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历史保护建筑外墙既有孔洞保留加固方法_2

文档序号:9704354阅读:来源:国知局
填补拉结螺栓3与钻孔孔洞周边的缝隙。为了取材方便,根据强度要求,该拉结螺栓3可以选择直径为8mm的不锈钢螺栓。
[0040]S005:修补砖缝4。清理外墙外侧墙体A孔洞结构2周围的表面浮土,并对外墙外侧墙体A裸露的砖缝4进行修补。先要凿除外墙外侧墙体A的砖缝4中已经疏松的砂浆,并采用细砂混合的MlO级高强度水泥砂浆修补砖缝4。并且,在修补完砖缝4后的墙面表面涂刷防水涂料,涂刷厚度不小于3_,以使得整个外墙形成一个完整的受力体系。
[0041]S006:为了保护孔洞结构2的孔洞轮廓,在若干孔洞结构2轮廓处铺设保护层5。保护层5包括两层,分别为内侧的碳纤维布(未图示)和外侧的砖粉保护膜(未图示)。该碳纤维布宽度约160mm,在铺设完成后,在碳纤维布外侧增设砖粉保护膜。
[0042]S007:为了对外墙进行加固,在外墙外侧墙体A表面铺设角钢网架(未图示),并使得角钢与拉结螺栓3焊接连接。角钢网架中的角钢非等间距设置,竖向相邻的两个角钢的间距为600mm,水平相邻的两个角钢的间距为800mm。也就是说,角钢网架中角钢的垂直间距为十皮砖的高度,水平间距为二顺砖二丁砖的宽度。
[0043]S008:为了进一步对较大尺寸的孔洞结构2的洞口进行加固,在若干孔洞结构2侧边设置“L”型型钢7,并使得“L”型型钢7与角钢网架固定连接。“L”型型钢7非等间距设置,竖向相邻的两个“L”型型钢7的间距为180mm,也就是三皮砖的高度。“L”型型钢7与角钢网架焊接固定,并确保每个“L”型型钢7超出外墙内侧墙体A的砖面长度保持一致,均为80mm,各个“L”型型钢7之间的水平间距尽量保持一致。为了达到较好的增加外墙强度的效果,“L”型型钢7必须居中砖块侧面放置,而不能居中对着砖缝4。此外,为了保证“L”型型钢7与碳纤维布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二者之间必须涂抹专用粘结材料。“L”型型钢7可以为角钢或槽钢或方钢,此处不做限制。
[0044]S009:为了增强外墙外侧墙体A的密封性和防水性,在外墙内侧墙体B涂抹防水砂浆层3。为了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一般防水砂浆层3的厚度为3mm。为了进一步增强外墙整个墙体的抗震性能,在防水砂浆层3外侧即其表面还灌注内衬墙6。为了避免因一次性浇捣所产生的空隙与空鼓,降低墙体强度,该内衬墙6分四次浇捣,由上至下每隔四小时进行一次浇捣。具体来说,第一步在防水砂浆层3表面布置60150钢筋(钢筋直径为6mm,相邻两皮钢筋之间的间距为150mm),形成双层双向钢筋网片,并将钢筋与该历史保护建筑内部的四周框架梁和框架柱进行锚固连接;第二步在钢筋网片上方架设模板;第三步分四次灌浆浇捣形成内衬墙6。当然,所采用的混凝土浆料中掺有防水外加剂,比较常见的例如凯顿防水外加剂,以达到较好的防水效果。通过增设内衬墙6,特别是将其钢筋与历史建筑既有的楼板、框架柱以及框架梁相连接,提高了历史保护建筑外墙较大尺寸孔洞结构2的抗震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了整个外墙墙体的抗剪能力和稳定性,从而增强了该历史建筑的抗震性能。
[0045]SOlO:对外墙外侧墙体B上砖块的表面进行除碱处理,在外墙外侧墙体A表面依次涂刷增强剂和憎水剂。这是因为历史保护建筑外墙反复遭遇雨水或潮湿天气后,随着水汽的迀移,涂料等建筑材料内的可溶性盐碱水会逐渐加大析出力度,故造成从墙缝、墙根以及墙面等部位局部加深、光泽暗淡、板缝并发析出白色的结晶体,渗出墙面后长年不褪,严重影响外观,此种现象称为泛碱现象。墙面泛碱不仅影响外墙的外观,而且影响墙面粉刷的质量,更严重的是造成墙体结构安全隐患。因此,可以采用墙面泛碱处理剂对泛白的砖面层进行除碱处理。除碱处理之后的墙面需要对墙面进行加固防水施工。较佳地,在修补完成后的外墙外侧墙体A表面先涂刷一层增强剂,达到增强外墙外侧墙体A强度的效果,然后待该增强剂涂层达到要求后再涂刷一层憎水剂,以提高外墙外侧墙体A的防水效果。通常选择不反光的有机硅溶液作为憎水剂。
[0046]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历史保护建筑外墙既有孔洞保留加固方法,首先剥除外墙粉刷面露出外墙砖面;其次清理外墙既有孔洞结构;然后用内墙符合强度要求的砖块替换外墙不符合强度要求的砖块,并修补和加固洞口周围的砖块;接着在外墙内侧墙体的砖缝内埋设拉结螺栓;接着修补砖缝;接着在孔洞结构洞口轮廓处铺设保护层;接着在外墙内侧墙面表面的拉结螺栓上焊接角钢网架;接着在孔洞结构侧边设置“L”型型钢,并使之与角钢网架固定连接;接着在外墙内侧墙体的角钢网架表面浇筑内衬墙,内衬墙的钢筋分别与建筑内部框架柱和框架梁锚固连接;最后对外墙外侧墙体砖块表面进行除碱处理,并对外墙外侧墙体依次涂刷增强剂和憎水剂。这些加固措施在妥善保存历史遗留痕迹、高度还原历史保护建筑历史原貌的情况下,对历史保护建筑外墙墙体上既有的大尺寸孔洞进行了加固和抗震防水处理,从而增加了外墙的抗震性、稳定性和防水性。该加固方法操作简便,节省了施工成本,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0047]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历史保护建筑外墙既有孔洞保留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剥除所述外墙的粉刷面; 步骤二、清理所述外墙中既有的若干孔洞结构; 步骤三、用符合强度要求的内墙砖块替换不符合强度要求的外墙砖块,并加固所述孔洞结构周围零散的砖块,检查空鼓并修补; 步骤四、在所述外墙内侧墙体的砖缝内埋设若干拉结螺栓; 步骤五、修补砖缝; 步骤六、在若干所述孔洞结构轮廓处铺设保护层; 步骤七、在所述外墙内侧墙体表面铺设角钢网架,并使得角钢与所述拉结螺栓焊接连接; 步骤八、在若干所述孔洞结构侧边设置“L”型型钢,并使得所述“L”型型钢与所述角钢网架固定连接; 步骤九、在所述角钢网架表面浇筑内衬墙; 步骤十、对外墙外侧墙体上砖块的表面进行除碱处理,并在所述外墙外侧墙体依次涂刷增强剂和憎水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包括采用人工或机械剥除外墙内侧墙体的粉刷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拉结螺栓的埋设深度为160mm?180mm,所述拉结螺栓露出所述砖缝的距离为15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拉结螺栓非等间距设置,竖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拉结螺栓的间距为300mm,水平相邻的两个所述拉结螺栓的间距为400m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保护层包括两层,分别为内侧的碳纤维布和外侧的砖粉保护膜。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钢的厚度为3mm,竖向相邻的两个所述角钢的间距为600mm,水平相邻的两个所述角钢的间距为800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九包括:第一步,在所述防水砂浆层表面布置钢筋网片,并将所述钢筋网片与所述历史保护建筑内部的框架柱和框架梁锚固连接;第二步,在所述钢筋网片表面架设模板;第三步,混凝土浇捣形成所述内衬墙。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直径为6mm,按照150mm的间距双层双向布置形成所述钢筋网片。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墙的厚度为70mm。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憎水剂为不反光的有机硅溶液。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历史保护建筑外墙既有孔洞保留加固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目的在于妥善保存历史遗留痕迹的情况下,对历史保护建筑外墙墙体上既有的大尺寸孔洞进行加固和抗震防水处理。该加固方法,首先剥除外墙粉刷面;其次清理外墙既有孔洞结构;然后用内墙符合强度要求的砖块替换外墙不符合强度要求的砖块,并加固;接着在砖缝内埋设拉结螺栓;接着修补砖缝;接着在孔洞结构洞口轮廓处铺设保护层;接着在拉结螺栓上焊接角钢网架;接着在孔洞结构侧边设置“L”型型钢;接着在外墙内侧墙体的角钢网架表面浇筑内衬墙,内衬墙的钢筋分别与建筑内部框架柱和框架梁锚固连接;最后对外墙外侧墙体依次涂刷增强剂和憎水剂。
【IPC分类】E04G23/02
【公开号】CN105464397
【申请号】CN201510787118
【发明人】魏强, 潘慧卫
【申请人】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