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864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闩。
背景技术
当门被使用在大门、卧室、以及其他需要隐私的区域时,一般需要多重闭锁功能。
此外,锁孔至门框的标准规格一般包含60mm和70mm两种安装距离,这就需要连同上述多重闭锁功能一同被考虑。
根据建筑物的尺寸、目的以及规格的样式选项,很明显地,不同地点需要不同的锁闩规格,因此可能数目极为庞大,此规格的不同,可能造成公司库存数目增加,亦增加了供货错误、不当安装、延误安置,以及更换安装错误,从而造成相关损失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闩,其具备多重闭锁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闩,其可方便调理调闩的安装距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闩,包括壳体、第一锁闩、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第二锁闩、第二锁闩驱动元件以及锁闩弹簧,其中壳体内部形成中空腔室,前端开设两通孔;第一锁闩驱动元件安装于壳体内,其具有前拨动部、后拨动部、凸部以及一通孔;第一锁闩前端具有锁闩头,后端具有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前拨动部往前拨动,并使第一锁闩伸出于壳体外的前拨动部,以及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后拨动部往后拨动,并使第一锁闩撤收于壳体内的后拨动部;第二锁闩前端具有锁闩头,后端具有至少一拨动部;壳体内安装有可使第二锁闩恒向外局部伸出于壳体外的锁闩弹簧;第二锁闩驱动元件具有一供带动件插置的孔;其还具有一可容置第一锁闩驱动元件凸部的凹部,两者可相对同轴转动。
所述锁闩还包括延伸元件、离合装置、调整元件以及推动销,其中;离合装置包括定位元件及定位弹簧;第一销闩前端具有销闩头,后端具有至少一通孔及可容置离合装置的定位孔;延伸元件具有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前拨动部往前拨动,并使第一锁闩伸出于壳体外的前拨动部,以及可被该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后拨动部往后拨动,并使第一锁闩撤收于壳体内的后拨动部;推动销安装于该壳体内,其连动调整元件,离合装置带动延伸元件,并可选择定位;该延伸元件还设有前定位部与后定位部,离合装置的定位元件选择啮合于前定位部与后定位部中。
该第一锁闩的通孔处设有一滑动部,延伸元件具有与之配合并相对滑动的滑动部。
该第一锁闩驱动元件还具有可接受锁体带动件的推动部推动的第一拨动部。
该延伸元件还设有可接受推动销推抵的前凸块与后凸块。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第一锁闩的后拨动部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后拨动部往后拨动,并使第一锁闩撤收于壳体内,前拨动部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前拨动部往前拨动,并使第一锁闩伸出于壳体外;而第二锁闩的拨动部可带动第二锁闩,使其压缩锁闩弹簧,并使第二锁闩撤收于壳体内,从而达到多重闭销的目的。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推动销可控制调整元件及离合装置,并带动延伸元件,使其与离合装置的定位元件选择啮合,从而达到方便调整销闩安装距离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一锁闩位于壳体第一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一锁闩位于壳体第二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锁闩位于壳体第二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第二锁闩驱动元件、带动件以及曲柄的组合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调理元件调整为70mm安装距离时,第一锁闩位于壳体第一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调理元件调整为60mm安装距离时,第一锁闩位于壳体第一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调整元件调整为60mm安装距离时,第一锁闩位于壳体第二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调整元件调整为70mm安装距离时,第一锁闩位于壳体第二位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第二锁闩驱动元件、带动件以及曲柄的组合局部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B-B剖视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二锁闩位于壳体的第二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锁闩由壳体1、第一锁闩2、第二锁闩3、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弹簧19、两个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以及锁闩弹簧34等元件组成。其中壳体1包括本体11、盖板12以及面板13。该本体11、盖板12及面板13可以螺丝14螺合而形成一中空腔室以安装各锁闩元件,且螺钉15可螺入该壳体1的通孔,使壳体1可固定于门板中;该本体11内部具有销113、固定孔110、凸点117以及通孔111、112;该盖板12具有固定孔120;该面板13具有通孔131、132用以做为安装定位。
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为凸轮形板状体,其安装于壳体1内,该板体侧边前端具有前拨动部41,后端具有后拨动部46,板体两侧分别延伸凸部43,凸部43中形成通孔42;第一拨动部45成型于凸部43上。
第一锁闩2安装壳体1中,其前端具有锁闩头21,在锁闩头21后端连接有拉板24,该拉板24形成一U形板体,U形板体的两纵向板具有滑动槽25,其可安装于本体11的销113上,并可横向伸缩于壳体1的内外而相对滑动,另有一横向板连接两纵向板,且横向板上具有前拨动部27与后拨动部28,该后拨动部28可被第一锁闩驱动部4的后拨动部46往后拨动,使第一锁闩2的锁闩头21撤收于壳体1内的第一位置,而前拨动部27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的前拨动部41往前拨动,使第一锁闩2的锁闩头21局部伸出于壳体1外的第二位置。
第二锁闩3亦安装于壳体1内,其前端具有锁闩头31,在锁闩头31后端连接有U形拉板35,该U形拉板35前端具有凸点36,中央形成镂空槽孔,槽孔两侧形成两侧板,该两侧板上分别具有拨动部33。
锁闩弹簧34安装于本体11内,并支持于第二锁闩的凸点36与本体11的凸点117之间,以维持第二锁闩3的锁闩头31位于伸出壳体1外的第一位置(如图2所示)。
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具有两拨动部51、凹部53以及把手孔52,把手孔52可供带动件91、92(如图5所示)插置,在两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上还具有圆柱54,其可分别安装于本体11的固定孔110与盖板12的固定孔120之间,上述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的凸部43可插置于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的凹部53中,并形成可相对转动的同轴设置,当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的拨动部51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钟方向旋转拨动第二锁闩3的任一拨动部33时,可压缩锁闩弹簧34,使第二锁闩3的锁闩头31撤收于壳体1内的第二位置(如图4所示)。
如图2、3所示,再配合图5、图6,当欲操作锁闩做闭锁动作时,以外侧锁体的钥匙或内侧锁体的旋钮(图中未示出)操作曲柄93,由于曲柄93穿设于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的通孔42中,因此可使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的前拨动部41推动第一锁闩2的前拨动部27,进而使第一锁闩2的锁闩头21局部伸出于壳体1外,从而形成闭锁(如图3所示)。
如图2、3与图4所示,再配合图5、图6,当欲操作锁闩做开锁动作时,可用外侧锁体的钥匙或内侧锁体的旋钮(图中未示出)操作曲柄93,使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的后拨动部46推动第一锁闩2的后拨动部28,进而使第一锁闩2的锁闩头21缩入壳体1之内,从而形成开锁状态(如图2所示),然后再转动内侧或外侧锁体的握把(图中未示出),使连接握把的带动件91或92直接驱动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而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的拨动部51将推动第二锁闩3的拨动部33,进而使第二锁闩3的锁闩头31往壳体1内的方向缩入(如图4所示),从而可开启门扉。
或者以另一种驱动方式,如图2、3及图4所示,仅转动内侧锁体握把(图中未示出)驱动带动件91,由于内侧带动件91具有一推动部911,旋转握把时,内侧带动件91的推动部911会推动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板体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拨动部45之一(图中仅示出其一)从而驱动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使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的后拨动部46推动第一锁闩2的后拨动部28,进而使第一锁闩2的锁闩头21缩入壳体1之内,即形成开锁(如图2所示);同时由于带动件91的方形管体啮合于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的孔52,所以会直接带动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的拨动部51将推动第二锁闩3的拨动部33,进而使第二锁闩3的锁闩头31往壳体1内的方向缩入(如图4所示),即可开启门扉。
实施例二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组合元件修改后,即构成可调整安装距离的构造。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包括壳体1a、第一锁闩2a、延伸元件6a、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第二锁闩3a、锁闩弹簧34a、两个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离合装置8a、调整元件7a以及推动销114a。其中壳体1a包括本体11a、盖板12a及面板13a。该本体11a、盖板12a及面板13a可以螺丝14a螺合而形成一中空腔室,用以安装各锁闩元件,且螺钉15a可螺入壳体1a的通孔,使壳体1a固定于门板中;该本体11a内部具有销113a、固定孔110a、凸点117a、T形槽(包括斜槽116a及凹槽115a)以及通孔111a、112a;该盖板12a具有固定孔120a以及T形槽,T形槽包括斜槽126a及凹槽125a;该面板13a具有通孔131a、132a,以做为安装定位用。
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为凸轮,其具有一板体,并安装于壳体1a内,该板体侧边前端具有前拨动部41a,后端具有后拨动部46a,板体两侧分别延伸凸部43a,凸部43a中形成通孔42a;第一拨动部45a成型于凸部43a上。
第一锁闩2a安装于壳体1a中,其前端具有锁闩头21a,该锁闩头21a后端连接有拉板24a,该拉板24a形成一U形板体,U形板体的两纵向板具有滑动槽25a、滑动部22a以及通孔23a,该第一锁闩2a的滑动槽25a安装于本体11a的销113a上,另有一横向板连接两纵向板,且横向板上具有一孔29a,其配合纵向板的通孔23a可安装离合装置8a的定位元件81a与定位弹簧82a(如图8所示)。
延伸元件6a为U形板体,U形板体由一横向板连接两纵向板,在U形板体的两纵向板上具有滑动槽66a、滑动部63a,横向板上具有前拨动部65a、后拨动部67a、前定位部62a、后定位部64a、前凸块68a及后凸块69a;该前定位部62a与后定位部64a可接受离合装置8a的定位元件81a选择性的啮合;该后拨动部67a则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的后拨动部46a往后拨动,使第一锁闩2a的锁闩头21a撤收于壳体1a内的第一位置(如图8或图9所示);而前拨动部65a则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的前拨动部41a往前拨动,使第一锁闩2a的锁闩头21a伸出于壳体1a外的第二位置(如图10或图11所示)。
第二锁闩3a亦安装于壳体1a内,其前端具有锁闩头31a,在锁闩头31a后端连接有U形拉板35a,该U形拉板35a前端具有凸点36a,其中央形成镂空槽孔,槽孔两侧形成两侧板,两侧板上分别具有前拨动部32a与后拨动部33a。
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具有两拨动部51a、凹部53a以及把手孔52a,把手孔52a可供带动件91a、92a(如图12所示)插置,该两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还具有一圆柱54a,其可分别安装于本体11a的固定孔110a与盖板12a的固定孔120a之间,而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的凸部43a则插置于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的凹部53a中,并形成可具相对转动的同轴设置,且分别接受锁体带动件91a、92a与曲柄93a控制(如图12所示);另外,第二锁闩3a受到顶在本体11a的凸点117a与第二锁闩3a的凸点36a的锁闩弹簧34a的支持,使第二锁闩3a的锁闩头31a向外局部伸出于壳体1a外的第一位置(如图8、图10所示);当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的拨动部51a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拨动该第二锁闩3a的前拨动部32a或后拨动部33a时,可压缩锁闩弹簧34a,使第二锁闩3a的锁闩头31a撤收于壳体1a内的第二位置(如图14所示)。
调整元件7a安装于壳体1a内并可向前或向后滑动定位,其大致上呈矩形板体,在其纵向板体上具有推动部71a以及H形槽,该H形槽包括前纵向槽72a、横向槽73a以及后纵向槽74a。
推动销114a可依序穿设于本体11a的T形槽、调整元件7a的H形槽以及盖板12a的T形槽中,该推动销114a可操作离合装置8a的定位元件81a,并推动延伸元件6a,使该延伸元件6a可供离合装置8a的定位元件81a选择啮合于前定位部62a或后定位部64a中,同时调整元件7a的推动部71a可推动容置于其矩形板体内部的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与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使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与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在本体11a的固定孔110a与盖板12a的固定孔120a的限制范围内滑动定位,并使第一锁闩驱动4a与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可分别操控第一锁闩2a或第二锁闩3a。
如图8、9所示,当欲调整锁闩的安装距离从70mm(图8)至60mm(图9)的距离时,纵向拉动推动销114a,推动离合装置8a的定位元件81a向上移位,使定位元件81a与延伸元件6a的前定位部62a不啮合,此时推动销114a则部分容置于前定位部62a中,再横向往前推动推动销114a,以带动延伸元件6a的前凸块68a,使延伸元件6a往前滑动至预定位,同时使延伸元件6a的后定位部64a与定位元件81a对正,该定位元件81a受定位弹簧82a的作用向下位移啮合后定位64a(如图9所示);在前述推动销114a以横向往前推时,调整元件7a的推动部71a会推动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的圆柱54a,并带动夹于两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中的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往前移动,使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位于可对其操作的前拨动部32a处,此时推动销114a会受弹簧18a的弹力作用,沿着本体11a的T形槽的斜槽116a与盖板12a所对应的T形槽的斜槽126a回到本体11a的T形槽的凹槽115a与盖板12a所对应的T形槽的凹槽125a中。
再如图8、9所示,当欲调整锁闩的安装距离从60mm(图9)至70mm(图8)的距离时,纵向拉动推动销114a,推动离合装置8a的定位元件81a向上移位,使定位元件81a与延伸元件6a的后定位部64a不啮合,此时推动销114a部分容置于后定位部64a中,再横向往后推动推动销114a,以带动延伸元件6a的后凸块69a,使延伸元件6a往后滑动至预定位,同时使延伸元件6a的前定位部62a与定位元件81a对正,该定位元件81a受定位弹簧82a的作用向下位移啮合前定位部62a(如图8所示);在前述推动销114a以横向往后推动时,调整元件7a的推动部71a会推动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的圆柱54a,并带动夹于两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的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往后移动,使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位于后拨动部33a处,此时推动销114a受弹簧18a弹力的作用,沿着本体11a的T形槽的斜槽116a与盖板12a所对应的T形槽的斜槽126a回到本体11a的T形槽的凹槽115a与盖板12a所对应的T形槽的凹槽125a中。
如图9所示,并配合图12、13,当欲操作安装距离为60mm的锁闩做闭锁动作时,仅需转动外侧锁体的钥匙(图中未示出)或内侧锁体的旋钮(图中未示出)而操作曲柄93a,由于曲柄93a穿设于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的通孔42a中,从而使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的前拨动部41a推动延伸元件6a的前拨动部65a,并带动第一锁闩2a,使第一锁闩2a的锁闩头21a部分伸出于壳体1a之外,即可闭锁(如图10所示)。
再如图10所示,并配合图12、13,当欲操作安装距离为60mm的锁闩做开锁动作时,可用外侧锁体的钥匙(图中未示出)或内侧锁体的旋钮(图中未示出)操作曲柄93a,使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的后拨动部46a推动延伸元件6a的后拨动部67a,并带动第一锁闩2a,使第一锁闩2a的锁闩头21a缩入壳体1a之内,即形成开锁状态(如图9所示);然后再转动内侧或外侧锁体的握把(图中未示出),使连接握把的带动件91a、92a驱动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的拨动部51a,进而推动第二锁闩3a的前拨动部32a,使第二锁闩3a的锁闩头31a往壳体1a内的方向缩入,即可开启门扉。
或者以另一种驱动方式,如图12、13所示,仅需转动内侧锁体的握把(图中未示出)以驱动内侧带动件91a,由于该带动件91a具有推动部911a,从而使推动部911a可带动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板体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拨动部45a之一(图中仅示出其一),此时第一锁闩驱动元件4a的后拨动部46a会推动延伸元件6a的后拨动部67a再推动第一锁闩2a,使第一锁闩2a的锁闩头21a缩于壳体1a之内,从而形成开锁状态(如图9所示),同时由于带动件91a的方形管体啮合于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的孔52a,所以会直接驱动第二锁闩驱动元件5a的拨动部51a,再推动第二锁闩2a的前拨动部32a,使第二锁闩3a的锁闩头31a往壳体1a内的方向缩入,即可开启门扉。
另外,建筑物在建筑期间,门的方向性为一种影响建筑物内部舒适与便利的重要考虑因素,门向内或向外回旋以及其铰链装在门的右侧或左侧,将影响所安置锁闩的方向性,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依据门的开启方向的不同,而作调整,以适用左开门或右开门的安装使用,亦即,只要将面板13a拆下,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将第二锁闩3a的锁闩头31a旋转180度,即可适用左开门或右开门的方向,然后再安装面板13a,即完成调整。
权利要求1.一种锁闩,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锁闩、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第二锁闩、第二锁闩驱动元件以及锁闩弹簧,其中壳体内部形成中空腔室,前端开设两通孔;第一锁闩驱动元件安装于壳体内,其具有前拨动部、后拨动部、凸部以及一通孔;第一锁闩前端具有锁闩头,后端具有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前拨动部往前拨动,并使第一锁闩伸出于壳体外的前拨动部,以及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后拨动部往后拨动,并使第一锁闩撤收于壳体内的后拨动部;第二锁闩前端具有锁闩头,后端具有至少一拨动部;壳体内安装有可使第二锁闩恒向外局部伸出于壳体外的锁闩弹簧;第二锁闩驱动元件具有一供带动件插置的孔;其还具有一可容置第一锁闩驱动元件凸部的凹部,两者可相对同轴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伸元件、离合装置、调整元件以及推动销,其中;离合装置包括定位元件及定位弹簧;第一销闩前端具有销闩头,后端具有至少一通孔及可容置离合装置的定位孔;延伸元件具有可被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前拨动部往前拨动,并使第一锁闩伸出于壳体外的前拨动部,以及可被该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的后拨动部往后拨动,并使第一锁闩撤收于壳体内的后拨动部;推动销安装于该壳体内,其连动调整元件,离合装置带动延伸元件,并可选择定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闩,其特征在于该延伸元件还设有前定位部与后定位部,离合装置的定位元件选择啮合于前定位部与后定位部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锁闩的通孔处设有一滑动部,延伸元件具有与之配合并相对滑动的滑动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闩,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锁闩驱动元件还具有可接受锁体带动件的推动部推动的第一拨动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闩,其特征在于该延伸元件还设有可接受推动销推抵的前凸块与后凸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闩,包括壳体、第一锁闩、第一锁闩驱动元件、第二锁闩、第二锁闩驱动元件以及锁闩弹簧,第一、二锁闩驱动元件分别驱动第一、二锁闩伸缩壳体内外,从而达到多重闭锁功能。该锁闩还包括延伸元件、离合装置、调整元件及推动销,推动销可控制调整元件及离合装置,并带动延伸元件,使其与离合装置的定位元件选择啮合,从而达到方便调整销闩安装距离的目的。
文档编号E05B63/06GK2634033SQ03203109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9日
发明者江维亮, 高幸佑 申请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