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框架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0908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接件4a的连接部41均穿出第一立柱21,而位于第一横梁3a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且分别与同侧的侧壁31螺栓连接,实现第一横梁3a和2个第一插接件4a连接。此时,作为一种变形例,可以进一步设计螺栓的螺杆具有伸入第一横梁3a的混凝土填充槽30内的延伸段,该延伸段作为横杆,起到架设加强筋的作用,这提升了产品利用率。
[0120]进一步地,在连接部41设有若干安装孔42,相应地第一横梁3a中——对应地设有若干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在连接时连接部41上的安装孔42和对应的第一横梁3a中的安装孔一一对准,使用螺栓穿过对准的两个安装孔进行紧固。
[0121]对于若干安装孔42——对应地设有多个螺栓连接的位置,这能够使第一横梁3a和连接部41形成非常紧固地连接,两者具有较强的连接稳定性,增强第一横梁3a的承重能力。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1设有6个安装孔42,对应地连接部41和第一横梁3a之间具有6个螺栓连接的位置,此仅为示例。作为变形例,可以根据插接件的连接部的尺寸及横梁所需承重能力合理布置螺栓连接的位置。
[0122]参照图3和图5,安装孔42为直条型安装孔,所有直条型安装孔包括3个直条型安装孔组,直条型安装孔组中的所有直条型安装孔在横梁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位于图5下方的直条型安装孔组中的两个直条型安装孔为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位于上方的直条型安装孔中的两个直条型安装孔为第二直条型安装孔42b。其中,两个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沿第一横梁3a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且均为倾斜设置,沿第一立柱21的高度方向AA,从上到下该两个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0123]这样,在第一横梁3a受到向下的较大压力而具有下移的趋势时,对应两个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的两个螺栓会随着第一横梁3a具有下移的趋势,但是该两个螺栓之间的间距是不变的,而两个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之间的间距从上到下却逐渐减小,两个螺栓的下移趋势会遭到两个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倾斜孔壁的较大摩擦阻力阻挡。螺栓施加给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倾斜孔壁的向下的压力中,一部分分解为螺栓与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倾斜孔壁之间的摩擦力,两个螺栓的下移趋势分解为沿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倾斜孔壁的滑动趋势,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所受到的压力减小,不会轻易被压裂,这提升了连接部41和第一横梁3a的连接稳定性,增大了连接部41的承重能力。而且两个螺栓被两个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所别住而很难具有有效的下移运动,能较好地维持房屋框架的结构稳定性。相比之下,如果该两个直条型安装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立柱的高度方向、或者垂直于第一立柱的高度方向,则螺栓会对直条型安装孔孔壁施加较大压力,很容易将连接部压断。
[0124]进一步地,位于上方的两个第二直条型安装孔42b也为倾斜设置,两者之间的间距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对应两个第二直条型安装孔42b的螺栓的下移趋势会遭到第二直条型安装孔42b较大摩擦阻力阻挡,第二直条型安装孔42b不会被轻易压断,这进一步提升了连接部41和第一横梁3a的连接稳定性。而且,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和第二直条型安装孔42b相互配合,两个第一直条型安装孔42a对应的两个螺栓之间间距从上到下具有减小趋势,而两个第二直条型安装孔42b对应的两个螺栓之间间距从上到下具有增大趋势,相互制约,更进一步避免连接部41受压迫轻易变形,提升连接部41和第一横梁3a的连接稳定性。
[0125]作为一种变形例,首先,每个直条型安装孔组中沿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可设置的安装孔数量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具体应用场合进行设定。其中可至少取其中两个安装孔为直条型安装孔,且该两个直条型安装孔倾斜设置,两者之间间距沿立柱高度方向或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相应地,沿立柱高度方向可设置的直条型安装孔组的数量也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可以为至少一组。
[0126]进一步地,当连接部中设有倾斜设置的直条型安装孔时,横梁中对应的安装孔也可进一步倾斜设置的直条型安装孔,且两个直条型安装孔交叉对准,这能够更好得对螺栓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阻挡。
[0127]参照图3和图5,第一插接件4a包括连接部41及位于第一立柱21内的穿插段43,贯穿孔40贯穿穿插段43,以供第二插接件4b穿插。设置连接部41沿第一立柱21的高度方向AA的尺寸大于穿插段43沿高度方向AA的尺寸,这样,在第一插接件4a穿过第一立柱21和穿插段43后,连接部41在第一立柱21外与第一立柱21的外表面即时形成了抵靠,起到穿插过程的定位效果。另一方面,连接部41也具有较大空间来布置较多的安装孔42。
[0128]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第一横梁3a同时与两个第一插接件4a固定连接。作为一种变形例,还可以是:第一横梁3a沿宽度方向的一个侧壁同时与至少2个第一插接件4a固定连接,此时第一横梁3a沿宽度方向同一侧的多个第一插接件4a穿过第一立柱21中的同一对通孔。
[0129]参照图1和图2,在第一立柱总成2a中,沿第一立柱21的高度方向AA设有两组穿插在一起的若干插接件。这样,墙体框架la中的一个墙面中沿高度方向AA设置有两根横梁3,这能增强墙体框架la的承重能力。在具体应用场合,可根据需要在房屋框架的一个立柱沿高度方向连接更多个横梁以获得房屋框架的较强承重性能。
[0130]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3,横梁3为U型梁,该U型梁具有开口向上的U型槽,作为混凝土填充槽。进一步地,以第一横梁3a为例,第一横梁3a设有沿第一穿插方向BB向外翻出的两个外翻边32。在第一立柱总成2a和第一横梁3a安装过程中,两个外翻边32分别搭在两个第一横梁3a的两个连接部41上,第一横梁3a支撑在2个第一插接件4a上,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之后可以很方便地安装螺栓。
[0131]除此之外,作为一种变形例,还可以是:横梁为矩形梁,该矩形梁为空心梁,内部开设有混凝土填充槽。矩形梁具有顶边,在顶边中开设有开口以作为所述混凝土灌入口。
[0132]对于第二插接件4b和第二横梁3b的连接方式可参考第一插接件4a和第一横梁3a的连接方式,不再赘述。
[0133]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第一立柱21为方柱。作为一种变形例,参照图7,组成房屋框架的第一立柱21’也可为圆柱,或者也可选择棱柱或其他形状。
[0134]进一步地,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立柱21为空心的钢柱。作为一种变形例,还可以是:第一立柱为实心木制立柱。
[0135]参照图1?图3,如图3所示的第一立柱总成2a位于墙体框架10中墙角位置,因此,第一、二插接件4a、4b中的每个插接件包括一个伸出第一立柱21外的连接部来连接一个横梁3,而两个横梁3相互垂直,因此第一、二插接件4a、4b在穿插后形成了 “L”型,以连接两个横梁3。
[0136]第二实施例
[0137]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0138]参照图1和图8?图11,图8为位于室内框架12内的第二立柱总成2b的平面示意图,第二立柱总成2b需要连接至四根横梁3,分别为横梁3c、3d、3e、3f,以实现与墙体框架10的四个墙面连接起来,因此,第二立柱总成2b中的一组插接件7具有伸出第二立柱22外的两个连接部以连接两根横梁3,因此该组插接件7中的4个插接件穿插在一起后形成了“井”字型。
[0139]其中,该组插接件7包括沿第一穿插方向BB并列排布的2个第一插接件7a及沿第二穿插方向CC并列排布的2个第二插接件7b,第一插接件7a为被插接件且第二插接件7b为主插接件,主插接件穿过被插接件且伸出所述立柱外与相应的横梁连接,也就是,2个第二插接件7b均穿过2个第一插接件7a且伸出第二立柱22外与相应的横梁连接;
[0140]主插接件包括至少两部分,相邻两部分插接在一起,在插接在一起的两部分中,其中一部分位于所述立柱外连接横梁,且设有收容槽,另一部分穿过被插接件并设有伸出所述立柱外的凸出部,凸出部插设于收容槽内并固定,实现相邻两部分相互插接在一起。也就是,第二插接件7b包括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72,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72插接在一起,第一部分71位于第二立柱22外连接横梁且设有收容槽710,第二部分72穿过第一插接件7a并设有伸出第二立柱22外的凸出部720,凸出部720插设于收容槽710内并固定,实现第一、二部分71、72相互插接在一起。
[0141]在装配时,首先操作第二部分72穿过第二立柱22和2个第一插接件7a,至凸出部720伸出第二立柱22外;之后,将第一部分71与凸出部720装配,操作第一部分71使收容槽710对准凸出部720,凸出部720插入收容槽710内;之后,对收容槽710与凸出部720的接触区域进行点焊处理,实现固定。
[0142]在第二插接件7b中,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72不是一体成型的,而是分离的。通过如是设计,可允许第一部分71沿第二立柱22的高度方向AA的尺寸较大,第一部分71和横梁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布置较多的固定连接位置,满足横梁固定牢固的要求。
[0143]在第一插接件7a中设有供第二插接件7b穿插的贯穿孔70,如果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72不是分离而是一体成型的,由于贯穿孔70沿高度方向AA不能贯穿第一插接件7a,贯穿孔70沿高度方向AA的尺寸受到限制,进一步地第一部分71的尺寸也受到制约,第一部分71具有较小尺寸的才能够穿过贯穿孔70,但这会影响到第一部分71和横梁的连接牢固性及连接位置的承重能力。因此,本实施例设置第一部分71和第二部分72之间是分离的。
[0144]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收容槽710的深度及与之配合且伸入收容槽710内的凸出部720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确保两者之间稳定连接。
[014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71作为连接部连接一个横梁,进一步地凸出部720中也设有安装孔来安装该横梁。第二部分72中与凸出部720相对的另一端作为连接部位于第二立柱22外,连接另一个横梁,并在装配后与第二立柱22抵靠。
[0146]作为一种变形例,还可以是:主插接件包括三个部分,其中中间部分位于第二立柱内,与中间部分相邻的两侧部分均和中间部分为分离设置,连接方式可参考本实施例第一、二部分的连接方式。
[0147]进一步地,参照图8?图10,第一插接件7a包括穿插段73和位于穿插段73两端的两个连接部74,贯穿孔70贯穿穿插段73,穿插段73和连接部74 —体成型,两个连接部74分别连接相应的横梁。
[0148]对于本实施例中第一、二插接件7a、7b与横梁的连接方式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0149]除以上不同之处外,对第二立柱总成中的其他结构及连接方式请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0150]第三实施例
[0151]与第一、二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0152]参照图1和图12,图12为房屋框架中位于围绕室内空间的相邻两个墙角之间墙面中的第三立柱总成2c的平面示意图,其中,第三立柱总成2c需要通过三根横梁3,如横梁3e、3b、3g,连接两个墙角的两个第一立柱总成2a及室内空间的第二立柱总成2b。因此,在穿插在一起的一组插接件8中,第一插接件8a包括1个第一连接部80伸出第三立柱23夕卜,第二插接件8b包括2个第二连接部81伸出第三立柱23外。这样第一、二插接件8a、8b穿插在一起后形成了 “T”型,T型的三端分别为:2个第一连接部80相对而作为一端、2对第二连接部81作为另两端。
[0153]从第一、二、三实施例可知,第一、二插接件8a、8b中的每个插接件是一端还是两端设置连接部,是根据该插接件所要连接的横梁的数目来确定,而横梁的数目又与插接件所在立柱总成在房屋框架中的位置来确定的,因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