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砌体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593880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韧性砌体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韧性砌体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砌块砖墙自重较大,且属于典型的脆性材料,抗震抗冲击性能极差,在地震及冲击荷载作用下,极易倒塌,对人体及周边物体伤害较大。由于砌块的韧性很差,为了提高砌体墙的韧性、抗震性能和抗剪性能,常见措施是在砌体内配置钢筋,这样构成的砌体称为配筋砌体。配筋砌体又分为网状配筋砌体和组合砌体,其中网状配筋砌体就是在砌体水平灰缝内设置钢筋网片,组合砌体分为两种:砌体和钢筋混凝土面层或钢筋砂浆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一方面,当纵向荷载的偏心距较大时,由于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不均匀,砌体将出现水平裂缝,钢筋和砂浆之间的粘结力遭到破坏,钢筋网片的作用就会减小;另一方面,由于钢筋网片是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块,所以,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网状配筋的砌体墙还是容易发生阶梯状剪切破坏。另外,由于组合砌体施工过于复杂,自重较大,抗震性能差,并且成本较高,所以还是没有解决砌体墙韧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韧性砌体墙,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韧性砌体墙,所述砌体墙从墙面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装饰面层(1 )、第一砂浆找平层(2)、第一土工布层(3)、第二砂浆找平层(4)、砌筑墙体层(5)、第三砂浆找平层(6)、第二土工布层(7)、第四砂浆找平层(8)、第二装饰面层(9),所述砌筑墙体层(5)由砌块叠加而成。
[0004]所述第一砂浆找平层(2)、第二砂浆找平层(4)、第三砂浆找平层(6)、第四砂浆找平层(8)的材料为水泥砂浆,其中第二砂浆找平层(4)和第三砂浆找平层(6)的厚度为15-20mm,第一砂浆找平层(2)和第四砂浆找平层(8)的厚度为10_15mm。
[0005]所述第一土工布层(3)和第二土工布层(7)的材料为人造或天然长丝织物或高密度长丝织物,其厚度为2-5mm。
[0006]所述砌块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凹槽。
[0007]所述凹槽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凹槽的面积占砌块表面积的35.8%。
[0008]
本发明还提供制备上述的尚初性砲体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制作砲块,备用;
(2)制备砌筑用粘合砂浆,备用;(3)以砌筑用粘合砂浆为粘合剂将砌块砌成砌筑墙体;
(4)在砌筑墙体两侧表面依次铺设砂浆找平层、土工布层、砂浆找平层、装饰面层,即得到高韧性砌体墙。
[0009]所述砌筑用粘合砂浆为水泥砂浆和长丝纤维的混合物,其中长丝纤维的用量为
0.9 ?1.5kg/m3。
[0010]所述长丝纤维可以为聚酯纤维或其他人工合成或天然高韧性、耐久性好的长丝材料。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由于所用砌体六个表面均设置有圆形凹槽,砌块与砂浆之间的摩阻力将大大增加。
[0012]2、由于所用砂浆里面含有长丝纤维,墙体的韧性将得到很大提高。
[0013]3、土工布强度高,可以很好的约束墙体的横向变形和提高砌体墙的抗剪性能;土工布韧性好,可以提高砌体墙的抗震性能;同时土工布具有保温性能,能够有效增进砌体墙综合性能。
[0014]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砌块的立体图;
图2为砌块的俯视图;
图3为砌块的主视图;
图4为砌块的右视图;
图5为本发明砌体墙的剖视图。
[0016]其中:1为第一装饰面层,2为第一砂浆找平层,3为第一土工布层,4为第二砂浆找平层,5为砌筑墙体层,6为第三砂浆找平层,7为第二土工布层,8为第四砂浆找平层,9为第二装饰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0018](1)制作砌块,备用;(2)制备砌筑用粘合砂浆,备用;(3)以砌筑用粘合砂浆为粘合剂将砌块砌成砌筑墙体;(4)在砌筑墙体两侧表面依次铺设砂浆找平层、土工布层、砂浆找平层、装饰面层,即得到高韧性砌体墙。
[0019]作为更具体的实施方式:
1.砌块的设计和制作
砌块的尺寸为240mmX 115mmX90mm,上下表面圆形凹槽的半径为20mm,其他表面的凹槽半径为30mm,所有凹槽的深度均为10mm。凹槽的面积占砌块表面积的35.8%。制作好模板后,利用砌块成型机制作砌块。
[0020]砌块上下表面凹槽也可以是椭圆形。
[0021]2.砌筑用粘合砂浆的制作
将制作好的水泥砂浆和长丝纤维混合,规定长丝纤维的用量为0.9?1.5kg/m3。长丝纤维可以是聚酯纤维,也可以是其他韧性较好的人工或天然材料,这些砂浆用于砌体墙砌筑。
[0022]3.以砌筑用粘合砂浆为粘合剂将砌块砌成砌筑墙体层;
4.在砌筑墙体两侧表面一侧从内至外依次铺设第二砂浆找平层(4),第一土工布层(3)、第一砂浆找平层(2)、第一装饰面层(1),另一侧从内至外依次铺设第三砂浆找平层
(6)、第二土工布层(7)、第四砂浆找平层(8)、第二装饰面层(9);
其中第一砂浆找平层(2)、第二砂浆找平层(4)、第三砂浆找平层(6)、第四砂浆找平层
(8)的材料为水泥砂浆,其中第二砂浆找平层(4)和第三砂浆找平层(6)的厚度为15-20mm,第一砂浆找平层(2)和第四砂浆找平层(8)的厚度为10-15mm。
[0023]土工布层的施工
墙体表面砂浆找平层施工完毕后,将土工布平铺在砂浆层上,在顶端用压条将土工布固定在梁上,在下端用压条将土工布固定在板上,从而保证土工布与墙面的牢固连接。为保证土工布有足够的抗拉性能,厚度为2?5mm。该土工布可以是耐久性好,韧性好的人造或天然长丝织物或高密度长丝织物。
[0024]砂浆找平层和装饰面层的施工
土工布层施工完毕后,在其表面粉刷砂浆找平层,这里所用的砂浆为水泥砂浆,最后采用现有常用的施工方法在砂浆找平层上面做装饰面层。
[0025]本发明中砌体墙所用砌块的尺寸为240mmX 115mmX 90mm,表面设置有圆形凹槽,凹槽的尺寸及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砌块的上,前和右表面的凹槽的尺寸及分布情况如图2-4所示。另外,也可以将圆形凹槽改为椭圆形凹槽。砌筑砌块时,将砂浆填满凹槽,所用砂浆是由水泥砂浆和长丝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长丝纤维可以是聚酯纤维,也可以是其他韧性较好的人工或天然材料。砌筑完成后,首先在墙体表面粉刷砂浆层找平,然后在砂浆层上面设置土工布层,最后在土工布层上面设置砂浆找平层和装饰面层。
[0026]由于部分长丝纤维和水泥砂浆会落入凹槽之中,砌块与砂浆之间的摩阻力将大大增加;由于长丝纤维强度高、弹性好和韧性好,墙体的韧性将得到很大提高。土工布强度高,可以很好的约束墙体的横向变形,可以有效提高砌体墙的抗剪性能;土工布韧性好,可以提高砌体墙的抗震性能;同时土工布具有保温性能,能够有效增进砌体墙综合性能。
[0027]砌体墙砌筑时所述砂浆由长丝纤维和水泥砂浆混合而成,长丝纤维的用量为
0.9?1.5kg/m3。长丝纤维可以是聚酯纤维,也可以是其他韧性较好的人工或天然材料。
[0028]所述砂浆找平层2、4、6和8为水泥砂浆。
[0029]所述土工布层3和7的厚度均为2?5mm,该土工布可以是耐久性好,韧性好的人造或天然长丝织物或高密度长丝织物,并且施工时,土工布的上下两端分别用压条固定在梁和板上。
【主权项】
1.一种高韧性砌体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砌体墙从墙面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装饰面层(1)、第一砂楽找平层(2)、第一土工布层(3)、第二砂楽找平层(4)、砌筑墙体层(5)、第三砂浆找平层(6)、第二土工布层(7)、第四砂浆找平层(8)、第二装饰面层(9),所述砌筑墙体层(5)由砌块叠加而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性砌体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砂浆找平层(2)、第二砂浆找平层(4)、第三砂浆找平层(6)、第四砂浆找平层(8)的材料为水泥砂浆,其中第二砂浆找平层(4)和第三砂浆找平层(6)的厚度为15-20mm,第一砂浆找平层(2)和第四砂浆找平层(8)的厚度为10-15mmo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性砌体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土工布层(3)和第二土工布层(7)的材料为人造或天然长丝织物或高密度长丝织物,其厚度为2-5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性砌体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的表面均匀设置有凹槽。5.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韧性砌体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凹槽的面积占砌块表面积的35.8%。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性砌体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制作砌块,备用;(2)制备砌筑用粘合砂浆,备用;(3)以砌筑用粘合砂浆为粘合剂将砌块砌成砌筑墙体;(4)在砌筑墙体两侧表面依次铺设砂浆找平层、土工布层、砂浆找平层、装饰面层,即得到高韧性砌体墙。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韧性砌体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砌筑用粘合砂浆为水泥砂浆和长丝纤维的混合物,其中长丝纤维的用量为0.9?1.5kg/m3。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韧性砌体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丝纤维为聚酯纤维。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韧性砌体墙,所述砌体墙从墙面一侧至另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装饰面层、第一砂浆找平层、第一土工布层、第二砂浆找平层、砌筑墙体层、第三砂浆找平层、第二土工布层、第四砂浆找平层、第二装饰面层,所述砌筑墙体层由砌块叠加而成。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由于所用砌体六个表面均设置有凹槽,砌块与砂浆之间的摩阻力将大大增加。2、由于所用砂浆里面含有长丝纤维,墙体的韧性将得到很大提高。3、土工布强度高,可以很好的约束墙体的横向变形和提高砌体墙的抗剪性能;土工布韧性好,可以提高砌体墙的抗震性能;同时土工布具有保温性能,能够有效增进砌体墙综合性能。
【IPC分类】E04B2/02, E04C1/00
【公开号】CN105350700
【申请号】CN201510625500
【发明人】王若林, 朱道佩, 张慧敏
【申请人】武汉大学
【公开日】2016年2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