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排水环保的改造房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758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抗震排水环保的改造房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及旧城改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造房屋。
【背景技术】
[0002]屋顶按其外形一般可分为平屋顶、坡屋顶、其它形式的屋顶,它们都可以用来收集雨水。屋面坡度< 10%的建筑屋顶为平屋顶,最常用的排水坡度为2?3% ;坡屋顶是指屋面坡度较陡的屋顶,其坡度一般在10%以上,坡屋顶的常见形式有:单坡、双坡屋顶,硬山及悬山屋顶,四坡歇山及庑殿屋顶,圆形或多角形攒尖屋顶等。
[0003]川西平原传统民居多采用烧制黑瓦加木质构架作为屋顶,这也是老旧房屋的一般结构,其缺陷为不环保、不节能、瓦片易碎,并且自重较大、抗震性能及结构刚性不足,而这种屋顶结构由砖瓦拼接搭建而成,部分砖瓦稍有移动或发生损坏,砖瓦之间就会存在缝隙,还容易出现屋顶漏水问题,另外,屋顶排水后雨水容易在地表直接形成径流,造成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屋顶质轻、结构刚性足、抗压弯、制造成本低的抗震排水环保的改造房屋。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抗震排水环保的改造房屋,它包括至少一个竹质单坡屋顶以及可铺设所述竹质单坡屋顶的房屋本体和可将屋檐滴水导入地下深处的排水筒,所述竹质单坡屋顶包括多个连接半竹筒和多个导水半竹筒,所述连接半竹筒和所述导水半竹筒的截断面形状均呈“C”形,所述连接半竹筒的开口方向向下,所述导水半竹筒的开口方向向上,多个所述连接半竹筒和多个所述导水半竹筒交替并列设置,所述连接半竹筒位于相邻所述导水半竹筒的斜上方,且所述连接半竹筒的内侧壁与相邻的所述导水半竹筒内侧壁贴合并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筒位于所述竹质单坡屋顶屋檐下方的地面上,并且其顶端开口露出地面,底端开口位于地下。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8]本实用新型产品中的竹质单坡屋顶不但材料来源广泛,制造成本低,环保节能,而且自重轻,结构刚性足,抗压弯性能好,具有很好的抗震效果,另外,竹质单坡屋顶由交替并列设置的多个连接半竹筒和多个导水半竹筒组合连接而成,没有缝隙,可以有效的将屋顶的雨水从导水半竹筒的端部排出,避免普通瓦屋顶漏水的情况发生,同时竹质单坡屋顶与其屋檐下的排水筒配合使用,可以更好的将雨水引入地下,改善土壤环境,有效避免屋顶排水后雨水在地表直接形成径流而造成的诸多不便。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半竹筒的内侧壁弧度、所述导水半竹筒的内侧壁弧度均大于180°。
[0011]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这样连接半竹筒和导水半竹筒可以更好的扣合在一起,固定连接后更加稳固。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竹质单坡屋顶的屋檐下方设有可将所述竹质单坡屋顶一侧的屋檐滴水引流至另一侧的引流槽,所述房屋本体的上部设有可放置并固定所述引流槽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房屋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排水筒位于所述竹质单坡屋顶远离所述引流槽的一侧屋檐下方。
[0013]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屋檐滴水集中引流后再排入排水筒,只需要在房屋一侧设置排水筒即可,既节约了排水筒的安装空间、安装数量和安装工序,又更好的、更集中的改善排水筒附近的土壤环境。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引流槽远离所述排水筒的一端设有挡水板。
[0015]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加方便引流槽集中引流屋檐滴水,使收集的雨水顺利的流向排水筒。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它还包括雨水花园,所述雨水花园位于所述竹质单坡屋顶远离所述引流槽的一侧屋檐下方的地面上,所述排水筒位于雨水花园内。
[0017]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雨水花园建造成本较低,且维护与管理比草坪简单,建在这里可以有效的进行雨水渗透,去除雨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通过其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中空气的湿度与温度,改善小气候环境,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雨水花园的地势低于地面,所述排水筒的顶端开口高度与地面平齐。
[0019]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雨水渗透,去除雨水中的悬浮颗粒、有机污染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病原体等有害物质,更加有效的避免雨水污染地下水。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房屋本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一个可铺设所述竹质单坡屋顶的屋顶支撑结构,所述屋顶支撑结构包括一对相对平行设置的横梁以及多根互相平行设置的支撑梁,所述横梁与所述房屋本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横梁垂直,且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梁均匀分布在两个所述横梁之间。
[0021]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使屋顶结构更加稳固,结构刚性更足,抗压弯性能与抗震效果更好,承载竹质单坡屋顶更加方便。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横梁上设有与所述支撑梁的端部相匹配的卡槽,所述支撑梁的两端通过卡槽分别与对应所述横梁卡合连接。
[0023]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连接稳固,而且安装连接更加简单方便,节省工序。
[00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竹质单坡屋顶为两个,且相对设置呈双坡屋顶状。
[0025]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竹质单坡屋顶设置成双坡屋顶,不仅排水效果更好,而且抗震效果更好。
[00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水半竹筒内设有可截留雨水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导水半竹筒垂直,其高度低于所述导水半竹筒的截断面的高度。
[0027]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控制屋檐滴水的速度,避免雨水排放过快而造成的雨水飞溅,使得雨水能够稳稳的从屋檐处落下,排水效果更好,另外,隔板还能够截留部分土壤、树叶,从而可以在屋顶上种植小花小草,改善屋顶环境,给人以新的景观感知与视觉感受,为昆虫与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竹质单坡屋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水半竹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4]1、房屋本体,2、竹质单坡屋顶,3、连接半竹筒,4、导水半竹筒,5、排水筒,6、引流槽,7、支撑架,8、挡水板,9、雨水花园,10、屋顶支撑结构,11、横梁,12、支撑梁,13、隔板,14、铆钉,15、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6]实施例
[0037]如图1-图5所示,一种抗震排水环保的改造房屋,它包括至少一个竹质单坡屋顶2以及可铺设所述竹质单坡屋顶2的房屋本体I和可将屋檐滴水导入地下深处的排水筒5,所述竹质单坡屋顶2包括多个连接半竹筒3和多个导水半竹筒4,所述连接半竹筒3和所述导水半竹筒4的截断面形状均呈“C”形,所述连接半竹筒3的开口方向向下,所述导水半竹筒4的开口方向向上,多个所述连接半竹筒3和多个所述导水半竹筒4交替并列设置,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