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a凹凸砖、转角用b凹凸砖及转角用凹凸组合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0879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建筑用a凹凸砖、转角用b凹凸砖及转角用凹凸组合砖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A凹凸砖、建筑转角用B凹凸砖和一种建筑转角用凹凸组合砖,每层转角位置处由一块A凹凸砖和一块B凹凸砖的端头靠拢呈“L”形铺设而成,上层的B凹凸砖的第二条形凸起插入下层的A凹凸砖的第一条形槽内并占据该第一条形槽的一半,上层的B凹凸砖的第三条形凸起插入下层的B凹凸砖的第二条形槽内并占据该第二条形槽的一半。采用凹凸结构实现相邻砖体连接,以达到提高房屋抗震强度,并方便施工的抗震砖,特别适用转角位置处使用。
【专利说明】
建筑用A凹凸砖、转角用B凹凸砖及转角用凹凸组合砖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建筑用砖,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凹凸结构并具有抗震功能的砖。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砖体的形状多为长方体,相邻砖体之间通过水泥或砂浆粘连固定,墙体的抗震性能差,遇到大地震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房屋倒塌,引发灾难。因此,通过墙砖结构优化来提高房屋强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采用凹凸结构实现相邻砖体连接,以达到提高房屋抗震强度,并方便施工的抗震砖,特别适用转角位置处使用。
[0004]为此,本发明提供了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用A凹凸砖,为长条形且长度为宽度的两倍,所述A凹凸砖的顶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一条形槽,A凹凸砖的底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一条形凸起,第一条形槽与第一条形凸起的横截面尺寸匹配。既可用于一面墙体的铺设,也可以与B凹凸砖组合用于转角位置处的铺设。
[0005]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转角用B凹凸砖,为长条形且长度为宽度的两倍,所述B凹凸砖的顶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二条形槽,B凹凸砖的底面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凸起、沿宽度方向贯通的第三条形凸起,第二条形槽、第二条形凸起、第三条形凸起的横截面尺寸匹配,第二条形凸起、第三条形凸起的长度均为第二条形槽长度的一半,第二条形凸起远离第三条形凸起的一端与B凹凸砖的端头齐平,第三条形凸起与第二条形凸起的距离等于第三条形凸起与B凹凸砖的另一端头的距离,与A凹凸砖组合用于转角位置处的铺设。
[0006]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建筑转角用凹凸组合砖,包括A凹凸砖和B凹凸砖,两者均为长条形并等宽、等长、等高,且长度均为宽度的两倍,所述A凹凸砖的顶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一条形槽,A凹凸砖的底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一条形凸起;所述B凹凸砖的顶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二条形槽,B凹凸砖的底面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凸起、沿宽度方向贯通的第三条形凸起,第一条形槽、第一条形凸起、第二条形槽、第二条形凸起、第三条形凸起的横截面尺寸匹配,第二条形凸起、第三条形凸起的长度均为第一条形槽长度的一半,第二条形凸起远离第三条形凸起的一端与B凹凸砖的端头齐平,第三条形凸起与第二条形凸起的距离等于第三条形凸起与B凹凸砖的另一端头的距离;
[0007]每层转角位置处由一块A凹凸砖和一块B凹凸砖的端头靠拢呈“L”形铺设而成,上层的B凹凸砖的第二条形凸起插入下层的A凹凸砖的第一条形槽内并占据该第一条形槽的一半,上层的B凹凸砖的第三条形凸起插入下层的B凹凸砖的第二条形槽内并占据该第二条形槽的一半。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条形槽、第一条形凸起、第二条形槽、第二条形凸起、第三条形凸起的横截面上大下小,形成锥度。进一步方便安装,条形槽底与条形凸起的接触面上需要少量的水泥或砂浆粘连,牢固性更好。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A凹凸砖和B凹凸砖的组合安装在转角位置处,通过纵横交错的条形凸起,使转角位置处能承受纵横交错的震动力,具有较高的抗震能力;同时,通过优化结构尺寸,实现了只需要两种砖组合便可实现转角位置处的铺设,A凹凸砖还能单独作为一面墙体的铺设,一举两得,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施工方便,提高了效率,节约了人工;在铺设转角时,利用砖体自身的结构实现抗震,不需要或仅需要少量的水泥或砂浆粘连固定,平整度更好,降低了施工难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发明中A凹凸砖的立体图。
[0011]图2为本发明中B凹凸砖的立体图一。
[0012]图3为本发明中B凹凸砖的立体图二。
[0013]图4为本发明中A凹凸砖与B凹凸砖构成的组合砖双层磊叠的立体图一。
[0014]图5为本发明中A凹凸砖与B凹凸砖构成的组合砖双层磊叠的立体图二。
[0015]图6为本发明中A凹凸砖与B凹凸砖构成的组合砖多层磊叠的立体图一。
[0016]图7为本发明中A凹凸砖与B凹凸砖构成的组合砖多层磊叠的立体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所示A凹凸砖,为长条形且长度为宽度的两倍。A凹凸砖I的顶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一条形槽11,A凹凸砖I的底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一条形凸起12,第一条形槽11与第一条形凸起12的横截面尺寸匹配。
[0019]结合图2、图3所示的B凹凸砖,为长条形且长度为宽度的两倍。B凹凸砖2的顶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二条形槽21,B凹凸砖2的底面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凸起22、沿宽度方向贯通的第三条形凸起23。第二条形槽21、第二条形凸起22、第三条形凸起23的横截面尺寸匹配,第二条形凸起22、第三条形凸起23的长度均为第二条形槽21长度的一半。第二条形凸起22远离第三条形凸起23的一端与B凹凸砖2的端头齐平,第三条形凸起23与第二条形凸起22的距离等于第三条形凸起23与B凹凸砖2的另一端头的距离。
[0020]结合图4 一图7所示,一种建筑转角用凹凸组合砖,由图1中介绍的若干A凹凸砖I和图2、图3中介绍的若干B凹凸砖2组成。除上面介绍的内容外,还要求:A凹凸砖I与B凹凸砖2等宽、等长、等高,第一条形槽11、第一条形凸起12、第二条形槽21、第二条形凸起22、第三条形凸起23的横截面尺寸匹配。
[0021]每层转角位置处由一块A凹凸砖I和一块B凹凸砖2的端头靠拢呈“L”形铺设而成。上层的B凹凸砖2的第二条形凸起22插入下层的A凹凸砖I的第一条形槽11内并占据该第一条形槽11的一半,剩下的一半由A凹凸砖I铺设作为墙体(图中未示出)。上层的B凹凸砖2的第三条形凸起23插入下层的B凹凸砖2的第二条形槽21内并占据该第二条形槽21的一半,剩下的一半由上层的A凹凸砖I的第一条形凸起12占据。
[0022]最好是,第一条形槽H、第一条形凸起12、第二条形槽21、第二条形凸起22、第三条形凸起23的横截面上大下小,形成锥度。
【主权项】
1.一种建筑用A凹凸砖,其特征在于:为长条形且长度为宽度的两倍,所述A凹凸砖(I)的顶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一条形槽(11),A凹凸砖(I)的底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一条形凸起(12),第一条形槽(11)与第一条形凸起(12)的横截面尺寸匹配。2.—种建筑转角用B凹凸砖,其特征在于:为长条形且长度为宽度的两倍,所述B凹凸砖(2)的顶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二条形槽(21),B凹凸砖(2)的底面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凸起(22)、沿宽度方向贯通的第三条形凸起(23),第二条形槽(21)、第二条形凸起(22)、第三条形凸起(23)的横截面尺寸匹配,第二条形凸起(22)、第三条形凸起(23)的长度均为第二条形槽(21)长度的一半,第二条形凸起(22)远离第三条形凸起(23)的一端与B凹凸砖(2)的端头齐平,第三条形凸起(23)与第二条形凸起(22)的距离等于第三条形凸起(23)与B凹凸砖(2)的另一端头的距离。3.—种建筑转角用凹凸组合砖,其特征在于:包括A凹凸砖(I)和B凹凸砖(2),两者均为长条形并等宽、等长、等高,且长度均为宽度的两倍,所述A凹凸砖(I)的顶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一条形槽(11),A凹凸砖(I)的底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一条形凸起(12);所述B凹凸砖(2)的顶面左右居中设置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二条形槽(21),B凹凸砖(2)的底面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条形凸起(22)、沿宽度方向贯通的第三条形凸起(23),第一条形槽(11)、第一条形凸起(12)、第二条形槽(21)、第二条形凸起(22)、第三条形凸起(23)的横截面尺寸匹配,第二条形凸起(22)、第三条形凸起(23)的长度均为第一条形槽(11)长度的一半,第二条形凸起(22)远离第三条形凸起(23)的一端与B凹凸砖(2)的端头齐平,第三条形凸起(23)与第二条形凸起(22)的距离等于第三条形凸起(23)与B凹凸砖(2)的另一端头的距离; 每层转角位置处由一块A凹凸砖(I)和一块B凹凸砖(2)的端头靠拢呈“L”形铺设而成,上层的B凹凸砖(2)的第二条形凸起(22)插入下层的A凹凸砖(I)的第一条形槽(11)内并占据该第一条形槽(11)的一半,上层的B凹凸砖(2)的第三条形凸起(23)插入下层的B凹凸砖(2)的第二条形槽(21)内并占据该第二条形槽(21)的一半。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转角用凹凸组合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形槽(11)、第一条形凸起(12)、第二条形槽(21)、第二条形凸起(22)、第三条形凸起(23)的横截面上大下小,形成锥度。
【文档编号】E04C1/00GK105971182SQ201610521652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7月5日
【发明人】凌明
【申请人】凌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