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845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消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排列多个叶片体并在这些叶片体和叶片体之间形成通气通 道的百叶窗构造体形成的消音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将构成消音装置的百叶窗构造体安装在建筑构造物的壁面上,使与外部气体一起^M立于百叶窗构造体一侧的噪音源通过叶片体之间的通气通道向另 一侧(静音侧)传播的噪音声波的能量减少的消音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隔音壁作为防止从汽车、施工现场、其它噪音源所产生的噪音的一 种装置被广为人知。将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板或金属部件构成的壁体设置在道 路旁或施工现场的周围,在壁的一侧产生的噪音不能直接传播到另一侧,壁的 高度越高隔音效果越提高,因而有其高度逐渐提高的倾向。另外,噪音源的种类除了上述装置之外,还有工业用机械、空调室外机等 以建筑构造物所附带的形式固定设置的装置,这种噪音源大多需要确保相对外 部气体的通气性和换气性,需要对伴随作为噪音源的机械装置的运转而产生的 热量进行散热。若最先考虑隔音性,则原本是希望设置完全隔断具有噪音源的 一侧和无噪音源的一侧的壁体,但是由于不能忽视散热的问题,因此通过将覆 盖周围的壁的一部分做成百叶窗构造,能够兼备一定程度的隔音效果和通气性两个方面。例如在日本的专利文献特开平8 -28153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百叶窗门 扇,即用隔板分割空心的门扇主体内部而构成通道,并且在通道内表面粘贴吸 音材料,并在通道端部的门扇表面和背面分别安装百叶窗。根据该专利文献所 公开的技术,从门扇一方的百叶窗进入的噪音被通道进行隔音,而且通过在通 道内被吸音材料进行吸音,从而虽然具备百叶窗但是作为门扇可进行消音。根据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现有技术,可以在确保通气性的同时从门扇的 一侧相对于另一侧进行消音。但是,由于将门扇主体内部做成空心构造而形成通道,将其通道自身作为消音空间的同时在通道端部安装百叶窗,因此其构造 遍及整个门扇,不能作为百叶窗单独使用。从而,成本增加是理所当然的,还 存在缺乏对施工场所的通用性的问题。另外,当进行施工时,因为对于显露在 表面的百叶窗的大小需要相当大的安装空间,因此不仅在施工作业上费时,而 且从换气效率方面来说也不是良好的。 发明内容本发明为处理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点而做出,其目的在于在使从构 成壁的百叶窗构造体的 一侧的噪音源传播至另 一侧的噪音声波减少的消音装 置中,提供一种具备良好的施工性和通气性的同时具备隔音性的消音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消音装置具有通过形成于多个叶片体之间的通气通道进行 建筑物内外的换气的百叶窗构造,降低通过该通气通道的噪音声波的声压。形 成百叶窗构造的多个叶片体具备在空心构造的内侧空间内装有吸音材料的消 音部、向该消音部中引导声波的声波导入部、以及连通上述消音部的内側空间 和外侧的消音部开口。而且,从上述通气通道的两端(噪音侧通风口及静音侧 通风口 )错开安装位置而形成一对消音部,并且用上述声波导入部将各个消音 部连接成一体。在上述消音装置中,声波导入部能够用具有曲面的板状部件形成。另外, 也可以将该板状部件的端部固定在上述消音部开口的开口边缘部。再有,也可 以将上述消音部开口的开口尺寸做成从开口边缘部向上述消音部的内侧空间 逐渐缩小的形状。再有,在上述消音装置中,上述消音部的侧面中与上述通气通道面对的部 位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具有声波穿透性的板材构成。在本发明中,在划分通气通道的叶片体上设有消音部和声波导入部。而且, 从通气通道的噪音侧通风口侧的端部及静音侧通风口侧的端部的双方错开安 装位置安装该消音部,用声波导入部将各个消音部连接成一体。在这种构造的 叶片体的彼此之间所形成的通气通道,通过在中途具备曲柄状的弯曲部,使从 通气通道的一端(静音侧通风口 )进入的噪音声波在该弯曲部从声波导入部通 过消音部开口导入消音部中。从而,无需使通气通道自身具有消音功能的作用,将通气通道作为专门流通空气的通道而使用,通气时将与新鲜的空气一起进入的噪音声波导入与通气 通道分开设置的消音部中,从而能够实现消音。另外,由于在显露于施工表面 的百叶窗的尺寸内容纳整个装置,因此不需要大规模的施工工程,能够作为外 装部件/外装零件通用且广泛地使用。另夕卜,由于将从通气通道两端设置的消音部用由具有曲面的板状部件构成 的声波导入部进行连接,并且将进入通气通道中的噪音声波用曲面反射并导入 消音部内,因此能够使噪音声波集中在曲面的焦点附近而高效地引导。这种场 合,通过将形成声波导入部的板状部件的端部固定在消音部开口的开口边缘部 上,能够将用声波导入部的曲面反射的噪音声波更高效地集中在消音部开口, 进而能够实现消音效果的提高。另外,通过将消音部开口的开口尺寸做成从开口边缘部向消音部的内侧空 间逐渐变小的形状,噪音声波从内侧空间向外出去的方向的开口端的截面积比 噪音声波进入内侧空间的方向的开口端的截面积小,从而,能够抑制捕获在消 音部中的噪音声波再次向外漏出的现象的发生。另外,通过将与通气通道面对的消音部的侧面的至少 一部分用具有声波穿 透性的板材构成,能够增加引入消音部中的噪音声波,能够提高消音效果。


图1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消音装置的外观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消音装置的主要部分构造的截面 说明图。图3A及图3B是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声波反射板所具有的曲线形 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涉及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消音装置1具备百叶窗构造。在主体箱3的第 一侧面3a及其后侧的第二侧面3b上,在左右方向上设有多个通风口 2。但是, 在图1中仅能看到第一侧面3a,看不到其后侧的第二侧面3b。如图1所示, 在该第一侧面3a上设有噪音侧的通风口 2a。当设置消音装置1时将该噪音侧 通风口 2a朝向噪音源存在的一侧。此外,虽然在图1中没有表示,但是在第 二侧面3b上设有静音侧的通风口 2b。图2表示图1所示的消音装置1的水平方向截面的一部分。构成百叶窗构 造的多个叶片体4中,在图2中仅表示了两个叶片体4。叶片体4和其旁边的 叶片体留出规定间隔配置,在它们之间形成有通气通道5。该通气通道5开口 于噪音侧的通风口 2a和静音侧的通风口 2b。即,利用通气通道5连通噪音侧 通风口 2a和静音侧通风口 2b。叶片体4包括配置在噪音侧的第一消音部4-1、配置在静音侧的第二 消音部4-1、以及连结这些第一、第二消音部4 - 1、 4 - 1的声波导入部4-2。 第一消音部(噪音侧的消音部)4-1和第二消音部(静音侧的消音部)4-1 大致为相同构造并且都由空心构造构成,另一方面,声波导入部4-2由板状 部件构成。噪音侧的消音部4 - 1的长度方向轴心和静音侧的消音部4 - 1的长 度方向轴心平行地延伸,是相对于与安装消音装置1的壁体的面垂直的方向 (法线方向)倾斜的方向,并且,这些两个长度方向轴心不在同一直线上,而 是一个相对另一个在左右方向偏移了规定距离。其结果,在叶片体4和其旁边 的叶片体4之间所形成的通气通道5呈曲柄状弯曲的形状。如上所述,消音部4-l是空心构造,在内侧形成有空心的空间。在该空 心空间内容纳由剥离纤维等纤维质材料或聚氨酯等多孔质材料构成的消音材 料6从而构成消音室4-la。该消音室4-la通过消音部开口 4-lb (下述) 与通气通道5连通。连结噪音侧的消音部4-1和静音侧的消音部4- 1的声波导入部4-2, 由第一声波反射板4 - 2a和第二声波反射板4 - 2b构成。第一声波反射板4 -2a从静音侧的消音部4 - 1的基部延伸至噪音侧的消音部4 - 1的消音部开口 4 -lb。第二声波反射板4 - 2b从噪音侧的消音部4 - 1的基部延伸至静音侧的 消音部4-1的消音开口 4-lb。这些第一、第二声波反射板4-2a、 4-2b具 有将进入到通气通道5内的噪音声波向消音部4 - 1的消音室4 - la反射的作 用。第一、第二声波反射板4-2a、 4-2b形成为其一部分如图2所示具有椭 圆(的一部分的)形状的截面,该椭圆的第一焦点(图2中以fl表示)设定 在消音部开口 4-lb上,第二焦点(图2中以f2表示)设定在通气通道5中。 通过配置这种截面为椭圆形状的第一、第二声波反射板4-2a、 4-2b,用这些第一、第二声波反射板4 - 2a、 4 - 2b反射与换气空气一起进入通气通道5 内的噪音声波,经由焦点fl及f2导向消音室4- la内部。噪音侧的消音部4- 1的消音部开口 4- lb,形成于将形成该消音部4- 1 的侧面的板状部件4 - lc的端部向内侧折弯90。以上的部分与将第一声波反射 板4 - 2a的端部向内侧折弯4妄近90。的部分之间。即,用形成消音部4 - 1的侧 面的板状部件4 - lc的端部折弯部分和第一声波反射板4 - 2a的端部折弯部分 形成用于形成消音部开口 4- lb的开口边缘,并且由这些开口边缘形成的消音 部开口 4-lb向消音部4-1的内部逐渐变窄。因此,形成为用第一声波反射 板4 - 2a反射并进入消音室4 - la的噪音声波难以从该消音室4 - la向外出去 的构造。同样,静音侧的消音部4-l的消音部开口 4-lb,形成于将形成该消音 部4- 1的侧面的板状部件4- lc的端部向内侧折弯90。以上的部分与将第二声 波反射板4 - 2b的端部向内侧折弯接近90。的部分之间。即,用形成消音部4 -1的侧面的板状部件4 - lc的端部折弯部分和第二声波反射板4 - 2b的端部 折弯部分形成用于形成消音部开口 4-lb的开口边缘,而且由这些开口边缘形 成的消音部开口 4-lb向消音部4-1的内部逐渐变窄。因此,形成为用第二 声波反射板4 - 2b反射并进入消音室4 - la的噪音声波难以从该消音室4 - la 向外出去的构造。在图2中,如上所述,将第一、第二声波反射板4-2a、 4-2b的椭圆的 两个焦点中的一个焦点fi设定在消音部开口 4- lb的大致中央,将另一个焦 点f2设定在通气通道5内的消音部开口 4-lb近旁。但是,这些焦点fl、 f2 没有必要一定设定在按照图2所示的位置。例如,也可以将一个焦点fl设定 在形成消音部4 - 1的侧面的板状部件4 _ lc的端部折弯部分(形成消音部开 口 4-lb的开口边缘)上,将另一个焦点f2设定在通气通道5的路径中的噪 音侧通风口2a近旁。总之,椭圆的一个焦点fl设定在消音部开口 4-lb的近 旁位置,且另一个焦点f2设定在通气通道5的路径中即可。形成噪音侧的消音部4-1的侧面的左右板状部件中,没有与第二声波反 射板4 - 2b连接的一个板状部件4 - lc做成形成有多个冲孔的冲孔板。通过该 冲孔连通噪音侧浙音部4 - 1的消音室4 - la和通气通道5。根据这种构造,从噪音侧通风口 2a进入并进入到通气通道5的噪音声波与该冲孔板的表面碰 撞并通过惠更斯原理在冲孔的部分产生新的声源,伴随衍射现象从沖孔进入消 音室4-la的内部。其结果,能够提高噪音能量的降低效果。在这里,对第一、第二声波反射板4-2a、 4-2b的截面形状进行说明。 虽然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将声波反射板4-2a、 4-2b的截面形状做成椭圆的 一部分,但是也可以如图3A所示,在平板上应用模具等将截面做成一般的椭 圆形,或者取而代之,也可以如图3B所示,利用钣金加工机械对平板稍微施 加折弯加工而将截面做成由短直线连续构成的近似椭圆曲线。在将截面加工成一般的椭圆曲线的场合(图3A)可以在进一步限定的范围内(即准确地)i殳 定该椭圆的焦点fl及f2,而在将截面加工成近似椭圆曲线的场合(图3B)该 椭圆的焦点fl、 f2的范围稍微变宽而其轮廓变得模糊,但是在利用本装置得 到规定的消音效果这一点上,包含在能够足够允许的范围内。另外,当然没有必要将第一、第二声波反射板4-2a、 4-2b的截面形状 限定在椭圆或近似椭圓。第一、第二声波反射板4-2a、 4-2b的截面形状, 也可以采用例如圆、抛物线、双曲线之类的曲线,这种场合将各曲线的中心点 或焦点的位置设定在图2所示的fl的附近即可。再有,也可以将第一、第二 声波反射板4 - 2a、 4 - 2b的截面形状不做成曲线,而做成将平板在多处进行 折弯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将平板在一处进行弯曲而做成大致V字形的截面 形状。这种场合,由于第一、第二声波反射板4-2a、 4-2b没有焦点,因此 虽然将噪音声波吸引至消音室内的效率降低,但是不需要焦点的定位之类的尺 寸管理,可以进行比较自由的设计。其次说明图2所示的消音装置的动作。从外部的噪音源(未图示)到达安 装有消音装置的壁体的噪音声波从噪音侧的通风口 2a进入通气通道5内。进 入的噪音声波,首先与第一声波反射板4-2a碰撞而朝向消音部开口 4-lb产 生反射,导入噪音侧的消音部4-1的消音室4-la的内部。此时,产生了反 射的噪音声波与消音部开口 4-lb的开口边缘部分等碰撞并通过惠更斯原理 产生新的声源,或产生衍射现象等而成为声波的前进方向紊乱的状态并导入消 音室4- la内。然后,进入到消音室4-la的噪音声波,在消音室内通过反复进行漫反射从而相位偏离的反射波彼此相遇而互相抵消能量,或者由于吸音材料6的作用 而降低声波所具有的能量,结果使噪音声波的能量大幅度减少从而得到消音效 果。再有,从噪音侧通风口 2a进入到通气通道5内的噪音声波中,与形成消 音部4 - 1的侧面的板材部件4 - lc碰撞的噪音声波,如上所述通过沖孔板的 沖孔进入消音室4 - la内,在这里与上述同样降4氐其噪音能量。没有被噪音侧的消音部4 - 1的消音室4 - la捕捉而进入通气通道5内的 噪音声波,与形成该通气通道5的旁边的叶片体4的第二声波反射板4-2b 碰撞。而且,用该第二声波反射板4-2b反射的噪音声波穿过消音部开口 4-lb进入到与该第二声波反射板4 - 2b连接的静音侧的消音部4 - 1的消音室4 -la内,在这里与上述同样降低该噪音声波的噪音能量。另外,除去噪音声 波的噪音能量的换气用空气脱离静音侧通风口 2b向主体箱3的侧面3b侧供 给。
权利要求
1.一种消音装置,具有进行排列的多个叶片体,并具有通过形成于这些叶片体和叶片体之间的通气通道进行建筑物内外的换气的百叶窗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叶片体包括配置在噪音侧的第一消音部、配置在静音侧的第二消音部、以及连结这些第一及第二消音部的声波导入部,并且,上述第一及第二消音部都由空心构造构成,在其内侧空间内装有吸音材料,而且,在各消音部在上述声波导入部侧的部位形成有连通消音部的内侧空间和其外侧的消音部开口,各叶片体配置成,其第一消音部的长度方向轴心和第二消音部的长度方向轴心相对于与安装消音装置的壁体的面垂直的方向倾斜的方向互相平行地延伸,但一个轴心相对另一个轴心在左右方向偏移规定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声波导入部以具有曲面的板状部件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上述声波导入部的板状部件的端部固定在上述消音部开口的开口边 缘部上。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音部开口是从其开口边缘部向上述消音部的内侧空间逐渐缩小的 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消音部的侧面中与上述通气通道面对的部位的至少 一部分用具有声 波穿透性的板材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消音装置。消音装置具有排列多个叶片体并通过形成于这些叶片体和叶片体之间的通气通道进行建筑物内外的换气的百叶窗构造。上述各叶片体包括分别配置在噪音侧及静音侧的一对消音部和连结这些消音部的声波导入部。各叶片体配置成其一个消音部的长度方向轴心相对于另一个消音部的长度方向轴心平行地沿倾斜方向延伸,但一个轴心相对另一个轴心偏移。
文档编号E06B7/082GK101240684SQ200810003068
公开日2008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8日
发明者中村佑纪, 大日方幸人, 竹田唱一, 荒井刚 申请人:Mk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