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式智能停车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1553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塔式智能停车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塔式智能停车厂。
【背景技术】
[0002]随着车辆的普遍化使用,停车设备需求不断上升,需要对停车厂空间位置进行充分利用以达到停车需求。
[0003]专利申请号为201410025402.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纵向平移塔式停车设备,包括由钢结构或土建水泥构成的停车区域,提升系统以及车辆搬运器,所述停车区域为多层空间结构,且每层空间结构都至少包括纵向相对的两个泊车位,两个泊车位之间留有升降空间;所述车辆搬运器设在停车区域中的升降空间,提升系统带着智能搬运器在出入口处等待待存的车,车停上智能搬运器后由提升系统控制上升,到达指定层停下,然后智能搬运器将车纵向平移到指定的固定泊位处,存车过程结束。取车过程和存车过程相反,提升系统带着智能搬运器到达指定层,智能搬运器纵向平移将指定的固定泊位处的车取出,然后提升系统带着智能搬运器和车下降到出入口,取车过程结束;此纵向平移塔式停车设备可以横向或者纵向并列联排布置,适应各种特殊场地,在成倍增加停车位的同时,节约土地和设备建造成本,但是,车辆搬运器在搬运汽车的过程中没有定位装置对汽车进行固定,搬运汽车在上升过程时候,风阻会加大汽车对搬运器的压力,增加搬运器的负担,尤其搬运汽车在下降过程时候,风阻会使得汽车与搬运器分离,汽车没有固定容易发生漂移移动,严重的时候汽车容易与墙体等发生碰撞现象,容易造成汽车损伤,存在有搬运安全隐患,实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在搬运过程中固定汽车,避免汽车移动损伤,避免搬运安全隐患的塔式智能停车厂。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塔式智能停车厂,包括设有停车区域的停车厂、停车厂控制台和车辆搬运器,所述停车区域为多层空间结构,每层空间结构都至少包括纵向相对的两个泊车位,两个泊车位之间留有升降空间,所述车辆搬运器设于泊车位上,所述泊车位上设有能够带动车辆搬运器进行平移运动的横向平移装置,所述升降空间上设有能够带动车辆搬运器进行上下升降运动的纵向升降装置;所述车辆搬运器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光电传感装置,所述第一光电传感装置用于检测车辆停入时与第一光电传感装置之间的距离,所述车辆搬运器上对应车辆停止时轮胎的位置设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口上设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下方设有驱动其升降的升降气缸;所述车辆搬运器内位于升降台的两侧设有左容纳腔和右容纳腔,所述左容纳腔和右容纳腔内均设有滑道,所述滑道上设有能够沿其滑动的卡台和能够驱动卡台滑动的滑动汽缸,所述左容纳腔和右容纳腔内的卡台的相对侧面设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上沿其弧长依次排布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与所述圆弧面呈夹角朝上的夹角结构,所述夹角结构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横向平移装置、纵向升降装置、第一光电传感装置、升降气缸、滑动汽缸均与停车厂控制台连接。
[0006]进一步的是,所述车辆搬运器的表面上还设有第二光电传感装置,所述第二光电传感装置与停车厂控制台连接,所述第二光电传感装置用于测量车辆底盘与车辆搬运器表面之间的距离。
[0007]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如上所述设计的塔式智能停车厂,车辆停入车辆搬运器时,第一光电传感装置检测车辆停入车辆搬运器的距离,并将距离数据传至停车厂控制台,当距离与停车厂控制台的预先存入的停入距离一致的时候,停车厂控制台发出警示提示驾驶员停车,此时车辆的轮胎刚好位于车辆搬运器上的定位口上,然后停车厂控制台控制升降台下降,升降台的下降带动车辆下沉,车辆的轮胎会卡入定位口中;升降台下降完成后,停车厂控制台就会分别控制升降台两侧的左容纳腔和右容纳腔内的卡台相向运动,因左容纳腔和右容纳腔内的卡台为圆弧面,相向运动后的卡台最终能够包覆钳制住车辆的轮胎,即车辆轮胎通过定位口侧壁的夹紧、左右侧的卡台的钳制得到有效的定位作用,能够避免车辆在搬运过程中出现的漂移移动现象;进一步的,圆弧面上设置的倾斜的弹性板,使得车辆轮胎与卡台之间具有减震结构,在车辆搬运器搬动车辆上升过程中,风阻对车辆产生的下压力会被弹性板吸收用于弹性形变,进而降低了车辆搬运器对车轮造成的冲击力,避免车辆搬运器与车辆间的碰撞,保护车辆免于受损;而且弹性板的弹性减震结构也能够吸收搬运过程中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力,有效避免振动造成的定位松动现像;进一步的,弹性板与圆弧面的夹角朝上,即弹性板构成倒角结构对车辆轮胎产生向下的钳制力,在车辆搬运器搬动车辆下降过程中,风阻对车辆产生的上抬力会被向下的钳制力相抵消,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车辆在车辆搬运器上的稳固性,避免车辆漂移移动现象;
[0008]进一步的是,在升降台的下降过程中,第二光电传感装置也会测量车辆底盘与车辆搬运器表面之间的距离,即车辆下沉的距离,停车厂控制台根据第二光电传感装置反馈的下沉距离以控制升降气缸的工作情况,即控制升降台的升停,以避免下沉过多使得车辆底盘与车辆搬运器发生磕碰,避免车辆底盘受损。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停车厂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搬运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3]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示的是,塔式智能停车厂,包括设有停车区域的停车厂1、停车厂控制台和车辆搬运器2,所述停车区域为多层空间结构,每层空间结构都至少包括纵向相对的两个泊车位,两个泊车位之间留有升降空间,所述车辆搬运器2设于泊车位上,所述泊车位上设有能够带动车辆搬运器2进行平移运动的横向平移装置3,所述升降空间上设有能够带动车辆搬运器2进行上下升降运动的纵向升降装置4 ;所述车辆搬运器2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光电传感装置21,所述第一光电传感装置21用于检测车辆停入时与第一光电传感装置之间的距离,所述车辆搬运器2的表面上还设有第二光电传感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光电传感装置用于测量车辆底盘与车辆搬运器表面之间的距离;所述车辆搬运器2上对应车辆停止时轮胎的位置设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口上设有升降台22,所述升降台22下方设有驱动其升降的升降气缸23 ;所述车辆搬运器2内位于升降台的两侧设有左容纳腔24和右容纳腔25,所述左容纳腔24和右容纳腔25内均设有滑道26,所述滑道26上设有能够沿其滑动的卡台27和能够驱动卡台27滑动的滑动汽缸28,所述左容纳腔24和右容纳腔25内的卡台27的相对侧面设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上沿其弧长依次排布有弹性板29,所述弹性板29与所述圆弧面呈夹角朝上的夹角结构,所述夹角结构的夹角为30度;所述横向平移装置3、纵向升降装置4、第一光电传感装置21、第二光电传感装置、升降气缸23、滑动汽缸28均与停车厂控制台连接。
[0014]综上所述设计的塔式智能停车厂,能够在搬运过程中固定汽车,避免汽车移动损伤,避免搬运安全隐患。
[0015]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主权项】
1.塔式智能停车厂,包括设有停车区域的停车厂、停车厂控制台和车辆搬运器,所述停车区域为多层空间结构,每层空间结构都至少包括纵向相对的两个泊车位,两个泊车位之间留有升降空间,所述车辆搬运器设于泊车位上,所述泊车位上设有能够带动车辆搬运器进行平移运动的横向平移装置,所述升降空间上设有能够带动车辆搬运器进行上下升降运动的纵向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搬运器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光电传感装置,所述第一光电传感装置用于检测车辆停入时与第一光电传感装置之间的距离,所述车辆搬运器上对应车辆停止时轮胎的位置设有定位口,所述定位口上设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下方设有驱动其升降的升降气缸;所述车辆搬运器内位于升降台的两侧设有左容纳腔和右容纳腔,所述左容纳腔和右容纳腔内均设有滑道,所述滑道上设有能够沿其滑动的卡台和能够驱动卡台滑动的滑动汽缸,所述左容纳腔和右容纳腔内的卡台的相对侧面设为圆弧面,所述圆弧面上沿其弧长依次排布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与所述圆弧面呈夹角朝上的夹角结构,所述夹角结构的夹角为30-60度;所述横向平移装置、纵向升降装置、第一光电传感装置、升降气缸、滑动汽缸均与停车厂控制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式智能停车厂,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搬运器的表面上还设有第二光电传感装置,所述第二光电传感装置与停车厂控制台连接,所述第二光电传感装置用于测量车辆底盘与车辆搬运器表面之间的距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能够在搬运过程中固定汽车,避免汽车移动损伤,避免搬运安全隐患的塔式智能停车厂,包括车辆搬运器,车辆搬运器设有第一光电传感装置,第一光电传感装置用于检测车辆停入时与第一光电传感装置之间的距离,车辆搬运器对应车辆停止时轮胎位置设有定位口,定位口上设有升降台,升降台下方设有驱动其升降的升降气缸;车辆搬运器内位于升降台的两侧设有左容纳腔和右容纳腔,左容纳腔和右容纳腔内均设有滑道,滑道上设有能够沿其滑动的卡台和能够驱动卡台滑动的滑动汽缸,左容纳腔和右容纳腔内的卡台的相对侧面设为圆弧面,圆弧面上沿其弧长依次排布有弹性板,弹性板与圆弧面呈30-60度夹角结构。
【IPC分类】E04H6/24
【公开号】CN205025169
【申请号】CN201520685287
【发明人】许金聪
【申请人】福建万宝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