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48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尤指一 种弹性带体是通过走马式编织机交错编织固结成束乳胶丝或 条并浸渍树脂而成的编织内层,再于该编织内层外以圆筒针 织机钩织包覆一针织外层而形成一弹性带体,以增加该乳胶 丝或条数量、减少纱线.使用数量、增强编织内层强度及减少 该弹性带体针织外层起毛球的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按目前一般常见的座椅弹性带体结构,诸如中国台湾公
告号第549052号的椅座弹性带体结构改良,其中,该弹性带 2 0是以包覆层2 1交错包覆复数小股的橡胶绳2 2,并得 以将复数小股的橡胶绳排列成扁平状,以增进使用寿命及坐 用舒适,再请参阅中国台湾证书号第M278312号的弹性带结 构改良,其中的弹性带2 0主要以包覆层2 l包覆两条呈矩 形状弹性橡胶条2 2,且其橡胶条是排列成扁平状,以增加 弹性带弹力及表面接触者,其中,上述两个公知技术的弹性 带,皆是于橡胶条(圆形或方形)外包覆一包覆层,而可将 该橡胶条包覆其内,以供座椅使用,但,该弹性带其包覆层 是以走马式编织方式交错包覆复数橡胶绳(条),其是由纱 线及纱线层层交错编织而成,而纱线与纱线间仅交错重叠, 并无相互钩结,而该弹性带体使用时,是将该弹性带体两端 的固定接头锁设于椅垫或椅背上,但为使其得以支撑人体的 重量,是以需先拉伸该弹性带体再锁设该固定接头(亦即该 弹性带体编织而成的长度,是小于椅面的宽度),而业者为 使该包覆其内的橡胶绳(条)因拉伸时不致裸露于外,是以
皆需包覆相当厚度(层数)的编织层,但因该弹性条需穿设入固定接头4 0的穿孔4 l内,是以其整体厚度有一定的限制,但因其编织层较厚,相对使其橡胶绳(条)的数量(厚 度)相对较小,进而影响其强度及弹力,且该编织多层的丝 线是包覆其外,为保持其外观的整体性,是以,其纱线需保 持同一品质及直径大小,进而影响各种纱线的搭配使用,及 影响其制造的成本,且该弹性带体两端的固定接头锁设于椅 垫或椅背上,但其中段是需支撑人体,是以,易使该弹性带体的中段呈下陷状态;
再者,即有如中国台湾证书号第M2783U的弹性带结构 改良,其主要是以固定接头平行安装于椅垫或椅背上的承重 带2 0以支撑荷重,而该承重带2 0是以第一包覆层2 l内 分别包覆两股成束的橡胶条2 2,再由第二层包覆层2 3交 错编织包覆已包覆第一包覆层2 1的弹性条2 2 ,如此,虽 可达到使第一层及第二层的包覆而增加其使用寿命,但其中无 论是第一包覆层21或第二层包覆层23,皆是以走马式编
织方式交错包覆,同样为使包覆其内的橡胶条因拉伸时不致 裸露于外,是以皆需包覆相当厚度(层数)的编织层,而使 其内的橡胶条相对减少,而影响其强度及弹力,且其第一包 覆层2 1及第二层包覆层2 3的编织的纱线与纱线间皆是仅 交错重叠,并无相互钩结,是以造成使用者坐在其上位移时, 产生纱线与纱线间的摩擦,进而使该编织层呈现起毛球的现 象,而影响该座椅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缘此,本实用新型的创作人基于其从事圆筒针织机的设 计及制造多年的经验,期以通过走马式编织机先行固结乳胶 丝成束的编织内层,再通过圆筒针织机的钩针针织而成针织 外层,使得针织外层纱线及纱线得以相互钩结,以减少纱线 与纱线间的磨擦,经由多次的试验及改变,终得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通过圆筒针织机的钩 线,而使弹性带外包覆一针织外层而形成的弹性带体,得以 减少针织外层的纱线与纱线间因相互磨擦而产生起毛球现 象,并可因纱线及纱线以相互钩结,而可减少纱线编织的厚 度(层数),进而可增加弹性带的厚度,而可加强该弹性带 体强度的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乃在提供一先行通过走马式编 织机先行固结乳胶丝(条)成束的编织内层的束结,因其外 层需再包覆一层针织外层,而使该该编织内层及乳胶丝(条) 不致裸露于外,是以,该编织内层仅提供固结成束的功能即 可,而可使该编织内层的编织层数减少,进而使丝线使用量 得以减少,并可选择次级纱线,以减少纱线价格及其数量的 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乃在通过走马式编织机编织乳 胶丝(条)成束的编织内层时,使其织线得浸渍树脂,使其 织线与织线或织线与乳胶丝(条)间皆以使树脂的黏结,而 可增加编织内层的硬度、支撑力道及其延展性的座椅弹性带 体结构改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座椅弹性带体 结构改良,是于弹性带体的两自由端穿设锁设于座椅的连结 座上,而该弹性带体是由一成束的乳胶丝或条通过走马式编
织机交错编织包覆一编织内层,该编织内层浸渍有树脂,再 于该编织内层外包覆有 一 经由圆筒针织机针织而成针织外层。
其中,该乳胶丝或条是复数小股交错包覆于编织内层内。 其中,该连结座是于其本体的顶缘开设一穿孔,该穿孔 延设一容室,以供以使束环束结该弹性带体而容设限位其内。 其中,该编织内层系织线与织线间浸渍有树脂。 其中,该编织内层是织线与织线间及织线与乳胶丝或条
皆浸渍有树脂。
其中,该穿孔与连结座的边缘间形成有一支撑面。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弹性带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剖面示意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号部份说明
1一弹性带体
10 —乳胶丝(条)
11一编织内层1 2 —针织内层
2一连结座
20 —本体2 1 —透孔
22 —穿孔2 3 —支撑面
24 一容室
3一束环
本实用新型的摘要附图选用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达上述的目的,兹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及其功效,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l一图3所示,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弹性带 体1 ,其主要包含有一成束的乳胶丝(条)1 o通过走马式
编织机交错编织包覆一编织内层11,该编织内层11是浸 渍有树脂,再于该编织内层l1外包覆有一经由圆筒针织机
针织而成针织外层1 2 ;
一连结座2,于其本体2 0的一端设有透孔2 l以锁设 于座椅的座椅框架上,而于该本体2 O的顶缘则设有一可供
弹性带体l自由端穿设的穿孔2 2,其中,该穿孔2 2与连 结座2的边缘间是形成有一支撑面2 3 ,而该本体2 0的容 室2 4是供以使束环3束结该弹性带体1而容设限位其内。
如是,将该成束的乳胶丝(条)1 O是以走马式编织机 予以编织的编织内层ll而得以固结成束,而该编织内层l 1的织线与织线或织线与乳胶丝(条)1 o间皆浸渍有树脂 (该树脂身是具延展性的材质),于该编织内层l l干燥成 型后,再于其外再包覆一针织外层1 2,该乳胶丝(条)1 0及编织内层1 1因织线与织线或织线与乳胶丝(条)1 0 间浸渍有树脂,使其通过树脂的黏结及树脂本身的可延展特 性,而可使编织内层得以提高其硬度及延展性而可承受较大 的重力,并可增加编织内层的硬度、支撑力道强度及其延展 性,而使该弹性带体1因其中段无支撑而易下陷的缺点,且 因该乳胶丝(条)1 0及编织内层1 1因针织外层1 2而不 致裸露于外,是以,编织时,仅需考虑将该乳胶丝(条)1 0固结成束,所以,其可选用一般的次级纱线(如不同颜色、 不同尺寸、余纱...),以减少纱线的成本,且因其仅需 将该乳胶丝(条)10固结成束,是以其包覆的层数得以减 少,而可减少纱线的使用量,进而可增加乳胶丝(条)的数 量(厚度),而可提升弹性带体的强度及弹力,再通过编织 内层1 1外包覆一针织外层1 2 ,该针织外层1 2是可因各 纱线与纱线间形成相互钩结的方式,而可将乳胶丝(条)1 0及编织内层1 l包覆其内,而该针织外层l 2是由圆筒针 织机将纱线与纱线相互钩结,是以,当其立伸而固结于椅背 或椅垫上时,因纱线与纱线相互钩结,而使该编织内层l 1 不会裸露于外,且因纱线与纱线相互钩结,而得以于使用者 坐在其上移动时,不会造成因纱线与纱线间产生磨擦而造成 产生起毛球的现象,且通过连结座2本体2 O的顶缘则置的 穿孔2 2,而该弹性带体l穿设后,可高于连结座2本体2 0,而可提供一舒适的座椅,且该弹性带体l受力后,可由连结座2本体2 0顶缘承受其重力,而该顶缘及支撑面2 3 与本体2 0皆为一体成型,且其异于容室2 4的一端是为封 闭端,是以可藉由支撑面23而得以承受较大的重力;
再请参阅图4、图5所示,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 例一、二,其中,该编织内层1 1内是可将多股的乳胶丝(条) 束结成扁平状后,再包覆一针织外层l 2,以增进坐用舒适 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走马式编织机先行包覆乳胶 丝(条)而成的编织内层外再通过圆筒针织机包覆一针织外 层,而可减少编织内层纱线的使用数量,相对使乳胶丝(条) 的数量增加,且通过编织内层的织线与织线或织线与乳胶丝 (条)间浸渍有树脂,而可加强该弹性内层的强度、弹力及 其延展性,再通过圆筒针织机针针朿钩织的针织外层,而使 其纱线与纱线间减少磨檫,而无使弹性带体表面产生起毛球 的现象,其结构上的改变及功效上的增进,皆已无庸置疑, 且本实用新型于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亦未公开使用,实已符 合专利申请要件,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 一种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是于弹性带体的两自由端穿设以锁设于座椅的连结座上,而该弹性带体是由一成束的乳胶丝或条通过走马式编织机交错编织包覆一编织内层,该编织内层浸渍有树脂,再于该编织内层外包覆有一经由圆筒针织机针织而成针织外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其中, 该乳胶丝或条是复数小股交错包覆于编织内层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其中, 该连结座是于其本体的顶缘开设一穿孔,该穿孔延设一容室, 以供以使束环束结该弹性带体而容设限位其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其中,该编织内层系织线与织线间浸渍有树脂。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其中, 该编织内层是织线与织线间及织线与乳胶丝或条皆浸渍有树 脂。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 其中,该穿孔与连结座的边缘间形成有一支撑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尤指一种弹性带体通过走马式编织机交错编织固结成束乳胶丝或条并浸渍树脂而成编织内层,再于该编织内层外以圆筒针织机钩织包覆一针织外层而形成一弹性带体,以增加该乳胶丝或条数量、减少纱线使用数量、增强编织内层强度及减少该弹性带体针织外层起毛球的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其是多数细乳胶丝或条的表层编织包覆一编织内层,并使该编织内层浸渍树脂,将该乳胶丝或条束结成束,再于该编织内层外缘包覆有经由圆筒针织机针织而成针织外层的弹性带体,可使其编织层包覆层数得以减少,以减少纱线的使用量,通过针织外层纱线相互钩织的设计,可减少纱线与纱线间摩擦而无起毛球的座椅弹性带体结构改良。
文档编号A47C7/02GK201076220SQ200720127810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4日
发明者康坤潭 申请人:康坤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