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90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背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婴儿背带主体和竖抱用座位、横抱用座位等配 件组合在一起,以竖抱、背、横抱等所需姿势保持幼儿的婴儿背带、 以及其所使用的连接结构、固定侧带扣。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婴儿背带是将使用者紧贴胸部或紧贴背部佩戴 的婴儿背带主体构成袋状,通过将幼儿收容于该袋状部分内,以竖抱 或背的状态来支撑该幼儿的(例如参照特开2000 — 245581号公报、特 开2002 — 282097号公报)。这些文献中所记载的婴儿背带,从横抱用 座位(婴儿用头部保持件)的头部支撑部两侧突出一对臂部,通过将 该臂部挂到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的肩带部上而悬挂支撑横抱用 座位。
此外,上述婴儿背带,在婴儿背带主体上分别设有用于支撑幼儿 背部及大腿部的背垫部及腿垫部。并在两部分之间设有调节拉链,通 过合上或拉开该调节拉链,可改变婴儿背带主体的长度,这样即可根 据幼儿的体格改变腿垫部的深度。
上述现有婴儿背带存在下列问题。现有的婴儿背带,由于悬挂横抱用座位时的负荷经一对臂部作用 于头部支撑部的两侧,因而头部支撑部的两侧被上抬得比中央高。因 此,往往因幼儿头部周围的空间变窄而有损其舒适性。
现有的婴儿背带主体是缝制品,仅仅是在其内部填充了软垫材料 之类的柔软材料。因此,即使将婴儿背带分别固定到使用者的肩部周 围及腰部周围,婴儿背带主体也容易因使用时的负荷而变形,其结果 是负荷集中于使用者的肩部,无法将负荷充分地分散到腰部周围。
现有的婴儿背带虽将婴儿背带主体本身形成袋状,但在此情况下, 婴儿背带主体的形状复杂,往往不能灵活改变幼儿的支撑形态。于是 研究出下述婴儿背带在婴儿背带主体上安装作为另一部件而构成的 竖抱用座位,从而在该婴儿背带主体和竖抱用座位之间形成用于竖向 收容幼儿的袋状部分。在此情况下,最好将袋状部分的底部深度设定 为可以像现有婴儿背带那样进行调整。
一般而言,在使用同一个婴儿背带主体竖抱幼儿和背幼儿的情况 下,将婴儿背带主体佩戴到使用者身上的佩戴方法因幼儿的支撑形态 而有所不同。例如,在竖抱幼儿的情况下,婴儿背带紧贴使用者的胸 部,肩带以所谓斜挂状态佩戴在肩部周围;而在背幼儿的情况下,婴 儿背带紧贴使用者的背上,肩带以背负状态佩戴在肩部周围。如上所 述,尽管婴儿背带主体的佩戴方法随着幼儿的朝向及姿势变化较大, 但现有婴儿背带主体则并未考虑这些变化,在有些支撑形态下,往往 很难以最佳状态佩戴婴儿背带主体。
现有的婴儿背带虽将婴儿背带主体本身形成袋状,但在此情况下, 婴儿背带主体的形状复杂,往往不能灵活改变幼儿的支撑形态。于是 研究出下述婴儿背带通过在婴儿背带主体上选择性地安装作为另一 部件的横抱用座位或竖抱用座位,以一个婴儿背带实现多种支撑形态。 然而,在这种区分使用的情况下,往往有损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或幼儿的舒适性。
以往,安装在固定部上的固定侧带扣,通过将带扣固定带以环状 巻绕在其后端的带通过部中,并将该带扣固定带缝到固定部上,来连 接到固定部上。因此,在固定侧带扣的前端一侧、即与肩带等带状物 品连接的一侧,固定侧带扣可自由活动。在此情况下,安装带状物品 一侧的带扣时很难确定其方向,而且,带状物品作用于一对带扣的拉 伸负荷集中于固定侧带扣后端一侧的固定位置,因而无法使负荷分散 到相对于紧固件的更广范围内。例如,利用此种连接结构将婴儿背带 的肩带连接到腰垫部上的情况下,无法通过使肩带张力分散到腰垫部 上而在大范围内将腰垫部拉向使用者一侧,负荷只作用于使用者的局 部。也有可能导致固定侧带扣以不自然的朝向与带状物品连接。
由于现有的婴儿背带在上方悬挂横抱用座位,因此横抱用座位很 容易以该悬挂支撑点为中心发生摆动,有时需要使用者用手扶持横抱 用座位,以抑制其摆动。而且,出于安装竖抱用座位等其它配件的需 要,在婴儿背带主体上设置许多紧固件的情况下,在安装横抱用座位 时,往往很难从中识别出恰当的紧固件。此外,现有的婴儿背带,虽 然用护垫覆盖躺卧在横抱用座位中的幼儿腹部,但其胸部却暴露在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幼儿头部有足够空间的婴儿背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 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以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婴儿背带 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其中,上述横抱用座位具有座位主体,其具 有头部支撑部;和吊板,其在宽度方向上横穿上述头部支撑部,并通 过由硬质材料构成的芯材付与刚性;头部支撑部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 两侧经由上述吊板悬挂支撑在婴儿背带主体上。若采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婴儿背带,由于吊板介于座位主体的 头部支撑部与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并利用该吊板的刚性限制头部支撑 部的变形,因而在以横抱姿势悬挂幼儿时,可确保头部保持部具有足 够的空间。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婴儿背带中,应付与吊板的刚性,只要能 阻止头部支撑部变形,以确保头部支撑部周围具有实用的足够空间即 可,吊板的芯材不必完全都是刚体。例如即使是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 只要其弹性变形量符合上述要求,即包含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中的硬 质材料的范畴之内。
在本明的第1方式的婴儿背带中,也可在上述座位主体内部设置 由硬质材料构成的背板,上述吊板配置为与上述背板的下侧叠合。若 采用此方式,由于经由吊板作用于座位主体的悬挂负荷的反作用力可 通过背板分散到座位主体的大范围内,因此可更加有效地限制头部支 撑部的变形并将其限制到很小。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婴儿背带中,上述吊板可以在上述座位主 体上进行拆装。由于通过将吊板从座位主体上拆下,可单独更换或洗 漆吊板,因而非常方便。此外,在携带座位主体出行的情况下,由于 可消除因吊板引起的体积增大,因而可提高其携带性。
在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婴儿背带中,也可设定为上述吊板的一
端设有用于将上述吊板悬挂到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吊带;上述吊带 上设有吊带侧紧固件和可与该吊带侧紧固件卡合的钩扣;上述婴儿背 带主体上设有上述吊带可穿过的主体侧紧固件;上述吊带的另一端设 有上述吊带可穿过的吊板侧紧固件;钩扣依位次穿过上述主体侧紧固 件以及上述吊板侧紧固件之后,与上述吊带侧紧固件卡合,从而可以 将上述吊带的两端悬挂支撑在上述主体侧紧固件上。若采用此种安装结构,由于只要在婴儿背带主体上设置钩扣可穿 过的主体侧紧固件即可,因而有利于提高婴儿背带主体的通用性。
在吊带的使用方式中,还可设定为上述吊板相对于上述座位主 体的安装方向可在上述座位主体的宽度方向上改变。在此情况下,当 改变横抱用座位相对于婴儿背带主体的安装方向时,不论横抱用座位 朝向如何,均可通过使吊板的安装方向相应地反转而使吊板的两侧与 婴儿背带主体的远近关系一致。这样一来,不论横抱用座位朝向如何, 均能够以一定的感觉进行将吊板悬挂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操作。
此外,也可采用以下结构将上述吊带的余长部从上述钩扣中朝 折回方向拉出,在上述钩扣穿过上述吊板侧紧固件的状态下,通过将 上述余长部挂到上述吊板侧紧固件上,使上述钩扣无法从上述吊板侧 紧固件中脱出。若采用此方式,由于钩扣部分与吊板侧紧固件卡合在 一起,即使吊带的钩扣从带侧紧固件中脱落,也可阻止吊带的钩扣解 开,因而安全性高。
此外,也可设定为上述吊板侧紧固件为环状,从恻向观察时, 朝上述座位主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地发生弯曲。在此情况下,可抑 制吊板侧紧固件及挂在其上的吊带朝头部支撑部一侧突出,提高防止 吊板侧紧固件等与幼儿头部接触的效果。
还有,也可在上述吊带上设置限制上述吊带在上述主体侧紧固件 上上滑动的止动件。通过设置此种止动件可使悬挂在婴儿背带主体上 的横抱用座位的悬挂状态更加稳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通过使施加于婴儿背带主体 上的负荷分散到使用者的各个部分来减轻使用者负担的婴儿背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2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也可通 过将作为不同于该婴儿背带主体的部件而构成的竖抱用座位安装到紧
贴使用者的胸部或背部而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上,利用上述竖抱用座 位以竖抱或背的状态支撑幼儿的同时,利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支撑该 竖抱用座位;其中,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以硬质材料形成的背 板。
若采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婴儿背带,通过使背板具有作为抑制 婴儿背带主体变形的芯材的功能,可以防止由于使用时的负荷造成的 婴儿背带主体变形。因此,当为了分散负荷而在使用者的肩部周围及 腰部周围等多个位置将婴儿背带主体固定到使用者身上时,可以如预 期的那样,将婴儿背带承受的负荷分散到各个固定位置上。这样即可 防止负荷集中到使用者的某个局部,减轻使用者的负担。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婴儿背带中,背板只要比婴儿背带主体中 使用的软垫材料及罩布硬,可以限制婴儿背带主体因负荷产生的变形 即可。背板并不必是可完全阻止婴儿背带主体变形的刚体,背板具有 可以一定程度地与使用者贴合的弹性即可。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婴儿背带中,也可设定为在上述婴儿背 带主体的上端安装佩戴到上述使用者肩部周围的肩带;在上述婴儿背 带主体的下端安装佩戴到使用者腰部周围的腰垫部;上述背板从上述 肩带的安装位置到上述腰垫部的范围内上下延伸。在此情况下,可通 过背板将负荷从使用者的肩部分分散到腰部周围。
还有,也可在上述背板的下部设置可朝上方弯折的弯折部。例如 已佩戴好婴儿背带主体的使用者,在幼儿坐入的状态下将竖抱用座位 贴靠在幼儿身上之后,将其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上时,有可能出现因 婴儿背带主体下部支撑在幼儿所坐的面上而无法取得理想姿势。在此 情况下,若背板的下部可朝上方弯折,就不会妨碍婴儿背带主体,可将幼儿顺利地收容到婴儿背带中。而上述弯折部的弯折轴线也可以位 于比上述腰垫部上端靠上的位置上。在此情况下,即使付与腰垫部一 定程度的刚性,也不必担心因此限制弯折部的弯曲。
上述竖抱用座位上也可设置穿过上述幼儿腋下与上述婴儿背带主 体连接的腋下带。由于通过设置腋下带可将幼儿从腋下拉向婴儿背带 主体一侧,因而可提高幼儿与婴儿背带的贴合性。这样即可消除因幼 儿头部及胸部离开婴儿背带主体而使负荷集中到竖抱用座位下部的担 心。
还有,在将上述竖抱用座位的刚性设定得低于上述背板的情况下, 最好通过使竖抱用座位与幼儿贴合,从而可以更均匀地拉向婴儿背带 主体一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背带,其即使采用将作为另 一部件构成的竖抱用座位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上而形成收容幼儿的袋 状部分的结构,也可调整其袋状部分的深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3方式的婴儿背带,将作为不同于 该婴儿背带主体的其他部件构成的竖抱用座位安装到使用者所佩戴的 婴儿背带主体上,在婴儿背带主体和竖抱用座位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 儿的袋状部分;其中,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用于固定上述竖抱用 座位的座位固定部;在上述竖抱用座位的下部设有底部支撑部,其朝 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的上述座位固定部折回而形成上述袋状部分的底 部;在该底部支撑部的前端设有可与上述座位固定部连接的连接件, 可在上述竖抱用座位的上下方向上对其进行位置调整。
若采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婴儿背带,通过使连接件的位置在竖 抱用座位的上下方向上改变,可以使竖抱用座位相对于座位固定部的 连接位置在上下方向上改变。因此,通过改变由竖抱用座位的底部支撑部形成的底部深度,可以形成与幼儿体格一致的、具有最佳深度的 袋状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婴儿背带中,也可设定为在上述座位固 定部上设有可彼此卡合的阴阳带扣中任意一方的带扣,另一方的带扣 作为上述连接件,通过上述上下延伸的调节带而安装在上述竖抱用座 位的上述底部支撑部上,上述另一方的带扣在上述调节带上的安装位 置可调。若采用此方式,只要沿调节带改变带扣的安装位置,即可改 变底部支撑部的深度。
在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婴儿背带中,也可在上述座位固定部以及 上述底部支撑部上分别设置多组上述带扣。由于设置多组带扣,即使 一组带扣脱落,也可通过其余的带扣维持底部支撑部与婴儿背带的连 接。因此安全性高。
还有,也可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的比上述座位固定部靠下的下方 设置用于夹持上述底部支撑部的止摆束带。在通过将连接件朝底部支 撑部的前端(下端)抽出,使底部支撑部的深度加大的情况下,从该 底部支撑部的下端到连接件和座位固定部的距离增加,底部支撑部容 易产生摆动。在此种情况下,若将底部支撑部夹持到止摆束带中之后, 将连接件与座位固定部连接,利用连接件在连接件的下方将底部支撑 部约束到婴儿背带主体上,其结果是底部支撑部变得不易摆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婴儿背带,将作为不同 于该婴儿背带主体的另一部件构成的竖抱用座位安装到使用者所佩戴 的婴儿背带主体上,在婴儿背带主体和竖抱用座位之间形成用于竖向 收容幼儿的袋状部分;其中,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在上下方向上 错位地设置了用于固定上述竖抱用座位的多个座位固定部;在上述竖 抱用座位的下部设置底部支撑部,其通过朝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的上述 座位固定部折回而形成上述袋状部分的底部;该底部支撑部的前端设有连接件,其可选择地与上述多个座位固定部中的任意一个连接。
若采用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婴儿背带,通过改变用于连接连接件
的座位固定部,可以改变底部支撑部与婴儿背带主体的连接位置,并 由此改变底部支撑部的深度。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背带,其不论以何种形态支 撑幼儿,均可将婴儿背带主体恰当地佩戴到使用者身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5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将作为 不同于该婴儿背带主体的另一部件构成的竖抱用座位安装到选择性地 紧贴使用者的胸部或背部而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上,根据上述竖抱用 座位的朝向,以竖抱状态或背负状态支撑幼儿的同时,用上述婴儿背 带主体支撑该竖抱用座位;其中,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紧贴上述 使用者胸部或背部的基部;从该基部延伸,并佩戴在上述使用者的肩 部周围的肩带;以及佩戴在上述使用者腰部周围的腰垫部;上述腰垫 部可在上下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基部相对地改变位置。
如上所述,主要是竖抱幼儿时,肩带以斜挂(t卞含掛rt")状态 使用;背幼儿时,肩带以背负(y-:y夕掛^)状态使用。在这种区 别使用的情况下,如果腰垫部的位置不变,则在背负状态下,腰垫部 往往会逐渐推到使用者胸部附近,与之相反,幼儿则从使用者身上滑 落,其背负位置往往比所需位置更偏下。若采用本发明,在产生此种 问题的情况下,通过使腰垫部的位置移动到基部下方,可使腰垫部位 置下降,从而恰当地佩戴到使用者身上。这样即可将幼儿保持在紧贴 使用者身体的较高位置上。此外,竖抱时,只要将腰垫部上抬到比背 负时高即可。如上所述,若采用本发明的第5方式,无论是竖抱还是 背,均可将婴儿背带恰当地佩戴到使用者身上。而且,通过适当安装 婴儿背带,还可以适当地支撑幼儿,其结果是可使负荷分散到使用者 的肩部及腰部,从而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在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婴儿背带中,可以在上述基部上设置将上 述腰垫部保持在预先规定的多个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上的装置。此 外,也可在上述腰垫部上设置可收容上述基部下端的口袋,可在上述 基部下端设置可折叠到该口袋内的折叠部,该折叠部的下端与上述腰 垫部接合。采用此种结构,可以使基部和腰垫部连在一起,还可将腰 垫部设置成可相对于基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背带,其可改善将作为另一 部件构成的横抱用座位及竖抱用座位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上时的使用 方便性,或提高幼儿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6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有 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以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上述
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其中,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用于 悬挂上述横抱用座位的左右一对紧固件;上述横抱用座位上设有头 部侧悬挂件,其用于将该横抱用座位的头部一侧悬挂到上述一对紧固 件中的任意一方的紧固件上;和臀部侧悬挂件,其用于将上述横抱用 座位的臀部一侧悬挂到另一方的紧固件上;当把上述头部侧悬挂件以 及上述臀部侧悬挂件分别安装到上述一方的紧固件以及上述另一方的 紧固件上时,可设定各悬挂件的长度,以使上述横抱用座位的头部一 侧保持在高于臀部一侧的位置上。
若采用第6方式的婴儿背带,可确保将头部支撑在高于臀部位置 上的姿势,不必担心因使用者调整不充分而以幼儿头部低于臀部的不 自然的姿势支撑幼儿。这样一来,不必担心有损幼儿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7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有 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以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上述 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其中,上述横抱用座位上设有用于将该横抱用座位的头部一侧及臀部一侧悬挂到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头 部侧悬挂件以及臀部侧悬挂件;上述头部侧悬挂件被设置成,从上述 横抱用座位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支撑该横抱用座位的头部一侧;上述臀 部侧悬挂件被设置成从该横抱用座位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以及上述横抱 用座位后端的宽度方向中央这三处支撑上述横抱用座位的臀部一侧。
若采用第7方式的婴儿背带,由于均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支撑横 抱用座位的头部一侧以及臀部一侧,而且在臀部一侧的后端还在宽度 方向中央加以支撑,因而可防止横抱用座位相对于横抱用座位的宽度 方向中心线发生扭转,可以毫无扭转地沿着宽度方向中心线笔直地支 撑幼儿。这样即可提高幼儿的舒适性。
在第7方式的婴儿背带中,也可设定为上述臀部侧悬挂件具有 腹部带,其从上述横抱用座位的宽度方向两侧延伸;臀部带,其从上
述横抱用座位后端的宽度方向中央延伸;腹部护垫,其配置在上述横 抱用座位的后端,覆盖幼儿的腹部;经由上述腹部护垫将上述腹部带 和上述臀部带彼此连接,从而可以将上述腹部带以及上述臀部带一体 地悬挂支撑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
若采用此方式,可利用腹部护垫一体地悬挂腹部带和臀部带,并 在上述三处牢固支撑横抱用座位的臀部一侧。
还有,也 可在上述横抱用座位的后端设置用于支撑幼儿臀部的臀 部支撑部和可相对于上述臀部支撑部弯折且支撑上述幼儿腿部的腿部 支撑部;上述腹部带从上述臀部支撑部的宽度方向两侧延伸的同时,
上述臀部带从上述腿部后端的宽度方向中央延伸。
若采用此方式,当把横抱用座位从婴儿背带主体上拆下,放置到 褥垫等上时,由于臀部支撑部和腿部支撑部笔直地延伸,因而可使幼 儿的臀部到腿部保持水平。另外,将横抱用座位悬挂支撑到婴儿背带主体上时,由于臀部带抬高腿部支撑部,因而腿部支撑部朝臀部支撑 部的斜上方弯折。这样即可实现腿部高于臀部的自然横抱姿势,提高 幼儿的舒适性。
在上述方式中,也可设定为上述横抱用座位中内置有作为支撑 上述幼儿的芯材的背板,利用支撑幼儿时的负荷,使上述背板以宽度 方向中心线为底部发生弯曲。
通过设置此种背板,可更加可靠地防止横抱用座位的扭转。并可 通过背板的变形,使躺卧在横抱用座位中的幼儿靠近宽度方向中心线, 从而使横抱姿势更加稳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8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有 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以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上述 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其中,上述横抱用座位上设有用于使 幼儿躺卧的垫子和包围幼儿头部周围地配置的头部防护罩;上述垫子 以及上述头部防护罩内均设有芯材,各芯材上均设有通气孔。
若采用第8方式的婴儿背带,由于可通过垫子以及头部防护罩的 通气孔排放湿气,因而可改善横抱用座位的通气性,提高躺卧在横抱 用座位中的幼儿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9方式的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
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以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上述婴儿
背带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其中,上述横抱用座位中内置有作为支撑 上述幼儿的头部到臀部的芯材的背板和作为支撑上述幼儿腿部的芯材 的座板;上述座板在宽度方向上宽于上述背板的臀部侧端部。
若采用第9方式的婴儿背带,即使在将横抱用座位悬挂到婴儿背
带主体上的情况下,仍可通过装入了芯材的座板来确保幼儿腿部周围具有足够的空间。这样即可防止幼儿的腿部受到压迫,提高幼儿的舒 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io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有
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通过与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组合而在与该 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的袋状部分的竖抱用座位;其中, 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用于固定上述竖抱用座位的环状的紧固件; 上述竖抱用座位上设有用于将上述幼儿拉向婴儿背带主体的座位主体 和从该座位主体延伸并将上述竖抱用座位与上述紧固件连接的连接 带;上述连接带上设有可彼此卡合的一对带扣中的任意一方的带扣, 而在上述座位主体上则设有另一方的带扣;上述一方的带扣可穿过上 述紧固件,从该一方的带扣中朝折回方向拉出上述连接带的余长部, 在上述一方的带扣穿过上述紧固件的状态下,通过将上述余长部挂到 上述紧固件上,使上述一方的带扣不能从上述紧固件中脱出。
若釆用第IO方式的婴儿背带,如预先将设置在竖抱用座位的连接 带上的带扣穿过婴儿背带主体的紧固件,即便带扣之间的卡合脱落, 一侧的带扣也不会脱离紧固件,不必担心连接带与紧固件完全解开。 因此安全性高,而且,在使用者对连接带的安装不熟悉的情况下,由 于不必将连接带一侧的带扣多次穿过紧固件,因而使用方便性优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1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有 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通过与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组合而在与该 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的袋状部分的竖抱用座位;其中, 上述竖抱用座位上设有覆盖幼儿头部的头部支架和从该头部支架两恻 延伸并连接到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支架带;上述头部支架可朝上述 竖抱用座位的外侧弯折;为了在将上述头部支架折回时消除上述支架 带的扭转,上述支架带以半旋转状态与上述婴儿背带主体连接。
若采用第ll方式的婴儿背带,由于不必将支架带从婴儿背带主体上拆下即可将头部支架朝外侧弯折,因而使用方便性优良。
为了实现了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2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 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通过与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组合而在与
该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的袋状部分的竖抱用座位;其 中,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用于固定上述竖抱用座位的环状紧固件, 上述紧固件从侧向观察时朝婴儿背带主体一侧突出地发生弯曲。
若采用第12方式的婴儿背带,通过抑制紧固件朝婴儿背带主体和 竖抱用座位之间形成的袋状部分突出,可降低紧固件与幼儿接触的可 能性。因而可提高幼儿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3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有 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通过与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组合而在与该 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的袋状部分的竖抱用座位;其中 上述竖抱用座位中内置有带通气孔的内装材料,上述内装材料由立体 网眼布覆盖。
若采用第13方式的婴儿背带,可通过改善覆盖在竖抱用座位上的 袋状部分的通气性来提高幼儿的舒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4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有 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通过与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组合而在与该 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的袋状部分的竖抱用座位;能够 以朝前及朝后中的任意一种朝向将幼儿放到上述袋状部分中;其中, 上述竖抱用座位的下部宽度可调。
在以朝前状态抱持幼儿的情况下,竖抱用座位的下部具有朝婴儿 背带主体一侧压住幼儿大腿部的功能,在使幼儿朝后、即与使用者相 对地抱持的状态下,竖抱用座位的下部具有将幼儿的臀部拉向婴儿背带主体一侧的功能。由于这些功能的差异,竖抱用座位的下部所需的 最佳宽度发生变化,在朝前抱持状态下,最好将竖抱用座位的宽度设 定为比朝后抱持状态窄。若采用本发明的第14方式的婴儿背带,由于 将竖抱用座位的下部宽度设定为可变,因而可根据要求将竖抱用座位 调整到与幼儿的朝向相适应的最佳宽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5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有 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通过与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组合而在与该 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的袋状部分的竖抱用座位;其中 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佩戴在上述使用者肩部周围且长度可调的肩 带;上述肩带上设有用于折叠保持进行长度调整后的肩带的余长部的束市。
若采用第15方式的婴儿背带,由于不必以下垂状态放置多余的肩 带,而是折叠保持在束带内,所以不论使用者的体格及婴儿背带主体 的安装形态怎样,均可不受肩带妨碍地进行整理,使用方便性良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状物品的连接结构,其通过将 带扣恰当地固定到固定部上,以消除上述缺陷;并提供一种利用该连 接结构的婴儿背带以及可用于该连接结构的固定侧带扣。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带状物品的连接结构,其在带状物 品上安装可彼此卡合的一对阴阳带扣中的任意一方,将另一方的带扣 安装到准备与上述带状物品连接的固定部上,从而可以对上述带状物 品和上述固定部进行拆装;其中,安装在上述固定部上的带扣,在上 述带状物品拆装方向上的该带扣前后,固定到上述固定部上。
若采用此种连接结构,由于固定侧带扣(另一方的带扣)在其前 后固定到固定部上,因而可抑制固定侧带扣的前端侧的间隙,由于带 扣之间很容易对准位置,因而可使二者彼此卡合。此外,由于带状物品的张力对固定侧带扣产生拉伸负荷时,其拉伸负荷在固定侧带扣的 前后被固定部承受。因此,若与仅将固定侧带扣的后端一侧固定到固 定部上时相比,可使施加于固定侧带扣上的负荷分散到大范围内。并 且,通过约束固定侧带扣的前后,可将固定侧带扣的方向预先设定为 最佳状态,还可排除以不自然的朝向将固定侧带扣与带状物品连接的 可能性。
在本发明的连接结构中,也可在安装于上述紧固件上的带扣的前 后两端分别设有带通过部,通过使带扣固定带穿过这些带通过部之间, 将该带扣固定带的两端固定到上述固定部上。若采用此种结构,使原 先在带扣后端一侧巻成环状并折回的带扣固定带的一端一直延伸到带 扣的前端,使之穿过带通过部,并将该带扣固定带的两端缝到固定部 上等加以固定,从而可按照本发明将固定侧带扣安装到固定部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6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有 婴儿背带主体,该婴儿背带主体设有佩戴在使用者肩部周围的肩带和 佩戴在使用者腰部周围的腰垫部,通过将可彼此卡合的一对带扣中的 任意一个带扣安装到上述肩带上,将另一个带扣安装到上述腰垫部上, 可以对上述肩带和上述腰垫部进行拆装;其中,安装到上述腰垫部上
的带扣,在该带扣处于上述肩带拆装方向上的前后固定到上述腰垫部 上。
若采用第16方式的婴儿背带,除可获得上述连接结构的作用与效
果之外,尤其由于可将肩带的张力分散作用于腰垫部的大范围内,因 而可通过在大范围内将腰垫部拉向使用者一侧,抑制负荷集中于使用 者的局部,并由此提高腰垫部的稳定性。
而在第16方式的婴儿背带中,也可在安装于上述腰垫部上的带扣 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带通过部,通过使带扣固定带穿过这些带通过部 之间,将该带扣固定带的两端固定到上述腰垫部上。本发明的固定侧带扣,其安装在准备连接带状物品的固定部上, 可以对安装在上述带状物品上的带扣进行拆装;其中,在上述带状物 品的拆装方向上的前后端设有带通过部,用于将上述固定侧带扣固定 到固定部上的带扣固定带可在上述各带通过部之间插通。若采用此种 固定侧带扣,通过将带扣固定带在固定侧带扣的前后固定到固定部上, 即可实现本发明的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背带,其在将横抱用座位悬 挂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情况下,可抑制该横抱用座位的摆动。又一目 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背带,当在婴儿背带主体上设置多个紧固件时, 很容易识别出适当的紧固件,并可覆盖以横抱姿势保持的幼儿胸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7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有 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以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上述 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其中,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作为 用于安装上述横抱用座位的紧固件,设置了用于悬挂上述横抱用座位 的上部紧固件和位于该上部紧固件下方的下部紧固件;上述横抱用座 位上设有用于将该横抱用座位悬挂到上述上部紧固件上的悬挂件和设 置在上述横抱用座位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边缘并可与上述下部紧固件连 接的止摆用紧固件。
若采用第17方式的婴儿背带,通过将婴儿背带主体的下部紧固件 和横抱用座位的止摆用紧固件彼此连接,可以在比上部紧固件和悬挂 件的连接位置偏下的位置上将横抱用座位约束到婴儿背带主体上。这 样,即可抑制以横抱用座位的悬挂支撑点为中心的摆动,从而减轻使 用者的负担。
在第17方式的婴儿背带中,也可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置佩戴 到使用者肩部周围的一对肩带和与上述肩带下端连续的佩戴在使用者腰部周围的腰部带;上述上部紧固件分别设在上述一对肩带的中部, 上述下部紧固件设置在上述肩带的下端或上述腰部带上。若采用此方 式,可通过使下部紧固件最大限度地远离上部紧固件的下方,来更加 有效地发挥止摆用紧固件的止摆作用。而肩带的下端或腰部带中也包 含二者的边界。
还有,上述下部紧固件以及上述止摆用紧固件也可以通过紧固件 固定带分别安装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以及上述横抱用座位上,上述紧 固件固定带在与上述下部紧固件以及上述止摆用紧固件各自相邻的位 置上,缝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以及上述横抱用座位上。若采用此方式, 通过抑制下部紧固件在婴儿背带主体上的上移以及止摆用紧固件本身 在横抱用座位上的摆动,可更加有效地发挥止摆用紧固件的止摆作用。
在第17方式的婴儿背带中,也可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置左右 一对上述上部紧固件,在上述横抱用座位上,作为上述悬挂件,设有 用于将该横抱用座位的头部一侧悬挂到上述一对上部紧固件中的任意 一个上部紧固件上的头部侧悬挂件和用于将上述横抱用座位的臀部一 侧悬挂到另一个上部紧固件上的臀部侧悬挂件。若采用此方式,由于 可使施加于横抱用座位的悬挂件上的负荷分散到使用者的双肩的同 时,还可通过下部紧固件和止摆用紧固件抑制横抱用座位的摆动,因 而可进一步减轻使用者的负担。
还有,在上述方式中,也可在上述横抱用座位的上述臀部支撑侧 设置用于覆盖幼儿腹部的腹部护垫,在该腹部护垫的上端连续地设置 用于覆盖幼儿胸部的胸部护垫,在上述横抱用座位上设置用于连接上 述头部侧悬挂件和上述胸部护垫的胸部带。若采用此方式,可利用腹 部护垫和胸部护垫覆盖幼儿的腹部到胸部的范围,以进行保护。通过 将胸部护垫与头部侧悬挂件连接,可防止胸部下垂,抑制因附加胸部 护垫而增加幼儿的不适感。在第17方式的婴儿背带中,上述上部紧固件和上述下部紧固件也 可在大小或连接结构方面至少有一点彼此不同。如果这样区分紧固件, 当把横抱用座位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上时,不可能将悬挂件及止摆用 紧固件连接到不恰当的紧固件上,可简单而又准确地判断出适当的紧 固件。
在第n方式的婴儿背带中,也可在上述横抱用座位的上述臀部一
侧设置覆盖幼儿腹部的腹部护垫,在该腹部护垫的上端连续地设置覆 盖幼儿胸部的胸部护垫。由此,可以通过覆盖幼儿的腹部到胸部,以 进行保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8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有
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保持幼儿而与上述婴儿背带主体连
接的配件;其中,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改变位置地设置了用于连接 上述配件的、用途各异的多种紧固件,上述多种紧固件分别在大小或 连接结构方面至少有一点彼此不同。若采用此方式的婴儿背带,由于 用途各异的多种紧固件的大小或连接结构彼此不同,因而很容易识别 与用途相对应的适当紧固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9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其具有 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以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上述 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其中,在上述横抱用座位的上述臀部 一侧设有用于覆盖幼儿腹部的腹部护垫,在该腹部护垫的上端连续地 设置了覆盖幼儿胸部的胸部护垫。若采用此方式的婴儿背带,可利用 腹部护垫及胸部护垫覆盖从腹部到胸部的范围,以进行保护。
而在本发明中,幼儿这一用语是当作包括新生儿和婴儿在内的概 念来使用的。


图1是本发明的第1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的使用方式。 图2是婴儿背带主体的正面图。
图3是婴儿背带主体的背面图。
图4是安装于婴儿背带主体内的背板的正面图。
图5是表示幼儿背部主体的基部和腰垫部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6表示婴儿背带主体中使用的紧固件。
图7表示用束带整理婴儿背带主体的肩带中的余长部的状态。
图8是表示设置在婴儿背带主体的腰垫部上的阴扣的立体图。
图9表示设置在婴儿背带主体的腰垫部上的阴扣的安装状态。
图10是婴儿背带主体的腰垫部的立体图。
图11横抱用座位的平面图。
图12是内置于横抱用座位内的背板的平面图。
图13是内置于横抱用座位的头部防护罩内的芯材的平面图。
图14是设置在横抱用座位上的吊板的立体图。
图15是吊板的平面图。
图16是吊板的底面图。
图17内置于吊板内的芯材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将横抱用座位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表示从幼儿的头部一侧观察到的将横抱用座位安装到婴儿 背带主体上的状态。
图20表示吊带的安装状态。
图21表示吊带的止动件和紧固件的关系。
图22表示从与使用者相向的方向观察到的安放到横抱用座位中 的幼儿的状态。
图23表示从其上方观察到的安放到横抱用座位中的幼儿的状态。 图24表示从腿部一侧观察到的安放到横抱用座位中的幼儿的状态。
图25是竖抱用座位的正面图。 图26是竖抱用座位的背面图。图27是竖抱用座位的又一正面图。
图28是表示将竖抱用座位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9表示将竖抱用座位的底部支撑部连接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 顺序。
图30表示将竖抱用座位的底部支撑部连接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 又一顺序。
图31表示与婴儿背带主体和竖抱用座位的连接结构有关的另一 方式。
图32表示与婴儿背带主体和竖抱用座位的连接结构有关的另一 方式。
图33是表示将安装在婴儿背带主体上的竖抱用座位的头部支架
折回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4是本发明的第2方式涉及的婴儿背带的正面图。 图35是本发明的第2方式涉及的从婴儿背带的臀部一侧观察到的
立体图。
图36表示从背面一侧观察到的婴儿背带主体展开的状态。
图37表示将婴儿背带主体佩戴到使用者身上时的状态。
图38是下部阴扣的安装部分的放大图。
图39是横抱用座位的平面图。
图40是横抱用座位的展开图。
图41是吊板的立体图。
图42是横抱用座位的立体图。
图43是横抱用座位的臀部一侧的放大图。
图44是胸部护垫和吊板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45是从另一方向观察到的胸部护垫和吊板的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46是横抱用座位的止摆用阳扣和婴儿背带主体的下部阴扣的 连接部分的放大图。
图47是婴儿背带中使用的竖抱用座位的正面图。图48是竖抱用座位的背面图。
图49表示将竖抱用座位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下面对使用了本发明的婴儿背带的第1种优选方式加以说明。图
1是该婴儿背带1的简图。该婴儿背带1可在下述各种状态下区分使用
横抱状态,以大体水平躺卧状态支撑幼儿(也包括婴儿)200(图l(a)); 以相对状态保持幼儿200的相对抱持状态(图1 (b) (d));以朝 前状态抱持幼儿200的朝前抱持状态(图1 (e) 、 (f));背负幼儿 200的背负状态(图1 (g) 、 (h))。此外,在相对抱持状态、朝前 抱持状态以及背负状态中,通过分别改变头部支架64 (参照图25)的 折回位置,即能按照多种方式区分使用。
在使用上述4种使用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的情况下,使用者201 均需佩戴婴儿背带主体2。并且在横抱状态下,将横抱用座位3与婴儿 背带2组合后使用,在其余状态下,将竖抱用座位4与婴儿背带2组 合后使用。下面依次说明这些部件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
首先说明婴儿背带主体2。图2表示从表面2a —侧观察婴儿背带 主体2的状态,图3表示从背面2b —侧观察婴儿背带主体2的状态。 婴儿背带主体2可以佩戴到使用者201的胸部侧及背部侧中的任意一 侧,但无论是何种朝向,图3所示的背面2b均与使用者201相向。艮P, 背面2b贴靠在使用者201的胸部或背部上。此外,图2及图3的上下 方向与佩戴到使用者身上时的上下方向一致。如这些图中所示,婴儿 背带主体2具有基部10,其贴靠在使用者201的胸部或背部上;一 对肩带11、 11,其从基部10的上端延伸;腰垫部12,其设置在基部 IO的下部,佩戴在使用者201的腰部周围;以及一对腰部带13、 13, 其从腰垫部12的两侧延伸。在基部10的内部设有图4所示的背板14。与肩带11等芯材所使 用的聚氨酯等相比,背板14是足够硬的材料,例如,由聚丙烯树脂等 硬质树脂材料构成的成型品。背板14的刚性被规定为,在将婴儿背带 佩戴到使用者201身上时,可限制基部10的弹性变形,使基部10的 形状基本维持恒定。背板14在使图4中的右侧部与基部10的上侧一 致的状态下埋入基部10内。背板14在与肩带11的安装位置对应的一 端具有分支部15,另一端具有能以铰链轴16为中心旋转的弯折部17。 分支部15上设有用于改善基部10的通气性的通气窗18。插入基部10 内的背板14由罩布覆盖。罩布可使用各种布料、立体网眼布等各种材 料。也可在背板14与罩布之间适当设置软垫材料。
如图5所示,在腰垫部12的宽度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的 中央,通过从背面一侧缝合护罩21形成口袋19。护罩21中作为芯材 也内置有由聚丙烯树脂等硬质材料制成的背板。基部IO的下端10a插 入口袋19中,其下端与腰垫部主体20以及护罩21缝合。背板14可 一直配置到基部10的下端10a的缝合部10b,在该缝合部10b下方的 位置上,设有省略了背板14的折叠部10c。通过折叠或伸展该折叠部 10c,即可使与基部10对应的腰垫部12的位置产生图3中箭头A所示 的变化。
在基部10的下端10a上设有按扣22b…22b,其分别在对折叠部 10c进行折叠和伸展的各个位置上与腰垫部12的按扣22a (参照图3) 卡合,以防止基部10和腰垫部12的错位。为了不损害背板14的弯折 部17的弯曲性能,即使在对折叠部10c进行折叠的状态下,铰链轴16 仍位于比口袋19略偏上方的位置上。因此,无论基部10和腰垫部12 具有何种位置关系,婴儿背带2均能以铰链轴16的位置为界折成两部 分。
返回到图2,在基部IO的表面2a—侧的上部,设有用于固定横抱用座位3以及竖抱用座位4的左右一对紧固件25、 25。如图6 (a)所 示,紧固件25呈环状,具有支撑轴25a、与该支撑轴25a中间空出一 定间隔排列的卡定部25b以及分别连接支撑轴25a和卡定部25b两端的 连接部25c、 25c。由于卡定部25b以弧状延伸,使紧固件25的整体形 状大致呈D字形,因此有时也将该紧固件25称为D环。
如图6 (b)所示,紧固件25可通过巻绕在支撑轴25a上的连接带 26固定到固定部102 (基部10是其一例)上,其左右的连接部25c (图 6中仅示出单侧)朝固定部102—侧弯曲。通过使连接部25c具有这种 弯曲,可使紧固件25相对于负荷作用线LA朝固定部102—侧后退, 其中所述负荷作用线LA是紧固件25的卡定部25b和紧固件25的支点 X的连接线。因此,假如连接部25c是直线形,如图6 (c)所示,则 整个紧固件25位于作用线LA上。g卩,假如相对于固定部102的作用 线LA的倾角e相同,则采用将连接部25c弯折的结构可相对减少紧固 件25从固定部102上移的情况。由于基部10的紧固件25用于悬挂横 抱用座位3及竖抱用座位4,基部10的前方可收容幼儿200,因此在 以图6 (b)的方式构成紧固件25的情况下,可抑制紧固件25从基部 IO上移,由于这样可抑制紧固件25与幼儿200接触,因而可改善幼儿 200的舒适性。
如图2所示,设有用于固定基部10的竖抱用座位4的下端的阴扣 26b、 26b (也可参照图29及图30)。各阴扣26b将各自的插入方向前 端朝下固定在基部10的罩布上。而上述各紧固件25以及各阴扣26b 分别被垂片27、 28大致覆盖。与阴扣26b对应的垂片28的内表面一 侧(与阴扣26b相向的一侧)安装了按扣29a。在垂片28下方的位置 上横穿基部10地设置止摆束带30。之所以用垂片28覆盖阴扣26b是 为了防止不使用时(例如横抱状态时)阴扣26b以及与其卡合的阳扣 26a (参照图25)碰触到幼儿200。
在各肩带11的根部(与基部10连接的部分)附近,安装了辅助紧固件31、 31。这些紧固件31与紧固件25相同,都是环状,但其大 小比紧固件25小。此外,在各肩带11的前端侧安装了用于将肩带11 固定到腰垫部12上的阳扣32a。另外,在腰垫部12上安装了与肩带11 的阳扣32a卡合的阴扣32b。各阳扣32a可与左右任意一方的阴扣32b 卡合。即,在下述任意一种姿势下均可佩戴于使用者201身上斜挂 姿势,婴儿背带主体2将左侧肩带11与腰垫部12的右侧阴扣32b连 接,将右侧肩带11与腰垫部12的左侧阴扣32b连接;背负姿势,将 左侧肩带11与腰垫部12的左侧阴扣32b连接,将右侧肩带11与腰垫 部12的右侧阴扣32b连接,肩带不交叉。
阳扣32a的安装位置可在肩带11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调整。而在斜 挂姿势和背负姿势时,所需肩带11的长度有变化,可通过改变阳扣32a 在肩带ll上的安装位置来进行调整。很显然,也可根据使用者201的 体格调整阳扣32a的位置。由于肩带11的长度设定为在斜挂姿势时仍 留有足够的余长部(是指从阳扣32a拉出的肩带11的多余部分)lla, 所以可以预料在背负姿势时,从阳扣32a中拉出的肩带11的余长部lla 的长度相当长。此外,在使用者的体格较小的情况下,与肩带ll的悬 挂方式无关,余长部lla延长。因此,肩带11上设有用于保持如图7 所示折叠后的余长部lla的束带llb。
此外,在设置于腰垫部12上的阴扣32b具有不同于普通阴扣的特 征。如图8及图9所示,在阴扣32b的后端及前端分别设有带通过部 32c、32d。将设有收容阳扣32a的开口 32e的一侧称为阴扣32b的前端。 插入阴扣32b后端侧的带通过部32c中的带扣固定带33穿过阴扣32b 内表面侧后,从前端侧的带通过部32d中朝阴扣32b的前方拉出。通 过将该带扣固定带33的两端33a、 33b缝到腰垫部12上,可以在阳扣 32a的插拔方向上的前后,将阴扣32b固定到作为固定部的腰垫部12 上。
普通的阴扣仅在其后端侧设置带通过部,前端侧则不固定。与之相反,在图8及图9所示的阴扣32b中,其前后两端均受腰垫部12的 约束。因此,如图10所示,当通过使阳扣32a与阴扣32b卡合而对肩 带11施加箭头B方向的张力时,可通过阴扣32b使施加于腰垫部12 上的负荷分散到阴扣32b的前后。这样即可防止负荷集中于腰垫部12 的局部,利用肩带11的张力将腰垫部12全部拉向使用者201 —侧, 使腰垫部12与使用者201的腰部周围充分贴合。此外,通过将阴扣32b 前后固定到腰垫部12上,还具有可以利用带扣固定带33在适当的安 装方向上固定阴扣32b的优点。当安装阳扣32a时,不必担心阴扣32b 会以后端侧的带通过部32c为中心退避地转动,具有阳扣32a的安装简 单的优点。
再次返回到图2,在从腰垫部12延伸的一侧的腰部带13上安装 了阳扣34a,在另一侧的腰部带13上安装了阴扣34b。阳扣34a的安装 位置可在腰部带13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调整。在使腰垫部12贴靠在使 用者201腰部周围的状态下,通过将这些腰部带13巻绕到腰部周围, 使阳扣34a与阴扣34b卡合,从而可以将腰垫部12安装到使用者201 的腰部。
下面对横抱用座位3加以说明。横抱用座位3具有图11所示的座 位主体40和图14所示的吊板41。座位主体40具有垫子42,其用 于以躺卧状态放置幼儿200;头部防护罩43,其包围头部支撑部42a 周围;腹部护垫44,其覆盖垫子42的臀部支撑部42b;腹部带45,其 从臀部支撑部42b的两侧延伸,可与腹部护垫44组合在一起;以及臀 部带4b,其从垫子42的腿部支撑部42c延伸。
在垫子42的内部具有图12所示的背板47。背板47具有用于保 持垫子42形状的作为芯材的功能,与设置在婴儿背带主体2的基部10 上的背板14相同,均为由聚丙烯树脂等硬质树脂材料构成的成型品。 背板14的刚性被设定为,在悬挂支撑横抱用座位3时,可以限制垫子42的弹性变形,以使该垫子42的形状基本维持恒定。在背板47上, 为了提高其刚性也可适当设置加强筋等加固部。
如图11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在头部支撑部42a中,以沿其宽度方 向横穿垫子42内部的方式安装吊板41,与背板47的上下关系为,吊 板41配置在背板47下方(参照图19)。因此,在与吊板41叠合的部 分上最好设置在垫子42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加强筋47a。
为了提高垫子42的通气性,在背板47上设置了多个通气孔47b… 47b。背板47被罩布所覆盖。罩布可使用各种布料、立体网眼布等各 种材料。在背板47和罩布之间也可适当设置软垫材料。此外,在头部 防护罩43的内部设有图13所示的芯材48。芯材48是采用比背板47 柔软得多的材料构成的成型品,例如泡沫聚乙烯树脂等。为了改善头 部防护罩43的通气性,芯材48上也形成多个(图中为三个)通气孔 48a…48a。考虑到通气性,覆盖芯材48的头部防护罩43的罩布采用立 体网眼布。
如图11中的虚线所示,背板47从头部防护罩43的安装位置一直 设置到臀部支撑部42b和腿部支撑部42c的边界附近。腿部支撑部42c 的内部设有作为不同于背板47的另一部件而构成的座板49。座板49 也采用与背板47相同的硬质树脂形成,并被罩布覆盖。垫子42可在 这些背板47和座板49之间,换言之,可在臀部支撑部42b和腿部支 撑部42c之间弯折。为了能在垫子42的宽度方向(图11中的上下方向) 上的足够大的范围内支撑幼儿200的腿部,座板49比臀部支撑部42b 上的背板47更向垫子42的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突出,而且座板49形 成越靠近幼儿200的腿部末端方向宽度越宽的末端扩展形状。
腹部护垫44具有兜腿部44a和从该兜腿部44a上端朝垫子42的 宽度方向扩展的兜肚部44b。通过将兜腿部4"的下端(图11的左端) 缝到垫子42上,可以将腹部护垫44安装到垫子42上,其能够以兜腿部为臂部进行开闭。在兜腿部44a的上端设有向垫子42的宽度方向两 侧开口的袋部44c。 一个腹部带45从该袋部44c一端插入,从另一端 拉出。通过使设置在该一个腹部带45上的阳扣50a与设置在另一个腹 部带45上的阴扣50b卡合,可将腹部带45彼此连接。阴扣50b在腹 部带45上的安装位置可在腹部带45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调整。
臀部带46沿腹部护垫44的兜腿部44a配置,其端部与兜腿部44a 一起缝在垫子42上。臀部带46配置在垫子4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 在腹部带45贯穿的袋部44c的表面上设有环状的带通过件51。臀部带 46穿过该带通过件51之后朝头部防护罩43 —侧拉出,其端部安装了 钩扣52。使用钩扣52将臀部支撑部42b —侧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2, 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图14是吊板41的立体图,图15是平面图,图16是底面图。如 这些附图所示,吊板41具有从带状的垫子支撑部41a的两端朝上突出 的一对臂部41b、 41b。在一个臂部41b的上端安装了紧固件55,在另 一个臂部41b的上端安装了吊带56。此外,在吊板41的内部设置了图 16所示的芯材57。芯材57与背板14等相同,采用尼龙、聚丙烯等硬 质树脂形成,其与吊板41的外观大致为相似形。芯材57被罩布覆盖, 该罩布由布料、立体网眼布等各种材料构成。
下面返回图14及图15,在吊带56的前端安装钩扣58,在吊带 56的中部安装了可与该钩扣58卡合的紧固件59。因钩扣58的位置调 整而产生的吊带56的余长部56a,从钩扣58折回后原来的吊带56配 置。紧固件55具有可使钩扣58穿过的大小。该紧固件55与安装在图 2中的婴儿背带主体2上的紧固件25相同,从侧面观察时呈弯曲形状。 其弯曲方向被设定为在吊板41的垫子支撑部41a的长度方向上朝外侧 弯曲(参照图19)。
吊板41可在座位主体40上进行拆装。若使吊板41与座位主体40分离,则可在其破损时单独进行更换,脏污时可单独进行洗涤。此
外,还具有外出携带时座位主体40体积不大的优点。如图16所示, 吊板41的底面侧设有一对按扣60。这些按扣60具有下述功能在将 吊板41安装到垫子42上时,通过与垫子42—侧的按扣(未图示)卡 合,可以防止吊板41和垫子42之间发生错位。虽然在垫子42的侧方 设有用于插拔吊板41的开口 (未图示),但在垫子42的宽度方向上, 吊板41的朝向可以左右反转。g卩,吊板41,在其紧固件55位于图11 上侧时的朝向和位于图11下侧时的朝向下均可安装到垫子42上。
下面,说明横抱用座位3的使用方法。图18示出将横抱用座位3 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2上的状态,图19示出将安装于座位主体40上 的吊板41安装到紧固件25上的状态。吊板41以吊带56位于靠近婴 儿背带主体2—侧的朝向安装于座位主体40上。因此,在头部支撑部 朝图18中的左侧的情况下,吊板41在其长度方向上反向安装到座位 主体40上。
如图18及图19中的箭头a、 b、 c所示,当把吊板41安装到紧固 件25上时,首先将吊带56的钩扣58从内侧穿过紧固件25,继而将钩 扣58从下方穿过吊板41的紧固件59,将向紧固件59的上方拉出的钩 扣58与吊带56自身的紧固件59卡合。这样一来,如图19所示,吊 板41的垫子支撑部41a以及臂部41b、 41b和吊带56连接成环状,吊 板41被悬挂到紧固件25上,通过该吊板41的垫子支撑部41a支撑背 板47。如图19所示,垫子42的头部支撑部42a被硬质树脂制成的背 板47以及内置有硬质树脂制成的芯材57的吊板41包围,因而悬挂负 荷引起的变形受限,可确保幼儿的头部200a周围有足够的空间,舒适 性提高。由于紧固件55朝外侧弯曲,因而可通过抑制紧固件55及吊 带56朝头部200a—侧的突出,进一步提高舒适性。
如图20(a )所示,在使吊带56的钩扣58与紧固件59卡合的状态 下,从钩扣58中拉出的吊带56的余长部56a被折回到紧固件55 —侧。因此,即便钩扣58从紧固件59中脱落,如图20(b)所示,由于余长 部56a仍挂在紧固件55上,因而钩扣58也不会从紧固件55中脱出。 这样一来,即使在钩扣58脱落的情况下,也不必担心因吊带56从紧 固件55中脱落而使吊板41单侧开放,可确保安全性。
此外,如图14、图19及图21 (a)所示,通过将吊带56折回后 缝到吊带56的中部,形成一对止动部56b、 56b。当把吊带56穿过婴 儿背带主体2的紧固件25中时,如图21 (b)所示,通过在紧固件25 的前后配置止动部56b、 56b,可限制吊带56在紧固件25上的滑动。 这样即可限制以紧固件25为基准的吊板41的各臂部41b、 41b的相对 位置变化,使紧固件25上的座位主体40的悬挂姿势基本维持恒定。
返回到图18,横抱用座位3的臀部支撑部42b—侧,使穿过带通 过件51的臀部带46前端的钩扣52与婴儿背带主体2的相反侧的紧固 件25卡合,从而悬挂支撑在紧固件25上。在该悬挂状态下,腹部护 垫44的兜腿部44a被弯折之后,垫子42的腿部支撑部42c从臀部支撑 部42b朝斜上方抬高。因此,如图22所示,幼儿200的腿部200c抬得 比臀部200c高。此外,可将各带56、 46的长度设定为,吊带56对头 部支撑部42a的支撑位置比受臀部带46支撑的臀部支撑部42b偏上。 因此,躺卧在横抱用座位3中的幼儿200的姿势如图22中的假设线LB 所示,成为从头部200a到臀部200b逐渐向下,从臀部200b到腿部200c 抬高的姿势,可获得自然的抱持姿势。在将横抱用座位3从婴儿背带 主体2上拆下之后,放到地板等水平面上的情况下,臀部带46对腿部 支撑部42c的抬高作用消失,从头部支撑部42a到腿部支撑部42c保持 水平。因此,不会出现使幼儿200以只是腿部200c被抬高的不自然姿 势躺卧的情况。
在上述横抱状态下,头部支撑部42a通过吊带56在其宽度方向上 的两侧分散支撑。此外,臀部支撑部42b以及腿部支撑部42c通过臀部 带46在腿部支撑部42c的宽度方向中央进行支撑的同时,还通过腹部带45在臀部支撑部42b的宽度方向两侧进行支撑。因此不必担心垫子 42在其中心线LC的周围发生扭转,可沿中心线LC笔直地支撑躺卧在 垫子42上的幼儿200。由于幼儿200的体重,背板47以中心线LC为 底部适度弯曲,所以可以将幼儿拉向中心线LC,使横抱姿势更为稳定。 此外,至于腿部200c,通过配置宽度较大的座板49,如图24所示,可 确保腿部200c周围有足够的空间,防止腿部200受到压迫。
下面说明竖抱用座位4。图25示出从外表面4a —侧观察竖抱用座 位4时的状态,图26示出从内表面4b —侧观察竖抱用座位4时的状 态。此外,图27示出竖抱用座位4的表面4a—侧的不同状态。图25 及图26中的上下方向与使用时的上下方向一致。在使内表面4b与婴 儿背带主体2的外表面2a相向的状态下,将竖抱用座位4安装到婴儿 背带主体2上,从而形成竖向收容幼儿200的袋状部分。如这些图中 所示,竖抱用座位4具有座位主体62、在该座位主体62的下部连续地 设置的底部支撑部63以及在座位主体62的上部连续地设置的头部支 架64。
座位主体62是将幼儿200拉向并保持在婴儿背带主体2上的部 分,从其两侧延伸出腋下带65、 65。腋下带65上设有阳扣66a,座位 主体62的外表面4a—侧分别设有可与阳扣66a卡合的阴扣66b。通过 使左右阳扣66a分别与阴扣66b卡合,如图27所示,可在座位主体62 的左右形成由腋下带65构成的环状。阳扣66a可在腋下带65的长度方 向上进行位置调整。从阳扣66a拉出的腋下带65的余长部65a与吊带 56的余长部65a等相同,可从阳扣66a朝腋下带65的根部(与座位主 体62的连接部) 一侧折回。此外,从座位主体62的一侧延伸出可佩 戴到幼儿200躯干部周围的躯干部带67。躯干部带67的前端部也设有 位置可调的阳扣68a,该阳扣68a可与设置在座位主体62的相反侧的 阴扣68b卡合。在座位主体62和头部支架64之间形成用于使幼儿200的手臂通 过的手臂伸出部69。此外,座位主体62的宽度朝底部支撑部63逐渐 变窄。竖抱用座位4并未配置婴儿背带主体2的背板14、横抱用座位 3的背板47以及座板49之类的刚性较高的芯材,在其内部根据需要配 置由泡沫尿垸之类软质材料构成的芯材。为了改善竖抱用座位4的通 气性,图26中影线表示的区域70a由立体网眼布构成。影线区域70a 外侧的区域70b,采用由适当罩布覆盖上述芯材的结构。在外表面4a 与内表面4b上既可采用不同的罩布,也可采用相同的罩布。而在区域 70a内也可适当设置芯材及软垫材料等内装材料,但在此情况下最好如 图27中的虚线所示,在内装材料上设置适当的通气孔72…72。而在从 座位主体62的下部到底部支撑部63之间的区域70a上不设置芯材及软 垫材料之类的内装材料,竖抱用座位4可从图示的状态在宽度方向上 收縮。在座位主体62的外表面一侧覆盖立体网眼罩布,在宽度方向上 空出一定距离地设置了一对按扣73a、 73b。通过使这些按扣73a、 73b 卡合,可保持将座位主体62的下部宽度收窄的状态。在朝前抱持幼儿 的情况下,通过这样收窄宽度,可充分放开幼儿的大腿部分,提高其 舒适性。
底部支撑部63是为了通过与婴儿背带主体2组合而形成保持幼儿 的袋状部分的底部而设置的。如图25及图27所示,底部支撑部63上 设有左右一对调节带75、 75。各调节带75的端部均安装了阳扣26a。 各阳扣26a可与婴儿背带主体2的阴扣26b卡合。阳扣26a调节带75 上的安装位置可在调节带75的长度方向上进行调整。
还有,底部支撑部63上设有用于遮掩阳扣26a的垂片76,该垂片 76上设有按扣29b。按扣29b可与婴儿背带主体2的按扣29a (参照图 2)卡合。此外,垂片76上还设有用于使调节带75通过的环状带78。 阳扣26a穿过该环状带78后,可朝竖抱用座位4的下端一侧拉出。
头部支架64是为了保护幼儿200的头部200a而设置的。如图25所示,从头部支架64的两侧延伸出支架带80,在这些支架带80的前 端侧安装了钩扣81。钩扣81可与婴儿背带主体2的辅助紧固件31卡 合。钩扣81安装在支架带80的内表面4b —侧。即,钩扣81相对于 支架带80表里相反地进行安装,当把钩扣81挂到辅助紧固件31上时, 需扭转支架带80。其理由如下。如图26及图27所示,支架带80上安 装了覆盖钩扣81的头部钩扣罩82。在图25中,省略了头部钩扣罩82 的图示。之所以设置头部钩扣罩,是为了防止钩扣81碰到幼儿200的 脸部等处。为了便于洗涤,头部钩扣罩82可从支架带80上拆下。
还有,头部支架64被上下方向上设有一定间隔的三条缝合线83 分割。通过在这些缝合线83中的每条缝合线上分割芯材等,可以使头 部支架64以任意一条缝合线83为界朝外侧(表面4a—侧)弯折。
下面对竖抱用座位4的使用方法加以说明。图28示出把竖抱用座 位4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2上的状态。如该图所示,把竖抱用座位4 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2上时,如箭头d所示,以向内折叠竖抱用座位4 的状态将底部支撑部63的各阳扣26a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2的阴扣26b 上,通过使按扣29a、 29b彼此卡合而连接婴儿背带主体2和竖抱用座 位4的底部支撑部63。连接后,通过将竖抱用座位4朝上折回而形成 以底部支撑部63从下方支撑幼儿200的环状。此外,关于腋下带65, 如箭头e所示,将阳扣66a从内侧穿过阴扣25,将腋下带65拉出到阴 扣25的外侧。并且如箭头f所示,将阳扣66a安装到固定在竖抱用座 位4上的阴扣66b上之后,形成腋下带65构成的环。此外,将从头部 支架64延伸的支架带80的钩扣81,如箭头g所示,从外侧挂到辅助 阴扣31上。按照以上顺序,如图28所示,可将竖抱用座位4固定到 婴儿背带2上,并在其间形成收容幼儿200的口袋。由于从阳扣66a 将腋下带65的余长部65a折回,因而即便有时阳扣66a从阴扣66b中 脱落,由于余长部65a仍挂在紧固件25上,因而阳扣66a不会从紧固 件中脱出。这样即可提高安全性。这一点与吊带56和紧固件25的关 系相同。在图28的状态下,幼儿的臀部被放置在由底部支撑部63形成的 环状底部上,幼儿的腿部从在底部支撑部63侧方形成的腿部伸出用的 开口 85伸出到竖抱用座位4外部。此外,幼儿的手臂从在手臂伸出部 69的部分形成的开口伸到竖抱用座位4的外部,腋下带65则通过该幼 儿的腋下。
上述安装方法是使用竖抱用座位4的相对抱持状态、朝前抱持状 态以及背负状态中共同使用的基本方法,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 中,可通过利用竖抱用座位4的各部分的调整功能实现多种使用方法。 下面对此加以说明。
如图1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1中,在利用竖抱用座位 4时,通过沿三条缝合线83 (参照图25、 27、 28)中的任意一条朝外 侧折回头部支架64,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使用。图33示出折回状态 的一例。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表里颠倒地安装支架带80的钩 扣81,使支架带80半旋转内而使其内表面反过来,将钩扣81安装到 辅助紧固件31上。因此,如果预先使支架带80朝头部支架64折回时, 预先使支架带80向与支架带80产生扭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半旋转之后, 再将钩扣81安装到紧固件31上,由此可以消除折回头部支架64时支 架带80的扭转,在将钩扣81安装到紧固件31上的状态下,顺利地折 回头部支架64。
从图1 (d)以及图1 (f)可知,当最大限度地折回头部支架64 时,因幼儿200的手臂位置不同,支架带80有时会造成妨碍,在此情 况下,可将钩扣81穿过幼儿200的腋下,并穿过支架带80之后,安 装到紧固件31上。
下面,对婴儿背带2的其它优点加以说明。首先,由于在本实施 方式中,婴儿背带主体2中内置有由硬质树脂构成的背板14,因而可将作用于婴儿背带主体2上的负荷分散到肩带11以及腰垫部12上。
因此,可减轻使用者身上的负担。在省略该背板14,只在婴儿背带主 体2内部安装软垫材料的情况下,由于幼儿的自重,婴儿背带2发生 严重变形,负荷集中于使用者的肩部或腰部。
此外,本实施方式还具有下述优点由于通过在背板14的下部设 置弯折部17,可使腰垫部12相对于基部IO弯曲变形,因此在从坐在 沙发等处的状态下背负幼儿的情况下,即使该座面与婴儿背带主体2 的下部接触,仍可通过腰垫部12的适度退避而不受背板14的妨碍。
另外,关于竖抱用座位4,由于其内部设有背板14之类的刚体, 因而保持在竖抱用座位4中的幼儿可通过腋下带65从腋下向上拉起。 因此,竖抱用座位4很容易适应幼儿的体格,可提高使用者和幼儿之 间的贴合性。由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将负荷分散到使用者的肩部及腰 部,从而减轻使用者的负担。
如上所述,虽然婴儿背带主体2的肩带11在斜挂状态以及背负状 态下均可使用,但斜挂状态主要在抱持幼儿时使用,而背负状态则主 要在背负幼儿时使用。在这样区别使用的情况下,假如腰垫部12的位 置不变,在背负状态下腰垫部12会被逐渐推到使用者的胸部,其结果 是往往因幼儿与使用者分离而使其背负位置过度下降,因而无法将幼 儿的体重适当分散到使用者的腰部周围。与之相反,本实施方式的婴 儿背带主体2可使腰垫部12的位置相对于基部10上下变化。因此, 在背负幼儿时降低腰垫部12,抱持幼儿时抬高腰垫部12,无论是背负 还是抱持,均可将婴儿背带主体2的上下方向上的长度调整到最佳。 由此,可以防止上述的背负幼儿位置过低,无论处于何种位置,均可 通过使负荷分散到使用者的肩部及腰部,来减轻使用者的负担。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紧固件25相当于主体侧紧固件,紧固件55 相当于板侧紧固件,紧固件59相当于带侧紧固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例如,在本发明的第1方
式中,座位主体40内不必非设置背板47。吊板41和婴儿背带主体2 的连接并不局限于图示的用例,也可用各种方法进行。在本发明的第1 方式中,不必非采用竖抱用座位4。在本发明的第l方式中,婴儿背带 主体2也可将与横抱用座位3的组合为前提而构成。在本发明的第1 方式中,吊板只要配置由硬质材料构成的芯材即可,该芯材未必一定 被罩布覆盖。例如,也可将吊带及紧固件直接安装到硬质树脂制的芯 材两端。总而言之,芯材只要作为付与刚性的芯体进行定位即可,并 不需要内置于某个物品之内。
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中,婴儿背带主体在使用者身上的固定位置 并不局限于肩部周围以及腰部周围,也可固定在其它部位。背板的弯 折部未必设定为以铰链轴之类的轴件为中心发生弯折,也可通过局部 减少树脂成型品的壁厚而形成弯曲轴线。在本发明的第2方式中,并 不一定非要采用横抱用座位并,仅采用竖抱用座位的婴儿背带同样也 可适用本发明的第2方式。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图29以及图30中所示的连接结构与本发明 的第3方式的婴儿背带对应,其阴扣26b与座位固定部对应,阳扣26a 与连接件对应。此外,图31以及图32中所示的连接结构与本发明的 第4方式对应,在图31中,环状带86相当于座位固定部,带扣26a、 26b相当于连接件,在图32中,拉链87a相当于座位固定部,拉链87b 相当于连接件。在这些方式中,座位固定部以及连接件并不局限于使 用了带扣及拉链的用例,只要具有可支撑幼儿的强度,使用各种手段 均可。
在本发明的第5方式中,基部与腰垫部的连接部分并不局限于二 者可相对移动的结构,也可通过在基部内设置长度可调的部分,使基 部的肩带侧和腰垫部的距离改变。在本发明的第5方式中,并非必须 采用横抱用座位,仅采用竖抱用座位的婴儿背带同样也可适用于本发明的第5方式。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吊板41 (含紧固件56及吊带56)相当于 头部侧悬挂件,腹部护垫44 (含带通过件51)、腹部带45以及臀部 带46相当于臀部侧悬挂件。有关本发明的横抱用座位的特征,同样适 用于不具有竖抱用座位的、横抱专用的婴儿背带。与之相反,有关竖
抱用座位的特征同样适用于不具有横抱用座位的、竖抱专用的婴儿背 带。
在以上实施方式中,肩带ll相当于带状物品,腰垫部12相当于 固定部,安装在肩带11上的阳扣32a相当于一个带扣,安装在腰垫部 12上的阴扣32b相当于另一个带扣或固定侧带扣。另外,也可在腰垫 部上安装阳扣。本发明的连接结构并不局限于婴儿背带的肩带和腰垫 部的连接部分,可适用于使用阴阳带扣的各种连接结构。
(实施方式2)
下面对使用了本发明的最佳的实施方式2加以说明。图34及图 3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婴儿背带。婴儿背带101具有使用者 (例如父母)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102和安装在该婴儿背带主体102 上的横抱用座位103。下面依次进行说明。在婴儿背带主体102上,也 可不安装横抱用座位103,而代之以图47及图48所示的竖抱用座位, 下文对此进行说明。
图36示出从背面侧展开婴儿背带主体102的状态,图37示出将 婴儿背带主体102佩戴到使用者身上时的状态(图示中省略了使用者)。 如这些图中所示,婴儿背带102具有佩戴在使用者肩部周围的一对肩 带111和佩戴在使用者腰部周围的腰部带112。腰部带112具有贴靠在 使用者腰部背面侧的护垫113和经由长度调整用梯状件114与该护垫 113的两侧连接的一对侧带115。肩带lll的前端(相当于下端)llla与侧带115的前端相连。而各肩带111和各侧带115由一条连续的带 材构成,该带材在肩带111的端部111a处折成90。,形成肩带lll和 侧带115。肩带111的后端lllb缝合在护垫113上。为了防止肩带111 松开,肩带111在背面侧通过连接带116相互连接。此外,在一侧的 肩带111的前表面侧还设有可通过一对阳扣117a及阴扣117b彼此连接 或分离的连接带117。另外,在本发明的婴儿背带中并非必须采用连接 带117。
在肩带111上,作为用于安装横抱用座位103等的配件的紧固件, 分别安装了上部阴扣118b、环状件119以及下部阴扣120b。在肩带111 的中间缝合了紧固件固定带121、 122,在这些带121、 122的端部分别 安装了上部阴扣118b以及环状件119。还有,上部阴扣118b被筒状的 罩体123 (图37中用假想线表示)覆盖,外罩123的上端与紧固件固 定带121 —起缝合在肩带111上。外罩123的下端开口 ,可将阳扣118a (参照图39)从该开口插入上部阴扣118中。
如图38所详示的那样,肩带111的前端llla、即构成肩带111 以及侧带115的边界的折回部分24上,也缝合了紧固件固定带125, 在该紧固件固定带125的前端安装了下部阴扣120b。为了将下部阴扣 120b在肩带111等上的抬升抑制到最小限度,紧固件固定带125在与 下部阴扣120b的基部(此处为带通过部120c)相邻的位置上缝合在肩 带111的折回部分124上。也就是说,紧固件固定带125的前端侧的 针脚线126与下部阴扣120b相邻设置。而缝制紧固件固定带125时, 同时缝合肩带111的前端llla和侧带125之间的折回部分24,从而一 体缝到肩带111的内表面侧。
为了便于识别把配件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102上时的紧固件,婴 儿背带主体102的紧固件设定为彼此的大小或与连接结构方面不同。 也就是说,为了区别上部阴扣118b以及下部阴扣120b,中间的紧固件 设定为环状件119。此外,上部阴扣118b和下部阴扣120b的大小彼此各不相同,下部阴扣120b比上部阴扣118b小。此外,上部阴扣118b 和下部阴扣120b和作为对应部件的阳扣118a、120a的连接结构也彼此 各不相同。也就是说,下部阴扣120b具有用于解除与阳扣120a(参照 图46)的连接的一对操作部120d,与之相反,上部阴扣118b却没有 此种操作部。用于解除上部阴扣118b和阳扣118a的连接的操作部设置 在阳扣118a上。连接带117的阴扣117b虽然也是设有此种操作部的类 型,但通过使用比上部阴扣118b小的阴扣117b,即可有效识别出阴扣 117b和上部阴扣118b。而且由于一对上部阴扣118b用途相同,因而 也可采用相同的部件。关于一对环状件119、 一对阴扣120b也一样。
下面详细说明横抱用座位103。图39是横抱用座位103的平面图, 图40是横抱用座位103的展开图。如这些图中所示,横抱用座位103 具有座位主体131以及可在该座位主体131上拆装的吊板132(参照图 41)。座位主体131具有用于使幼儿躺卧的垫子133、围绕在该垫子 133的头部支撑部133a周围的头部防护罩134、为覆盖垫子133的臀部 支撑部133b而设置的腹部护垫135、从臀部支撑部133b的两侧延伸并 与腹部护垫135组合在一起的腹部带136以及从臀部支撑部133b的两 侧延伸的臀部带137。而臀部带137主要用于支撑施加于垫子133上的 幼儿臀部侧的负荷,但由于其穿过幼儿的大腿间,因此又称为腿部带。
垫子133的内部设有用于维持垫子133的形状的树脂制的芯材(未 图示)。该芯材在从头部支撑部133a到臀部支撑部133b的范围、以及 腿部支撑部133c上分开设置,这样一来,腿部支撑部133c即可在边界 线138 (参照图40)的位置上相对于臀部支撑部133b进行弯折。
如图41所示,吊板132具有带状的垫子支撑部132a和从该垫子 支撑部132a的两端朝同一方向突出的一对臂部132b、 132c。如图40 中的虚线所示,垫子支撑部132a从芯材下侧穿过垫子133的内部,具 有从下方支撑施加于芯材上的负荷的功能。臂部132b、 132c分别从垫子133的两侧朝上突出。如图41中详细所示,在一侧的臂部132b的 前端安装了吊带140的根部140a。在该吊带140的中部安装了阳扣 118a。阳扣118a是用于与婴儿背带主体102的上部阴扣118b连接的部 件,其一对爪部118c上设有用于解除连接的操作部118d(参照图39)。 从根部140a到阳扣U8a的长度可调。
在相反侧的臂部132c的前端,利用连接带141安装了钩扣142。 钩扣142可与上述环状件119连接。而连接带141的长度不可调。还 有,从图41中可知,臂部132b、 132e各自的端部安装了连接带143a、 143b。这些连接带143a、 143b上分别安装了阳扣144a以及阴扣144b。 如图39所示,通过将吊板132安装到垫子133上,将带扣144a、 144b 彼此连接,即可在垫子133的上方构成在宽度方向上横穿横抱用座位 103的一条胸部带143。从臂部132c的端部到阳扣144a的长度可调。
如图40所示,腹部护垫135具有其根部146a与腿部支撑部133c 的后端中央连接的兜腿部146以及与该兜腿部相连,朝横抱用座位103 的宽度方向两侧扩展的兜肚部147。兜肚部147的端部还具有与之连续 地设置的胸部护垫150。这些腹部护垫135以及胸部护垫150能以兜腿 部146的根部146a和腿部支撑部133c的连接位置为轴而一体地弯折。 两个垫135、 150可从重叠在垫子133上的重叠状态最大折成大致180 ° 。此外,如图42所示,胸部护垫150可相对于腹部护垫135弯折。
如图43中所详示,腹部护垫135的外表面侧设有用于使腹部带 136通过的带通过部152以及环状件153。如图39以及图40所示,在 垫子133的臀部支撑部133b的两侧安装了一对连接带136a、 136b、这 些连接带136a、 136b上分别安装了阳扣154a、阴扣154b,通过将这些 带扣154a、 154b相互连接,形成一条腹部带136。 一侧的连接带136a 设定为比腹部护垫135的整个宽度还要长许多。使用横抱用座位103 时,如图43所示,将阳扣154a置于前头,将连接带136a穿过带通过 部152之后,再穿过连接该阳扣154a和阴扣154b,使腹部护垫135的兜肚部147和腹部带136彼此连接。连接带136a和垫子133的连接位 置到阳扣154a的长度可调。
如图39所示,臀部带137沿腹部护垫135的兜腿部146的表面配 置,其根部137a与兜腿部146相同,与垫子133的腿部支撑部133c 的后端中央连接。臀部带137穿过环状件153,在该环状件153更靠端 部的位置上安装了阳扣118a。阳扣118a与上述吊板132上设置的阳扣 118a相同,是与肩带111 一侧的上部阴扣118b连接的部件。如图43 所示,环状件153通过环状件固定带155,固定在腹部护垫135和兜肚 部147的外表面上。环状件固定带155配置在被带通过部152覆盖的 位置上,从带通过部152的一端插入带通过部152内的连接带136a穿 过该环状件固定带155的上方之后朝带通过部152的相反一侧拉出。 因此,将臀部带137悬挂到婴儿背带主体102的上部带扣118b上时, 腹部带136也被一起抬高。其结果是作用于臀部带137上的悬挂反作 用力被分散到腹部带136与臀部支撑部136的连接位置以及臀部带137 和腿部支撑部133c的连接位置这三个点上。这样一来,即可用所谓三 点悬挂支撑垫子133的臀部一侧,获得很好的稳定性。
如图39所示,当把胸部护垫150朝垫子133—侧折回时,设置为 可达到吊板132的安装位置。如图44及图45所详示的那样,胸部护 垫150的前端部150a的两侧设有分别用于穿过胸部带143的连接带 143a、 143b的带通过部150b、 150c。将连接带143a、 143b穿过这些带 通过部150b、 150c之后,连接带扣144a、 144b,从而可用胸部带143 悬挂支撑胸部护垫150的前端部150a,以防止胸部护垫150朝垫子133 下垂,并确保其间具有适度的空间。
如图46所示,在垫子133的宽度方向一侧的侧边(图39中为上 侧的侧边)上通过紧固件固定带156设有一对阳扣120a。这些阳扣120a 是用于与设置在婴儿背带主体102上的下部阴扣120b连接的部件。紧 固件固定带156在几乎整个长度上缝合在垫子133的背面侧,其前端部安装了阳扣120a。为了将垫子133上的阳扣120a的摆动抑制在最小 限度内,固定固定带156也缝合在紧靠阳扣120a的位置上。
下面说明横抱用座位103的使用方法。使用横抱用座位103的情 况下,首先如图40所示,在垫子133上安装吊板132的同时,打开腹 部护垫135以及胸部护垫150。在该状态下将幼儿放置到垫子133上, 通过使腹部护垫135返回垫子133—侧,用垫子135、 150覆盖幼儿。 接着,通过将连接带136a、 136b穿过带通过部152,使带扣154a、 154b 彼此连接,将腹部带136和腹部护垫135彼此组合到一起。这时,通 过调整阳扣154a的位置,即可使腹部带136的长度与幼儿下腹部周围 的大小一致,此外,通过将连接带143a、 143b穿过胸部护垫150的带 通过部150b、 150c,将带扣144a、 144b彼此连接,使胸部带143和胸 部护垫150彼此组合到一起。这时,通过调整阳扣144a的位置,即可 使胸部带143的长度与幼儿胸部周围的大小一致。
按照上述顺序,用腹部护垫135以及胸部护垫150覆盖躺卧在垫 子133上的幼儿之后,按照下述方法将横抱用座位103与婴儿背带主 体102连接。也就是说,如图35所示,将安装在吊板132上的阳扣118a 与婴儿背带主体102的左肩一侧(图37中为右侧)的肩带lll的上部 阴扣118b连接,将钩扣142与同侧的环状件119连接。此外,将安装 在臀部带137上的阳扣118a与相反一侧即右侧用的肩带111的上部阴 扣118b连接。还有,如图46中所示,将阳扣120a分别与下部阴扣120b 连接。这样即可如图34以及图35所示,将横抱用座位103安装到婴 儿背带102上,以横抱姿势保持幼儿。
如上述,若采用本方式的婴儿背带101,即使采用的是在上部阴 扣118b和阳扣118a的连接位置以及环状件119和钩扣142的连接位置 上悬挂横抱用座位103的结构,仍可通过连接设置在婴儿背带主体102 下部的下部阴扣120b和配置在横抱用座位103的侧边上的阳扣120a,来抑制横抱用座位103以上部阴扣118b和环状件119构成的悬挂支点 为中心产生摆动。因此,即使使用者进行弯腰或朝左右扭转身体的动 作,横抱用座位103也不会与婴儿背带102分离,使用者不必为了阻 止横抱用座位103的摆动而用手扶持。因此可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并 且由于使用者的两手自由,因而可提高婴儿背带101的使用方便性。
此外,由于作为设置在婴儿背带主体102上的配件用紧固件的阴 扣118b、环状件119、以及下部阴扣120b的大小或与连接有关的结构 彼此各不相同,因此在安装横抱用座位103时很容易识别出适当的紧 固件。还有,由于设定为用胸部护垫150覆盖幼儿的胸部,因而可更 加有效地保护支撑在横抱用座位103中的幼儿。
下面,举例说明以竖抱姿势保持幼儿时使用的竖抱用座位。图47 是婴儿背带IOI上使用的竖抱用座位的正面图,图48是该竖抱用座位 的背面图。如这些图中所示,竖抱用座位160具有穿过幼儿大腿部 的底部162、在该底部162的上方连续形成的躯干覆盖部163、在该躯 干覆盖部163的上方连续形成的中间支撑部164、在该中间支撑部164 的上方连续形成的头部保持部165。
底部162是放置幼儿臀部的部分,其两侧设有用于使幼儿的腿部 伸出的腿部伸出口 166。躯干覆盖部163呈围绕幼儿的躯干部进行对折 的形态,通过彼此连接设置在其两端的钩扣163a、 163b,组合成筒形。 钩扣163a、 163b上下各设一对,但在图48中仅示出上侧的钩扣163a 和下侧的钩扣163b。躯干覆盖部163的周围设有躯干部带167。通过 彼此连接该躯干部带167端部的阳扣168a以及阴扣168b(参照图49), 即可将躯干部带167连成环状,环绕躯干覆盖部163。
此外,躯干覆盖部163上安装了上下方向延伸的臀部带169。该 臀部带169的两端,经由底部162在躯干覆盖部163的内外表面上缝合在躯干覆盖部163上。在竖抱用座位160的背面一侧,臀部带169 在与躯干部带167的交叉部170上与躯干部带167 —起整体缝合在躯 干覆盖部163上。另外,在竖抱用座位160的外表面一侧,臀部带169 缝合在躯干部带167上,但其缝合位置因被口袋171遮掩而看不到。 在臀部带169的中间,设有用于调整长度的梯状件172。通过用梯状件 172调整臀部带169的长度,即可根据幼儿的体格改变底部162的深度。
还有,底部162的背面一侧(图48)通过紧固件固定带173安装 了可与下部阴扣120b连接的一对阳扣120a。此外,躯干部带167上, 通过紧固件固定带173安装了可与婴儿背带主体102的环状件119连 接的一对钩扣142。头部保持部165中插穿了支架带174。支架带174 的两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带175安装了可与婴儿背带主体102的上部 阴扣118b连接的阳扣118a。
上述竖抱用座位160可按照下述方法使用。首先,将幼儿以朝后 或朝前状态放置到底部162上,使两腿从腿部伸出口 166中伸出,用 躯干覆盖部163包裹该幼儿的躯干部周围之后,将钩扣163a、 163b彼 此连接。接着,通过将带扣168a、 168b彼此连接,将躯干部带167结 合,适度约束躯干覆盖部163中的幼儿。这时,结合幼儿的体格调整 躯干部带167的阳扣168a的位置。当以朝后(幼儿与使用者面对面的 朝向)放置幼儿的情况下,中间支撑部164具有作为幼儿背垫的功能, 当以朝前放置幼儿的情况下,中间支撑部164具有作为幼儿胸部护垫 的功能。
按以上顺序将幼儿放置到竖抱用座位160中之后,采用下述方法 连接到婴儿背带主体102上。gp,将安装在吊板132上的阳扣118a与 婴儿背带主体102的各肩带111的上部阴扣118b连接,将钩扣142连 接到肩带111的环状件119上。此外,底部162的阳扣120a与婴儿背 带主体102的下部阴扣120b连接。这样即可如图49所示,将竖抱用 座位160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102上,以竖抱姿势保持幼儿。也可在将幼儿纳入竖抱用座位160之前,将阳扣120a与婴儿背带主体102的 下部阴扣120b连接。
如上所述,在将竖抱用座位安装到婴儿背带主体.102上的情况下, 由于设置在婴儿背带主体102上的作为配件用紧固件的上部阴扣118b、 环状件119、以及下部阴扣120b的大小及结构各不相同,因而很容易 识别出适当的紧固件。而上述所示的竖抱用座位仅是一个用例,竖抱 用座位也可使用各种结构。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上部阴扣118b以及环状件119相当于上部 紧固件,下部阴扣120b相当于下部紧固件。此外,吊板132 (也包括 作为其附件的吊带140、阳扣118a、连接带141以及钩扣142)相当于 头部侧悬挂件;腹部护垫135 (也包括其附属品的带通过部152、环状 件153以及环状件固定带155)、腹部带136 (包括带扣154a、 154b)、 以及臀部带137 (包括阳扣118a)相当于臀部侧悬挂件;二者的组合相 当于悬挂件。
在本发明中,带扣118a、 118b的阴阳关系,以及带扣120a、 120b 的阴阳关系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2相反。g卩,也可在婴儿背带主体 102上安装阳扣118a、 120a,在横抱用座位103、竖抱用座位160上设 置阴扣118b、 120b。下部阴扣120b以及与之卡合的阳扣120a也可只 设一组。也可在横抱用座位的两侧设置止摆用紧固件。也可采用将婴 儿背带作为横抱专用的结构。
关于将婴儿背带主体的紧固件的大小及结构设定为各不相同的技 术思想,并不局限于设置下部紧固件和止摆用紧固件的婴儿背带,可 同样适用于使用者身上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横抱用座位、竖抱用座 位之类组合配件后使用的各种婴儿背带。此外,关于设置与腹部护垫 连续形成的胸部护垫的技术思想,也并不局限于设置下部紧固件和止 摆用紧固件的婴儿背带,可同样适用于使用者身上佩戴的将婴儿背带 主体和横抱用座位组合后使用的各种婴儿背带。
权利要求
1. 一种婴儿背带,将作为不同于该婴儿背带主体的另一部件而构成的竖抱用座位安装到贴靠使用者的胸部或背部中的任意一方进行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上,用上述竖抱用座位以竖抱或背负状态支撑幼儿,并且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支撑该竖抱用座位,其中,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由硬质材料形成的背板。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的上端 部安装佩戴到上述使用者肩部周围的肩带,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的下 端部安装佩戴到上述使用者腰部周围的腰垫部,上述背板从上述肩带 的安装位置沿上下方向一直延伸到上述腰垫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背板的下部设有可朝 上方弯折的弯折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背带,上述弯折部的弯曲轴线位于 比上述腰垫部上端靠上的位置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竖抱用 座位上,设有通过上述幼儿腋下并连接到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腋下 带。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背带,上述竖抱用座位的刚性被设 定为低于上述背板。
7. —种婴儿背带,将作为不同于该婴儿背带主体的另一部件而构 成的竖抱用座位安装到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上,在所述婴儿背 带主体和竖抱用座位之间形成用于竖向收容幼儿的袋状部分,其中,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用于固定上述竖抱用座位的座位固定部;在上述竖抱用座位的下部设有底部支撑部,该底部支撑部朝上述 婴儿背带主体的上述座位固定部折回,形成上述袋状部分的底部;在 该底部支撑部的前端设有可与上述座位固定部连接的连接件,可在上 述竖抱用座位的上下方向上调整该连接件的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座位固定部上设有可 彼此卡合的阴阳带扣中的任意一个带扣,另一个带扣作为上述连接件, 经由在上述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调节带而安装到上述竖抱用座位的上述 底部支撑部上;可以调整上述另一个带扣在上述调节带上的安装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座位固定部以及上述 底部支撑部上分别设有多组上述带扣。
10. 根据权利要求7 9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婴儿背带 主体的比上述座位固定部靠下的位置上,设有夹持上述底部支撑部的 止摆束带。
11. 一种婴儿背带,将作为不同于该婴儿背带主体的另一部件而 构成的竖抱用座位安装到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上,在所述婴儿 背带主体和竖抱用座位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的袋状部分,其中,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在上下方上错位设置用于固定上述竖抱 用座位的多个座位固定部;在上述竖抱用座位的下部设有底部支撑部, 该底部支撑部朝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的上述座位固定部折回而形成上述 袋状部分的底部;在该底部支撑部的前端设有连接件,该连接件可以 选择性地与上述多个座位固定部中的任意一个连接。
12. —种婴儿背带,将作为不同于该婴儿背带主体的另一部件而 构成的竖抱用座位安装到选择性地贴靠使用者的胸部或背部中的任意 一方进行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上,根据上述竖抱用座位的朝向,以竖 抱姿势或背姿势支撑幼儿,并且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支撑该竖抱用座位,其中,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贴靠在上述使用者胸部或背部上的基 部、从该基部延伸并佩戴在上述使用者的肩部周围的肩带以及佩戴在 上述使用者腰部周围的腰垫部,上述腰垫部可相对于上述基部在上下 方向上相对移动。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基部上设有用于将 上述腰垫部保持在预先规定的多个位置中的任意一个位置上的装置。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腰垫部上设 有可收容上述基部下端部的口袋,在上述基部的下端部上设有可折叠 到该口袋内的折叠部,该折叠部的下端与上述腰垫部接合。
15. —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以 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其中,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用于悬挂上述横抱用座位的左右一对 紧固件;在上述横抱用座位上设有头部侧悬挂件,其用于将该横抱用座 位的头部一侧悬挂到上述一对紧固件中的任意一个紧固件上;和臀部 侧悬挂件,其用于将上述横抱用座位的臀部一侧悬挂到另一个紧固件 上;当将上述头部侧悬挂件以及上述臀部侧悬挂件分别安装到上述一 个紧固件以及上述另一个紧固件上时,可设定各悬挂件的长度,以便 将上述横抱用座位的头部一侧保持在高于臀部一侧的位置上。
16. —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以 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其中,在上述横抱用座位上设有用于将该横抱用座位的头部一侧及臀部 一侧悬挂到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头部侧悬挂件以及臀部侧悬挂件; 上述头部侧悬挂件被设置成在该横抱用座位的宽度方向两侧支撑上述横抱用座位的头部一侧;上述臀部侧悬挂件被设置成从该横抱用座位的宽度方向两恻以及 上述横抱用座位后端的宽度方向中央这三处支撑上述横抱用座位的臀 部一侧。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婴儿背带,上述臀部侧悬挂件具有 腹部带,其从上述横抱用座位的宽度方向两侧延伸;臀部带,其从上述横抱用座位后端的宽度方向中央延伸;以及腹部护垫,其配置在上 述横抱用座位的后端部,并覆盖幼儿的腹部;经由上述腹部护垫将上 述腹部带和上述臀部带彼此连接,从而可将上述腹部带以及上述臀部 带一体地悬挂支撑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n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横抱用座位的后端部设有用于支撑幼儿臀部的臀部支撑部和可相对于上述臀部支撑部弯 折并支撑上述幼儿腿部的腿部支撑部;上述腹部带从上述臀部支撑部 的宽度方向两侧延伸,并且上述臀部带从上述腿部后端的宽度方向中 央延伸。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横抱用座位 中内置有作为支撑上述幼儿的芯材的背板,因支撑幼儿时的负荷使上 述背板以宽度方向中心线为底部产生弯曲。
20. —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以 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其中,上述横抱用座位上设有用于使幼儿躺卧的垫子和包围幼儿头部周 围地配置的头部防护罩;在上述垫子和上述头部防护罩上分别设有芯 材,在各芯材上设有通气孔。
21. —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以 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其中,上述横抱用座位中内置有作为支撑上述幼儿的从头部到臀部的芯 材的背板和作为支撑上述幼儿腿部的芯材的座板;上述座板在宽度方 向上宽于上述背板的臀部侧端部。
22. —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通过与 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组合而在与该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 的袋状部分的竖抱用座位,其中,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用于固定上述竖抱用座位的环状的紧 固件;在上述竖抱用座位上设有用于将上述幼儿拉向婴儿背带主体的 座位主体和从该座位主体延伸并用于连接上述竖抱用座位与上述紧固 件的连接带;在上述连接带上设有可彼此卡合的一对带扣中的任意一 个带扣,在上述座位主体上设有另一个带扣;上述一个带扣可通过上 述紧固件,从该一个带扣中朝折回方向拉出上述连接带的余长部,在 上述一个带扣通过上述紧固件的状态下,通过将上述余长部挂到上述 紧固件上使上述一个带扣不能从上述紧固件中脱出。
23. —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通过与 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组合而在与该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 的袋状部分的竖抱用座位,其中,在上述竖抱用座位上设有覆盖幼儿头部的头部支架和从该头部支 架两侧延伸并用于与上述婴儿背带主体连接的支架带,上述头部支架 可朝上述竖抱用座位的外侧弯折,为了在折回上述头部支架时消除上 述支架带的扭转,上述支架带能够以半旋转状态与上述婴儿背带主体 连接。
24. 一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通过与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组合而在与该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 的袋状部分的竖抱用座位,其中,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用于固定上述竖抱用座位的环状紧固 件,从侧方观察时,上述紧固件朝婴儿背带主体一侧突出地发生弯曲。
25. —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通过与 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组合而在与该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 的袋状部分的竖抱用座位,其中,在上述竖抱用座位中内置有带通气孔的内装材料,上述内装材料 被立体网眼布覆盖。
26. —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通过与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组合而在与该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 的袋状部分的竖抱用座位,能够以朝前及朝后的任意朝向将上述幼儿 安放到上述袋状部分中,其中,可以调整上述竖抱用座位的下部宽度。
27. —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通过与 上述婴儿背带主体组合而在与该婴儿背带主体之间形成竖向收容幼儿 的袋状部分的竖抱用座位,其中,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有佩戴在上述使用者肩部周围、长度可 调的肩带;在上述肩带上设有用于折叠保持进行长度调整后的肩带余长部的束带。
28. —种带状物品的连接结构,将可彼此卡合的一对带扣中的任意一个带扣安装到带状物品上,将另一个带扣安装到准备与上述带状 物品连接的固定部上,上述带状物品和上述固定部可拆装,其中,安装到上述固定部上的带扣,可在上述带状物品拆装方向上的该 带扣的前后,固定到上述固定部上。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带状物品的连接结构,在安装到上述 固定部上的带扣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带通过部,通过使带扣固定带通过 这些带通过部之间而将该带扣固定带的两端固定到上述固定部上。
30. —种婴儿背带,其具有婴儿背带主体,该婴儿背带主体设有 佩戴在使用者肩部周围的肩带和佩戴在使用者腰部周围的腰垫部,将 可彼此卡合的一对带扣中的任意一个带扣安装到上述肩带上,将另一 个带扣安装到上述腰垫部上,上述肩带和上述腰垫部可拆装,其中,安装到上述腰垫部上的带扣,可在上述肩带拆装方向上的该带扣 的前后,固定到上述腰垫部上。
31. 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婴儿背带,在安装到上述腰垫部上的 带扣的前后端分别设有带通过部,通过使带扣固定带通过这些带通过 部之间而将该带扣固定带的两端固定到上述腰垫部上。
32. —种固定侧带扣,其安装在准备连接带状物品的固定部上, 安装在上述带状物品上的带扣可拆装,其中,在上述带状物品拆装方向上的前后端设有带通过部,用于将上述 固定侧带扣固定到上述固定部上的带扣固定带可在上述各带通过部之 间插通。
33. —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以及为 了以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 其中,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作为用于安装上述横抱用座位的紧固件, 设置了用于悬挂上述横抱用座位的上部紧固件和位于该上部紧固件下 方的下部紧固件;在上述横抱用座位上设有悬挂件,用于将该横抱用座位悬挂到 上部紧固件上;和止摆用紧固件,设置在上述横抱用座位宽度方向一 端的侧边上,可与上述下部紧固件连接。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 有佩戴在使用者肩部周围的一对肩带和在上述肩带下端连续地设置的 佩戴在使用者腰部周围的腰部带,上述上部紧固件分别设置在上述一对肩带的中部,上述下部紧固件设置在上述肩带的下端或上述腰部带 上。
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婴儿背带,上述下部紧固件以及上述止摆用紧固件利用紧固件固定带分别安装到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以及上 述横抱用座位上,上述紧固件固定带在与上述下部紧固件及上述止摆 用紧固件分别相邻的位置上缝合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及上述横抱用座 位上。
36.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 有左右一对上述上部紧固件,在上述横抱用座位上,作为上述悬挂件, 设有用于将该横抱用座位的头部一侧悬挂到上述一对上部紧固件中的 任意一个上部紧固件上的头部侧悬挂件和用于将上述横抱用座位的臀 部一侧悬挂到另一个上部紧固件上的臀部侧悬挂件。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婴儿背带,在上述横抱用座位的上述 臀部支撑部上设有用于覆盖幼儿腹部的腹部护垫,在该腹部护垫的上 端连续地设置用于覆盖幼儿胸部的胸部护垫,在上述横抱用座位上设 有用于连接上述头部侧悬挂件和上述胸部护垫的胸部带。
38.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婴儿背带,上述上部紧固件和上述下 部紧固件在大小与连接结构方面至少有一处彼此不同。
39.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婴儿背带,上述横抱用座位的上述臀 部一侧设有覆盖幼儿腹部的腹部护垫,在该腹部护垫的上端连续地设 置用于覆盖幼儿胸部的胸部护垫。
40. —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保 持幼儿而连接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配件,其中,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设置了用于连接上述配件的、用途各异的多种紧固件,上述多种紧固件各自在大小或连接结构方面至少有一处 彼此不同。
41. 一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和为了以 横抱姿势保持幼儿而悬挂在上述婴儿背带主体上的横抱用座位,其中,在上述横抱用座位的上述臀部一侧设有用于覆盖幼儿腹部的腹部 护垫,在该腹部护垫的上端连续地设置用于覆盖幼儿胸部的胸部护垫。
全文摘要
一种婴儿背带,其具有使用者(201)佩戴的婴儿背带主体(2)和为了以横抱姿势保持幼儿(200)而悬挂在婴儿背带主体(1)上的横抱用座位(3);在该婴儿背带中,上述横抱用座位(3)具有座位主体(40),其设有头部支撑部(42a);和吊板(41),其在宽度方向上横穿头部支撑部(42a),通过由硬质材料构成的芯材(57)附与刚性;通过吊板(41),头部支撑部(42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悬挂支撑在婴儿背带主体(2)上。
文档编号A47D13/02GK101433414SQ200810179489
公开日2009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0日
发明者吉江俊郎, 森口优子, 浮津裕, 白石佳子 申请人:康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