层3进而是地板面板10整体的强度不充分,如果厚度超过30mm,则发泡水泥层3进而 是地板面板10的重量增加,操作性(或施工性)可能下降。发泡水泥层3的厚度优选的是 15~25mm,代表性地是约19~23mm。
[004引发泡水泥层3的比重为0. 8~1. 5。如果发泡水泥层3的比重不到0. 8,则发泡水 泥层3进而是地板面板10整体的强度不充分,如果比重超过1. 5,则发泡水泥层3进而是地 板面板10的重量增加,操作性(或施工性)可能下降。发泡水泥层3的比重优选的是1. 1~ 1. 3。
[0049] 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谓"比重",是指相对于水的比重(一)。
[0050] 发泡水泥层3的比重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但特别可W通过调整存在于发泡水泥 层中的气泡及纤维的各量来控制。气泡是独立气泡及连续气泡的哪种都可W。发泡水泥层 3的每单位体积的气泡量(气泡的合计体积)越多,发泡水泥层3的比重越小。此外,虽然也 取决于使用的纤维,但通常发泡水泥层3的每单位体积的纤维量越多则发泡水泥层3的比 重越小。
[0051] 发泡水泥层3中的纤维量例如是1~15kg/mM尤选的是1~lOkg/m3。通过使发 泡水泥层3中的纤维量为该样的范围,纤维彼此缠合(或成为加强构造),能够使发泡水泥层 3的强度提高,作为加强纤维发挥功能。如果发泡水泥层3中的纤维量不到化g/m3,则发泡 水泥层3进而是地板面板10的重量增加并且强度下降,如果纤维量超过15kg/m3,则水泥硬 化体相难W形成连续相,发泡水泥层3可能变脆。发泡水泥层3中的纤维量更优选的是3~ lOkg/m3,更加优选的是3~8kg/m3。
[0052] 水泥硬化体相是指W水泥硬化体、即水泥与水反应而硬化的物质为主成分的相 (分散介质相)。另外,在水泥硬化体相中,也可W比较少量存在相对于水泥硬化体呈现分散 性、相溶性或溶解性的物质及/或成分。
[0053]作为原料即水泥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W使用普通娃酸盐水泥,早强娃酸盐水 泥、超早强娃酸盐水泥等各种水泥。在它们之中,生产率、强度等的方面,优选的是早强娃酸 盐水泥。
[0054] 水泥和水的配合比例是,对于水泥100质量部配合例如水20~100质量部、优选 的是水20~5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