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7364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制混凝土构件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背景技术】
[0002]发展建筑产业化是建筑生产方式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的根本转变,是产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和发展方向。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建筑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是以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以及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国外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与钢筋混凝土几乎同时起步,而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预制混凝土构件在半个世纪前才得到真正发展。
[0003]现有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采用的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套筒灌浆连接和约束浆锚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实际使用时,上述两种连接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套筒灌浆连接方式的主要优点是连接可靠,但由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连接部位尺寸较小,而目前所采用的连接套筒尺寸较大,内部结构复杂,不仅加工制作成本高、工艺复杂,钢材需求量较大,并且钢筋连接难度高,施工不便,费工费时;而约束浆锚连接方式的主要优点是造价低廉,但制作工艺复杂,钢筋搭接得长度很长,浪费钢筋且不利于施工。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钢筋连接过程且连接可靠。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连接两根钢筋的金属套筒、两个分别布设在金属套筒两端的密封圈、安装在金属套筒中部且对两个所述钢筋进行限位的限位件和由灌注于金属套筒与两根所述钢筋之间空腔内的灌浆料形成的灌浆结构,所述金属套筒为鱼腹形的连接套筒,两根所述钢筋通过灌浆结构与金属套筒紧固连接为一体;两根所述钢筋分别为由左至右插入金属套筒内的第一钢筋和由右至左插入金属套筒内的第二钢筋,所述金属套筒的左端开有供第一钢筋插入的左钢筋插口且其右端开有供第二钢筋插入的右钢筋插口 ;两个所述密封圈呈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为对所述左钢筋插口进行封堵的左密封圈和对所述右钢筋插口进行封堵的右密封圈,所述左钢筋插口与左密封圈之间以及所述右钢筋插口与右密封圈之间均为过盈配合;所述左密封圈套装在第一钢筋上,且左密封圈上开有供第一钢筋穿入的通孔;所述右密封圈套装在第二钢筋上,且右密封圈上开有供第二钢筋穿入的通孔,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直径相同;所述金属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且其中部直径最大,所述金属套筒的中部外径Dl彡2.5d+30mm且上下两端的外径D2彡2.5d+15mm,其中d为第一钢筋的直径;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均布设在金属套筒的中心轴线上且二者插入金属套筒内的长度均为3d?6d,所述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插入金属套筒内的长度之和小于金属套筒的长度;所述金属套筒的右侧侧壁上开有一个排气孔且其左侧侧壁上开有一个灌浆孔。
[0006]上述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套筒为球墨铸铁筒。
[0007]上述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其特征是:所述限位件为由上至下拧入金属套筒内的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与金属套筒呈垂直布设。
[0008]上述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其特征是:所述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均为橡胶密封圈;所述金属套筒的壁厚为3_?5_ ;所述左密封圈和右密封圈的厚度均为4_?8_。
[0009]上述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套筒的长度为Ild?12d。
[0010]上述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孔上装有排气管,所述灌浆孔上装有灌浆管,所述排气管和灌浆管均与金属套筒呈垂直布设。
[0011]上述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其特征是:所述排气管和灌浆管均为PVC管。
[0012]上述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套筒的内壁为锯齿形。
[0013]上述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套筒包括中部套筒段和对称布设在所述中部套筒段左右两侧的侧部套筒段,所述中部套筒段为圆柱形,所述侧部套筒段为圆锥形且其外径由内至外逐渐缩小;所述中部套筒段的长度为30mm?50mm。
[0014]上述一种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其特征是:所述排气孔和所述灌浆孔布设在同一平面上。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所采用的灌浆套筒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成本低。
[0017]2、所采用的灌浆套筒加工制作简便且外形尺寸小,占用空间小。
[0018]3、使用操作简便、施工方便且采用的钢筋连接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实现方便且连接效率高、连接效果好,金属套筒结构简单且其中部设置有限位螺栓,能方便地进行钢筋定位,施工时只需拧入限位螺栓,将两根连接钢筋插入金属套筒内灌浆,即可完成钢筋连接。采用鱼腹形金属套筒起到约束灌浆料的作用。与约束浆锚连接相比,省去了成孔工艺和配置约束箍筋的工序,只需将两根需连接的钢筋插入金属套筒中进行灌浆,即可完成连接。同时,由于金属套筒为鱼腹形,且微膨胀的灌浆料与金属套筒内壁之间产生相对的轴向力,对灌浆料产生径向的收缩压力,使微膨胀的灌浆料更紧地箍紧需连接钢筋,大大增加了需连接钢筋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加了连接处的抗拉强度。
[0019]4、连接界面安全、可靠,金属套筒采用球墨铸铁制成且其外形设计为中间大两端小的鱼腹式形状,形成剪力键,金属套筒外壁与筒外混凝土以及金属套筒内灌浆料与金属套筒的内壁之间均不易发生界面破坏,界面连接可靠。
[0020]5、钢筋锚固长度小,即钢筋插入金属套筒的长度小。并且,金属套筒内壁为锯齿形,能增强灌浆料与金属套筒和钢筋的粘结、摩擦及机械咬合强度,从而减小钢筋的锚固长度和金属套筒的尺寸。
[0021]6、使用效果好且实用价值高、经济实用,能简便、快速完成钢筋连接过程且连接可靠,能简便实现钢筋之间的快速连接,并且钢筋的对中精度要求低,操作方便且省工省时,施工效率高,连接强度可靠,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对金属套筒各部分的结构与尺寸进行限定,再加上对连接方法步骤进行合理设计,达到整体尺寸小、占用空间小、省材、施工工艺简便、连接质量可靠等效果,在钢筋连接性能与质量稳定性满足相关技术规程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经济技术指标大大超过已有的水泥灌浆钢筋接头。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钢筋连接施工时,不需要复杂的机械设备和机具,也不需要电能消耗,施工现场基本为干作业,节能环保,避免了传统钢筋连接方式的种种弊端。综上,本实用新型综合了套筒灌浆连接和约束浆锚连接两种钢筋连接方法的优势,连接安全可靠,加工制作及施工简单易行,综合性价比较高。
[0022]7、适用面广且推广应用前景广泛,能应用于梁、柱和墙等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连接。
[0023]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6]图3为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钢筋连接时的方法流程框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I—金属套筒;2-1—左密封圈;2-2—右密封圈;
[0029]3—限位螺栓;4一灌浆管;5—排气管;
[0030]6—灌浆结构;7—第一钢筋;8—第二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连接两根钢筋的金属套筒1、两个分别布设在金属套筒I两端的密封圈、安装在金属套筒I中部且对两个所述钢筋进行限位的限位件和由灌注于金属套筒I与两根所述钢筋之间空腔内的灌浆料形成的灌浆结构6,所述金属套筒I为鱼腹形的连接套筒,两根所述钢筋通过灌浆结构6与金属套筒I紧固连接为一体。两根所述钢筋分别为由左至右插入金属套筒I内的第一钢筋7和由右至左插入金属套筒I内的第二钢筋8,所述金属套筒I的左端开有供第一钢筋7插入的左钢筋插口且其右端开有供第二钢筋8插入的右钢筋插口。两个所述密封圈呈对称布设且二者分别为对所述左钢筋插口进行封堵的左密封圈2-1和对所述右钢筋插口进行封堵的右密封圈2-2,所述左钢筋插口与左密封圈2-1之间以及所述右钢筋插口与右密封圈2-2之间均为过盈配合;所述左密封圈2-1套装在第一钢筋7上,且左密封圈2-1上开有供第一钢筋7穿入的通孔。所述右密封圈2-2套装在第二钢筋8上,且右密封圈2-2上开有供第二钢筋8穿入的通孔,所述第一钢筋7和第二钢筋8的直径相同。所述金属套筒I的横截面为圆形且其中部直径最大,所述金属套筒8的中部外径Dl彡2.5d+30mm且其左右两端的外径D2彡2.5d+15mm,其中d为第一钢筋7的直径;所述第一钢筋7和第二钢筋8均布设在金属套筒I的中心轴线上且二者插入金属套筒I内的长度均为3d?6d,所述第一钢筋7和第二钢筋8插入金属套筒I内的长度之和小于金属套筒I的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