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25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背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儿背带,其在抱婴儿时,作为抱持婴儿的辅助工具使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现有技术,有专利文献1的发明。专利文献1中,带状体(10)形成为环状的婴儿背带(1),其带状体(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14)使用伸缩线,侧缘部(15)使用非伸缩线,由中央部(14)和侧缘部(15)编织一体的编织物形成。另外,在所述带状体(10)的宽度方向上,中央部(14)由编织为相对粗的网眼的网状组织构成,侧缘部(15)由编织为相对细的网眼的密组织构成。另外,在所述带状体(10)的长度方向上,具有编织为相对粗的网眼的网状组织(13b)、(13d),和编织为相对细的网眼的密组织(13a)、(13c)、(13e)。另外,()内写的符号为在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的说明中使用的符号。这样构成的专利文献1中,带状体(10)的侧缘部(15)通过非伸缩线限制伸长, 而中央部(14)通过编织组织的扩展和伸缩线自身的伸长在宽度方向上和长度方向上均扩展,更立体变形,从而提高适应性。另外,进一步强烈限制侧缘部(15)的伸长,在中央部
(14),网状组织(13b)、(13d)的网眼因线自身的伸缩而发生变形,中央部(14)和侧缘部
(15)的伸缩性的差异明显,通过使中央部(14)更立体地变形,能够提高适应性。另外,通过将侧缘部(15)编织为密组织(13a)、(13C)、(13e),带状体(10)的强度提高。而且,将婴儿保持部(13d)或垫肩部(13b)等在宽度方向上要求扩展的部分编织为网状组织,确保适应性,而将除此之外的部分编织为密组织(13a)、(13c)、(13e),由此能够提高强度。另外,网状组织(13b)、(13d)结实,且网状组织(13b)、(13d)和密组织(13a)、(13c)、(13e)的编织区分也很容易。另外,通过调节环状部的直径,能够适应使用者的体格。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75238号公报这样,专利文献1中,婴儿背带在展开状态下,在网状的带状体(10)的一端部 (13a)安装两个连结用环(11)、(11),在另一端部(13e)缝有由硬质橡胶片构成的止脱用部件(12)。所述婴儿背带,将所述带状体(10)的另一端部(13e)通过两个环(11)、(11)之间,并限定在环(11)、(11)之间,由此形成为环状。而且,带状体(10)在其长度方向上,安装环(11)的一端部(13a)和缝制止脱用部件(12)的另一端部(13e)之间与佩戴于使用者肩的垫肩部(13b)、佩戴于使用者的背部的垫背部(13c)、收容婴儿的婴儿保持部(13d)相对应。另外,环状部的直径通过加减环(11)的限制位置而能够无级地进行调节,能够使之适应使用者的体格。但是,专利文献1的婴儿背带,在网状的带状体(10)的一端部(13a)安装两个连结用环(11)、(11),在另一端部(13e)缝制有由硬质橡胶片构成的止脱用部件(12),将所述带状体(10)的另一端部(13e)通过两个环(11)、(11)之间,并限定在环(11)、(11)之间, 由此形成为环状,即使通过两个环(11)、(11)之间而进行限定,在使用中也会发生偏移,因此现状是使用者为了放心乘放婴儿,不仅将手放于婴儿,而且从婴儿的臀部绕过手抱。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背带,其不改变整体环状的长度,且能够通过婴儿保持部稳定地接收婴儿。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婴儿背带具备婴儿保持部,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带状部,其从所述婴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垫肩部,其由从所述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和在其内侧形成的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部及所述垫肩部一体环状编织而成。在此,与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长度成直角的宽度为最大宽度,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由罗纹编织物 (橡胶编织物)等编织物形成。另外,罗纹编织物在指定方向上伸缩性大,但在实施本发明时,利用的是相对于其大的伸缩方向成直角方向延伸小的情况。因此,实施本发明时的伸缩性的大小因其使用方法不同而不同,只要只将指定的方向作为对象即可。另外,环状的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弹性大的编织物由网眼编织物等平编织的编织物形成,通过网眼编织,只在指定的方向具有弹性,为易于伸长的编织物。另外,该弹性的大小不用弹性率表现,弹性小的编织物为与罗纹编织等伸缩小的编织物相当的编织物,弹性大的编织物即使为平编织物,通过网眼编织或图案编织等,也能够伸缩自如,当然,弹性大的罗纹编织物也与此相当。另外,至少还包含如双反面编织物等那样的在正交的两个方向伸缩自如的编织物。所述婴儿保持部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所述带状部在婴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由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罗纹编织物,所以在与其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富有弹性。而且,所述垫肩部由从所述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和在其内侧形成的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部及所述垫肩部按照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部、所述垫肩部、所述带状部、所述婴儿保持部的顺序一体环状编织而成。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婴儿背带具备婴儿保持部,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带状部,其由从所述婴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垫肩部,其由从所述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部及所述垫肩部一体环状编织而成。在此,与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的长度成直角的宽度为最大宽度,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由罗纹编织物 (橡胶编织物)等编织物形成。另外,本来,罗纹编织物在指定方向上伸缩性大,但在实施本发明时,利用的是在相对于其大的伸缩方向成直角方向上延伸小的情况。另外,环状的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由作为网眼的平编织等的编织物形成,通过网眼编织,只在指定的方向上具有弹性,为易于伸长的编织物。另外,该弹性的大小不用弹性率表现,弹性小的编织物为相当于罗纹编织物等伸缩小的编织物,弹性大的编织物即使为平面编织物,通过网眼编织或图案编织等也能够伸缩自如,当然,弹性大的罗纹编织物也与此相当。另外,至少还包含如双反面编织物等那样的在正交的两方向上伸缩自如的编织物。所述婴儿保持部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所述带状部及垫肩部从婴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由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而且,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部及垫肩部一体环状编织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部及垫肩部而成。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婴儿背带的所述婴儿保持部在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折叠成两层时,中央弯曲形成为凸起,因此因婴儿的重量而容易沉下,重心位置接近所述婴儿保持部内或其附近,只要将弯曲及其弹性设定为成为可保持稳定的位置的重心位置的深度即可。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婴儿背带的所述垫肩部在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折叠成两层时,中央向外侧弯曲形成为凸起,因此当其凸状部分的内侧接触肩时,只要以婴儿的体重成为从肩上和从横向的矢量力的合成的方式设定其宽度即可。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婴儿背带的所述婴儿保持部、两个部位的所述带状部及所述垫肩部一体环状编织而成,只要通过一根纺织线等线编织即可。在此,所谓通过一根纺织线等线编织,例如可以通过无缝制编结横编机的*一&力‘一乂 >卜编织(* 一一乂 >卜是株式会社岛精机制造所的注册商标),利用一根纺织线编织整体。另外,线不限于纺织线,可以使用长丝线、单纤维线、膨松线、中空线、包线、包芯线、复合线、扁平线、异形断面线、分纱线、漆线等线。而且,作为线的原材料,可以使用由化学材料形成的线、由金属形成的线、由植物形成的线、由这些两种以上的组合形成的捻线等,尤其是,即使机械强度强,其编织方法也保持弹力,因此理想的是,使用比较难以切断的拉伸强度等机械强度高的线。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婴儿背带的所述婴儿保持部的所述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和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将弹性小的编织物设为罗纹编织物,将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设为平编织物。在此,该罗纹编织物和平编织物不仅是指定的编织物,而且也可以是镶有简单或复杂的网眼、花纹的编织物。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婴儿背带的所述婴儿保持部,将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配设形成为两层。在此,所谓将其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配设形成为两层,既可以为内侧或外侧的任何一侧,也可以做成环状。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婴儿背带,将所述婴儿保持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设为罗纹编织物,将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设为网眼编织物、图案编织物等平编织物,根据需要可以做成弹力平编织物、光面平编织物或双反面编织物。在此,所述婴儿保持部的由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为罗纹编织物,只要是弹性的伸长小的编织物即可。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婴儿背带,抱持婴儿的婴儿保持部,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小(伸缩量小)的编织物形成,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或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及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因此婴儿的体重施加于弹性大的编织物,通过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进行保护,因此能够稳定地收容。另外,从与所述婴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垫肩部,尤其是,由从所述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和在其内侧形成的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的垫肩部不将婴儿的体重集中在肩的局部而能够分散, 能够减轻抱持婴儿者的肩的疲劳。而且,由于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部及所述垫肩部一体环状编织而成,所以除部分缝合外,不会发生局部破断,或伸长的情况。因此,能够做成安全性高的婴儿背带。因而,能够做成不改变整体的环状的长度,且通过婴儿保持部可稳定地接收婴儿的婴儿背带。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婴儿背带,抱持婴儿的婴儿保持部,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或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及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因此婴儿的体重施加于弹性大的编织物,通过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进行保护,因此能够稳定地收容。另外,由于从与所述婴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垫肩部,所以婴儿的体重不在肩的局部集中而能够分散,能够减轻抱持婴儿者的肩的疲劳。而且,由于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部及所述垫肩部一体环状编织而成,所以除部分缝合外,不会发生局部破断,或伸长的情况。 因此,能够做成安全性高的婴儿背带。因而,能够做成不改变整体的环状的长度,且通过婴儿保持部可稳定地接收婴儿的婴儿背带。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婴儿背带的所述婴儿保持部在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折叠成两层时,中央向外弯曲形成为凸状,因此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效果的基础上, 因婴儿的重量而容易沉下,重心位置接近所述婴儿保持部内或其附近,为可保持稳定的位置的重心位置,因此为容易使用的抱持婴儿的辅助工具。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婴儿背带的所述垫肩部在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折叠成两层时,中央弯曲形成为凸起,因此在本发明第一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效果的基础上,当其凸状部分接触肩时,婴儿的体重成为从肩上和从横向的矢量力的合成,能够减轻使用者的肩的负担。对于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婴儿背带,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部及所述垫肩部通过无缝制编结横编机一体环状编织是通过一根线编织而成,因此在本发明第一 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效果的基础上,解开部分线不会损失婴儿背带的功能的一部分。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婴儿背带,对于所述婴儿保持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和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将弹性小的编织物设为平编织物,将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设为罗纹编织物,因此在本发明第一 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效果的基础上,为平编织物和罗纹编织物这样的通常可靠性高的编织方法,因此可得到质量管理上稳定的制品。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婴儿背带的所述婴儿保持部,将其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配设形成为两层,因此在本发明第一 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极力抑制所述长度方向的弹性,因此能够使婴儿的臀部稳定地沉入。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婴儿背带,将所述婴儿保持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设为罗纹编织物,将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的其直角方向弹性大的编织物设为网眼、图案编织等平编织物,或者为弹力平编织物、光面平编织物、双反面编织物的任一种,因此在本发明第一 第七方面中任一个方面所述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只减小所述婴儿保持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弹性,另外,可将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做成弹性大的编织物,提高婴儿背带的可靠性。尤其是,当所述婴儿保持部和/或所述垫肩部通过具有透气性的网眼形成时,在使用中不会发生憋闷。


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为环状的婴儿背带折叠成两层的从正面看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图3是表示图
的编织线圈横列图;图4是表示图的编织线圈横列图;图5是表示图的编织线圈横列图;图6是表示图的编织线圈横列图;图7是表示图的编织线圈横列图;图8是表示图的编织线圈横列图;图9是表示图的编织线圈横列网眼图;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婴儿背带整体的立体图;图11(a)及图11(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婴儿背带的使用状态的参考图;图12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为环状的婴儿背带折叠成两层的从正面看的正视图;图13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为环状的婴儿背带折叠成两层的从正面看的正视图。符号说明
10婴儿保持部
11外侧部
12内侧部
13附加部
20带状部
30垫肩部
31外侧部
32内侧部
A弹性小的编织物
B弹性大的编织物
C弹性小的编织物
W最大宽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图中的相同记号及相同符号,为相同或相当的功能部分,故在此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实施方式1图1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其婴儿保持部10、带状部20及垫肩部30 一体环状编织而成。婴儿保持部10,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随着向其两端方向行进,其两端侧的宽度依次变窄。另外,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A,例如具有以编结的橡胶编织的别称公知为罗纹编织的外侧部11。外侧部11的罗纹编织也称作橡胶编织、圆型螺纹编织,不分编织物的外面和里面,两面为相同的外观,与平编织物相比,横方向的伸缩性大,纵方向的伸缩性小。该罗纹编织的纵方向的伸缩性小,使之与环状的长度方向一致。线可以使用纱线、长丝线、单纤维纱、膨松线、中空线、包线、包芯纱、复合线、扁平线、异形断面线、分纱线、漆线等。另外,平编织并不是作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环状的长度方向两侧的长度方向使用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不能使用的意思。而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即婴儿保持部10的宽度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为网眼、图案编织物等平编织物的内侧部12。内侧部12的平编织物为最基本的编织组织,表面上可看到纵方向的筋,里面稍微感觉到粗糙。但是,在实施本发明时,婴儿保持部10及/或垫肩部30通过具有透气性的网眼形成,能够使用中不憋闷。另外,内侧部12的平编织物通过网眼、图案编织等在指定方向上赋予伸缩性。另外,弹性大的编织物B即内侧部12的由网眼、图案编织物等形成的平编织物可以做成双反面针织物。该双反面针织物,其环状的长度方向以及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两个方向的弹性大。带状部20与婴儿保持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成为相对于环状的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A,例如罗纹编织物。另外,垫肩部30沿着向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方向行进,其两端侧的宽度依次变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为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A,即罗纹编织物的外侧部 31。另外,由从带状部20的两端连续形成,其两端侧为依次变宽的弹性小的编织物的花纹形成,由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即婴儿保持部10的宽度方向上弹性大的编织物B的网眼、花纹编织物等平编织物形成内侧部32。尤其是,当通过具有透气孔的网眼的平编织物形成在婴儿保持部10的宽度方向上弹性大的编织物B时,由于具有透气性,可防止婴儿的憋闷。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通过无缝制编结横编机的* 一>力‘一 ^ >卜编织机(* 一 >力一 J >卜编织机是株式会社岛精机制造所的注册商标),利用一根纱线编织婴儿保持部10、带状部20及垫肩部30 —体环状编织而成的整体。*一> if 一^ >卜编织机使用株式会社岛精机制造所制造的* 一 >力‘一乂 >卜横编机的MACH2X、MACH2S。表示具体的编织过程的针和编线的关系的编织线圈横列的图,如图2 图8及图 9所示。在此,表示图2所示的编织过程的控制的符号图,第一编织过程表示表面平编织, 第二编织过程表示里面平编织,第三编织过程表示在表面平编织后,将挂针的位置向左靠一个间距,第四编织过程表示在表面平编织后,将挂针位置向右靠一个间距,第五编织过程表示在里面平编织后,将挂针的位置向左靠一个间距,第六编织过程表示在里面平编织后, 将挂针的位置向右靠一个间距。图3是图1的部分a的编织线圈横列图,外侧部31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为罗纹编织物,内侧部32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为平编织物。从图示的里面侧连续地编织。图4是图1的部分b的编织线圈横列图,外侧部31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为罗纹编织物,内侧部32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为平编织物。内侧部32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从平编织物连续地编织到图1所示的带状部20所示的罗纹编织物。图5是图1的部分c的编织线圈横列图,外侧部31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通过罗纹编织物进行编织。图6是图1的部分d的编织线圈横列图,外侧部11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为罗纹编织物,内侧部12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为平编织物。内侧部12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为平编织物,从图1所示的带状部20所示的罗纹编织物连续地编织。图7是图1的部分e的编织线圈横列图,外侧部11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为罗纹编织物,内侧部12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为平编织物。另外,外侧部11的外侧为附加部13,为弹性小的编织物C,为与外侧部11 一样的罗纹编织物,且连续地编织。另外,外侧部11外侧的附加部13做成使表里的编织物发生变化且易于卷入的编织物,在婴儿露出脚时,部分外侧部11不易勒入脚。图8是图1的部分f的编织线圈横列图,外侧部11及附加部13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为罗纹编织物,内侧部12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为平编织物。内侧部12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从平编织物连续地编织到图1所示的带状部20所示的罗纹编织物。另外,外侧部11 的外侧是附加部13,为弹性小的编织物C,与外侧部11 一样,为罗纹编织物,且连续地编织。图9是图1的部分g的编织线圈横列网眼图(照片),表示具体的例子。图中,外侧部11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为罗纹编织物,内侧部12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为平编织物。内侧部12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从平编织连续地编织到图1所示的带状部20所示的罗纹编织物。这样,如图1的下端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具备婴儿保持部10,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W,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A即外侧部11形成,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即内侧部12形成;带状部20,其由从婴儿保持部10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形成;垫肩部30, 其由从带状部20的两端连续形成,且其两端侧依次变宽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形成,婴儿保持部10、带状部20及垫肩部30 —体环状编织而成。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最大宽度W是说明宽度的大小,并不表示宽度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距离。另外,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以婴儿保持部10的位置为中心时的基准,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为环状,图形中,中央部分不在其周围。即,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指定婴儿保持部10的中心位置的前提条件下的方式。尤其是,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表面侧和里面侧相同的方式,在实施本发明时,带状部20没必要一定为相同的长度。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其抱持婴儿的婴儿保持部10,其环状的长度方向(周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W,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形成,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形成,将婴儿的体重施加于弹性大的编织物B,通过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A进行保护,因此能够稳定地收容。另外,由于从与婴儿保持部10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带状部20的两端连续形成有垫肩部30,所以婴儿的体重不会集中的肩的局部而能够分散,从而能够减轻抱持婴儿者的肩的疲劳。而且,由于婴儿保持部10、带状部20及垫肩部30 —体环状编织而成,所以除部分缝合外,不会发生局部破断,或伸长的情况。因此,能够做成安全性高的婴儿背带。因而,能够做成不改变整体的环状的长度,且通过婴儿保持部10可稳定地接收婴儿的婴儿背带。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的下端所示,婴儿保持部10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W,其两端侧由依次减少针数而宽度变窄,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A即外侧部11、及在设定于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A即外侧部11的外侧依次加针扩大宽度,且反方向减小宽度而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C即附加部13形成,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即内侧部12形成。而且,附加部13为平编织物,以向婴儿保持部10的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卷入的方式编织而成,因此,外侧部11及附加部13变厚,即使为婴儿从婴儿背带露出脚的如图11 (a)所示的抱法,外侧部11 及附加部13也不会勒入婴儿的脚,减轻婴儿的负担。在此,在将婴儿保持部10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折叠成两层时,中央向下侧弯曲形成为凸起,因此婴儿因重量而容易沉下,另外,重心位置接近婴儿保持部10内或其附近,而成为可保持稳定的位置的重心位置,因此即使如图11(a)所示的抱法,也成为容易使用的抱持婴儿的辅助工具。尤其是,如图11(b)所示的抱法,由于中央向下侧弯曲形成为凸起,所以婴儿因重量而易于沉下,重心位置接近婴儿保持部10内,为距该重心位置稳定的抱的感觉。尤其是,由于外侧部11及外侧部31宽度均勻且成为婴儿保持部10及垫肩部30 的镶边,所以外侧部11及外侧部31的伸缩极小,又由于婴儿保持部10及垫肩部30的内侧部12及内侧部32伸缩自如,所以成为与负荷相对应的构成,外观漂亮且功能良好。例如图13所示,在将垫肩部30在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折叠成两层时,中央向上弯曲形成为凸起,因此,如图11(a)所示,当其凸状部分接触肩时,婴儿的体重成为从肩上和从横向的矢量的分力,因此特别是就连容易发生颈部僵硬的人使用时也不会发生颈部僵硬。另外,由于在颈部附近的部位不负担负荷,所以可减轻疲劳等,减轻使用者的负担。顺便提及,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垫肩部30通过由弹性小的编织物A构成的外侧部31、及由弹性大的编织物B构成的内侧部32形成。但是,使用婴儿背带抱婴儿者(大人)的肩宽,即使大致确定以及衣服具有垫肩,也不会形成那样的凹凸,因此作为与外侧部 31相同的垫肩部30,可形成弹性大的编织物B的内侧部32。S卩,如图12所示,可以做成将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的宽度扩大的垫肩部30,或者将与省略图示的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扩大与带状部20相同或若干宽度的垫肩部30。实施方式2图12是实施方式2,做成了将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扩大的垫肩部30。与带状部20的宽度相比,扩大了 10 30%的宽度。由此,使用婴儿背带,能够分担、减轻施加于抱婴儿者的肩的负担。尤其是,图12的实施方式2为与带状部20相同的罗纹编织物的延长,因此能够使得作业性良好。另外,实施方式2的婴儿背带,将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一部分的宽度,与带状部20的宽度相比扩大了 10 30%的宽度,但由于婴儿的体重为IOKg左右, 所以作为例外,不扩大带状部20的宽度,或者也可以做成与带状部20相同宽度的垫肩部 30。另外,外侧部11的外侧为附加部13,为弹性小的编织物C,与外侧部11 一样,为不伸缩的平编织物,连续地编织。另外,附加部13的平编织物不实施网眼、图案编织等,一直使用平编织的卷入的性质。S卩,实施方式2的婴儿背带具备婴儿保持部10,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W,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A形成,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形成;带状部20,其由从婴儿保持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形成;垫肩部30,婴儿保持部10、带状部20及垫肩部30 —体环状编织而成。上述实施方式2的婴儿背带中,抱持婴儿的婴儿保持部10,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W,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形成,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形成,因此将婴儿的体重施加于弹性大的编织物B,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弹性小的编织物A进行保护,因此能够稳定地收容。另外,由于从与婴儿保持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带状部20的两端连续形成,所以只要做成婴儿的体重不会集中在肩的局部的带状部20的宽度,就能够分散施加于肩的力,能够减小抱持婴儿的人的肩的疲劳。而且,由于婴儿保持部10、带状部20及垫肩部30 —体环状编织而成,所以除部分缝合外,不会发生局部破断,或伸长的情况。因此,能够做成安全性高的婴儿背带。因而,能够做成不改变整体的环状的长度,且通过婴儿保持部 10可稳定地接收婴儿的婴儿背带。而且,婴儿保持部10、带状部20及垫肩部30 —体环状编织而成,是通过一根线利用无缝制编结横编机进行编织而成。因此,在该婴儿背带中,婴儿保持部10、带状部20及垫肩部30通过无缝制编结横编机一体环状编织而成,通过一根线编织而成,因此部分线解开,不会损失婴儿背带的功能的一部分。对于婴儿保持部10的环状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A和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将弹性小的编织物 A设为罗纹编织物,将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B设为平编织物。因此,由于对于婴儿保持部10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A和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B,将弹性小的编织物A设为罗纹编织物,将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B设为平编织物,将弹性小的编织物A设为罗纹编织物,将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B设为平编织物,因此为可靠性高的编织方法, 所以能够得到质量管理上稳定的制品。而且,婴儿保持部10为将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A配设形成为两层的物品,能够极力抑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弹性,因此能够实现婴儿的臀部稳定的沉入。另外,设婴儿保持部10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A为罗纹编织物,设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B为弹力平编织物、光面平编织物和/或双反面编织物。本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中,将婴儿保持部10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A设为罗纹编织物,将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设为弹力平编织物及光面平编织物和/或双反面编织物,因此能够只减小婴儿保持部10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弹性,另外,可以设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为弹性大的编织物B,提高婴儿背带的可靠性。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中,虽然对于婴儿保持部10的构成,在外侧部 11的内侧设有内侧部12,在外侧部11的外侧设有附加部13,但在实施本发明时,也可以在外侧部11的内侧设置内侧部12,在外侧部11的内侧且内侧部12的外侧设置附加部13。另外,外侧部11和外侧部31也可以进行重叠编织。不用说,既可以将外侧部11的外侧的附加部13重叠编织于外侧部11,也可以将外侧部11和附加部13重叠编织于内侧部12。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外侧部31为罗纹编织物,采用自卷入的方式,但在实施本发明时,既可以只将附加部13形成为环状(中空纽状),另外,也可以将外侧部11及附加部 13 —体做成筒状。而且,对于图1的实施方式的婴儿背带,也可以将从外侧部11到外侧部31的两侧做成环状。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外侧部11及附加部13与带状部20 —体形成,但在实施本发明时,也可以将外侧部11及附加部13及带状部20的两侧做成两层。尤其是,本实施方式的婴儿保持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A或弹性小的编织物C即使为罗纹编织物,也可以为弹力平编织物和/或光面平编织物。可以将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B做成弹力平编织物及光面平编织物和/或双反面编织物。实施方式3图13为实施方式3,如图13所示,在将垫肩部30在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折叠成两层时,中央向上弯曲形成为凸起。该情况下,如图11(a)所示,当其弯曲的凸状部分,正确地说由于肩凸起而内侧的凹部分接触肩时,婴儿的体重成为从肩上和从横向的矢量的分力,因此,尤其是,就连容易发生颈部僵硬的人使用也不易发生颈部僵硬。另外,由于在颈部附近的部位没有负担,所以可减轻疲劳等,减轻使用者的负担。由此,使用婴儿背带,能够分担、减轻施加于抱婴儿的人的肩的负担。尤其是,由于图13的实施方式3为与带状部20相同的平编织物的延长,所以能够使得作业性良好。实施方式3的婴儿背带具备婴儿保持部10,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为最大宽度W,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A形成,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形成;带状部20,其由从婴儿保持部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形成;垫肩部30,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X,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A形成,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形成,婴儿保持部10、带状部20及垫肩部30 —体环状编织而成。在上述实施方式3的婴儿背带中,抱持婴儿的婴儿保持部10,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W,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形成,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形成,因此,将婴儿的体重施加于弹性大的编织物B,通过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A进行保护,因此能够稳定地收容。另外,垫肩部30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X,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小的编织物 A形成,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形成,因此能够分散施加于肩的力,能够减轻抱持婴儿者的肩的疲劳。而且,由于婴儿保持部10、带状部20及垫肩部30 —体环状编织而成,所以除部分缝合外,不会发生局部破断,或伸长的情况。因此,能够做成安全性高的婴儿背带。因而,能够做成不改变整体的环状的长度,且通过婴儿保持部10可稳定地接收婴儿的婴儿背带。
而且,婴儿保持部10、带状部20及垫肩部30 —体环状编织而成,是通过一根线利用无缝制编结横编机进行编织而成。因此,在该婴儿背带中,婴儿保持部10、带状部20及垫肩部30通过无缝制编结横编机一体环状编织而成,是通过一根线编织的,因此部分线解开,不会损失婴儿背带的功能的一部分。对于婴儿保持部10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A和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将弹性小的编织物A设为罗纹编织,将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B设为平编织物。因此,对于婴儿保持部10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A和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B,由于将弹性小的编织物A设为罗纹编织,将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B设为平编织物,将弹性小的编织物A设为罗纹编织,将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B设为平编织物,因此为可靠性高的编织方法,因此能够得到质量管理上稳定的制品。而且,婴儿保持部10,将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A配设形成为一层,通过其机械强度,能够极力抑制环状的长度方向的弹性,因此可得到婴儿的臀部的稳定的沉入。另外,可以将婴儿保持部10的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A设为罗纹织物,将环状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弹性大的编织物B设为弹力平编织物及光面平编织物和 /或双反面编织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背带,其将接受婴儿身体的婴儿保持部、将所述婴儿的体重传给抱的人的肩的垫肩部、及将施加于所述婴儿保持部的婴儿的体重传给所述垫肩部的带状部一体环状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保持部相对于环状的周方向的中央部分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方向的宽度为最大宽度,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所述带状部由与所述婴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所述垫肩部由从所述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和在其内侧形成的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
2.一种婴儿背带,其将接受婴儿身体的婴儿保持部、将所述婴儿的体重传给抱的人的肩的垫肩部、将所述婴儿的体重传给垫肩部的带状部一体环状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保持部相对于环状的周方向的中央部分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方向的宽度为最大宽度,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其长度方向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另外,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形成,所述带状部由与所述婴儿保持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所述垫肩部由从所述带状部的两端连续形成的弹性小的编织物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保持部在将婴儿背带整体分成所述垫肩部和所述婴儿保持部两部分的两位置,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折叠成两层时,中央向外弯曲形成为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垫肩部在将婴儿背带整体分成所述垫肩部和所述婴儿保持部两部分的两位置,与环状的长度方向成直角折叠成两层时, 中央向外弯曲形成为凸起。
5.如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保持部、所述带状部及所述垫肩部一体环状编织是通过一根线利用无缝制编结横编机进行编织而成的。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婴儿保持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和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至少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将弹性小的编织物设为罗纹编织物,将所述弹性大的编织物设为形成网眼或图案的平编织物。
7.如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保持部,将其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配设形成为两层。
8.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婴儿保持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设为罗纹编织物,将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的弹性大的编织物设为形成网眼或图案的平编织物、弹力平编织物、光面平编织物、双反面编织物的任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背带,其不改变婴儿背带整体的环状的长度,且通过婴儿保持部可稳定地接收婴儿。抱持婴儿的婴儿保持部(10),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为最大宽度(W),其两端侧依次宽度变窄,且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小的编织物(A)的外侧部(11)形成,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由相对于与其长度方向成直角的宽度方向的弹性大的编织物(B)的内侧部(12)形成,因此将婴儿的体重施加于弹性大的编织物(A)的外侧部(11),通过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弹性小的编织物(B)的内侧部(12)进行保护,因此能够稳定地收容婴儿。因此,能够做成安全性高的婴儿背带。
文档编号A47D13/08GK102188126SQ20101017876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9日
发明者樋口顺一 申请人:乐妻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