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使用的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于使用的筷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筷子具有握持部及夹持端,为了帮助拿筷子姿势不正确的人挟食,本实用新型是于握持部上设有止滑结构,该止滑结构,可以是直接在握持部上印刷止滑部,亦可以是在握持部上套设一胶套,再于胶套上设置间隔的条状或者环状的止滑部;或者是在胶套上设以间隔的凹槽状止滑部。此外,在夹持端可以设以凸出的挡止凸部,该挡止凸部周缘间隔设有数个凹入的侧卡部,并且进一步将挡止凸部的前端中间设为凹入状,以在挟食不同食物时,产生“抱”、“挡”、“搅”的功能,达到帮助使用者挟食的目的。
【专利说明】便于使用的筷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筷子的设计,尤指一种具有防滑功能以及方便夹持的筷子。

【背景技术】
[0002]筷子的使用是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手握住两支筷子的握持部,即可以操作筷子的夹持端张合夹持食物。然而,需要手指放置于正确位置才能轻松控制施力,并且使筷子的前端轻易地相抵靠呈V字,即可轻易地挟持食物两侧对称位置。倘若手指握持不正确,对于表面较滑或者体积较大的食物就挟不起来,可能自盘子挟起食物之后,食物还没到自己盘里就掉了。此情形若发生在餐聚场合难免尴尬。而为了怕食物挟不起来,使用筷子时不自觉地施以更大的力,导致手部酸疼,影响拿笔学习。本案的发明人本身就是一位拿筷子姿势不正确的人,经常发生食物挟不起来的窘况。因此触发改善筷子的想法,以解决许多人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发明人在多次模拟研宄当中发现,由于姿势不正确,经常造成食物挟不起来的原因有二个,一是手握的筷子容易滑,另一个原因是筷子前端的夹持端呈交错状无法夹持住食物,尤其当需要挟持较大食物而将两支筷子打开呈八字形时,食物容易滑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筷子的握持部以及夹持端设计的便于使用的筷子。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手段是在筷子的握持部上设有止滑结构,该止滑结构进一步包括一套设在握持部上的止滑胶套,所述的多个止滑部一体成型在止滑胶套的外表面且为多条交错的弹性条。
[0004]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夹持端上设有一挡止凸部,该挡止凸部是呈径向突出并朝端延伸而于前端形成一个前端面,于该挡止凸部的周缘设有数道凹入状并且延伸至前端面的侧卡部。
[0005]本实用新型实施上述技术手段之后,可获得的效益为:
[0006]1.通过握持部上的多条交错的弹性条,握持时,会同时握持到许多条呈不同方向交错的弹性条,因此产生多个方向的阻力,起到防止滑脱的作用。
[0007]2.在筷子的夹持端设置挡止凸部,可以在挟持较大体积的食物时形成“抱”住食物的功能;亦可以在挟食细长食物时产生“挡、托”的作用;此外,还可以进一步使挡止凸部的前端面呈白齿般的设计,在需要破坏整块食物才能挟起部份食物的情况下,产生“搅”的作用,尤其在挡止部周缘设有多道呈凹入状并且延伸至前端面的侧卡部,该侧卡部的设置使得外表面周缘不是光滑表面,而是有凸部、凹部以及相交界的棱线,当由该部位挟食物时,不论是利用侧卡部312或者棱线均更容易挟住。
[0008]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可以实际帮助到拿筷子姿势不正确的人挟食各种食物,避免饭桌上失仪。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13]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14]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15]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的第一种夹持使用示意图。
[0016]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的第二种夹持使用示意图。
[0017]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例的第三种夹持使用示意图。
[001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七种实施例的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
[001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八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0]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九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1]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十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2]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局部立体放大示意图。
[0023]图15为图14的部份断面示意图。
[0024]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5]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6]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四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7]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五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8]图20为本实用新型第十六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0029]图21为本实用新型第十七种实施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0031]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是针对筷子10的握持部11作止滑结构设计,图1所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止滑结构,是在筷子10的握持部11印刷多个止滑部110,该止滑部110可以是如图所示是沿着筷子表面纵向延伸的一小段一小段凸条,也可以是沿着整个握持部延伸的长凸条,或者是一颗颗凸粒。
[0032]如图2所示实施例的止滑结构包括一止滑胶套20以及多个设于止滑胶套20表面的止滑部。该止滑胶套20是套设在筷子10的握持部上,本实施例当中,该多个止滑部是多个间隔设置且径向突出的凸环21,也可以是一环一环地呈径向凹入的凹环,通过在止滑胶套20表面呈现一凹一凸的形状,以产生止滑效果便于握持。
[0033]所述的止滑胶套20上的止滑部可以有很多形状设计,以下图3?5列举三种实施例,如图3所示实施例是将止滑胶套20表面的止滑部设为沿着筷子表面纵向延伸的凸条22。此外,也可以是沿着筷子纵向延伸的凹条,以此在两凹条之间形成凸部,不论是设以凸条或者是凹条均可在表面形成一凸一凹的形状,达到止滑效果,以便握持。
[0034]如图4所示的止滑部是多个间隔排列在止滑胶套20表面的凹槽23。此外,也可以是多个间隔排列且突出于止滑胶套20表面的凸块。
[0035]如图5所示的止滑部是一体成型在止滑胶套20表面的多条交错的弹性条24,优选的,该弹性条的其中一端一体成型在止滑胶套20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该弹性条也可以两端一体连接在止滑胶套20上。握持时,会同时握持到许多条呈不同方向交错的弹性条24,因此产生多个方向的阻力而不会滑脱。
[0036]前述是关于在筷子握持部上设计止滑结构的实施例,优选地,所述的止滑胶套20由软塑料或硅胶所制成。
[0037]如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在筷子30的夹持端设一齿形挡止凸部31,请同时参阅图7所示,该挡止凸部31是先径向突出形成一扩大部310之后,再朝向筷子30前端渐缩,而在前端形成一个前端面311,另在挡止凸部31的周缘设有多道呈凹入状并且延伸至前端面311的侧卡部312,该侧卡部312的设置使得扩大部310的周缘不是光滑表面,而是有凸部、凹部以及相交界的棱线,当由该部位挟食物时,不论是利用侧卡部312或者棱线均更容易挟住。
[0038]请参阅图8的使用状态所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挡止凸部31设计,使得挟持体积较大的食物而使筷子打开呈喇叭状时,突出的挡止凸部31恰形成收口,有“抱住“食物的功能,不会像传统筷子前端为锥形渐缩,易使食物滑脱。
[0039]此外,正确的筷子握持方式,会使筷子的夹持端相抵,因此,可以轻易地夹持食物两侧的相对位置,不论小如黄豆、花生米,或者细长如米线、面条、海带丝均可以轻易地挟起。但筷子使用得不好的人,其特征就是筷子的夹持端会错开,无法挟持食物两侧的相对位置,导致食物旋转而无法挟住。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善这困扰,如图9实施例可以体现本实用新型挟持较细长的物品,如面条、海带丝时,该突出的挡止凸部31可以形成收口,纵使筷子夹持端相错,亦可以将大量的细长的食物“挡”住再挟起,解决不容易挟食面条的困扰。
[0040]再参阅图7,优选的,挡止凸部31的前端面311是中间呈弧形凹入状,使得挡止凸部31犹如白齿形状,前端面311的周缘形成数个突起部,挟持食物时可以形成“搅”的作用,譬如吃鱼的时候,就可以略转一下,犹如臼齿磨食物般破坏鱼肉的纤维,方便挟食。图7?9所示是在挡止凸部31周缘设有三个凹入的侧卡部312,以及在前端面形成三个突起部。其亦可以如图10所示,设有四个凹入的侧卡部312以及形成四个突起部。
[0041]前述是本实用新型在筷子的握持部设止滑结构,或者在夹持端设挡止凸部的设计。此外,亦可以如图11?13所示,在筷子40、50、60同时设有前述的止滑结构以及挡止凸部,其结构前已说明,于此不再重复。
[0042]前述实施例是将挡止凸部的前端面设为弧形凹入状,此外,亦可以如图14、15所示将前端面311呈三角锥形凹入状。同时,本实施例中也显示了在挡止凸部31与握持部之间的筷子周缘上间隔设有一环一环的凸环33,在挟食物时形成嵌入食物表面的状态,以利挟食。
[0043]如图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示,挡止凸部31的扩大部周缘不设凹入的侧卡部,而是形成一平整的表面。而本实施例是将握持部的止滑结构是在止滑胶套20表面形成多条交错的弹性条状24构成的止滑部,其亦可以是前述图1?12所示的各种止滑结构。
[0044]又前述实施例所示是整支筷子,此外,本实用新型亦可以如图17、18所示应用于可拆式的筷子。其中图17所示是将筷子70分为可拆装的握持部71及前段部72,两者之间设有凹凸配合的卡制部710、721,在本实施例当中,该卡制部710、721为匹配的螺孔及螺杆。其也可以是锥形孔与锥形杆的迫紧配合,或者其他现有的扣合方式,在此不加以限制。而所述的挡止凸部73以及凸环74即设于该前段部72上。
[0045]如图18的实施例所示,是进一步于握持部71上设有止滑结构,其可以是如图所示的印刷凸条711状的止滑部,或者如前述的胶套以及各种止滑部。
[0046]图19的实施例是将筷子80分成三段,包括一握持部81以及分别位于两端的可拆卸前段部82、后段部83。该前段部82及后段部83分别设有一挡止凸部821、831及凸环822、832,使筷子两端都可以使用。图20是在图19两端都可使用设计基础上,将位于中段的握持部表面设以止滑结构85。该止滑结构可以是前述的任一种设计。
[0047]图21是将筷子90的握持部91作造型设计,而前端仍具有挡止凸部设计。而其造型设计可以是直接在筷子上成型,其可以设计成动物、植物、文字、各种卡通、生活用品、各种几何造型,也可以进一步在造型的表面设置止滑胶或止滑涂层从而形成一防滑胶套。
[004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筷子包括握持部及位于筷子前端的夹持端,其特征在于:筷子的握持部上设有止滑结构,该止滑结构进一步包括一套设在握持部上的止滑胶套,多个止滑部一体成型在止滑胶套的外表面且为多条交错的弹性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使用的筷子,其特征在于:在夹持端上设有一挡止凸部,该挡止凸部是呈径向突出并朝筷子前端延伸而于前端形成一个前端面。3.一种便于使用的筷子,筷子包括握持部及位于筷子前端的夹持端,其特征在于--夹持端上设有一挡止凸部,该挡止凸部是呈径向突出并朝筷子前端延伸而于前端形成一个前端面,该挡止凸部的周缘设有多道呈凹入状并且延伸至前端面的侧卡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使用的筷子,其特征在于:筷子的握持部上设有止滑结构。
【文档编号】A47G21-10GK204274034SQ201420471126
【发明者】刘保伸 [申请人]刘保伸, 刘宥嘉, 张连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