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球形组合网壳非对称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954268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椭球形组合网壳非对称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非对称施工方法,具体的说是椭球形组合网壳非对称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长期以来,对于椭球形网壳的施工方法都要求采用对称施工的方式来避免安装误差的累积,提高安装精度。例如国家大剧院椭球形网壳施工方法,在安装完中央穹顶后,在外围网壳的结构外对称布置了 4台大型吊装机械,严格对称吊装外围网壳构件,施工荷载均匀对称施加,避免出现偏载情况。对称吊装的施工方法对于吊装机械、场地、施工组织的要求高,投入大,施工周期长。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椭球形组合网壳非对称施工方法,不受场外条件的限制,对施工场地的要求更低,节约成本。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椭球形组合网壳非对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非对称分阶段加载施工荷载,计算出结构的最大偏差值,该最大偏差值为一个空间坐标值;
步骤二:通过在软件SAP2000中增加或减少下部屋面的临时支撑架数量,将步骤一中计算出的最大偏差值的水平偏移控制在40mm或椭球形长轴的1/1500范围内,上述两个数字算出后取小作为限值;
步骤三:以椭球形组合网壳的中央穹顶为中心,一台主吊装机械大型履带吊在外围网壳结构范围内作业,从起点开始沿一个方向行走吊装,安装的构件不需考虑对称,施工过程允许出现极限的单边堆载情况,完成主要构件的吊装作业,同时安排小型吊装机械跟进补装次要构件;
步骤四:以椭球形组合网壳的中央穹顶为中心,等分后选取四个关键控制点,进行实时测量监控,将四个点的空间坐标值与步骤一中的计算结果比较,保证偏差在20%的范围内,且满足步骤二中限值的要求。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主吊装机械可在结构范围内吊装,不受场外条件的限制,对施工场地的要求更低;
无需组织多台吊机同时作业,同时因为吊装作业半径更小,降低了起重能力的要求,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0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如图1所示:一种椭球形组合网壳非对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非对称分阶段加载施工荷载,计算出结构的最大偏差值,该最大偏差值为一个空间坐标值;
步骤二:通过在软件SAP2000中增加或减少下部屋面的临时支撑架数量,将步骤一中计算出的最大偏差值的水平偏移控制在40mm或椭球形长轴的1/1500范围内,上述两个数字算出后取小作为限值;
步骤三:以椭球形组合网壳的中央穹顶1为中心,一台主吊装机械大型履带吊在外围网壳2结构范围内作业,从起点开始沿一个方向行走吊装(如图1中箭头3和4所示),安装的构件不需考虑对称,施工过程允许出现极限的单边堆载情况,完成主要构件的吊装作业,同时安排小型吊装机械跟进补装次要构件;
步骤四:以椭球形组合网壳的中央穹顶为中心,等分后选取四个关键控制点,进行实时测量监控,将四个点的空间坐标值与步骤一中的计算结果比较,保证偏差在20%的范围内,且满足步骤二中限值的要求。
【主权项】
1.一种椭球形组合网壳非对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非对称分阶段加载施工荷载,计算出结构的最大偏差值,该最大偏差值为一个空间坐标值; 步骤二:通过在软件SAP2000中增加或减少下部屋面的临时支撑架数量,将步骤一中计算出的最大偏差值的水平偏移控制在40mm或椭球形长轴的1/1500范围内,上述两个数字算出后取小作为限值; 步骤三:以椭球形组合网壳的中央穹顶为中心,一台主吊装机械大型履带吊在外围网壳结构范围内作业,从起点开始沿一个方向行走吊装,安装的构件不需考虑对称,施工过程允许出现极限的单边堆载情况,完成主要构件的吊装作业,同时安排小型吊装机械跟进补装次要构件; 步骤四:以椭球形组合网壳的中央穹顶为中心,等分后选取四个关键控制点,进行实时测量监控,将四个点的空间坐标值与步骤一中的计算结果比较,保证偏差在20%的范围内,且满足步骤二中限值的要求。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椭球形组合网壳非对称施工方法,步骤如下:一:通过SAP2000进行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计算出结构的最大偏差值;二:将偏差值的水平偏移控制在40mm或椭球形长轴的1/1500范围内,取小;三:以椭球形组合网壳的中央穹顶为中心,一台主吊装机械在外围网壳结构范围内作业,从起点开始沿一个方向行走吊装,安装的构件不需考虑对称,施工过程允许出现极限的单边堆载情况,完成主要构件的吊装作业,同时安排小型吊装机械跟进补装次要构件;四:对四个关键控制点,进行实时测量监控,并将其与偏差值比较,保证偏差在20%的范围内。本发明不受场外条件的限制,对施工场地的要求更低,节约成本。
【IPC分类】E04G21/14
【公开号】CN105298141
【申请号】CN201410250477
【发明人】金平, 陈桥生, 朱卫军, 付水平, 刘洪亮
【申请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4年6月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